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部编版 九年级下
《儒林外史》-----讽刺的艺术
《儒林外史》
——士林中的丑与美
一作者介绍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中年后自称秦淮寓客,五十四岁客死扬州,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使他彻底告别科举仕途,不再与统治阶层为伍。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历时十余年时间,创造出不朽之作《儒林外史》。
第一回“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第一部分(2-30)科举制度下的文人图谱
第二部分(31-46)理想文士的探求
第三部分(46-55) “市井奇人”的发现
最后一回:“神宗帝下诏旌贤,刘尚书奉旨承祭”以 “幽榜”回映“楔子”。
第一回楔子以王冕作为“隐括全文”的“名流”。作者借王冕之口痛斥八股科举制度导致知识分子一味追逐功名富贵,从而“把那文行出处都看轻了”,使“一代文人有厄”。
思想内容:一是对科举制度的严峻批判;二是对理想人生的热切追求。
二、内容介绍
(一)对科举制度的讽刺和批判
(1)终老科场,迂腐可笑。
《周进哭贡院》 周进原是山东兖州府汶上县的一位教书先生。他为了能够出人头地,荣耀乡里,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可是60多岁了,却连秀才也未考上。 一天,他与姐夫来到省城,走进了贡院。他触景生情,悲痛不已,一头撞在了号板上,不省人事,被救醒后,满地打滚,哭得口中鲜血直流。几个商人见他很是可怜,于是凑了二百两银子替他捐了个监生。他马上就向众人磕头,说:“我周进变成驴变成马也要报效!” 不久,周进凭着监生的资格竟考中了举人。
三、主题梳理
(2)唯利是图,自甘下流
《王惠索银》 南昌太守王惠,念念不忘“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通例,他一到任,衙门里就满是“戥(déng)子声,算盘声,银子声,衙役百姓一个个被他打得魂飞魄散,合城的人,无一个不知道太守的厉害,睡梦里也是怕的”。
(3)貌似君子,内心卑污
《汤奉惩治偷鸡贼》因取过朱笔来,在他脸上写了‘偷鸡贼’三个字:取一面知枷枷了,把他偷的鸡,头向后,尾向前,捆在他头上,枷了出去。才出得县门,那鸡屁股里喇的一声,屙出一泡稀屎来,道从额颅上淌到鼻子上,胡子粘成一片,滴到枷上。两边看的人多笑
《汤奉枷死回民师傅》第二天叫将老师父上来,大骂一顿‘大胆狗奴’,重责三十板,取一面大枷,把那五十斤牛肉都堆在枷上,脸和颈子箍得紧紧的,只剩的两个眼睛,在县前示众。天气又热,枷到第二日,牛肉生蛆,第三日,呜呼死了。”
(4)假作清高,实则鄙陋
《 匡超人代考索钱 》 匡超人本是一个淳朴的农村少年,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对父亲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动。在流落他乡时,他受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发生了变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马二先生,并受马二先生的影响,把科举作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后,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养”,以名士自居,追名逐利。他吹牛撒谎,钻取功名,卖友求荣,忘恩负义,一步步走向堕落,变成一个文痞。
(5)倚仗权势,横暴不法
1、危害百姓。
范进中举后,大家来道喜攀亲戚,结果一听说张静斋来了,呼啦啦全跑了。胡屠户都躲到了女儿的房里。可见此人口碑极差。横行南海县为谋求寺院田产,诬陷和尚与妇女通奸。
2、不学无术。
张静斋和范进到了汤奉那里,信口开河黄把明朝科举制度的制定人刘基说 成是明洪武三年才中的第五名进士,把赵匡胤和赵普的故事套在朱 元璋和刘基身上,把刘基的籍贯青田县当作他当知县的地方,暴露出无知与无耻。
(6)故弄玄虚,欺世盗名
洪憨仙自称活了三百多岁,而且懂得「烧银」之法。洪憨仙送给马二几块黑煤,马二每烧一块煤,就能得到一锭细丝纹银,马二相当惊喜。胡三公子还决定拿一万两银子,托洪憨仙修制药物。已经定好了日子,洪憨仙却病重几日,直至过世。马二才从洪憨仙的女婿那里得知,洪憨仙才六十六岁,烧煤成银的绝技,不过是事前把银子用煤煤黑罢了,洪憨仙结交马二是要借马二来骗胡三公子。
(7)吝啬成性、敛财成癖
严监生:①几十年来,他一点一滴,蚂蚁一样地积攒,才有了“十多万银子”的家私。②“日逐夫妻四口在家里度日,猪肉也舍不得买一斤,每常小儿子要吃时,在熟切店内买四个钱的哄他就是了。③他病得“饮食不进,骨瘦如柴”,还“舍不得银子吃人参”。④灯草挑掉一茎以后,严监生才无憾地离开了人间。⑤当王氏死后,赵氏提起要送与两位舅爷赶考盘程银子时,严监生听而不言,“桌子底下一个猫就扒在他腿上,严监生一靴头子踢开了”
(二)对理想生活的探索和追求
1、具有叛逆精神和民主思想
2、淡泊功名,恪守道德。
杜少卿怀疑科举制度、反对八股科举,辞却征辟,拒绝入仕;挑战封建礼教,携妻游园、支持逃婚、反对纳妾,冲破旧礼教的束缚;杜少卿受魏晋士风影响,蔑视礼法,愤慨封建家族。
王冕家境贫寒,善画荷花。京官危素想见他,因不愿结交官绅,又恐受害,遂远走山东。后山东洪灾,于是回乡。奉养母亲送了终,正值元末明军起义,朱元璋取了天下,为避免入仕,归隐会稽山。
自食其力,置身于功名富贵之外,不受名教礼法约束,不受功名富贵羁绊,追求“天不收、地不管”的自由生活,沉醉在琴棋书画的雅趣中,高雅脱俗,怡然自得,表现出正常人的尊严和独立的精神品格。
这是作者上下求索的结果,包含着一定的民主思想。这些市井奇人其实是化了装的文人,是作者为新一代读书人设计的人生道路,体现了作者对独立人格的追求。
季遐年 买字为生,且以此其乐; (书)
王太 买火纸筒为业,又棋技高超;(棋)
盖宽 开茶馆谋生,以画画为乐; (画)
荆元 身为裁缝,以弹琴自娱。 (琴)
3、市井奇人,独立人格
1、体会批判精神(评判事物或人物是非意识活动)
四、阅读意图
讽刺作品中,作家塑造人物,叙述故事,都是借典型人物,针砭时弊,揭露某种社会现象背后的荒谬本质,从而间接地表达对光明的向往。《儒林外史》中刻画了许多受科举制度播弄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有借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征君等正面人物的嘉言懿行,恰与反面人物的丑恶举止形成强烈对比,更增强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2、欣赏讽刺笔法
(1)在看似子虚乌有的情节和夸张变形的描写中揭示现实矛盾。(夸张即把某种需要的东西延伸放大,以揭示出这个人物的真实面目本质)
例1 乔纳森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写的是主人公在“大人国|”“小人国”乃至“慧骃国”看似荒诞不经的漫游,讽刺的却是人间真实的世相。
例2 (范进)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跤跌倒,牙关紧咬,不省人事。……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
分析:中举发疯在当时的士人中虽不是普遍现象,却也是'会有的实情'。作者正是运用这种夸张的手法,通过'一拍、一笑、一说、一跌'把范进狂喜而疯、昏厥倒地的情景突现出来。接着,作者又描绘(范进)脚踹塘里,头发跌散,两手黄泥,浑身淋漓的狼狈不堪的丑态,鞭挞他的丑陋灵魂,具有极强的讽刺效果。
(2)抓住平常生活中传神的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
无一贬词,而情伪毕露-------鲁迅
例如 “范进中举”-回,写胡屠户一巴掌治好了范进的疯病,众人一同回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一细节,作者写来不动声色,却活画出科举制度下一人飞黄腾达之后乡人亲友诚惶诚恐、毕恭毕敬、逢迎唯恐不及的画面。细节的真实生动,语言的简洁准确,人物形象的逼真传神,极大的增强了讽刺艺术的魅力。
(3)用对比映衬来塑造人物形象,在不经意中强化讽刺效果
例: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的对比,使他的前倨后恭、嫌贫爱富、趋炎附势、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形象跃然纸上。
众乡邻的对比:范进中举前对范家揭不开锅,在死亡线上挣扎而不闻不问,范进中举后赶紧送酒送肉,搬桌拿椅。作者对他们嫌贫爱富的心态,进行了强烈的讽刺。对比之中写出人性淡薄和世态炎凉,极富讽刺意味。
正面人物有王冕、杜少卿、虞育德、庄绍光、迟衡山等,反面人物如前面提到的胡屠夫以及众多贪污腐败的官僚们。这一鲜明的美丑对比,大大地增强了小说的讽刺效果,越是正面人物就越显出反面人物的丑陋,以美烘托出丑的极致。
“烛幽索隐,物无遁形,凡官师,儒者,名士,山人,间亦有市井细民,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惟全书无主干,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但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因亦娱心,使人刮目矣。”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围城”不只是婚姻和病态社会,更象征人间的困境,“一部探索人的孤独和彼此间无法沟通的小说”。
1920到1940年代。主角方鸿渐是个从中国南方乡绅家庭走出的青年人,迫于家庭压力与同乡周家女子订亲。但在其上大学期间,周氏患病早亡。准岳父周先生被方所写的唁电感动,资助他出国求学。方鸿渐在欧洲游学期间,不理学业。
为了给家人一个交待,方于毕业前购买了虚构的“克莱登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并随海外学成的学生回国。在船上与留学生鲍小姐相识并热恋,但被鲍小姐欺骗感情。同时也遇见了大学同学苏文纨。到达上海后,在已故未婚妻父亲周先生开办的银行任职。
此时,方获得了同学苏文纨的青睐,又与苏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整日周旋于苏、唐二人之间,期间并结识了追求苏文纨的赵辛楣。方最终与苏、唐二人感情终结,苏嫁与诗人曹元朗,而赵也明白方并非其情敌,从此与方惺惺相惜。方鸿渐逐渐与周家不和。
抗战开始,方家逃难至上海的租界。在赵辛楣的引荐下,与赵辛楣、孙柔嘉、顾尔谦、李梅亭几人同赴位于内地的三闾大学任教。由于方鸿渐性格等方面的弱点,陷入了复杂的人际纠纷当中。后与孙柔嘉订婚,并离开三闾大学回到上海。
在赵辛楣的帮助下,方鸿渐在一家报馆任职,与孙柔嘉结婚。婚后,方鸿渐夫妇与方家、孙柔嘉姑母家的矛盾暴露并激化。方鸿渐辞职并与孙柔嘉吵翻,逐渐失去了生活的希望。
方鸿渐:懦弱无能,正义尚存 赵辛楣:有才有财,重情重义
孙柔嘉:外表柔弱,城府颇深 高松年:老奸巨猾
唐晓芙:性格开朗,洁如明净 韩学愈:猥琐恶毒
苏文纨:表面文雅,自私刻薄 顾尔谦:阿谀奉承
方鸿渐
孙柔嘉
唐晓芙
苏文纨
赵辛楣
高松年
韩学愈
顾尔谦
鲍小姐
大学同学
船
上
认
识
表
妹
追
求
者
夫
妻
同
事
三闾大学
同
事
同事
挚友
(爱情) (婚姻) (友情) (事业)
讽刺艺术
1、巧用典故:法国《列那狐》中“西洋赶驴子”讥讽机关里上司驾驭下属常用的“技巧”。
2、比喻奇趣横生,哲理深刻:“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知识分子,他们不想着改正缺点、完善自己的人格,反而一心只想着功名利禄。在没人关注的时候,将自己的缺点掩盖起来,别人一时半会儿确实看不到,但是在他们追名逐利的过程中,随着地位越高、名声越大、越来越受人关注,自己的缺点就藏不住了。
3、人物取名和悲悯感叹中的冷嘲热讽:如三闾大学。屈原曾任三闾大夫,历来是文人节操的榜样,但三闾大学里的先生们却相互倾轧、勾心斗角,搞得学校里乌烟瘴气。文纨心有“文”、性却“纨”;柔嘉引人“嘉”许、却偏偏要以“柔”为谋;高“松”年道貌岸然,李“梅”亭形容猥琐;韩学愈“学”“韩愈”却内心龌龊……名字与个人性情和命运之间的关系均有迹可循,大致能构成反讽对照效果。
国家 情节 寓意
小人国 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 讽刺英国腐败政治和集团之间的矛盾
大人国 格列佛洋洋自得的介绍却招来质问 抨击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社会制度不合理
飞岛国 参观拉格多设计家科学院:从黄瓜中中提取阳光取暖,把粪便变成食物, 嘲讽科学研究脱离实际
慧骃国 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在这个乌托邦国度里,慧骃马是理性的载体 批判“人类”的恶习
讽刺艺术:运用“陌生化”的手法,以荒诞的情节揭露社会现实的本质,使作品形成独特的讽刺风格。大人国,居民身高如塔,君主博学多识、公正明智、善良仁慈,象征开明进步的理想政府,作者借国王之口抨击统治阶级的腐败和社会制度不合理,讽刺英国社会制度的落后腐朽。
【2020嘉兴卷】
12. 任务二:会阅读方法,增阅读实效
周进看着号板又是一头撞将去。……只管伏着号板哭个不住。一号哭过,又哭到二号、三号,满地打滚,哭了又哭,哭的众人心里都凄惨起来。金有余见不是事,同行主人一左一右架着他的膀子。他那里肯起来,哭了一阵,又是一阵,直哭到口里吐出鲜血来。
------(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
问题:阅读《儒林外史》,要学会赏析其讽刺艺术。请以上面选段为例,
简要分析这部作品的讽刺笔法。
真题演练
明确:抓住周进到贡院游玩时嚎啕大哭的传神细节,以冷峻的白描直书其事,从而达到讽刺周进一心追求功名的丑态之效果。(展现了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的毒害)
3.读完《儒林外史》后,小瓯在钉钉群留言,请你回复。(7分)
◎留言一:《儒林外史》写完儒林士人的故事后,却以四位市井奇人压轴。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
么?
(1)根据你的阅读体验,参考阅读笔记,帮他解惑。(5分)
《儒林外史》阅读笔记 回目 人物 第1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借名流隐括全文 王冕 第2-54回 王孝廉村学识同科周蒙师暮年登上第…… 儒林士人 中周进、严监生、匡超人、杜慎卿……
第55-56回 添四客述往思来弹一曲高山流水…… 市井奇人 季遐年、王太、盖宽、荆元
◎留言二:我还想读一本塑造病态读书人群像的讽刺小说,小伙伴们有推荐吗?
(2)下列作品中,你认为最适合推荐的是( )(2分)
A.《世说新语》 B.《镜花缘》 C.《围城》 D.《格列佛游记》
【2020年温州卷】
明确:
(1)(5分)小说主体部分通过展现功名利禄对周进、匡超人等读书人灵魂的毒害,批判了荒谬举制度。在他们之后,作者以四位各怀才艺、淡泊名利的市井奇人作为压轴人物,与儒林鲜明对比,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这组人物与楔子中品行高洁的王冕呼应,更加突显了作者的这一追求。
(2)(2分)C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