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写作背景 ——安史之乱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关中地区闹饥荒,民不聊生。这年秋天,杜甫弃官到秦州(今甘肃天水),又辗转经同谷(今甘肃成县)到了四川。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过上了暂时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乐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寻花漫步,遣兴江边,以诗酒自娱。但是,这种表面上的安逸,掩饰不住他的贫穷,更不能冲淡他那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上元二年(761)八月,一场暴风雨袭击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从浪漫的隐居生活中敲醒,让他面对现实,深感忧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题目解说
“茅屋”,指杜甫在成都近郊的草堂。
“......为......所......”是一种被动句式。
题目的意思是:茅屋被秋风吹破。
题目表明了诗人叙述的主要事件。
这首诗的体裁是古体诗。
2
“歌行体”
歌行,古代诗歌的一种。汉魏以下的乐府诗,题名为“歌”或“行”的颇多,二者虽名称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后遂有“歌行”一体。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富于变化。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秋深
怒吼
在这里是虚数,表示多
八月秋深狂风怒吼,卷走了我草屋上的几层茅草。
飞得高的茅草
乱飞
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飘洒在江边,飞得高的茅草挂在高高的树梢上。
下者飘转沉塘坳。
飞得低的茅草飘飘洒洒沉到池塘水中。
渡过
飘洒
高
飞得低的茅草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做
当面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
竟然狠心这样当面做抢掠的事。
狠心
独自
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进入竹林,
(我)喊得唇焦口干也喝止不住,
归来倚仗自叹息。
回家后拄着手杖独自叹息。
如此、这样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一会
停止
阴沉迷蒙的样子
一会儿风停了乌云像墨一样黑,
秋天的天空阴沉迷蒙接近黄昏黑了下来。
接近
布质的被子盖了多年又硬又冷像铁一样,
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
被子
被里
像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泛指整个屋子
雨点
因为屋漏床上没有干燥的地方,
雨点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
停止
自从安史之乱后,我的睡眠时间就很少了,长夜漫漫潮湿不干如何挨到天亮!
怎能、如何
到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哪里、如何
房屋
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喜笑颜开,
全部遮蔽
(宽敞的大屋)在狂风暴雨中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高耸的样子
值得
唉!什么时候我的眼前能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
茅屋
我的茅屋即使被秋风吹破,我被冻死了也心甘情愿!
第一节赏析:
1、作者用哪个词语来描写秋风?
怒号
2、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或是“凶猛”等词语呢?
“怒号”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
3、“卷”和“吹”相比较,在描写风之猛烈上哪个词更好?
“卷”字好。既形象又有力度。
4、请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秋风卷茅
第二节赏析: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来还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可是被一群顽童抱跑了,诗人着急了。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可是当时杜甫写作此诗的时候才49岁啊,为什么用了一个“老”字呢?
诗人饱经战乱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3、“归来倚仗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一叹自己命苦,茅屋被风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
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的穷苦人;
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
4、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群童抱茅
2、群童为何抱茅?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盖屋或拿回家当柴烧,也许是调皮。也许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与其说是生孩子的气,倒不如说是生社会的气,动乱的社会造成人民的贫困、灾难。
第三节赏析:
1、茅屋被风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下雨,结果秋雨还是不请自来了,满屋漏雨,没有干爽的地方。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破屋漏雨
3、文中的哪两个句子表现了作者的这种痛苦难眠的心情?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第四节赏析:
1、面对这重重的不幸,诗人在漫漫长夜,无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广厦千万间……吾庐受冻死亦足
2、给本段加一个小标题。
祈求广厦;忧国忧民
3.思考:无法入眠的杜甫在想些什么?表现了诗人怎样情怀?
明确:诗人没有对自身的遭遇叫苦连天,而是推己及人,由眼前个人的不幸想到了普天下所有的“寒士”,希望他们能拥有千万间避风雨的“广厦”。
胸怀天下,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秋风破屋 — 群童抱茅— 破屋漏雨— 愿得广厦
画面
9
茅屋为秋
风所破歌
叙事
写实
抒发
情怀
秋风破屋,卷走茅草
群童抱茅,诗人叹息
屋漏床湿,彻夜难眠
推己及人,忧国忧民
博大胸怀,崇高理想
饱尝民生疾苦
体察人间冷暖
17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诗人通过描述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破的过程,表达了自己生活的不幸,并推己及人地想到了饱经战乱、至今仍流离失所的士人,写出了诗人饱尝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崇高的理想。
主旨归纳
18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
①高者挂罥长林梢 罥: 长:
②忍能对面为盗贼 忍: 能:
③俄顷风定云墨色 俄顷:
④秋天漠漠向昏黑 向:
⑤何时眼前突兀现此无 突兀:
随堂练习
挂结
高
狠心
如此、这样
一会儿
接近
高耸的样子
21
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顷/风定/云墨色
B 下者/飘/转沉塘坳
C 八月/秋高/风怒号
D 风雨不动/安如山
随堂练习
B
22
3、诗中表现群童顽皮的句子是( )。
4、渲染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诗人凄恻愁惨的心境的句子是( )。
5、表现作者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忧国忧民情怀的
句子是( )
随堂练习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3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断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东和伤感的感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随堂练习
A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