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
(第1029练)
【基础训练】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成功的影片是艺术家的________之作,片中往往不乏经典桥段。所谓经典桥段是指影视作品中有戏剧性、感染力,辨识度高,能够广为流传的场面。影视作品的经典桥段往往集中体现作品的“戏核”,是一部作品传达精神主旨、价值理念和审美特色的高光时刻。电视剧《功勋》片头让8位扮演“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演员从远处走向镜头,渐渐地以获得者本人的形象走出画面。( ),观众不禁喟叹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由此对他们产生由衷的敬佩与感动。《无名英雄于敏》单元中,于敏在得知氢弹试验成功后舒展国旗、长久伫立的场景,以________的戏剧张力,诠释了科学家们________的意志和________的爱国情怀。
一部影视作品能够流传久远却被奉为经典,一定是因为某些鲜活生动、意味隽永的场面在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主旋律影视作品承担着弘扬主流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的作用。我们需要更多有机构成作品整体的经典桥段,让主旋律和正能量走进观众心田。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处心积虑 风平浪静 固若金汤 颠扑不破
B.呕心沥血 静水流深 坚如磐石 忠贞不渝
C.处心积虑 静水流深 坚如磐石 颠扑不破
D.呕心沥血 风平浪静 固若金汤 忠贞不渝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功勋前辈们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而今他们逐渐老去
B.生动地再现了功勋前辈壮丽的人生,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
C.功勋前辈们而今逐渐老去,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D.具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生动地再现了功勋前辈壮丽的人生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一部影视作品能够流传久远却被奉为经典,一定是因为作品中某些鲜活生动、意味隽永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
B.一部影视作品能够流传久远却被奉为经典,一定是因为鲜活生动、意味隽永的某些场面在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
C.一部影视作品能够流传久远甚至被奉为经典,一定是因为作品中某些鲜活生动、意味隽永的场面让人难以忘怀。
D.一部影视作品能够流传久远甚至被奉为经典,一定是因为鲜活生动、意味隽永的某些场面在作品中让人难以忘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海啸主要是由地震时海底地壳的迅速垂直升降造成的,全球的海啸发生区大致与地震带一致。①________,海底火山或海中火山爆发也可能造成大小不等的海啸,如果火山在爆发过程中山体发生坍塌,就会造成特大海啸。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波长可达数百千米,呼啸的海浪每隔数分钟或数十分钟就重复一次,( )。②________里?答案是非常困难。由于促使海啸发生的原因通常是在远离海岸的海底深处,其具体的形成过程至今仍不十分清楚,而且地震预报的难题人们尚未解决,③________!就算能够准确预测海底地震也不行,因为只有极少数的地震能够引发海啸……唯一的忠告是:当海啸袭来时,沿海地区的人们最好尽快离开海岸,向高处撤离。
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B.摧毁堤岸,夺走生命财产,淹没陆地,破坏力极大
C.淹没陆地,摧毁堤岸,夺走生命财产,破坏力极大
D.破坏力极大,摧毁堤岸,淹没陆地,夺走生命财产
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
秋日登滕王阁
彭孙遹
客路逢秋思易伤,江天烟景正苍凉。
依然极浦生秋水,终古寒潮送夕阳。
高士几回亭草绿?梅仙一去岭云荒。
临风不见南来雁,书札何由达豫章?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中“逢秋”照应题目中的“秋日”,也交代了“思易伤”的原因:自古逢秋悲寂寥。
B.第二句作者触景生情,客中逢秋令人伤感,江天一望,苍凉的烟景,让人倍感凄凉。
C.颔联中“依然”“终古”两词,歌颂了滕王阁周遭的景色始终如一、不曾改变的美丽。
D.这首诗以情驭景,思致清婉,层次井然。从诗中可窥见作者绵丽俊逸的诗歌风格。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复杂的情感?请简要赏析。
三、古诗词情景默写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向乡人说明求见鲁庄公原因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琵琶行》中运用环境描写,侧面烘托琴声魅力的两句:“ ,
。”
(3)古代诗歌中常常借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感情,如:“ , 。”
【综合训练】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麦海
徐广慧
老张来的时候,麦子都高过觅食的喜鹊了。麦田像是绿色的海,从天的那边,铺到天的这边。麦海的那边是被树木环绕着的红砖房子,红砖房子里住着来福村的村民。麦海的这边是公路,公路驮着一辆黑色的自行车,自行车驮着老张。那老张,肩膀上挎着一个布书包,书包里放着写日记的本子。
来福村的房子都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一抓黄土,经过庄稼人粗糙的手,经过煤的煅烧,变成了红色的。住在红房子里的人,他们从早忙到晚,似乎只是为了让红砖把他们圈起来。当然,只要能使他们免受风雨的洗礼、阳光的曝晒,他们便愿意把力气和汗水毫不犹豫地拿出来。
老张走在大街上,像个谜语。他上身穿着个蓝色的松松垮垮的圆领秋衣。下身穿着一条黑色的运动裤,脚上一双黑布鞋。见人就说"吃了呗? 干什么去呀?"见到 岁数大的,他就喊大爷大娘,见到岁数小的,他就喊哥哥姐姐。大家被他问得一蒙一蒙的,瞪着眼睛看着他,心里嘀咕∶"这人谁啊,俺不认识你啊,没事在俺们村瞎逛游什么?"
慢慢地,村里的人就都知道了。老张是市委办公室派下来的驻村干部。来福村的扶贫工作队一共三个人,老张是队长,在来福村任第一书记。
"您的梦想是什么?"老张挨家挨户。问遍了村子里的每一个人。有一部分人,见老张穿的跟个老农民一样,说话用的是老家话,还平声静气的,便开始试着回答他的问题。"呃,梦想,这个……梦想嘛……"被问的人看看天,陷入了沉思。也有的人装作挠痒痒,一把捂住了自己的鼻子,担心自己笑出声来。
老张还是问。他像个小学生一样,把老百姓说的话都记到了他的小本本上。他像是追风筝一样,追着村子里的人,非要弄清他们的脑袋里到底装着什么。不是老百姓不告诉他,实在是这样的问题不知从哪儿答起。啊,出了一天的汗,腰也酸,背也疼,你跟他讨论梦想,还不如给他递一袋烟,叫他解解乏哩。
老李是个有梦想的人。他叫李景生,开个卖农药的店。老张喊他老李,老张叫老李喊自己老张。老李摇摇头说∶"那怎么行呢.专员。"老李喊老张专员,老张觉得别扭,又拗不过老李,就哈哈一笑说∶"算啦,算啦,你愿意咋喊就咋喊吧,不就一个称呼嘛。"
谈起梦想来,老李眼睛湿乎乎的。老李说∶"专员啊,俺从小的梦想就是把门前的这条路修修,这条路忒难走了,一到阴天下雨.孩子们上学都没法出门。真的.这也是俺爹小时候的梦想,现在俺爹没啦,俺也到了半百的年纪啦,这梦想还没实现。"老李媳妇的嘴快,还没等他说完,就说∶"哎哟,专员,今儿个我把这话儿撂这儿,您要是真能把门前的这条路修了,我马素芬就在来福村大街上倒着走。"
"行!这事儿就这么定了,这个月我找人规划一下,下个月就动工。"老张一拍大腿,整个人像弹簧一样,从机子上跳了起来。"咦,这可不是唱歌呀!"马素芬大声在后面喊道。老张从老李的屋子里走出来的时候,屋檐下的鸽子带着嘲讽的哨声,呼啦飞到了屋后的大槐树上。
见过老李,老张似乎变了一个人。在大街上走着的时候,嘴里还哼扭着,他不会唱歌,要是会唱歌的话,他一定会仰着脖子,在大街上高歌一曲。
老李喊老张"专员","专员"这个称呼就在村子里传开了。王又年说;"专员去俺家啦,问俺的梦想是么(么;方言.什么)。"一根筋说∶"也问俺啦。"王又年说∶"你咋回答的?"一根筋反问∶"你哩,你咋回答的?"原来,老百姓不是没有梦想,而是梦想太珍贵。它像是挂在老屋墙上的一盏马灯,老百姓轻易舍不得把它取下来。万一失了手,不小心碰坏了呢。
王又年和一根筋,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肯先说出自己的梦想。老李不怕,老李说;"俺给专员说啦,俺从小的梦想就是把门前的这条路修修。你们猜咋着,专员一拍大腿,说行,这事就这么定了。说我老张来到来福村,就是为了实现你这个小时候的梦想的。"
"老百姓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当初,老张跟领导道别要到来福村的时候,说出了这句话,声音不大还有点儿发颤,但很清楚。
老张有许多梦,修老李门前的路是他到来福村后的第一个梦。知道梦是什么了,老张就开始谋划着怎么实现这个梦。
红房子、黄土地、绿麦子,是老张梦境的依靠。老张叫张孝村,他的老家也不在来福村,离这里有一百多里地。每年的春夏之交.老张都会回到家乡.到麦海里走一走。他真欢麦子。麦子幼年时是绿色的,等到结了穗,灌满浆,就变成了黄绿色。阳光一照,再一照,就又变成了金黄色。一行行,一片片,一眼望不到边的麦海像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大油饼,铺满了整个田野。没有一棵麦子背叛过大地,哪怕是遗落在路边的,也会被拾麦穗的手收进粮仓。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变成了一棵麦子。麦子就应该长在麦子和麦子中间,那样他才觉得是他自己。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从麦海写起,然后渐次写到红砖房、公路、自行车、老张等,画面由远及近,使主要人物渐渐清晰。
B.老李家屋檐下鸽子的哨声带着嘲讽,王又年和一根筋都不告诉老张梦想,表明村民们并不相信老张能为他们实现梦想。
C.小说中老张下乡前说"老百姓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这与他追着村民问问题的情节相呼应,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D."来福村""张孝村"这些名称颇有意味,张孝村作为第一书记,要为来福村修的是现实的路,更是通往幸福的路。
2.老张是中国众多扶贫干部的缩影,他的形象有哪些特征?请结合文本概括分析。(6分)
3.小说中对"麦海"的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材料一:
贞观八年,太宗谓侍臣曰:“自朕有天下以来,存心抚养,无有所科差,人人皆得营生,守其资财,即朕所赐。向使朕科唤不已,虽数资赏赐,亦不如不得。
贞观九年,太宗谓侍臣曰:“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珍玩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穷兵黩武东西征讨百姓不堪遂致亡灭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净,使天下无事。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净,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或君乱于上,臣治于下;或臣乱于下,君治于上。二者苟逢,何者为甚?”特进魏征对曰:“君心治,则照见下非。诛一劝百,谁敢不畏威尽力?若昏暴于上,忠谏不从,虽百里奚、伍子胥之在虞、吴,不救其祸,败亡亦继。”太宗曰:“必如此,齐文宣“昏暴,杨遵彦以正道扶之得治,何也?”征曰:“遵彦弥缝暴主,救治苍生,才得免乱,亦甚危苦。与人主严明,臣下畏法,直言正谏,皆见信用,不可同年而语也。”
太宗自即位之始,志在忧人,锐精为政,崇尚节俭。至贞观三年,关中丰熟,商旅野次,无复盗贼。
(选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有删改)
材料二:
方今陛下躬行俭约,以率天下,此左右通贵之臣所亲见。然而其闺门之内,奢靡无节,犯上之所恶,以伤天下之教者,有已甚者矣。未闻朝廷有所放绌,以示天下。
臣窃观前世治财之大略,盖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不足为天下之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耳。今天下不见兵革之具,而元元安土乐业,人致己力,以生天下之财,然而公私尝以困穷为患者,殆以理财未得其道,而有司不能度世之宜而通其变耳。诚能理财以其道,而通其变,臣虽愚,固知增吏禄不足以伤经费也。
(选自宋代王安石《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注]:齐文宣,北齐显祖文宣皇帝高洋。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珍玩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穷兵黩武/东西征讨/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B.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珍玩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穷兵黩武/东西征讨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C.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珍玩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穷兵黩武/东西征讨/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D.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珍玩美女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无已/兼穷兵黩武/东西征讨百姓/不堪/遂致亡灭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差,指古代官府按照条例向民户征收财物或科派劳役。
B.特进,既是官名,也有特予晋升之意,文中是后者之意。
C.关中,地名,位于东潼关、西散关、南武关、北萧关等四关之内。
D.兵革,泛指武器军备,文中的含义与“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相同。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征认为,君主威严圣明,臣子敬畏守法、敢于直言进谏、得君主信任,才更容易实现天下大治。
B.唐太宗用“栽树”比喻“治国”,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阐述了君为国本、君民一体、一荣俱荣的观点。
C.王安石秉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理财观,这与他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为天下理财,不为争利”的观点一致。
D.无论是魏征主张惩戒犯错的臣子,还是王安石主张惩罚“伤天下之教者”,都是为了警示他人,更好地治理国家。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必如此,齐文宣昏暴,杨遵彦以正道扶之得治,何也
(2)诚能理财以其道,而通其变,臣虽愚,固知增吏禄不足以伤经费也。
8.如何才能治世安天下 请综合两则材料简要概括。(3分)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
(第1029练)
【基础训练】
1.B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积久考虑。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多含贬义。本处修饰“ 成功的影视作品”,突出费尽心思,应选“呕心沥血”。
风平浪静:意思是指没有风浪。静水流深:比喻平静的外表下有深广的内容。修饰“ 戏剧张力”,本处没有涉及具体的风浪,应选“静水流深”。
坚如磐石:像大石头一样坚固,常比喻意志不可动摇。固若金汤:形容工事非常坚固。本处修饰科学家的意志,突出意志的坚定,应选“ 坚如磐石”。
忠贞不渝:忠诚坚定,永不改变。颠扑不破: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本处修饰“ 爱国情怀”,突出其坚定不变,应选“忠贞不渝”。
故选B 。
2.A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括号后一句叙述观众的喟叹,从提供的选项看,只有功勋前辈“ 逐渐老去”才是“喟叹岁月流转、沧海桑田”的原因,B、D两项力赞影片的感染力,与“喟叹”无关,故排除B、D。C项语意重心在“他们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与喟叹衔接不如“而今他们逐渐老去”紧密,排除C。A项语意重心在“而今他们逐渐老去”,与喟叹衔接自然。
故选A 。
3.C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
(一)不合逻辑,影视作品能够“ 流传久远”与“被奉为经典”是递进关系,不能用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却”,可用“甚至”。
(二)语序不当,“ 作品中”应是“某些……场面”的定语,不可做“让”的状语。
只有C 项全部修改正确。
故选C 。
4.A(3分)
5.①除了地震以外 ②海啸能够正确地预报吗 ③更何况海啸预报呢(6分)[一句2分。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表意准确、前后衔接得当,亦可酌情给分。]
6、C.“歌颂了滕王阁周遭的景色始终如一、不曾改变的美丽”错,应为暗示自然界的变化并不显著,而人事代谢的变化则是非常大的。
7、①伤秋之情。“逢秋思易伤”直接表明诗人的伤秋之情,目睹苍凉的秋景,更增添了诗人的伤感。
②时光易逝,世易时移,人事变化的伤感。“依然”“终古”不变的是自然景观,而当初的高人逸士却早已不见踪影;“几回亭草绿”有时光易逝的感慨。
③思乡之情。首句中的“客”表明诗人客居他乡,尾联“不见南来雁”,因此也无由得到故园的“书札”,表达了思乡的惆怅。
8.(1)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重点字:鄙)(2)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舫)(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重点字:啸、渚)(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其间旦暮闻何物 杜鹃啼血猿哀鸣 可怜时节堪归去 花落猿啼又一年)
【综合训练】
1.(3分)B(“都不告诉老张梦想”有误)
2.(6分)①生活朴素、平易近人,如自行车、穿着、语言等描写;②热爱家乡、热爱乡村。如:每年回家乡,喜欢麦地;③关心群众、工作深入。如:他把老百姓的梦想当作自己的梦想,愿意为乡村幸福生活而努力;挨家挨户询问,了解群众需求就抓紧实现。(每点2分;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3.(6分)①描绘了色彩斑斓的乡村画面,渲染了充满生机的氛围,为故事展开设置了特定的背景。②表现了老张对麦海、对乡村深沉的爱,揭示了老张要坚持为村民实现梦想的原因,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③前后照应,深化主旨。金黄色、一望无际的麦海,象征着“来福村”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扶贫攻坚工作将会取得胜利。④使小说更具画面感和意境美,给读者留下审美空间和回味余地。(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4.(3分)C
5.(3分)B
6.(3分)B
7.
(1)如果像这样,北齐文宣帝昏庸残暴,杨遵彦却能坚持正义匡扶朝政,使天下大治,为什么呢 (4分)
(2)如果能够按照正确的方法理财,而且能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变通,我虽然愚笨,但确实知道增加官员的俸禄不能够减损经费。(4分)
8.君主要清静无为,躬行简约;关注民生,让百姓休养生息;君主以及家人要节约有度;要理财有道。(每答出一条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