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高考历史备考建议
周年热点事件
继续夯实基础
这里的夯实基础,包括夯实基础知识和强化基本能力两项内容。夯实基础知识不是简单地去反复翻书和整理笔记,而是要结合课标和高考评价体系去查缺补漏,构建主干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寻求对历史发展线索的真正理解;强化基本能力则主要指解题的能力,对于历史学科而言,解题的能力除了强调知识的迁移和运用,更是强调信息的提取和解读。
一、关于冲刺备考的几点建议
厘清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对历史阶段特征的认知关系到对主干知识点的正确认知,进而关系到非选择题设问中结合所学知识这种问题的作答,所以历史发展阶段特征的厘清问题一定要重视。
找到符合自己的答题节奏
自己要给自己安排固定时间的限时练习,在练习中不断总结时间安排,去调节答题节奏,最终找出适合自己的答题节奏。根据历届考生的经验教训来看,基本的答题节奏应该是先易后难,把最容易拿的分数先拿到手,绝不在难题上纠缠才是考场最基本的生存法则,但是很多考生缺乏这方面经验,往往因为纠缠难题错过解答简单题的宝贵时间,导致整卷的成绩不理想,由此看来,解决答题节奏的问题也是提高成绩的一个有效途径。
强化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高考试题中经常考查到的是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这两个核心素养,而这两个核心素养也是达成难度最高的,试卷几乎通篇都会涉及这两个素养的考查,冲刺阶段需要继续强化这两个素养的落实。说起关键能力,还是要继续强化信息提取和信息解读的能力。这个能力和前面说的素养是相关的,是答好历史试卷的关键。
历史科的高考不回避热点和周年大事是大家公认的,所以热点和周年大事在我们历史学科的备考中要继续关注。今年是2022年,所以逢2的周年大事,特别是影响到历史进程的周年大事,一定要重点关注。另外这一年的热点问题,如俄乌冲突和台海危机等,我们要把热点联系到主干知识点上来思考问题。因为高考题喜欢用热点问题,设置小切口、广深入的问题,但是材料在教材之外,答案却在教材之内,热点和主干知识相结合会有更好的备考效果。
二、关于关注热点和周年大事
尾数是“2”的周年事件
①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马克思称其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②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结束,刘邦建立汉朝。
③212年,罗马帝国颁布《卡拉卡拉敕令》,授予帝国所有被征服者公民权,享有罗马公民的法律地位。
④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⑤502年萧衍称帝,建立梁朝,南齐亡。
⑥732年,唐朝提倡礼治,732年唐朝政府颁行《大唐开元礼》,是一部体系庞大,体例严谨的礼仪法典,也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
⑦962年,德意志国王被教皇加冕为罗马人的皇帝,德意志王国逐渐演变成神圣罗马帝国。但德意志国内封建势力强大,许多诸侯实际成为独立君主。
⑧1192年,陆九渊去世(1139-1192),心学的开创者。
⑨1472年,王阳明出生。
⑩1492年,哥伦布航行。
1522年,麦哲伦船队回到西班牙,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全球首航。
1572年,明穆宗(隆庆皇帝)去世,其子继位即明神宗(万历皇帝),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张居正辅政十年,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他死后(1582年),除一条鞭法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1602年,李贽去世(1527-1602)
1602年,成立荷兰东印度公司(世界上第一个股份制有限公司),垄断对亚洲的贸易。
1632年,伽利略宣传“日心说”遭到教会判处监禁,十年后去世;洛克出生(1632-1704),较早提出分权学说。
1642年,英国牛顿出生。
1652年,三次英荷战争后,荷兰不但失去了“海上霸主”地位,还丧失了在北美的殖民地。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
1682年,顾炎武去世(1613-1682)
1692年,王夫之去世(1619-1692)
1712年,康熙帝规定以前一年的丁银作为定额,不再增加,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分摊到田赋中,称“摊丁入亩”。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束缚进一步减弱。
1712年,卢梭出生(1712-1788),代表作《社会契约论》,主张“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卢梭是浪漫主义之父。
1732年,华盛顿出生,(1732-1799)
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1782年,《四库全书》修成
1782年,徒工出身的瓦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新的科学知识,试制出旋转运动的“复动式蒸汽机”。它能产生出巨大的动力,还解决了生产动力的受自然条件限制的问题。
1792年,法国废除君主制,首次建立共和国,但共和制度并不稳固;美国国会颁布法案,正式规定用“元”作为美国的货币单位,美元出现了。
1802年,雨果出生,代表作《巴黎圣母院》;英国颁布第一部《工厂法》后,西方国家不断通过立法推行初等教育,并加大政府对教育的经费支持。
1822年,巴西摆脱葡萄牙宣布独立。
1832年,英国议会进行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议席。
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魏源完成《海国图志》
1852年,世界第一家百货公司在巴黎开业;法兰西第二帝国建立。
1862年,第一所新式学堂同文馆成立。
1862年,美国总统林肯批准修建太平洋铁路,最难修的西段由华工承担(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允许华工出洋),1869年完工,使美国东西部连为一体。
1872年,曾国藩去世(1811-1872);在上海创办《申报》,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官督商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是中国最早的航运企业(民用工业);留美幼童(詹天佑);宋教仁出生(1882-1913);中国第一家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建立。
1882年,达尔文去世;英国发动侵略埃及的战争,占领了整个埃及,实际上把埃及变成了殖民地;德国出现有限责任公司。
1892年,西门子去世;法国和俄国缔结军事协定,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
1902年,资产阶级改良派领袖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文章,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但对马克思主义学说没有进一步评说。
1912年,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2月:清帝退位;3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中华民国建立后,同盟会成为合法组织,8月,同盟会与其他党派合并,在北京改组为国民党,推举孙中山为理事长,实际上由宋教仁主持党务;国民党成立后,宋教仁想通过议会斗争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多数党领袖,将负责组织内阁,这威胁到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中华民国建立后,货币政策延续了清朝的传统,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通过了共产党的最高和最低纲领,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1922年,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6月,中共发表《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提出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
1922年,苏联建立;《九国公约》签订,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实现,它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又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共同支配的局面;意大利墨索里尼建立法西斯政权;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助手上海的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一二八事变爆发;3月,伪满洲国成立。
1932年,罗斯福击败胡佛当选总统,次年开始新政。
1942年, 为了确保滇缅公路,中国远征军到缅甸同日军作战;延安整风(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纠正党内的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于1941年5月和1942年2月,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运动的宗旨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途岛战役,此后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太平洋战场出现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的转折点;阿拉曼战役开始,北非战场出现转折。
1952年,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粮食产量增长,到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三反”运动 — 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仿照苏联模式进行院系调整。
1952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成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1962年, 召开了七千人大会(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于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在北京举行)比较深入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这次大会的主要目的,是总结经验,统一认识,加强党内的民主集中制,以便进一步纠正“大跃进”以来工作中的错误,切实贯彻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 (毛泽东在29日的大会上,号召发扬民主。30日,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自我批评,并承担了责任。)
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古巴导弹危机”;阿尔巴尼亚独立。
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了长期敌对状态,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日正式建交;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工作,批判极左思想,使得各项工作出现转机,但遭到江青等人的反对。
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通过了新宪法,这部宪法增加了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规定,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的阶段;82年宪法是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成果,是一部具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法,集中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为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撒切尔夫人访华,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否定了英国提出的“用主权换治权”建议;通过并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为中共十四大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月,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中国政府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十四大确立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开发上海浦东成为经济建设的重点,同时也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标志。
1992年,欧共体成员国正式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目标是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次年,欧盟成立;南非黑人获得公民权;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由世界各国政府首脑参加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开放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这时第一个旨在稳定大气中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浓度,以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
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三大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国和东盟签订《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强该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合作。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大会明确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大会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
尾数是“7”的周年事件
①公元前347年,柏拉图去世(前427-前347)
②公元前322年,亚里士多德去世。
③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占领咸阳,秦朝灭亡。
④公元前87年,汉武帝去世。
⑤公元前27年,屋大维正式确立个人独裁统治,采用“元首制”。
⑥97年,汉朝对外已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陆路)甘英奉西域都护班超之命出使大秦,抵达波斯湾一带。
⑦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
⑧907年,朱温废唐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五代开始。
⑨1127年,金灭北宋,南宋开始,金与南宋形成对峙局面。
⑩1157年,清朝最终消灭准噶尔部叛乱。
1427年,明朝为了保证科举能选拔出不同地域的优秀人才,从1427年起,在会试中实行南北卷。
1487年,迪亚士发现好望角。1497年,达加马绕过好望角,驶向印度。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
1637年,宋应星《天工开物》初刊,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常见的完整表述: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第二定律常见表述是: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且与物体质量的倒数成正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第三定律常见表述是: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形成。
1727年,清朝派遣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1757年,清政府将通商口岸限定在广州一处,对外贸易皆由官府制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
1787年, 美国宪法颁布,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蒸汽船。
1827年,贝多芬去世(1770-1827),把古典主义发展到顶峰,又开创了浪漫主义先河。
185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说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1867年,马克思撰写的政治经济学巨著《资本论》第一卷出版,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分析,马克思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瑞典人诺贝尔研制出炸药,从而推动化学工业的迅速发展。
1897年,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中国通商银行,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家银行;创办的大清邮政官局,是近代中国国家邮政的开端。
1907年,英俄缔结协约,标志着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正式形成。
1917年,年初,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随机聘请陈独秀为文科学长,并聘请了许多新思想的学者来北大任教;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写作;中国和美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中国用“以工代战”的形式,站在协约国一方参加战争。中国参展的意图在于战后收回日本攫取的山东主权。继任的总统黎元洪免去段瑞琪总理职务,造成所谓的“府院之争”;6月:张勋复辟;8月:护法运动开始;范旭东筹建的天津永利碱厂是中国最早的制碱厂。
1917年,墨西哥颁布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宪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革命的成果,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了民主和进步奠定了基础;俄国,“二月革命倒沙皇”、“四月提纲指方向”、“七月流血抛幻想”、“十月革命迎曙光”。
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查报告》提出依靠农民进行革命斗争;年初,随着北伐势如破竹,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4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分共”,国民革命失败;宁汉合流,国民党专制统治确立;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8月7日,八七会议召开;9月,湘赣边秋收起义爆发;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宣布关税自主,并公布国定《进口税暂行条例》。
1927年,苏联开展了农业集体化方针。
1937年,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中国全面抗战开始;8月13日,八一三事变,淞沪会战开始;8月22日,洛川会议召开,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9月,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平型关大捷、忻口会战;12月,南京大屠杀;中国直到1937年才正式宣布废除国内关税,实行统一的国境关税。实际上,随着国内关税的逐渐衰亡,国境关税在近代中国的重要性日趋凸显,但在一段时间里,中国不能自主征收国境关税。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发动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夏天,《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布,有步骤的分别的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第一个)。
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从此开始;马歇尔计划实施(苏联为此制定“莫洛托夫计划”);印度独立。
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六国外长签订《罗马条约》,主张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原子能共同体。
1957年,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一五计划完成,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1957年以后,由于受反右斗争扩大化和“左”倾指导思想的影响,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被削弱。
1967年,氢弹爆炸。
1967年,东盟成立,中国与东盟都是发展中国家,保持着对话关系;欧共体成立。
1977年, 高考恢复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台湾当局迫于形势采取了一些开放政策,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
1997年, 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国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9月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十五大明确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立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
1997年,达成了《京都议定书》,使温室气体减排成为发达国家的法律义务。
2007年,中共十七大召开。(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胡锦涛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
2007年,世界城镇人口已达总人口的一半,城市化成为衡量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2017年,中共十九大召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尾数是“1”的周年事件
①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期引发了国人暴动,周厉王出逃,召公、周公共同执政,史称共和行政。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西周灭亡。
②公元前551年,儒学创始人孔子出生。
③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
④221年,刘备称帝,蜀国建立。
⑤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建立隋朝。
⑥1141年,南宋与金订立绍兴和议,南宋对金称臣。
⑦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
⑧1471年,国际:佛罗伦萨大教堂(即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建成,标志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诞生。
⑨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国王的统治,赢得了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⑩1651年,英国议会悍然颁布了《航海条例》,规定:凡英国的进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或原生产国船只运送,出口产品只准英国船只运送。
1661年
国内:康熙即位。荷兰殖民者在郑成功军队勇猛刚强的进攻气势面前,在投降书上签字,台湾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国际:荷兰先后同法国、丹麦结成反英同盟。
1701年,英国颁布《王位继承法》,规定了王位继承原则,对君主的权力进行一定的限制。
1721年,英国财政大臣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位首相,责任内阁制形成;彼得一世(彼得大帝)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牛顿任牛津大学天文学教授。
1771年
国内:渥巴锡率领本部17万人东迁,回到其祖先的家园。
国际:英国阿克莱特设立第一座工厂(水力纺纱厂),他被称为“近代工厂之父”。
1781年,约克镇战役,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美国《邦联条例》被各州批准生效,十三个殖民地组成了一个松散的邦联。
179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修正案,规定人民有言论自由等权利。
1831年,法国里昂工人第一次起义;达尔文开始环球考察;英国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雨果完成《巴黎圣母院》。
1841年,两广总督琦善因沙角、大角炮台失陷,背着清朝政府与英国全权代表义律议定《穿鼻草约》。道光帝大为恼火,立即发布上谕通告中外,声讨英国侵略行为。
1851年
国内: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起义创建太平天国;
国际:第一届世界博览会(时称万国工业博览会)在英国伦敦举行,博览会以展示各参展国家的经济成就和文化传统为主,不直接进行贸易活动,这次博览会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世界第一条海底电缆(英吉利海峡)。
1861年
国内:咸丰皇帝逝世;为了办理洋务和外交,在北京设立了总理衙门,总理衙门成为凌驾于六部之上的重要决策机构。曾国藩在安徽安庆创办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军事企业;詹天佑出生;
国际:沙皇俄国1861年改革,农奴取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美国内战;泰戈尔出生。
1871年
国内:《中日通商章程》为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签订的条约,作为中日平等贸易的法理依据,签署以后,两国间的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
国际:法、德正式签署《法兰克福条约》,法国割让土地给德国;法国爆发巴黎公社革命,建立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马克思《法兰西内战》;德国完成统一,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
1881年
国内:中国自建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建成;
国际:中俄签订《改订条约》
1891年,康有为创办了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宣传改良主义思想,开展政治活动,成为戊戌变法策源地;芜湖、丹阳等地发生教案。
1901年
国内:《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成立督办政务处,作为主持变法机构,宣布实行"新政";
国际:诺贝尔奖开始颁发;甘地在南非创建“凤凰新村”;西奥多·罗斯福当任美国总统;澳大利亚独立。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武昌起义;广州起义,72名烈士葬身于黄花岗;清华学堂成立;清廷成立责任内阁,被讥为"皇族内阁"。
1921年
国内: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共诞生;
国际:苏俄国内战争结束,新经济政策开始;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获诺贝尔奖;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毛泽东为主席;九一八事变,东北三省沦陷。
1941年
国内:国民党制造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长叶挺被捕,副军长项英被杀,中共揭露事变真相、重建新四军;中国对日宣战;
国际:美国通过《租借法》。英美《大西洋宪章》;"巴巴罗萨"计划,德国入侵苏联,苏德战争自此始;12月7日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美国财政部官员怀特提出“怀特计划”。
1951年
国内:西藏和平解放国际;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巴基斯坦建交;中共中央开展三反五反运动。
国际: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
1961年,中央工作会议召开,毛泽东主持了会议,会议讨论和通过了“农业六十条”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切实解决人民公社中的问题;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登上太空。不结盟运动兴起;东德修建柏林墙;约翰·肯尼迪就任美国总统,宣布要完成阿波罗工程;猪湾事件,美国向菲德尔·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发动的一次失败的入侵,猪湾事件标志着美国反古巴行动的第一个高峰;越南战争爆发。
1971年
国内:乒乓外交;重返联合国;九一三事件;周恩来调整国民经济;中国宣布轻工业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中国与奥地利、土耳其建交。
国际:基辛格秘密访华。
1981年,叶九条,提出“和平统一”;邓小平主持制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在北京会见港台知名人士傅朝枢时,首次公开提出解决台湾、香港问题的“一国两制”构想。
1991年,中国加入APEC;
1991年,经互会解体;华约解体;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解体,冷战结束;欧共体签订《欧洲联盟条约》(简称马约),经济政治一体化加快;南斯拉夫发生武装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2001年
国内: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上海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次举办高级别的大型国际会议)。中国加入WTO。昆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国际:“9·11”事件
三、复习备考建议
(一)政治方面:
2022年是郑成功收复台湾、《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中华民国政府建立、中共二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尼克松访华、八二宪法、九二共识等历史事件的整十周年纪念,世界史中也是苏联成立、斯大林格勒战役、古巴导弹危机等历史事件的整十周年纪念。中国史中尤其要关注中共二大提出的两个纲领,仍然要关注中共的发展历程,包括改革开放后的八二宪法。世界史中要关注苏联的历史,比如社会主义建设。
(二)经济方面:
2022年是哥伦布发现美洲、瓦特万能蒸汽机、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轮船招商局、中共十四大和南方谈话等事件的整十周年纪念。2022年高考尤其要注意中国的改革开放。
(三)思想方面;
2022年高考是许多思想家出生或诞生的整十周年纪念,比如孟子、二程、王阳明、李贽、顾炎武、王夫之、牛顿、亚里士多德等。2022年高考尤其要注意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