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30练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30练 (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0 09:33: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30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孔子在晚年读《易》时,贯联竹筒的皮绳因为翻阅次数太多而多次断裂,那时候很少有人以这样的刻苦治学在读书。后来有了纸,有了毛笔,书的制作比较方便,书变得轻巧价廉,不再有________的情况发生了。虽常说物以稀为贵,但是书究竟不是普通的货物。书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经验的宝藏,所以尽管如今家家户户都买得起书,但书的价值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书的价值应在于其内容的精致,而并非价格的昂贵。宋太宗________之暇,每天读《太平御览》等书二卷,漏了一天则以后追补,他说:“________,朕不以为劳也。”细细想来,我们为什么要读书?黄山谷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细味其言,觉得似有道理。何以不读书便面目可憎语言无味?也许是因为读书等于是尚友古人,而且那些古人著书立说必定是一时才俊,与古人游不知不觉受其________,终乃收改变气质之功,境界既高,胸襟既广,脸上自然透露出一股清醇爽朗之气,无以名之,名之曰书卷气,同时在谈吐上也自然高远不俗。反过来说,人不读书,则所为何事,大概是陷身于世网尘劳,困厄于名缰利锁,五烧六蔽,苦恼烦心,自然面目可憎,焉能语言有味?所以,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读书,永远不恨其晚。晚,比永远不读强。
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晚年读《易》时的孔子,贯联竹简的皮绳因为翻阅次数太多而多次断裂,那时候很少有人以这样的刻苦治学的精神在读书。
B.孔子在晚年读《易》时,因为翻阅次数太多而使贯联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那时候很少有人以这样的刻苦治学的精神在读书。
C.孔子在晚年读《易》时,因为翻阅次数太多而使贯联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那时候很少有人以这样的刻苦治学在读书。
D.在晚年读《易》时的孔子,贯联竹简的皮绳因为翻阅次数太多而多次断裂,那时候很少有人以这样的刻苦治学在读书。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韦编三绝 日理万机 开卷有益 熏陶
B.悬梁刺股 焚膏继晷 开卷有益 熏染
C.韦编三绝 焚膏继晷 勤能补拙 熏陶
D.悬梁刺股 日理万机 勤能补拙 熏染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畅销未必内容好,价廉未必货色差
B.畅销必定内容好,价廉未必货色差
C.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必定内容好
D.价廉未必货色差,畅销未必内容好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①________,同时,也在一步步蚕食着生态环境。塑料在自然环境中降解速度极其缓慢,太阳、热量、细菌都难以破坏其结晶结构,随意丢弃塑料废弃物既会破坏环境,最终也会对人类造成极大威胁。
②________,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作为原料的新型塑料应运而生。生物可降解材料指的是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藻类)或蚯蚓的作用下可自然分解的材料。生物可降解塑料作为一种聚合物,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由微生物,如细菌、真菌和藻类形成的自然环境),能够在行业标准认可的时间之内进行生物降解。
生物可降解塑料听起来似乎是传统型塑料的完美替代品,能够作为塑料危机的解决方案。③________?近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 )发布的一份评估报告指出:所谓的“生物可降解塑料”实际上并非一劳永逸的替代方案,它对人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造成的危害并不比传统塑料小。
4.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5.概括语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高邮阻风
萨都剌
离家十日得顺水,不卸蒲帆一千里。
忽然今日风打头,寸浪寸水逆上流。
小儿造物①不可测,昨日南风今日北。
黄郎②束手篷下眠,尽日闲看顺水船。
顺船得势如马走,相望招呼不回首。
长风破浪我亦曾,顺逆偶尔非人能。
【注】①小儿造物:指自然界的变化。②黄郎:即黄头郎,指船夫。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描述顺水行船的状态,用数字“十日”“千里”突出船行之迅速。
B.第四句用“寸浪寸水”描绘船行艰难的情景,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
C.七、八句中“束手”“闲看”写出船只为风所阻难以继续行进的无奈。
D.九、十句写船只转入顺风行驶,像骏马奔走,船速之快,竟无暇招呼。
7.宋代包恢在《敝帚稿略·答曾子华论诗》中说作诗“状理则理趣浑然”。这首诗蕴含了怎样的道理?它又是如何做到“理趣浑然”的?(6分)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同样是写城市,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用“ ”一句勾勒出西湖的概貌,展现出杭州的美;姜夔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则用“ ”一句表现了扬州“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
(2)最绝望的诗歌往往也是最美的诗歌,李清照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中将愁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 ”二句,借时令之变化特征、天气之寒冷不堪来抒写内心的寒冷、凄凉。
(3)杜甫的诗中往往选取宏大、开阔、豪迈的意象,构成天高地阔、气象雄浑的整体意境,借景象之雄浑展胸襟之阔达,如“ , ”。
【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材料一∶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蓬勃发展,网上问诊、在线就医、无接触式购药等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问诊后拿到申子药方。药品直接快递到家∶打开丰机软件进行网络复诊,与医生实时交流病情;电子社保卡绑定移动支付平台,扫码结算方便快捷……如今,越来越多人享受到互联网医疗带来的便捷服务。
艾媒咨询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达到6.61亿人,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544.7亿元。业内人十分析指出,人们对医药电商、互联网医疗等平台的使用需求进一步提升,"互联网 +"在医疗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中国互联网医疗行业迎来新的机遇。防疫期间,一些公立医院积极拥抱互联网。整合医疗力量,用互联网医疗开辟了"第二战场"。国家卫健委的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超过1100家互联网医院,7700家二级以上医院提供线上服务。三级医院网上预约诊疗率已达 50% 以上,90% 以上的三级公立医院实现了院内信息互通共享。
过去一年多,在线购药、远程问诊等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互联网医疗的价值被不断释放,成为众多资本眼中的香饽饽,但互联网医疗火热发展的背后,行业仍有诸多局限性和待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李嘉宝《互联网医疗,火了更要稳》,《中国青年报》2021年4 月21日)
材料二∶
无论是直接建设互联网医院,还是技术服务医疗机构,互联网医院建设都离不开互联网企业的参与,也都需要遵循医疗规律。一是要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当前,互联网医疗服务标准规范的产品体系尚未建立,因而真正能够执行的并不多。二是顺应医改方向,防止线下存在的问题线上化。随着医改进入深水区,发展互联网医院应成为深化医改的助推器,而非绕开医改的避风港。比如,药品销售是目前不少互联网医院的重要业务和盈利点,必须避免带金销售、处方药补方、过度用药等线下药品销售存在的问题线上化。此外,医药企业开办互联网医院和医药分开的改革方向是否有冲突,也应引起关注。三是要充分认识医疗投资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医疗卫生事业要坚持公益性,互联网医疗同样要坚持。
互联网医院是新生事物,唯有在实践中持续创新。一是持续模式创新。互联网医院除将线下医疗服务线上化,还可以延伸医疗服务,让原来开展不足的诊前诊后服务更好实现。我们要全面认识互联网医疗的价值,更重要的是通过多种方式鼓励、调动医院及医生提供互
联网医疗服务的积极性。二是持续制度创新。我们既要勇于探索,推动关键性政策实现突
破,还要加强规范管理,推动政府监管创新。
(摘编自陈秋霖《中国互联网医院建设如何走得更远》,《光明日报》2021年6月15日)
材料三∶
美媒称,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中国的远程医疗平台竞相推出了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免费服务。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10月22 日报道,中国一些大科技公司的努力参与,已经让数以百万计的人开始使用线上医疗。业内分析人士称,这可能标志着这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
国家提供医疗服务的方式迎来了一个分水岭。
报道称,它还可以作为全球远程医疗发展的一个榜样。贝恩咨询公司专注于亚太地区医疗保健问题的顾问维克拉姆·卡普尔说,中国已经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数字医疗系统,"全世界大多数医疗系统都指望中国作为未来虚拟医疗服务创新的主要来源"。
报道指出,对中国消费者来说,远程医疗最具吸引力的地方之一就是可以利用消息软件与医生沟通,避开中国顶级医院的长队。
(摘编自《美媒:中国互联网医疗业迎来大发展,有望成全球远程医疗服务样板》,《参考消息网》2020年10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促使网上问诊、在线就医、无接触式购药等新型就医模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
B.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移动医疗用户规模已经很大,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超过544亿元。
C.依据国家卫健委的资料,三级医院网上预约诊疗率已达50%以上,大多数三级公立医院实现了信息互通共享。
D.在线购药、远程问诊等需求增长,互联网医疗价值被不断释放,但行业仍然有诸多局限性和待解决的问题。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互联网医院的建设,顺应了医改的方向,有效阻止了带金销售、处方药补方、过度用药等线下问题的线上化。
B.目前互联网医院的建设中还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医药企业开办互联网医院违背医药分开的改革方向等。
C.互联网医院是新生事物,其建设发展固然需要遵循医疗事业发展的规律,但关键是需要互联网企业的积极参与。
D.中国的远程医疗发展状况引起了国外媒体的关注,贝恩咨询公司的相关人员曾高度评价中国的数字医疗系统。
3.以上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陈时政疏
马周
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今陛下虽以大功定天下,而积德日浅,固当崇禹、汤、文、武之道,广施德化,使恩有余地,为子孙立万代之基。
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陛下虽每有恩诏,令其减省,而有司作既不废,自然须人,徒行文书,役之如故。臣每访问,四五年来,百姓颇有嗟怨之言,以为陛下不存养之。
汉文帝惜百金之费,辍露台之役,集上书囊以为殿帷,所幸慎夫人,衣不曳地。至景帝,以锦绣纂组妨害女工,特诏除之,所以百姓安乐。后至孝武帝,虽穷奢极侈,而承文景遗德,故人心不动。向使高祖之后,即有武帝,天下必不能全。此于时代差近,事迹可见。今京师及益州诸处,营造供奉器物,并诸王妃公主服饰,议者皆不以为俭。陛下少处人间,知百姓辛苦,前代成败,目所亲见,尚犹如此,而况皇太子生长深宫,不更外事,即万岁之后,固圣虑所当忧也。
臣窃寻往代以来成败之事,但有黎庶怨叛,聚为盗贼,其国无不即灭。人主虽欲改悔,未有重能安全者。凡修政教,当修之于可修之时。若事变一起,而后悔之,则无益也。但贮积者固是国之常事,要当人有余力而后收之。若人劳而强敛之,竟以资寇,积之无益也。然俭以息人,贞观之初,陛下已躬为之,故今行之不难也。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惑歌具舞矣惹人既萝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旱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以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以陛下之明,诚欲励精为政,不烦远采上古之术,但及贞观之初,则天下幸甚。(有删改)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旱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以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
B.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旱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以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
C.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旱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以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
D.为之一日/则天下知之/式歌且舞矣/若人既劳矣/而用之不息/倘中国被水旱之灾边/方有风尘之警/狂狡因之以窃发/则有不可测之事/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祚,指福,赐福,也指帝位。《陈情表》中的“祚”为“福分”,而本文“传祚”应指“帝位相传”。
B.徭役,古代国家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其中力役是无偿的,兵役是有偿的。
C.万岁,本为臣下对君主的祝贺之词,也可作帝王死之讳称,文中为唐太宗死的讳称。
D.黎庶,“黎”一说奴隶社会中的奴隶身份的劳动者,“庶”一说奴隶社会中的自由人,后两词联用代指百姓。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通读典籍,认为朝代的长短,取决于这些朝代能否赢得民心,因此他希望唐太宗能学习古代明君,广布道德教化,为后世帝王创下稳固的基业。
B.作者认为,虽然唐太宗有仁德,曾多次下令减轻徭役,但官府的文书下达后,有些地方并未落实到位,因此百姓服役的状况并没有改善。
C.作者认为汉文帝、汉景帝厉行节约,让百姓休养生息,巩固了大汉的江山,汉武帝虽奢靡但继承文、景遗德,所以汉代民心未曾动摇。
D.作者认为唐太宗了解民生疾苦和前代兴衰,尚且无法制止皇室生活奢靡,如果将来太子登基,那么可能会动摇唐王朝的基业。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臣每访问,四五年来,百姓颇有嗟怨之言,以为陛下不存养之。
(2)若人劳而强敛之,竟以资寇,积之无益也。
8.马周认为唐太宗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安定、百姓安居?请结合文章第四段简要概括。(3分)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1030练)
【基础训练】
1.B(原句语病为中途易辙和介词“以”的宾语中心语“精神”残缺。A项中途易辙;C项宾语中心语残缺;D项中途易辙和宾语中心语残缺)
2.A(韦编三绝: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悬梁刺股:比喻废寝忘食地刻苦学习。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工作辛苦。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学习、工作等。开卷有益:读书总有益处。勤能补拙:指勤奋努力可以弥补天资的不足。熏陶:比喻指人的思想行为因长期接触某些事物而受到好的影响。熏染:指人的思想或生活习惯逐渐受到某种影响,含贬义。)
3.D(根据括号前面的语境,排除A项和B项,C项过于绝对)
4.①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② 为应对塑料危机③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前面讲塑料的运用,后面说“ 也在一步步蚕食着生态环境”,说的是危害。语境讲塑料运用带来的影响,此处是讲塑料运用带来的便利等。
第二处,位于第二段的开头,第一段末尾讲塑料会对人类造成巨大的威胁,后面说“ 以‘生物可降解’材料作为原料的新型塑料应运而生”,也就是介绍解决办法。此处需要衔接第一段既后面内容,就是为了应对危机。
第三处,此处是问句,前面说“ 生物可降解塑料能够作为塑料危机的解决方案”,后面说一份评估报告指出所谓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的危害并不比传统塑料小,也就是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此处表明事实不是这样的,用“事实真是这样吗”来表述即可。
5.传统型塑料破坏环境,对人类造成极大威胁,于是生物可降解塑料应运而生,但研究发现,这种生物可降解塑料造成的危害与传统塑料相当。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
材料一共三段内容。第一段塑料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既会破坏环境,最终也会对人类造成极大威胁。第二段讲为了应对危机,以“ 生物可降解”材料作为原料的新型塑料应运而生。第三段讲研究报告证明,“生物可降解”材料造成的危害并不比传统塑料小。
题干要求“ 要求使用包含转折关系的句子”,可以用“虽然……但是……”“尽管……却、然而”“虽然……却”等关联词表述,需要注意转折部分内容为研究的发现“危害并不比传统塑料小”。
6.(3分)D(从上下文看,这里描述的顺水船不是诗人乘坐的,故“船只转入顺风行驶”理解错误)
7.(6分)(1)道理:人生路上有顺境也有逆境,不是人力所能预先谋划和左右的,顺境时不要得意,逆境时也不要悲观。(3分,意思对即可)
(2)善于捕捉日常生活场景,将深刻的道理寓于场景描写之中。(1分)诗中明写船行有逆风、顺风之分,暗寓人生应正确对待逆境、顺境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表现得具体可感。(2分)
8.(1)重湖叠巘清嘉 尽荠麦青青(2)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3)示例一: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示例二: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示例三:星垂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 示例四:江间波浪兼天涌 塞上风云接地阴
【综合训练】
1.(3分)C(“信息互通共享”有误,少了限定词“院内”。)
2.(3分)D(A项“顺应了……,有效阻止了……”有误;B项“违背医药分开的改革方向”有误;C项“关键”有误。)
3.(6分)①材料一侧重介绍互联网医疗的优势及蓬勃发展;②材料二侧重介绍互联网医院建设需要互联网企业参与、遵循医疗规律、持续创新;③材料三侧重介绍中国互联网医疗蓬勃发展的意义。(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B
5.B
6.D
7.(1)我常常去询问民间疾苦,这四五年来,老百姓之中已有很多抱怨之言了,他们认为陛下不体恤抚养百姓。(关键词“访问”“存养”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如果百姓劳苦却仍强行征敛,最后还是帮助了贼寇,积聚财物并没什么好处。(关键词“劳”“资”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8.①在能够治理的时候及时改进政治教化。②在保障百姓正常生活的情况下,征收钱粮贮积财物。③注重节俭,让百姓休养生息。(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我历观史书,发现从夏、商、周到汉代,朝代不断交接更替,时间长的朝代可以延续八百多年,短的也有四五百年,这些朝代都是积善积德,以恩德赢得民心。现在,陛下虽然以大功平定了天下,但是积累恩德的时间还很短,因此,应当推崇大禹、商汤、文王、武王之道,广布道德教化,使德有余,为后世子孙创下稳固的基业。
现在百姓处于天下大乱之后,人口相当于隋朝的十分之一。然而,如今官府的徭役仍然很多,一个家庭里面兄长才回到家,弟弟又不得不离开。并且往来征程几千里,一年四季,没有休止。陛下虽然仁德,每每下令减轻徭役,可是,有些部门不能免除劳作,还是需要不断征派百姓去服劳役,官府减轻劳役的文书不断下达,可是百姓服役的征程依然如故。我常常去询问民间疾苦,这四五年来,老百姓之中已有很多抱怨之言了,他们认为陛下不体恤抚养百姓。
汉文帝顾惜百万资金,停止修建露台,他收集大臣们上书用的布囊来做大殿的帷幕,他宠爱的慎夫人的衣裙不得拖到地上。汉景帝认为织锦刺绣会妨碍女工,于是下令解散,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汉武帝时,他虽然穷奢极欲,但还是继承了文帝、景帝的遗德,所以民心没有动摇。如果汉高祖之后就是武帝即位,那么汉代的江山必定不会保全。这些情况离当今较近,事情还清楚可见。现在,京城和益州等地制造供奉的器物,诸王妃嫔公主的服饰也极其精美,民间的舆论都认为这太奢侈。陛下年少时,生长在民间,知道百姓的辛苦,前代的成败,也看在眼里,治理国家还尚且这样做,而太子生长在宫中,不知民间疾苦,陛下将来去世后,确实应当忧虑啊。
我私下考察自古以来国家成败的事,发现只要百姓心生怨恨造反,聚集成为盗贼,国家没有不灭亡的。君王即使悔过,也没有能重新安定的。凡是改进政治教化,应当在能够治理的时候进行。如果发生变故才开始悔过,就没有用了。贮积钱粮财物本是国家的常事,总得等百姓衣食有余然后再去征收。如果百姓劳苦却仍强行征敛,最后还是帮助了贼寇,积聚财物并没什么好处。不过,推行节俭让百姓休养生息,在贞观初年,陛下已经亲自实行过,所以如今实行起来也不会困难。只要实行一天,天下都会知道,大家就会载歌载舞。如果百姓已经劳苦,还不停役使,一旦中国受水旱之灾,边境有战乱警报,狂悖狡黠的人就会乘机作乱,就将有不可预测的事情发生。以陛下的圣明,真要励精图治,不用远求上古的做法,只要做到像贞观初年那样,那么天下就很幸运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