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复习课件(4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单元复习课件(4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30 09:25: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4张PPT)
1931年
9月18日
1936年12月
1937年7月7日
1937年8~11月
1937年12月
1938年6~10月
1940年下半年
1941年12月
1945年4~6月
十四年抗战开始
十四年抗战进程
1945年9月2日
1938年3月
1937年9月
日本侵略史实
正面战场
淞沪会战
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民族抗战开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抗日战争结束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南京
大屠杀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敌后战场
平型关大捷
百团大战
中共七大
 2021-2022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
考点
九一八事变 局部抗战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 时间 1931年9月18日 地点 沈阳
经过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第二天,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结果 短短4个多月,东北全部沦于敌手
九一八事变 影响 (1)对中国: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局部抗战),中国人民开始了十四年抗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2)对世界: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局部抗战 的表现 (1)东北抗日义勇军: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中共抗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 (3)爱国救亡运动高涨:1935年12月的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西安事变 时间 1936年12月12日 地点 西安
发起者 张学良和杨虎城
目的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经过 (1)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西安事变” (2)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西安事变 结果 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和平 解决 的意义 (1)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2)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转变
2
考点
2017版课标: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国共第二次合作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南京大屠杀
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时间 1937年7月7日 地点 卢沟桥
经过 1937年7月7日晚,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驻军的拒绝。日军悍然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抵抗。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
结果 1937年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失陷
七七 事变 影响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是日本由局部侵华转向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国由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国共 第二 次合 作 形成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也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意义 (1)以国共合作为主体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2)壮大了抗日力量,对全民族抗战的胜利起着关键的作用
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1)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进行反法西斯战争的国家,中国的全民族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具有拯救人类文明、保卫世界和平的历史意义 (2)在战略上有力支援了欧洲和太平洋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战争,粉碎了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瓜分全球、称霸世界的图谋
南京大屠杀 概况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特点 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危害严重、遇害人数多
认识 (1)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2)我们要反对战争,争取和平;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不能让历史的悲剧重演
(3)铭记历史,知耻而后勇,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1.国共两党关系的演变
2.铭记历史·重要日期
3
考点
2017版课标: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正面战场的抗战 概况 七七事变后,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
淞沪 会战 概况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
意义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 战役 概况 1938年3月,日军向台儿庄发起攻击,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共歼敌1万余人
意义 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正面战场的抗战 武汉 会战 概况 (1)1938年6月,日军进攻武汉。中国军队奋起反抗,取得万家岭战役胜利
(2)武汉陷入日军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损失,1938年10月,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意义 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概况 1941年12月,日军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调集重兵防御,拼死抵抗,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
意义 (1)国内: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2)国际: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的胜利,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
敌后战场的抗战 平型关 大捷 概况 1937年9月,日军板垣师团一部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将日军 1 000多人全部歼灭
意义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毛泽东 《论持 久战》 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敌后战场的抗战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和发展 建立 (1)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山东、苏南等抗日根据地
(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发展 (1)根据地军民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以广大群众为基础,组织各方力量,展开群众性的人民游击战争
(2)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长期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敌后战场的抗战 百团 大战 目的 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振奋抗战军民的士气
主要 目标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概况 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地区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百团 大战 意义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事件:百团大战
认识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
2.革命圣地与红色城市
地点 概况 总结
上海 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重温革命圣地和红色城市,见证国家和民族发展命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嘉兴
南昌 南昌起义——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井冈山 创建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古田 古田会议——“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瑞金 长征——集结出发地
地点 概况 总结
瑞金 长征——集结出发地 重温革命圣地和红色城市,见证国家和民族发展命运,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遵义 遵义会议——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延安 中共中央所在地——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
湘潭韶山 伟大领袖毛泽东的故乡,也是他青少年时期生活、学习、劳动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地方,是全国著名的革命纪念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4
考点
2017版课标: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中共七大 时间 1945年4月~6月 地点 延安
主要 内容 (1)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中共七大召开75周年 日本投降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共七大 主要 内容 (2)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 (3)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意义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日本投降 背景 (1)国际:德国投降;日本在太平洋战场陷入困境;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苏联政府对日宣战,并出兵中国东北
(2)国内: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
史实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 (1)根本保证: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行全民族抗战
(2)决定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
(3)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抗日战争的胜利 原因 (4)前提条件: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5)外部因素: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意义 国内 (1)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
国际 (1)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2)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抗战 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大局意识




方法解读



怀




实战演练
1. 材料 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 15日)
(统编教材《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怀




设问: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为推动全民族抗战所做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政策的变化。
答案:努力:接受国民政府的统一领导;取消苏维埃政府与红军番号。变化:由武装反抗国民党到接受国民政府委员会的指导。



怀




2. 材料 它是一场全面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不仅打败了日本,消除了亡国的危险,还从盟国那里挣脱了不平等枷锁,在国家主权的收复与巩固方面大有进展,获得了平等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不断提升的三级跳……在旧的国际体系解体之后,中国积极参与了新的国际体系的创造,并由此而在国际事务中担当重要角色。
——摘编自王建朗《抗日战争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迁》



怀




设问:依据文字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如何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
答案:说明: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中国国家主权得到一定的恢复,取得了在国际社会的平等地位;收复失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回归祖国;参与国际事务,成为联合国的创始成员国及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怀




3. 材料
设问:根据漫画一、二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答案:原因:军民协作下的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支持。



怀




【民族精神】从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合作抗日中,我们有何启示?
中国军民为国家和民族利益而献身的大无畏爱国主义精神,树立为维护世界和平而奋斗的精神;继承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怀
人物辨识
命题点
1
1.郴州市的苏仙岭被誉为“天下第十八福地”,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在1938年曾有一位发动了西安事变的爱国将领被软禁于此,他是(  )
A. 张学良  B. 张治中  C. 张自忠   D. 李宗仁
A
五年中考真题
事件/战役辨识
命题点
2
2.“以下犯上,促成民族团结”。这句话适合评价下列哪一事件(  )
A.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B. 南昌起义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C
3.1938年春,日军进攻徐州。李宗仁指挥军队积极抵御,与日军血战近20天,中国军队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这场战役是(  )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枣宜会战 D. 长沙会战
B
4.1940年9月6日《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社评中的“大规模的运动战”应是(  )
A. 淞沪会战 B. 平型关战役
C. 百团大战 D. 武汉会战
C
重要会议
命题点
3
5.下列关于中国共产党重要会议的描述中,关键词表达最为恰当的是(  )
A. 遵义会议——决定起义——生死攸关
B. 中共七大——道路选择——准备条件
C. 十一届三中全会——颁布宪法——改革开端
D. 中共十五大——三步走战略——重大转折
B
抗日战争
命题点
4
6.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时间,史学界有三种说法:1931年说、1937年说、1939年说。提出“1931年说”的主要依据是(  )
A. 1931年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 1931年七七事变后中华民族开始全民族抗战
C. 1931年国共两党开始第二次合作
D. 1931年日军占领南京
A
7.胡老师上历史活动课,准备了如下四幅图,你觉得活动课的主题应该是(  )
A. 八年抗战
B. 十四年抗战
C. 正面战场
D. 敌后战场
B
8.[2分](2)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对当时的中国时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影响: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分)
9.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关于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5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1935年《风云儿女》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歌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处于什么地位?(2分)图2是为哪一历史事件所建的纪念馆?(2分)
(2)《义勇军进行曲》发表后,为促成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抵抗日本侵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哪一主张?(2分)全民族抗战开始后,八路军主动出击日本的最大规模战役是哪次?(2分)这些说明中国共产党在抗击日本侵略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2分)
地位:十四年抗战开始。(2分)事件:南京大屠杀(2分)
主张: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战役:百团大战。(2分)作用:中流砥柱。(2分)
(3)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何时与苏美等国共同建立起世界反法西斯联盟?(2分)
时间:1942年1月。(2分)
启示:①当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危机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必须联合起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②战争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我们应珍爱和平反对战争;③当今世界仍然面临着霸权主义的威胁,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④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维护世界和平。(答出2点给满分,3分)
(4)综上,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中你得到哪些启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