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一、单选题
1.(2021·威海)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
C.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2.(2021·昭通模拟)如图所示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x=8,则该粒子为阴离子
B.若x=9,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
C.若x=10,则该粒子为原子
D.若x=11,则该粒子符号为Na+
3.(2021·西山模拟)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原子的是( )
A. B. C. D.
4.(2021·中江模拟)镁原子和镁离子相比较,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5.(2021·高邮模拟)碳-14在考古学中可用以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其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碳-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6 B.8 C.14 D.12
6.(2021·长沙模拟)我国圆满完成了“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并采回月球土壤样品。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核聚变原料——氦-3,有望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A. B. C. D.
7.(2021·海珠模拟)如图是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M的原子易得电子 B.M的质子数是17
C.M为非金属元素 D.x为8时,M为阳离子
8.(2021·海淀模拟)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8 B.10 C.18 D.2
9.(2020九上·浦东期末)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能构成物质
10.(2020九上·肇源期末)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B.只由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C.只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11.(2021·溧阳模拟)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 与某种原子 的质量关系为: ÷ =4,则 原子的相对质量为( )
A.3 B.4 C.12 D.48
12.(2020九上·徐汇期中)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原子(碳 12)质量的1/12为标准,若改为碳一12原子质量的1/24为标准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二氧化碳的式量
C.6.02×1023个H2分子的质量 D.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二、综合题
13.(2021·湘西)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根据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原子的元素在分类中属于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 离子(填“阳”或“阴”),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14.(2020九上·伊通期末)根据下图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代号)。
(2)B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3)表示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粒子符号为 。
(4)D中的X为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但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都由元素组成,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及道尔顿、卢瑟福对化学研究的贡献分析。
2.【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若x=8,8<10,即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若x=9,9<1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若x=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若x=11,11>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即钠离子,粒子符号为Na+,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3.【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B. 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C.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为原子,符合题意。
D. 质子数=7,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4.【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B. 镁原子形成镁离子时,电子个数发生改变,中子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相同,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D. 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两种粒子的电子数不同,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在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5.【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6.【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由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氦-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所以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若M为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图示可知,微粒M的核内质子数是17,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质子数=原子序数,微粒M的核内质子数是17,故它的原子序数是17,则它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若x为8时,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为阴离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8.【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
故答案为:A。
【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据此分析
9.【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 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而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所以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此选项中的条件必须强调只在化学变化中,不符合题意;
C. 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符合题意。
D.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够构成物质,比如说一些金属单质是由金属元素的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B、原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划分。
C、根据氧分子和臭氧分子,进行分析。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10.【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A、氢原子内有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故反氢原子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反氢原子中除了含有一个带正电的电子,还含有一个带负电的质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反氢原子中除了含有一个带负电的质子,还含有一个带正电的电子,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反氢原子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 进行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4=48。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A、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当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变为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1/24,由此可知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变了,则其他的相对原子质量改变了,故A不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改变了,则二氧化碳的式量也随之改变了,故B不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改变了,则摩尔质量也随之改变了,则6.02×1023个H2分子的质量也随之改变了,故C不符合题意;
D、无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否改变,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一个定值,不会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13.【答案】(1)非金属
(2)阴;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6,属于硫元素,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
(2)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填:阴; 。
【分析】(1)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电子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分析。
14.【答案】(1)A和B
(2)失
(3)Cl-
(4)8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B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2)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3)A、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不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不正确;
C、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质子数
D、质子数=原子序数,18号元素是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不易得失电子,表示原子,不正确。
故表示阴离子的是C,质子数=原子序数,17号元素是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Cl-;
(4)由(3)可知,D是氩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8。
【分析】(1)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3)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4)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 / 1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三节 原子的构成
一、单选题
1.(2021·威海)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
C.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解析】【解答】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不符合题意;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说法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
C、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但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为以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都由元素组成,由分子或原子或离子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化学性质及道尔顿、卢瑟福对化学研究的贡献分析。
2.(2021·昭通模拟)如图所示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若x=8,则该粒子为阴离子
B.若x=9,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失去一个电子而形成
C.若x=10,则该粒子为原子
D.若x=11,则该粒子符号为Na+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若x=8,8<10,即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粒子为阴离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若x=9,9<10,则该粒子是由一个原子得到一个电子而形成,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 若x=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若x=11,11>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即钠离子,粒子符号为Na+,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3.(2021·西山模拟)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原子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B. 质子数=16,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C.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为原子,符合题意。
D. 质子数=7,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4.(2021·中江模拟)镁原子和镁离子相比较,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
A.质子数不同 B.中子数不同
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D.电子数不同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B. 镁原子形成镁离子时,电子个数发生改变,中子数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两种粒子的质子数、中子数相同,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故不符合题意;
D. 镁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两种粒子的电子数不同,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在离子中,质子数≠电子数。
5.(2021·高邮模拟)碳-14在考古学中可用以测定生物死亡年代。其原子核中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碳-14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 )
A.6 B.8 C.14 D.12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
故答案为:A。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6.(2021·长沙模拟)我国圆满完成了“嫦娥五号”探月工程,并采回月球土壤样品。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核聚变原料——氦-3,有望解决地球能源危机。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由题意可知,氦-3原子核是由一个中子和两个质子构成的,由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知氦-3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所以氦-3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分析
7.(2021·海珠模拟)如图是某微粒M的结构示意图,关于该微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M的原子易得电子 B.M的质子数是17
C.M为非金属元素 D.x为8时,M为阳离子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若M为原子,其最外层电子数为7,易得1个电子而形成阴离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图示可知,微粒M的核内质子数是17,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质子数=原子序数,微粒M的核内质子数是17,故它的原子序数是17,则它是氯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若x为8时,质子数=17,核外电子数=18,质子数<核外电子数,M为阴离子,故错误,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8.(2021·海淀模拟)氧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一种氧原子的原子核内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8 B.10 C.18 D.2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8。
故答案为:A。
【分析】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据此分析
9.(2020九上·浦东期末)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C.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但不能构成物质
【答案】C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 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而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所以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不符合题意;
B.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所以此选项中的条件必须强调只在化学变化中,不符合题意;
C. 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原子可以构成氧分子和臭氧分子,符合题意。
D.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能够构成物质,比如说一些金属单质是由金属元素的原子直接构成的,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分子的质量不一定大于原子的质量。
B、原子的内部结构可以划分。
C、根据氧分子和臭氧分子,进行分析。
D、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10.(2020九上·肇源期末)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质量相等,但电性相反。科学家已发现反氢原子。你推测反氢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
A.由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构成
B.只由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C.只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构成
D.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
【答案】D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A、氢原子内有一个带正电的质子和一个带负电的电子,故反氢原子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选项A不符合题意;
B、反氢原子中除了含有一个带正电的电子,还含有一个带负电的质子,选项B不符合题意;
C、反氢原子中除了含有一个带负电的质子,还含有一个带正电的电子,选项C不符合题意;
D、反氢原子由一个带负电的质子和一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 进行分析
11.(2021·溧阳模拟)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碳原子 与某种原子 的质量关系为: ÷ =4,则 原子的相对质量为( )
A.3 B.4 C.12 D.48
【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故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4=48。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公式,进行分析。
12.(2020九上·徐汇期中)相对原子质量是以碳原子(碳 12)质量的1/12为标准,若改为碳一12原子质量的1/24为标准计算相对原子质量,不会发生改变的是( )
A.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二氧化碳的式量
C.6.02×1023个H2分子的质量 D.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
【答案】D
【知识点】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解析】【解答】A、根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概念,当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变为一个碳12原子的实际质量×1/24,由此可知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变了,则其他的相对原子质量改变了,故A不符合题意;
B、相对原子质量改变了,则二氧化碳的式量也随之改变了,故B不符合题意;
C、相对原子质量改变了,则摩尔质量也随之改变了,则6.02×1023个H2分子的质量也随之改变了,故C不符合题意;
D、无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否改变,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一个定值,不会改变,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分析
二、综合题
13.(2021·湘西)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根据该原子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原子的元素在分类中属于 元素(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
(2)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 离子(填“阳”或“阴”),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
【答案】(1)非金属
(2)阴;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1)该原子的质子数为16,属于硫元素,带有“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非金属;
(2)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变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该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其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故填:阴; 。
【分析】(1)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电子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分析。
14.(2020九上·伊通期末)根据下图提供的相关信息,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代号)。
(2)B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3)表示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所对应的粒子符号为 。
(4)D中的X为 。
【答案】(1)A和B
(2)失
(3)Cl-
(4)8
【知识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A、B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2)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3)A、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不正确;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原子,不正确;
C、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质子数
D、质子数=原子序数,18号元素是氩元素,属于稀有气体元素,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8,不易得失电子,表示原子,不正确。
故表示阴离子的是C,质子数=原子序数,17号元素是氯元素,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形成Cl-;
(4)由(3)可知,D是氩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X=8。
【分析】(1)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2)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3)在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阳离子;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表示阴离子。
(4)在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