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单元卷】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A基础测试
一、书写(共10分)
1.(本题10分)看拼音,写词语。
máo dùn yǐn jiàn wéi gān xià hu gōu zhù
niǔ dòng shǎng shí jiǎo lì qǔ lè sī pò
二、选择题(共10分)
2.(本题2分)找出下列各组词语中带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括号内。( )
A.策略(chè) B.放肆(sì ) C.咧嘴(liè) D.撕碎(sì)
3.(本题2分)下面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赏识 脚力 放肆 兴志勃勃
B.吓唬 船舱 摩拳擦掌 胸有成竹
C.航行 撕裂 逗乐 龇牙咧嘴
D.炮弹 矛盾 坚固 心惊胆战
4.(本题2分)“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一句中,“陷”字的意思是( )
A.攻破,占领 B.缺点 C.穿透 D.凹进
5.(本题2分)下列句子中,关联词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如果她成绩好,又乐于帮助同学,大家都很喜欢她。
B.尽管努力拼搏,但是理想能变成现实。
C.虽然我是第一次参加演出,但是一点也不紧张。
D.如果他虚心接受了大家的意见,所以进步很快。
6.(本题2分)下列说法与课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跳水》这一课的船长不顾孩子安危,用枪逼着孩子跳水。
B.《田忌赛马》是根据汉代司马迁的《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相关内容改写的。
C.《自相矛盾》这一课告诉我们说话做事都要考虑周到,前后不要相互抵触,产生矛盾。
D.从《田忌赛马》这一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孙膑是一个善于观察、足智多谋的人。
三、填空题(共6分)
7.(本题6分)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理解填空。
(1)或曰:“以子之矛___________,何如?”其人___________。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位老爷爷虽然已进入了_________之年,但谁也看不出他有七十多岁了,他的儿子也进入了__________之年,他的孙女正值________年华,美丽得像一朵花。
四、语言表达(共15分)
8.(本题9分)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照样子,选择生活中的体验写一写,突出时间过得漫长)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修改下面的语段。(共6处错误)
在各门功课中,语文对我最敢兴趣,数学、自然、历史…等,学得就差劲了。老师对我进行了严格的批评,并鼓励我要认真学好各门功课。我明确了学习目的和态度,学习有了很大改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题6分)观察漫画《是“6”还是“9”》,回答问题。
(1)请你用简练的语言描述一下漫画中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幅漫画向我们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14分)
跳水(节选)
正在这时候,船长从船轮里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他本来是想打海鸥的,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瞄准儿子,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孩子心惊胆战,站在横木上摇摇晃晃的,没听明白他爸爸的话。船长又喊,”“向海里跳!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刚喊出“三”,孩子纵身从横木上跳了下来。
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二十来个勇敢的水手已经跳进了大海: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把他救上了甲板。
(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10.(2分)用“”画出片段中的比喻句。
11.(2分)片段中的破折号表示( )
A.解释说明 B.语意转折 C.声音延长
12.(2分)第一自然段中对船长的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船长( )
A.脾气非常暴躁,言语粗暴。 B.关心爱护孩子,说话很有感情。
C.语气坚定,遇事沉着冷静。
13.(2分)船长在千钧一发之际,立刻让孩子跳进海里。下面( )不是船长考虑到的。
A.孩子跳海有可能生还,不然掉到甲板上必死无疑。
B.要是孩子能够转身回来就不开枪。
C.海面风平浪静,孩子跳进海里后的危险降低了很多。
D.水手们的水性很好,救起孩子的可能性很大。
14.(3分)“四十秒钟——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四十秒钟明明很短,为什么“大家已经觉得时间太长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3分)片段讲述了在危急关头父亲救下儿子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文言文阅读(共15分)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①契②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③乎!
(《吕氏春秋·察今》)
注①遽:急忙,立刻。②契:用刀刻(记号)。③惑:愚蠢,糊涂。
16.(6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涉江者 ________
(2)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________
(3)求剑若此 ________
17.(3分)与“刻舟求剑”意思相近的词是( )
A.看风使舵 B.见机行事 C.随机应变 D.墨守成规
18.(3分)楚人采用什么办法寻找失落的宝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3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
A.做事要切合实际情况。
B.不要存有侥幸心理,如果不付出努力,而寄希望于意外,结果只能是一事无成。
C.做任何事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对策,不能因循守旧、不知变通。
七、书面表达(共30分)
20.(本题30分)表达与交流
你喜欢探险吗?你读过有关探险的书吗?这次习作就让我们编一个惊险刺激的探险故事吧,写的时候要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把遇到的困境,求生的方法写具体,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1.矛盾引荐桅杆吓唬钩住
扭动赏识脚力取乐撕破
2.B
3.A
4.C
5.C
6.A
7. 陷子之盾 弗能应也 不可同世而立 古稀 不惑 豆蔻
8. 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破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 大家都在屏幕前等着看热门电视剧的首播,感觉三十秒的广告永远没有尽头。 在各门功课中,我对语文最感兴趣,数学、自然、历史……,学得就差劲了。老师对我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并鼓励我要认真学好各门功课。我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态度,学习有了很大进步。
9. 两个人分别站在一个数字的左右两边,左边的人指着数字说是“9”,右边的人指着数字说是“6”。 人们认识事物会受到立场的影响而有所不同,我们遇事要学会多角度观察和分析。
10.扑通一声,孩子像颗炮弹一样扎进了海里。
11.B
12.C
13.B
14.因为大家的心情非常焦急,担忧孩子,所以觉得时间很漫长。
15.要根据情况的变化,冷静、果断地采相应的措施。
16. 渡 落 这样
17.D
18.楚人在船上刻下宝剑掉落的地方,等船停下的时候按照记号下水寻找宝剑。
19.C
20.范文:
一次难忘的探险
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经历,我也不例外。在每个人的小时候,我们经常遇到一些另自己难以忘怀的事,让我们流连忘返。
在我的老家,临湖的堤坝的西端的尽头,有一座山,在山下面有一个洞,这个洞的出口外面有两条路,一条通往海军的军营,另一条通往中学后面的一条路。
一次,妈妈带我去爬海军军营后面的山而且还要经过那条路,一知道这些这些我的心就提到了嗓子眼(因为这个洞黑漆漆的,有时还有迎风吹入,虽然洞内半树半石有些阳光,但还是令人心生畏惧)。
我们来到了洞内,里面黑得伸手难以见到五指,只有微弱的太阳光线的一点点影子。我小心翼翼的往前走,生怕碰到什么怪东西。我的警惕性很高,门当走到有点亮的地方时,我就会东张西望看看有什么异样(当时我很胆小,遇到很多东西都会感到害怕)。
好不容易走出了山洞,我们走上了到中学后门的路,我小心的跟在妈妈身后,小心的走过崎岖的山路。
开始,我们慢慢的往前走,跨过很多的陡坡,走过许多泥泞,就在快要到路的尽头的时候,我踩到了一个软软的东西,我忙把脚抬起来,原来一坨软泥吧,吓坏我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可怕,没有想象中的阴森恐怖,这次经历是我锻炼了胆量,不再胆小。
这就是我的一次探险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