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5-30 15:03: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速度的测量原理。
2.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知道可以通过图像来研究物理问题。
过程与方法
3.会利用刻度尺和秒表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明确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4.通过观察、比较和讨论,得出匀速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5.经历建立物理图像研究物理问题的过程,学会画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并能通过图像来分析物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6.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会有新的、更加透彻的认识,从中体验到科学方法的魅力,启迪学生用科学的方法研究我们周围的物理现象。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学会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明确测量的过程和方法。
2.让学生经历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过程,及其特点能通过图像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明确物理图像的意义。
难点: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难点,特别是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学生很难现解。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是本节教学的又一个难点。
三、教学方法:
本节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讨论、开展活动、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通过多种方式方法展开学习探究活动。
4、教学器材:
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刻度尺、秒表等
5、教学过程: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课札记
新课引入 复习导入 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速度?它是表示什么的物理量?2.速度的计算公式?3.自行车的速度为15km/h其物理意义是什么?提出问题:怎样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呢?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明确本节教学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课札记
新课教学 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1.师生活动:阅读讨论“活动2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启发思考:(1)测量的原理是什么?选用哪些测量工具?怎样测量物体从斜面滑下时的速度?师生共同设计实验方案3.师生共同测量小车从斜面下滑时的速度提示学生操作的注意事项 学生阅读课本活动2学生讨论、分析,提出的问题,分析汇报板书:(1)测量原理 (2)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3)测量步骤:①用刻度尺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②用秒表测量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③利用速度公式计算 学生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小车从斜面下滑的速度,并说明物理意义
二、运动的分类1.观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观察阅读,认识运动的分类提出问题:汽车与过山车的运动路线有何不同?2.师生活动:“活动3比较汽车速度的变化”提出要求:计算出两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大小?分析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有何特点?3.讨论总结介绍生活中的两种运动4.运动的图像(1)提出问题:能否用图像来反映物体的运动过程呢? 要求学生画出两辆汽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 学生观察汇报板书:机械 直线运动运动 曲线运动学生计算活动3中两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大小学生讨论分析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特点学生通过计算分析和阅读讨论,认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板书: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特点:速度不变 即:任意相等时间通过和路程都相等 物理学中把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特点:速度变化 即: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学生回顾数学中图像作图方法,并尝试画出两车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课札记
新课教学 观察图像分析,两车运动中路程与时间的关系(2)你能画出两汽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吗? 学生观察讨论,分析总结:匀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变速直线运动中路程与时间不成正比学生仿照路程-时间图像的作图方法画两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并分析两者的关系
课堂小结 本节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与方法?你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收获? 学生分组讨论并汇报总结本节所学习内容
六、板书设计
7.2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1、速度的测量
1.测量原理: 2.测量工具:刻度尺、秒表
3.测量过程
二、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1. 运动 变速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3. 变速直线运动:物理学中把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