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自然的语言习题课件(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大自然的语言习题课件(19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0 14:33:5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20张PPT)
5.大自然的语言
piān
yùn







zǎi
zài
qiào
qiáo
衰败
衷肠
D
4.下列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回延安、安塞腰鼓、大雁归来、大自然的语言。解说:四篇文章标题短语结构各不相同。
B.扬州市政府食堂清明假期对外开放,不仅彰显了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而且让政府食堂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解说:该句没有语病。
C.“好奇号”火星车搭载的相机最近在火星上拍到了两次日食。解说:这句话主干是“火星车拍到日食”。
D.“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解说:这个句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
5.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读了《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我终于弄清了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
B.我国的四大发明——火药、活字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C.“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D.做月饼、猜灯谜、赏晚会……等中秋佳节来临,各地举办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
B
请阅读课文6至10自然段,然后答题。
6.选文②~⑤段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安排顺序是否合理?为什么?(4分)
逻辑顺序。合理,这几段是将影响物候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由主到次的顺序依次排列的,有条有理,层次清晰。
7.选文在说明事理时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4分)
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说明纬度是决定物候现象的重要因素,准确具体,有说服力。
“凡是”表范围,说明无一例外。只要是近海的地方,就一定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寒冷,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
请用选文中的知识来解释这种自然现象。(3分)
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
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次第   起源   北燕南飞
B.纬度   侯鸟   周而复始
C.刺槐   晴朗   冰雪融化
D.采集   悬殊   草木容枯
C
3.为了更好地了解物候知识,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活动的参与者之一,你也一定乐在其中。(8分)
(1)【活动一:创意设计】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个有创意的标语。(2分)
示例:学习物候知识,倾听自然语言。
(2)【活动二:妙笔生花】请根据你所了解的物候知识,模仿“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的修辞特点,再写一个句子。(3分)
示例:蜡梅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昭示风雪载途的寒冬已经来到;枫叶红了,又好像在传语现在正是硕果累累的金秋。
(3)【活动三:理解节气】仔细观察下面的二十四节气图,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画面内容。(3分)
二十四节气图由中间的二十四节气时间表和两边的四幅有关节气的图片构成。中间的时间表按顺序依次标示出二十四节气的日期。两边的四幅图片依次表现出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个节气相关的农事活动或时令(物候)特征。
千年智慧的气候密码
王玫珏 简菊芳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广为人知,二十四节气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千年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为什么发源于这里?其中又蕴含了哪些气候密码?
②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影响。黄河流域下游为平原,中游为黄土高原,上游则为地形复杂的高原。
⑤《夏小正》一书记载了大量农事活动,是我国最早记录节气以及物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文字,所观察和记载的内容是后来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基础。日本天文学史家能田忠亮在《夏小正星象论》中,研究指出《夏小正》星象记录的是公元前2000年(为夏朝初期)的实际天象。“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的实质是地球与太阳的相互运动,以及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物候与气象的有机组合。
⑥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备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战国末期《吕氏春秋》已明确提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西汉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⑦农耕时代的几千年里,黄河流域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它的影响由黄河流域扩展到整个华夏大地,又远播海外。但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来说,同一节气所描绘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天气气候和物候也会有差别,二十四节气在地域上有一定的适用性。
⑧近些年,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二十四节气的适用性也发生了变化。桃花常常在惊蛰节气到来前就红了;清明节后时常出现气温飙升,一日入夏;鹅毛大雪成了大雪节气的稀客,从人们的感知和科学数据都反映出,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天气气候发生了变化。
⑨尽管如此,二十四节气一直深受认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百姓的生产生活不再完全依赖于二十四节气,但这一流传了千年的智慧依然照耀现代生活,作为人们安排农事和民俗活动的重要参考,也是黄河文化的精华、中华文明的象征。
(选自《中国气象报》2020年10月22日)
4.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第③段农谚“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可以指导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
B.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的影响由黄河流域扩展到整个华夏大地,又远播海外。
C.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不同地区的天气气候和物候没有差别,适用于任何地域。
D.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百姓的生产生活虽然不再完全依赖于二十四节气,但二十四节气仍是黄河文化的精华、中华文明的象征。
C
5.结合全文,简要说明第①段的作用。(3分)
引用歌谣(1分),引出说明对象——“二十四节气”(1分),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好奇心(1分)。
6.第⑥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举例子(1分),具体有力说明“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备起来的”这一特点(2分)。
7.分析第②段加点词语“主要”与“开枝散叶”的语言特点。(4分)【教材链接:见课后“积累拓展”第四题】
“主要”表限定,说明气候形成的因素有很多,所列举的三个只是其中重要的因素(1分),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1分)。“开枝散叶”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早期农耕文明在优越条件下的繁衍发展(1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