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白云区华新学校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专训卷
班级: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
一、积累与运用(共36分)
1.下面加点字注意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妩媚(fǔ) 纷至沓来 (tà) 漩涡(xuàn) 迂回(yū)
B.消长(cháng) 目眩神迷(xuàn) 旷野(kuàng) 黧黑(lǐ)
C.闸口(zhá) 安营扎寨 (zhá) 翌日(yì) 草甸 (xún)
D.山麓(lù) 怒不可遏(è) 推搡(sǎng) 拾级(shè)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3分)
A.告戒 出轧 蠕动 演译 虔诚 B.砾石 哀竭 懈怠 穹顶 名幅其实
C.霎时 蘸墨 喧腾 眩晕 蜷卧 D.缭饶 恭顺 蔓延 巉峻 厉厉在目
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
B.他们因为一点小事,先是对骂,接着互相推搡,最后大打出手,真是不值得。
C.电影《红海行动》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轰动,观看者趋之若鹜。
D.主持人循循善诱,嘉宾振振有词,现场观众踊跃参与互动并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这一期访谈节目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众多文学名著对今天的中学生并不陌生。
B.“中华赞”诗词征集活动将围绕春节、清明、端午、中秋四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征集原创性诗词。
C.网购之所以让那么多网友着迷,是因为他们在下单后输入账号密码时基本没有感觉到是在花钱。
D.技术革新后,这个厂生产每台机器的原料消耗量减少了两倍,产值上升了20%。
5.依次填入下面横线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调节人与世界的关系。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 ; ; 。这样,人才能实现从“小我”向“大我”的转变,成为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①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②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 ③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③②① D.③①②
6. 中国文化崇尚“和”,有关“和”的思想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和”已经渗入中国人的生活中,成为中国人重要的信仰和思想观念。现在班级内开展“以和为贵’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1)班级内的小记者到荣获“襄阳好人”称号的孟昭银老人所住的社区建昌大院采集素材。孟昭银老人的一个邻居评价她“她最可贵的是待人和气,六十多年来对家里长辈很孝顺、很敬重,亲人间很和睦。”另一位邻居评价她“她这个人最是心地善良,几十年来知书明理,和周围人相处融洽。”请你依据邻居的谈话,仿照下句,在横线上补写前句,形成一副对联。(2分)
上联: 下联:知书明理善当先。
(2)请同学们创作一条以“和”为主题的宣传标语。(2分)
(3)班里还准备开展“以和为贵”主题班会,由你担任主持人请你为本次主题班会写一段开场白。(不少于50字)(3分)
7 .默写 (14 分)
请在下面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每空 1 分)
(1)此地一为别, 。(李白《送友人》)
(2) ,缥缈孤鸿影。(苏轼《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3)欲济无舟楫,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余钟磬音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5)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 咏梅》)
(6)选贤与能, 。(《礼记 大道之行也》)
(7)虽有嘉肴,弗食, _____ ;虽有至道,弗学, 。
鹏之背,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怒而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最恰当的古诗词名句。
人生的艰辛,非亲历者不能体会。“ ________ , ________ ”(《石壕吏》),这种老妇丧子的悲痛和含悲度日的苦楚,只有身经离乱妻离子散的杜甫才能懂得;“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卖炭翁》),这种矛盾辛酸,只有生计艰难、衣不御寒的卖炭老者才能体会。
二、阅读 (56 分)
(一)阅读《马说》,完成下面问题。 《马说》(韩愈)原文略
8.下列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不知马也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之千里者 D.安求其能千里也 安之鱼之乐
9.下列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B.不以千里称也 策之不以其道
C.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之不能尽其材 D.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不饱,力不足
10.请翻译以下句子。
(1)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分)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3分)
11.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一段先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面提出问题,然后笔锋一转,从反面展开议论。
B.第二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作者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写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意在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文章通过对千里马不遇伯乐的议论,表达作者对贤才难遇明主的愤懑,寄寓着作者对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的希望。
(二)、课外文言文 千金市骨
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选自《战国策·燕策一》)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③捐:浪费
12. (1)请解释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反以报君 ②君遣之
13.(2) 文中的“千里马”与《马说》中的“千里马”有什么不同的遭遇?(6分)
(三)诗歌鉴赏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4.(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风怒号”用了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此句。(4分)
15.(2)请结合相关诗句,说说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4)
(四)阅读下面选文 , 完成 16 ~20题。 ( 23分)
丁香花 杨明
初识丁香花,是在废品站里。少年时代的我和家长去废品站卖废品,在废纸堆里我发现了一本品相还不算残缺的书,便抽出来翻看,废品站老板挥挥手说,拿去吧,送你了。
②那是一本园艺学的专业书籍。书中有一段这样写道:丁香花是木棒科丁香属落叶灌木,属于著名的庭园花木,开花繁茂,花色淡雅,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丁香花是雅俗共赏的观赏植物,开时芬芳满目,清香远溢。露植在庭院、园圃,用盆栽摆设在书室、厅堂,都会令人感到风采秀丽, 清艳宜人。
③二识丁香花,是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先生的单口相声,说到乾隆皇帝和刘墉赌赛对联,乾隆出了个上联: 冰凉酒,一点二点三点。陈涌全先生说,这个上联出的有相当的难度,抢了先机,你要是再对四点五点六点什么就不新鲜了。刘墉不慌不忙地给乾隆叩了个头,说,皇上,臣给你对: 丁香花,白头千头万头。呵呵,这个白头千头万头实在令人豁然开朗:丁是百字头,香的上半部是千字头,花在上半部,是繁体字万字的头,正和行书体冰字的那一点遥相呼应,异曲同工。百头千头万头不但写意而且烘形,让我不由自主地去回想,丁香树在哪儿﹖它开花时到底是什么样子来着﹖
④我18岁那年跌入了一生的第一个低谷。我学业优良,高中毕业时踌躇满志的准备选择一所自己称心的高等学府。那是在1985年,高校招生体检标准上明确规定患有几种病症者不能投考任何高校,其中一种是重度失聪,两米内听不见耳语。这一条正是为我量身打造的,我完全符合标准。我眼巴巴地看着同学们纷纷从我身旁经过走进考场,明白了唐代刘禹锡为什么写了那两句诗"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我根本听不清同学们轻快、自信的脚步声,只能在模糊记忆里搜索幼时的一场高烧,及退了我高烧的同时摧毁了我听力的注射药物—双氢链霉素。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
⑤我当了铁路工务段的一名筑路工人。施工现场在百公里外的戈壁滩上,每天坐着火车唯当唯当 的跑出去,再唯当唯当的跑回来,日不出而作,日落也不息。
⑥深夜里,我拎着空饭盒儿从火车上下来,先走大马路后钻深胡同,快看到家门时,我先看到了它, 丁香树。原来它长在这里,深胡同里的路灯下,原来他开放在这时。春天里,无从考查谁种下了它, 却生长的如此恰到好处,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成仪天下的尊容, 刘墉先生那高深莫测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⑦放下饭盒坐在丁香树下的马路牙子上, 把疲惫不堪的身体在万籁俱寂的花香馥郁中熨帖开来, 自然是一 种惬意, 也带来了浅浅的心酸。少年初识愁滋味, 我发现丁香花是一种说话声音不高也不怎么争抢话头的花。它甚至不爱说话,春天是个绚丽的季节, 然而又乍暖还寒阴睛不定, 急着报春的花枝往往最易落入风尘,人生是美好的,然而人这一生有多少悲欢需要我们去面对﹖ 我偶尔抬抬头,望望开成了紫色的树冠,他在微风里微 微甩摆。它不看我,我不问它什么,它也没回答我什么。我不说话,它也不说话。它也许在和风说话,我也听不清楚他们在聊什么。我只想这么在花树下坐着, 没有理由的一直坐下去,我只想沉浸……
⑧我就养成了这个无意中的习惯,无论时光让我走到哪里,每逢春夜,丁香的花期里,我总要在路灯和树影下停一停。(选自《散文》, 有删改)
16.在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文字 , 概括作者与丁香花相识的三次经历 。(4 分)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识丁香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识丁香花。
17.第③段画线句子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从修辞的角度说说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5分)
眼前浮现出陈涌泉先生那滑稽好玩的脸,乾隆先生那威仪天下的尊容,刘塘先生那高深莫测 的锅背。呵呵呵地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我眼睁睁地看着同学们考完一科后有的兴奋有的紧张有的沮丧地从考场出来。嘴里充溢着积年药液的苦味。”这一语句中“苦味”有什么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通读全文,说说你从丁香花儿的特点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感悟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 名著阅读。 (8 分)
(A)
可是贝多芬还活了二十五年。他的强毅的天性不能遇到磨难就屈服。“我的体力和智力突飞猛进……我的青春,是的,我感到我的青春不过才开始。我窥见我不能加以肯定的目标,我每天都迫近它一些……。噢!如果我摆脱了这疾病,我将拥抱世界!……一些休息都没有!除了睡眠以外我不知还有什么休息;而可怜我对于睡眠不得不花费比从前更多的时间。但愿我能在疾病中解放出一半:那时候!……不,我受不了。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噢!能把人生活上千百次,真是多美!”
(B)
佛罗伦萨的国家博物馆中,有一座米开朗琪罗称之为《胜利者》的白石雕像。这是一个裸体青年,长得身材匀称,低低的额上覆盖着鬈曲的头发。他笔直地站着,单膝跪在一个大胡子背上。囚人蜷伏着,头伸向前面,如一匹牛。可是胜利者并不注视他。即在他的拳头将要击下去的一刹那,他停住了,满是沉郁之感的嘴巴和犹豫的目光转向别处去了。手臂折转去向着肩头:身子往后仰着;他不再要胜利,胜利使他厌恶。他已征服了,但亦被征服了。
这幅英雄的惶惑之像,这个折了翅翼的胜利之神,在米开朗琪罗全部作品中是永留在工作室中的惟一的作品,以后,达涅尔·特·沃尔泰雷想把它安置在米氏墓上。它即是米开朗琪罗自己,即是他全生涯的象征。
(C)
以下是他英雄式的逻辑:
他开始以照相般精确的方式,将他参观贫民窟或夜间收容所时亲眼所见的莫斯科贫困景象一一描绘出来。他确信,不能像他最初想象的那样,用钱去救助那些多少都被城市腐败所害的苦人儿,于是,他勇敢地去探寻祸害的根源。沿着可怕的链条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去找该对此负责的人。首先是有钱人,他们该死的穷奢极欲,像传染病一样吸引人,使人堕落,此即具有普遍诱惑性的不劳而获的生活。其次是国家这个由强人为一己私利去剥削、奴役他人而建立的残暴的实体。教会是其同谋;科学艺术是其帮凶……这为非作歹的各路大军该如何对付呢?首先,不要同流合污,拒绝参与剥削人的行动。放弃钱财和田产。不为国家服务。但这还不够,必须“不说假话”,不害怕真理。应该“幡然改过”,将由教育带来的骄傲连根拔除。最后必须用双手去劳动。“你要靠额上的汗水去挣你的口粮”:这是第一也是最基本的法则。托尔斯泰提前回答精英分子的嘲笑:体力劳动并不妨碍智力,反而能增进智力,这是符合自然的正常要求,只会有助于健康,艺术就更不在话下了。而且,体力劳动还能使人类重新团结起来。
(节选自罗曼·罗兰《名人传》)
21.罗曼·罗兰在《名人传》中以感人肺腑的笔墨为我们谱写了一阕“英雄交响曲”。选文中的三个片断分别记叙了三位名人对自己命运的抗争,这三人命运究竟如何?请以其中一个人为例,结合原著简要说说。(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50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结合选段C或者你所了解的托尔斯泰,谈谈你对文段中划线“英雄式的逻辑”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下第六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D(A.妩wǔ媚 漩xuán涡 B.消长zhǎng 黧lí黑 C.安营扎zhā寨 草甸diàn)
C(A.告诫 演绎 B.衰竭 名副其实 D.缭绕 历历在目)
B(推搡:推来推去。A.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用在这里不合语境。C.好整以暇:形容既严整而又从容。多指繁忙之中表现得从容不迫。语境不合。D.振振有词: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
4. C(A.不合逻辑。改法:今天的中学生对《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众多文学名著并不陌生。 B.句式杂糅。把“围绕.....为主题”改为“以.....的主题”或“围绕.....为主题”;D.搭配不当。“减少”不能搭配“倍数”)
5.B【此题解答可从语境中““小我”向“大我”的转变,”中获得思路,理清它们之间的逻辑顺序,②讲的是“小”我,自已;③讲的是“别人”;①讲的是“大”我;所以可排序为:②③① 】
6.(1)示例1:孝亲敬长和为贵;示例2:待人和气孝为重【对联:内容相关,上下衔接;结构一致,词性相同;字数相等,上下联的字不重复。;仄起平收”,即上联尾字用仄声(第三、四声),下联尾字用平声(第一、二声)】(2)示例:①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②各美其美,美之人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③和以处众,平以养心,独以思己④居家贵和睦,近邻胜远亲 (3)同学们,大家好。“和为贵,谐为美”,“和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今天我们召开“以和为贵”主题班会,希望通过此次班会大家更深刻地理解和谐的内涵。下面我宣布“以和为贵"主题班会现在开始。【拟写开场白:开场白的基本写法要求是首先要紧扣诵读活动的主题,围绕主题展开话题;再次要美化句子有文采,可巧用各种修辞手法,内容要切合此次活动,语言并具有一定的鼓动性和感染力,最后宣布活动开始。】7.略
8. D 安:怎么(A.才能/能够;B 其实/代詞,代千里马。C 助词,调节音节/助词,定语后置)
9.D 食:吃(A 表转折/表修饰;B 介词,用;按照;C 用尽;竭尽)
10. (1)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奴仆的手下受到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而著称。
(2)用马鞭赶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11. B(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12.(1) ①同“返”,返回,回去。 ②遣:派,派遣。(4分)
13(2)《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选文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6分)
【参考译文】郭隗先生说道:“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金买了那匹马的尸骨,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我要的是活马,哪里用得着死马,而且花费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竹地对君主说:“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到一年,数匹千里马就到手了。
14.(1)“怒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写出风势之大,风力之猛和风之无情,富有浓烈的感彩。【修辞+表达效果】(4分)
15(2)示例1:示例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庇护天下贫寒的士人,让他们都开颜欢笑!直抒胸臆,表达了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情怀。 示例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我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忧国忧民,以博大胸襟,饱览民间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翻译+手法+感情】(4分)
16. 在废品站的园艺书籍里初识丁香花→ 在收音机里听陈涌泉的单口相声 二识丁香花→ 深夜里 , 在胡同的路灯下 三识丁香花。(4 分)
17 . 【答案】 承上启下 , 承接了上文刘墉的对联中 " 丁香花 , 百头千头万头" , 写 出 了丁香花繁茂的 景象﹔ 引 出 了下文对丁香花的生长环境和生长时间的叙述 。 (4分
18.【答案】 ①排比 (联想) , 通过眼前的丁香花 , 联想出陈涌泉 、 乾隆 、 刘塘三个人的形象特征 , ②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作者对丁香花的喜爱与赞美 。③运用排比修辞 , 增强语势 , 强化感情 。 (5分)
19 .【答案】 一语双关 , 表面是指由于生病 , 吃药的药液很苦 (2 分); 深层是指由于听力受损不能 参加高考 , 内心感到苦网 、 忧伤 (2 分) 。
20 .【答案】 (1) 丁香花枝繁叶茂 , 清香远溢 , 告诉我们要努力绽放自己的生命 。提升 自我品格; (2) 丁香花生长在胡同深处 。 告诉我们要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 (3) 丁香花 , 不争不抢话头 ,甚至不爱说话 。告诉我们要学会自我沉浸; (4) 不畏惧生命中的一些挫折与苦难 , 人生是美 好的 。(每点 2分 , 只要回答三点即可得全分)
21.【示例:(1)贝多芬身材矮小,容貌丑陋,他渴望爱情,但又不得不承受失去爱情的痛苦。他在耳朵全聋、健康情况恶化和生活贫困,精神上受到折磨的情况下,仍然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他以自己的创作风格扭转了维也纳当时轻浮的风气。(要求写出人名和具体事例,不少于50字,4分)
(2)米开朗基罗出身高贵,受到良好的教育,但他无妻无女,家人没有给他丝毫温暖,只知道从他身上榨取钱财。祖国多灾多难,自己的作品毁于战乱,共和主义理想破灭。他人身几乎没有自由,只能依附于教皇,七十多岁还要爬上脚手架为他们效劳。命运注定他只能在无休止的干涉中替别人干活。但他依然创作出《大卫像》、《奴隶》、《摩西》等惊世杰作。
(3)托尔斯泰贵族出身,天性善良,悲天悯人。他为城市贫民的凄惨处境感到震惊,为农民的生活贫困、精神麻木而痛苦,因自己物质富有,生活优裕而内疚,……他希望所有人都能过上幸福安详的生活,为了实现理想,他和他的阶级、家庭决裂,在孤独中默默进行一场可悲的搏斗。】
22.【示例:托尔斯泰敢于将理论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并与自己的阶级(有钱人)、国家、教会决裂,走到农民中去,用自己的双手劳动,坚持自己的真理。】(4分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