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同步练习(解析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逾(yú)墙 挂罥(juàn) 风怒号(hào) 泣幽咽(yè)
B.庇(bì)佑 老妪(yù) 见(jiàn)此屋 口称敕(chì)
C.俄顷(qǐng) 突兀(wù) 长(cháng)林梢 辗(niǎn)冰辙
D.布衾(jīn) 广厦(shà) 为(wèi)盗贼 三重(chóng)茅
答案:C(A.“号”应读háo B.“见”应读xiàn D.“衾”应读qīn,“为”应读wéi)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林梢 致词 邺城戍 唇焦口躁 B.塘坳 唯有 见此屋 两鬓苍苍
C.俄顷 晨炊 泣幽咽 秋天漠漠 D.布衾 叱牛 口称赦 晓驾炭车
答案:C(A“词”应为“辞”;“躁”应为“燥”B.“见”应为“现”;“唯”应为“惟”D.“赦”应为“敕”)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B.突兀(高耸的样子) 何由彻(到天亮)
C.何所营(谋求) 翩翩两骑(形容衣服飘舞的样子)
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两鬓苍苍(灰白)
答案:C 翩翩:轻快的样子。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①请从吏夜归②隶而从者 B.能①忍能对面为盗贼②将军称之曰能
C.向①秋天漠漠向昏黑②向吾不为斯役 D.苍苍①两鬓苍苍十指黑②蒹葭苍苍
答案:A(A.①跟从②跟从 B.①这样②有才能 C.①接近②从前D.①灰白②茂盛的样子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答案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系向牛头充炭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答案:C(A项,“直”同“值”,价钱;B项,“见”同“现”,表现;D项,“与”同“举”,推举。)
7.对《石壕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B诗中正面描写老妇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安史之乱”,提示主题。
C“有吏夜捉人”依据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一个“夜”字,含义丰富,既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又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狠毒。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呼”和“啼”、“怒”和“苦”对照强烈,“一何”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同时“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
答案:C(因为单单一个“夜”字,是不能表现捉人的频率和手段的.只能表现战争之激烈,需要连夜捉丁。)
8.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答案: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理解不正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应是古体诗。所以选A。)
9.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D(间接)
10.文学常识填空。
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从体裁上说属于__________诗。作者杜甫,字_____,曾自称 ______________,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人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 为_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被誉为______。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______”。
⑵白居易,字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诗人,晚年自号_____,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_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
答案(1)古体 子美 少陵野老 杜工部 现实主义 诗圣 诗史(2)乐天 唐 现实主义 香山居士 新乐府
11.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
⑵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
⑶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⑷俄顷风定云墨色, _________________。
⑸ _________________ 身上衣裳口中食。
⑹夜来城外一尺雪, 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存者且偷生 ⑵ 如闻泣幽咽 ⑶高者挂罥长林梢 ⑷ 秋天漠漠向昏黑 ⑸卖炭得钱何所营 ⑹晓驾炭车辗冰辙
12.根据理解填空
⑴《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反映劳动者复杂矛盾的心理,《卖炭翁》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⑴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⑶自经丧乱少睡眠 长夜沾湿何由彻⑷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⑸满面尘灰烟火色 两鬓苍苍十指黑⑹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在2012年年初, 杜甫突然在网络成了网红。具体表现就是课本上的杜甫画像被人各种PS, 杜甫有时手扛机枪,有时驾驶飞机、有时脚踏摩托、有时骑着高头大马......杜甫以被恶搞方式成为舆论热点,一时间众说纷纭。不少人站出来进行了批评,认为是对古人的不尊重。也有人觉得无所谓,名人被恶搞有助于大家能够记住他们,也算是一种推广吧。何必上纲上线呢?对如此名人被恶搞现象,你怎么看?
杜甫以其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被后世尊为“诗圣”,在他身上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正能量,杜甫等名人被恶搞现象的背后反映了某些人对传统文化的漠视与不尊重,应当坚决反对和制止。
二、课内诗歌阅读
㈠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老翁逾( )墙走 ⑵一男附书( )至
⑶二男新( )战死 ⑷急应( )河阳役
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_______和_______。(1分)
3.“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4.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
5.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6.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1.⑴越过⑵书信⑶最近⑷应征2.时间 地点 3.总领全文4.社会残酷5.担心家人,支持平息安史之乱。6.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7.不好,原诗“独”暗示老妇已被带走(1分)。诗人日暮投宿,老翁与老妇共同接待,一夜之间,只剩老翁(分析1分),“独”表现了凄苦、悲愤之情(1分),改后的诗句表现不出这种意思和情感(1分)。8.抨击石壕吏的凶暴及冷酷,表达诗人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苦难的深切同情。
㈡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见: __________ ②庇: _________
③安得: __________ ④ 突兀: _________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_____,“何由彻”与前面的“_____________”照应,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请对“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句话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5.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答案:1.①通“现”,出现②保护,庇护③如何能得到④高耸的样子
2.安史之乱 未断绝 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答案3.(示例)加线句子用“飞”“渡”“洒”“挂罥”“飘转”“沉”一系列动词,细致地描写了狂风中茅草乱飞的情景,表现了诗人的痛惜之情。(言之成理即可)4.D(这首诗的最后一段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并没有“叙述”,故D项错误。)5.示例:⑴舍己为人——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⑵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⑶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⑷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⑸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任意写出三处即可)
㈢阅读《卖炭翁》这首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⑴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_______。 ⑵心忧炭贱愿天寒 愿:________。
⑶翩翩两骑来是谁 骑:_______。 ⑷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________。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3.“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答: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⑴谋求⑵希望⑶骑马的人⑷同“值”,价值2.“辗”字既写出了天寒冷,已经结了冰,从而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说明了卖炭翁的辛劳。3.“翩翩”指轻快的样子。这里表现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样子,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的个人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4.说明卖炭翁虽万般不舍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5.这一句运用了心理描写,细致刻画了卖炭翁在寒冷的天气中穿着单薄的衣服却希望天气更寒冷的矛盾心理。表达了诗人对卖炭翁的同情。6.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掠夺人民的罪行的鞭挞与抨击,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三、课外诗歌阅读
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晴①
杜甫
久雨巫峡暗,新晴锦绣文②。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选取典型的景物,发挥想象,动静结合(视觉听觉相结合、远近结合、虚实结合)(任写两点即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巫峡绚丽多彩,生机勃勃的景象。2.“急纷纷”写出了对野花纷纷凋零的怜惜(无奈、伤感)以及自己漂泊无依的忧伤(悲哀、抑郁)。
㈡阅读白居易《观刈麦》,回答下列问题。
观刈表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解释加点词语。
⑴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右手秉遗穗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左臂悬敝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岁晏有余粮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不需翻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借此揭示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⑴担 ⑵用手握着 ⑶破旧 ⑷晚2.这句诗细腻地刻画了刈麦者十分矛盾的心理。农民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挺着、忍着,可见处境十分艰难。3.一幅画是一家农民麦收的辛勤劳碌的情景,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另一幅画描写了一位贫妇抱着孩子拾麦充饥的情景,提示了赋税的繁重。4.揭示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沉重和农民生活的痛苦,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体验中考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2016年广西百色市)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句中的“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雨对茅屋的_________。
2.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应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描写 肆虐 2.民生疾苦 忧国忧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唐诗三首》同步练习(原卷版)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逾(yú)墙 挂罥(juàn) 风怒号(hào) 泣幽咽(yè)
B.庇(bì)佑 老妪(yù) 见(jiàn)此屋 口称敕(chì)
C.俄顷(qǐng) 突兀(wù) 长(cháng)林梢 辗(niǎn)冰辙
D.布衾(jīn) 广厦(shà) 为(wèi)盗贼 三重(chóng)茅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林梢 致词 邺城戍 唇焦口躁 B.塘坳 唯有 见此屋 两鬓苍苍
C.俄顷 晨炊 泣幽咽 秋天漠漠 D.布衾 叱牛 口称赦 晓驾炭车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俄顷(一会儿) 秋天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
B.突兀(高耸的样子) 何由彻(到天亮)
C.何所营(谋求) 翩翩两骑(形容衣服飘舞的样子)
D.回车叱牛牵向北(吆喝) 两鬓苍苍(灰白)
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①请从吏夜归②隶而从者 B.能①忍能对面为盗贼②将军称之曰能
C.向①秋天漠漠向昏黑②向吾不为斯役 D.苍苍①两鬓苍苍十指黑②蒹葭苍苍
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系向牛头充炭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7.对《石壕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壕吏》虽然抨击的是石壕吏凶暴气焰和冷酷无情,但作者的用意是借此揭露整个封建统治的罪恶。
B诗中正面描写老妇致词,层层诉说,凄苦至极,侧面写“安史之乱”,提示主题。
C“有吏夜捉人”依据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一个“夜”字,含义丰富,既表明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又表明县吏“捉人”手段狠毒。
D“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中的“呼”和“啼”、“怒”和“苦”对照强烈,“一何”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同时“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
8.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这首诗属于近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9.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 “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 “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 “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10.文学常识填空。
⑴《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从体裁上说属于__________诗。作者杜甫,字_____,曾自称 ______________,后世称其为“杜少陵”,安史之乱后人蜀,—度挂着检校工部员外郎的官衔,因此后人又称他 为_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被誉为______。其诗反映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被称为“______”。
⑵白居易,字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诗人,晚年自号_____,在诗歌上一向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________运动的倡导者。
11.根据课文填空
⑴______________,死者长已矣。
⑵夜久语声绝,______________。
⑶茅飞渡江洒江郊,_________________,下者飘转沉塘坳。
⑷俄顷风定云墨色, _________________。
⑸ _________________ 身上衣裳口中食。
⑹夜来城外一尺雪, 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理解填空
⑴《石壕吏》中,寥寥十个字,不仅点明了投宿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和盘托出了兵荒马乱,鸡犬不宁,一切脱出常轨的时代氛围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石壕吏》中表明老妇人被抓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由较为客观的记叙、描写过渡到直接抒情、议论的关键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虽身处逆境仍然乐观向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⑸《卖炭翁》中描写卖炭翁的外貌,反映出他劳动的艰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⑹白居易《观刈麦》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反映劳动者复杂矛盾的心理,《卖炭翁》中
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在2012年年初, 杜甫突然在网络成了网红。具体表现就是课本上的杜甫画像被人各种PS, 杜甫有时手扛机枪,有时驾驶飞机、有时脚踏摩托、有时骑着高头大马......杜甫以被恶搞方式成为舆论热点,一时间众说纷纭。不少人站出来进行了批评,认为是对古人的不尊重。也有人觉得无所谓,名人被恶搞有助于大家能够记住他们,也算是一种推广吧。何必上纲上线呢?对如此名人被恶搞现象,你怎么看?
二、课内诗歌阅读
㈠阅读《石壕吏》,回答问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⑴老翁逾( )墙走 ⑵一男附书( )至
⑶二男新( )战死 ⑷急应( )河阳役
2.“暮投石壕村”简洁的交代了诗人投宿的_______和_______。(1分)
3.“有吏夜捉人”一句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4.老妇的三个儿子都被迫当兵,说明当时什么样的社会环境?(2分)
5.老妇人说:“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这句话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6.诗中集中而又形象地反映“吏”与“妇”的尖锐矛盾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独与老翁别”换成“挥手别老翁”好不好?请简要分析。(4分)
8.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㈡阅读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见: __________ ②庇: _________
③安得: __________ ④ 突兀: _________
2.“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丧乱”指的是_____________,“何由彻”与前面的“_____________”照应,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请对“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这句话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杜甫因所住茅屋被秋风吹破引发感慨而写下的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B.诗人对南村群童公然抱茅逃进竹林的行为无可奈何,只好拄杖归来,独自叹息。
C.布衾如铁,屋漏床湿,雨脚如麻,长夜难眠,表现出诗人穷困苦痛的生活状况。
D.这首诗最后一段运用叙述抒情的表达方式,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5、读了这首诗,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请用诗中的句子描绘一下。
㈢阅读《卖炭翁》这首诗,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⑴卖炭得钱何所营 营:_______。 ⑵心忧炭贱愿天寒 愿:________。
⑶翩翩两骑来是谁 骑:_______。 ⑷系向牛头充炭直 直:________。
2.“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3.“翩翩两骑来是谁”中的“翩翩”一词表现了宫使怎样的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4.“宫使驱将惜不得”中的“惜不得”说明了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
5.赏析“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句。
答: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诗歌阅读
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晴①
杜甫
久雨巫峡暗,新晴锦绣文②。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
竟日莺相和,摩霄鹤数群。野花干更落,风处急纷纷。
[注]①本诗是诗人流落蜀中时所作。②文:花纹,图案。
1.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尾联中的“急纷纷”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㈡阅读白居易《观刈麦》,回答下列问题。
观刈表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解释加点词语。
⑴妇姑荷箪食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右手秉遗穗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左臂悬敝筐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岁晏有余粮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不需翻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人描绘了哪两幅画面?借此揭示了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中考
阅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回答问题。(2016年广西百色市)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文中划线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句中的“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写暴风雨对茅屋的_________。
2.白居易说:“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为时”(为反应社会现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事”(为体现诗人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