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物理八上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一、单选题
1.(2021·邵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2.(2021·枣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3.(2021·宿迁)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高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声呐利用次声探测鱼群位置
4.(2021·昆明)为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大气污染 B.减小噪声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5.(2021·天津)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D.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6.(2021·梧州模拟)下列例子中,说明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汽车修理师傅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
B.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
C.超声波可用于清洗钟表、眼镜
D.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猜测大雨将至
7.(2020八上·大埔期末)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噪声产生环节处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着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8.(2020八上·濉溪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9.(2020八上·扶风期末)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考试,考务工作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 )
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音调的高低
C.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禁止喧哗,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10.(2020八上·长沙期末)万家丽路自北向南贯穿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区、雨花区,在给大家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噪声困扰。为此,政府部门在道路两旁加装了高高的隔音板以减弱噪音,下列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
A.在道路醒目位置安装噪声监测仪
B.城市禁止鸣笛
C.校园周边密集种植各种树木
D.工厂工人戴上耳罩
11.(2020八上·秦都期末)高速公路安装隔音板,大约能降低噪声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 分贝是指噪声的音调大小
B.隔音板可以使噪声发生反射,起到阻碍噪声传播的作用
C.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物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12.(2020八上·丰润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定位来帮助司机避开障碍物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二、填空题
13.(2021·安顺)近期报道十几头大象集体从云南南部一路向北迁徙了几百公里。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20Hz的 声波交流。
14.(2020八上·淮安期末)声呐装置是利用 方向性好、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用来探测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和测绘海底地形;利用 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几乎无孔不入的特点,可作为预报地震、海啸等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15.(2020八上·梅河口期末)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控制噪声;吉他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弹奏电吉他时他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16.(2020八上·凤凰期末)探测器探测到的两种声音振动时的波形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确定 是噪声, 是乐音。
17.(2020八上·淮北期末)如图所示。利用声波发射器发射声波,再用椭圆形凹面镜将声波反射后集中到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18.(2020八上·桂林期末)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到10909m,创造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潜水器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水下定位;这种声波人耳是 (选填“听得见”或“听不见”)的。
19.(2019八上·广州月考)
(1)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a和图b进行对比,图 响度较大。
(2)如甲图,是某道路噪声监测器,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乙图是马路上常见的标志,此标志是从 减少噪声污染。
三、解答题
20.(2021八上·船营期末)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影响你休息和学习,你能想出办法来减弱噪声的 干扰吗?写出两种办法即可。
21.(2020·龙海模拟)夜间学生已经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第一个同学起身关上窗户,第二个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上睡,而第三位同学起身到对面去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这三个同学是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减弱噪声的?
四、实验探究题
22.(2020八上·北京期中)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钟表放到一个盒子里,用衣服盖住钟表,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更换不同材料,仿照步骤2,再做四次,将数据记录,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袜子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 1.2 2.1 2.8 3.7 5.2
请你回答问题:
(1)在小华设计的实验中,他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根据表中所示数据可以初步判断,上表所示的五种材料中 的隔音效果最好。
(3)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采用了 (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方法减弱噪音。
23.(2020八上·岐山期末)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实验过程中,保持纸筒A和B的位置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听反射声音的强弱;
(2)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材料效果最好。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主要有三种途径,从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声源处减弱,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直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C。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2.【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A不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B符合题意;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超声波获知某事,是超声波在传递信息;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不符合题意;
C.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符合题意;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探测鱼群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4.【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分别是在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声源处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深刻理解题意,从中挖掘措施中所包含的知识。
5.【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防止噪声产生,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6.【答案】C
【知识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汽车修理师傅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可用于清洗钟表、眼镜说明声能传递能量,C符合题意;
D.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猜测大雨将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声音得到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声音做某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7.【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B符合题意;
C.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8.【答案】B
【知识点】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利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B符合题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可以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
9.【答案】C
【知识点】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即响度,B不符合题意;
C.用广播指令传达一些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符合题意;
D.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
10.【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政府部门在道路两旁加装了高高的隔音板以减弱噪音是通过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A.在道路醒目位置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起到监测噪声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城市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不符合题意;
C.校园周边密集种植各种树木,是通过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C符合题意;
D.工厂工人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11.【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的强弱等级以分贝为单位来划分,所以20 分贝是指噪声的(强弱)响度大小的,A不符合题意;
B.隔音板可以使噪声发生反射,在传播过程中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B符合题意;
C.隔音板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C不符合题意;
D.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物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乐音,乐音如果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或休息,也就成为噪声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12.【答案】C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剧院墙壁做成凸凹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A不符合题意;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符合题意;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品质,包含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音色描述声音的特色;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
13.【答案】次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分析】人的听力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为超声,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为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到。
14.【答案】超声波;次声波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利用声呐探测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和测绘海底地形属于回声的利用,是利用超声波的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次声波的频率很小,波长很长,次声波比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更强,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传得远,可作为预报地震、海啸等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分析】人的听力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为超声,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为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到。
15.【答案】传播过程中;振动;音调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了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弹奏电吉他时他不断用手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振动;音调
【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一在声源处减弱,二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在人耳处减弱。
16.【答案】甲;乙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噪声用物理学角度来说是杂乱无章的振动,月因在物理学的角度上是规则的振动。甲图是噪声,乙图是乐音。
故答案为:甲;乙
【分析】噪声在物理学角度上来说是杂乱无章的振动,但噪声在环保角度上只要影响人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17.【答案】能量
【知识点】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声音可以传播能量与信息,利用声波发射器发射声波,再用椭圆形凹面镜将声波反射后集中到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说明声波能够传递振动能量。
【分析】超声波粉碎结石,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18.【答案】超声波;听不见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潜水器利用超声波进行水下定位,声音传递信息。人耳听觉范围是20~20000Hz,听不到超声波。
【分析】人的听力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为超声,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为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到。
19.【答案】(1)d;a
(2)响度;增大
(3)声源处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结合声音的波形图可知,d图中的波形没有规律,声音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ab两图中,a的振幅较大,b的振幅小,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A的响度大。(2)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其原理是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若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其噪声变强,所以噪声监测器的数字将会变大。(3)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1)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把波形有规律的称为乐音,波形没有规律的称为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声音都成为噪声;
(2)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物体的振动幅度、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都会影响声音的响度。
(3)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20.【答案】(1)提醒邻居小声唱歌 (2)关好门窗 (3)自己塞上耳塞或棉花球等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邻居的声音对我们造成影响时,可以提醒邻居声音小些,也可以自己关好门窗,或者戴上耳罩等。
【分析】减小噪声的影响,可以从声源处消声,传播途径处隔声,人耳处控制吸声。
21.【答案】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第一个同学采取的办法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第二个同学采取的办法可以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第三个同学采取的办法是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22.【答案】(1)转换法
(2)袜子
(3)阻断噪声传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将隔音性能好坏转换为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的远近,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2)听不见声音的距离越小,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袜子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所以袜子的隔音效果越好。(3)隔音既不是在生源处减弱噪声,也不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而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隔音。所以“隔音”是采用了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减弱噪音。
【分析】(1)转换法是把一种不明显、不容易测量的量转化为一种容易测量的量;
(2)距离越短,说明物体的隔音效果越好,结合数据分析求解即可;
(3)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23.【答案】(1)不变(或一定)
(2)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海绵吸音效果最好(根据情况结论吉之有理即可)
(3)大理石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是为了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2)由实验表格知,材料不同,反射效果不同,所以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由实验表格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的吸音效果最好,大理石反射效果最好,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表面松软的物体反射声音性能差或易于吸收声音。(3)因为相同条件下,大理石的反射效果好,可以利用大理石作为反射面;所以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大理石。
【分析】(1)探究声音反射和反射材料关系时,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其它因素相同;(2)材料不同,反射效果不同,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3)相同条件下,反射效果越好,便于实验进行。
1 / 1粤沪版物理八上 2.4 让声音为人类服务
一、单选题
1.(2021·邵阳)“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一规定得到我市市民的一片叫好,它不仅保护了自然环境,也还给了市民一个清静的居住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 )
A.从人耳处减弱噪声
B.从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
C.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D.以上三种减弱噪声的方法都用了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减弱噪声主要有三种途径,从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声源处减弱,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直接从声源处减弱噪声。
故答案为:C。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2.(2021·枣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超声波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下列事例中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是( )
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答案】B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A.用超声波电动牙刷刷牙,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A不符合题意;
B.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B符合题意;
C.用超声波清洗眼镜片,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C不符合题意;
D.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这是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利用超声波获知某事,是超声波在传递信息;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3.(2021·宿迁)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高
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
D.声呐利用次声探测鱼群位置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B不符合题意;
C.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C符合题意;
D.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探测鱼群的,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2)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3)控制噪声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4)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的。
4.(2021·昆明)为响应国家号召,城市建设中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如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减小大气污染 B.减小噪声污染
C.绿化美化环境 D.减小水污染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城市道路两旁植树、穿城而过的高速铁路两旁建有隔音板、在噪声环境中工人戴耳罩、城市中的道路禁止鸣笛等分别是在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声源处减弱噪声,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深刻理解题意,从中挖掘措施中所包含的知识。
5.(2021·天津)在医院、学校附近,常常有禁止鸣笛的标志,如图所示。这种控制噪声的措施属于(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传播
C.减小噪声传播速度 D.通过监测减弱噪声
【答案】A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禁止鸣笛是禁止声源振动发声,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是防止噪声产生,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6.(2021·梧州模拟)下列例子中,说明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A.汽车修理师傅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
B.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
C.超声波可用于清洗钟表、眼镜
D.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猜测大雨将至
【答案】C
【知识点】声与信息;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汽车修理师傅听发动机声音判断故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A不符合题意;
B.孕妇做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超声波可用于清洗钟表、眼镜说明声能传递能量,C符合题意;
D.听到隆隆的雷声,可猜测大雨将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声音得到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利用声音做某事,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7.(2020八上·大埔期末)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和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噪声产生环节处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着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A不符合题意;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即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B符合题意;
C.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8.(2020八上·濉溪期末)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样大
B.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D.人们能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答案】B
【知识点】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A不符合题意;
B.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所以利用超声波可击碎人体内结石,B符合题意;
C.市区内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C不符合题意;
D.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故可以通过音色来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
9.(2020八上·扶风期末)为了同学们顺利进行考试,考务工作非常细致,用物理知识解释相关做法,正确的是( )
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音调的高低
C.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禁止喧哗,是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
【答案】C
【知识点】声与信息
【解析】【解答】A.用广播指令,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A不符合题意;
B.调节广播音量,是调节声音的大小,即响度,B不符合题意;
C.用广播指令传达一些信息,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符合题意;
D.禁止喧哗,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
10.(2020八上·长沙期末)万家丽路自北向南贯穿长沙市开福区、芙蓉区、雨花区,在给大家出行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周边居民带来了噪声困扰。为此,政府部门在道路两旁加装了高高的隔音板以减弱噪音,下列方式与之相同的是( )
A.在道路醒目位置安装噪声监测仪
B.城市禁止鸣笛
C.校园周边密集种植各种树木
D.工厂工人戴上耳罩
【答案】C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政府部门在道路两旁加装了高高的隔音板以减弱噪音是通过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
A.在道路醒目位置安装噪声监测仪,只能起到监测噪声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城市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B不符合题意;
C.校园周边密集种植各种树木,是通过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C符合题意;
D.工厂工人戴上耳罩,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11.(2020八上·秦都期末)高速公路安装隔音板,大约能降低噪声20分贝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20 分贝是指噪声的音调大小
B.隔音板可以使噪声发生反射,起到阻碍噪声传播的作用
C.隔音板是从“防止噪声产生”方面控制噪声
D.物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一定不是噪声
【答案】B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声音的强弱等级以分贝为单位来划分,所以20 分贝是指噪声的(强弱)响度大小的,A不符合题意;
B.隔音板可以使噪声发生反射,在传播过程中起到减弱噪声的作用,B符合题意;
C.隔音板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不是从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C不符合题意;
D.从物理学的角度分析,物体做规则振动产生的声音叫乐音,乐音如果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或休息,也就成为噪声了,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12.(2020八上·丰润期末)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剧院四壁做成凹凸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是为了增强声音的响度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定位来帮助司机避开障碍物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
【答案】C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超声波与次声波;声与信息;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A.剧院墙壁做成凸凹不平或用蜂窝状的材料,声音在反射时能量会相互抵消(声音被吸收),减弱声波的反射,A不符合题意;
B.医生用“B超”给病人做检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B不符合题意;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C符合题意;
D.学校路段“禁鸣喇叭”,是在噪声的产生处减弱噪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品质,包含响度、音调和音色,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音调描述声音的高低,音色描述声音的特色;声音不仅可以传播能量,例如声音可以把酒杯震碎,也可以传递信息,例如听收音机、听老师讲课。
二、填空题
13.(2021·安顺)近期报道十几头大象集体从云南南部一路向北迁徙了几百公里。一路上大象的很多活动似乎在“悄无声息”中进行,实际上它们可以用低于20Hz的 声波交流。
【答案】次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叫做次声波。
【分析】人的听力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为超声,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为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到。
14.(2020八上·淮安期末)声呐装置是利用 方向性好、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制成的,用来探测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和测绘海底地形;利用 能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几乎无孔不入的特点,可作为预报地震、海啸等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答案】超声波;次声波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利用声呐探测潜艇、鱼群等水下目标和测绘海底地形属于回声的利用,是利用超声波的方向性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等特点次声波的频率很小,波长很长,次声波比超声波的穿透能力更强,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传得远,可作为预报地震、海啸等的依据和监测核爆炸的手段。
【分析】人的听力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为超声,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为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到。
15.(2020八上·梅河口期末)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 控制噪声;吉他声是由琴弦的 产生的;弹奏电吉他时他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答案】传播过程中;振动;音调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小明正在家里学习,窗外传来了吉他声,他关上窗户,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吉他声是由琴弦的振动产生的。弹奏电吉他时他不断用手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
故答案为:传播过程中;振动;音调
【分析】减弱噪声的三种途径:一在声源处减弱,二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三在人耳处减弱。
16.(2020八上·凤凰期末)探测器探测到的两种声音振动时的波形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确定 是噪声, 是乐音。
【答案】甲;乙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
【解析】【解答】噪声用物理学角度来说是杂乱无章的振动,月因在物理学的角度上是规则的振动。甲图是噪声,乙图是乐音。
故答案为:甲;乙
【分析】噪声在物理学角度上来说是杂乱无章的振动,但噪声在环保角度上只要影响人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都是噪声。
17.(2020八上·淮北期末)如图所示。利用声波发射器发射声波,再用椭圆形凹面镜将声波反射后集中到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
【答案】能量
【知识点】声与能量
【解析】【解答】声音可以传播能量与信息,利用声波发射器发射声波,再用椭圆形凹面镜将声波反射后集中到结石上,就能使结石粉碎,说明声波能够传递振动能量。
【分析】超声波粉碎结石,利用超声波传递能量。
18.(2020八上·桂林期末)我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下潜深度达到10909m,创造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潜水器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进行水下定位;这种声波人耳是 (选填“听得见”或“听不见”)的。
【答案】超声波;听不见
【知识点】超声波与次声波
【解析】【解答】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潜水器利用超声波进行水下定位,声音传递信息。人耳听觉范围是20~20000Hz,听不到超声波。
【分析】人的听力范围是20赫兹-20000赫兹,频率高于20000赫兹的声音为超声,频率低于20赫兹的为次声,超声和次声人耳都听不到。
19.(2019八上·广州月考)
(1)如下图所示,图中a、b、c、d是四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 是噪声的波形。图a和图b进行对比,图 响度较大。
(2)如甲图,是某道路噪声监测器,这个数字表示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当附近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显示屏上的数字将 .(选填“增大”“减少”或“不变”).
(3)乙图是马路上常见的标志,此标志是从 减少噪声污染。
【答案】(1)d;a
(2)响度;增大
(3)声源处
【知识点】噪声及来源;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结合声音的波形图可知,d图中的波形没有规律,声音杂乱无章是噪声的波形图;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由发声体的振幅决定,振幅就是物体振动时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幅度。ab两图中,a的振幅较大,b的振幅小,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A的响度大。(2)噪声监测器是用来监测噪声大小的仪器,其原理是外界的噪声越大,也就是声音越强,即响度越大,其所显示的数字就越大。故其测的是当时环境声音的响度。若有汽车或摩托车驶过时,其噪声变强,所以噪声监测器的数字将会变大。(3)控制噪声有三种方法:防止噪声的产生(即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即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人耳处减弱)。禁鸣喇叭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分析】(1)从物理学的角度考虑,把波形有规律的称为乐音,波形没有规律的称为噪声;从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的声音都成为噪声;
(2)响度描述声音的强弱,物体的振动幅度、传播距离和分散程度都会影响声音的响度。
(3)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三、解答题
20.(2021八上·船营期末)假如你的邻居经常引吭高歌,影响你休息和学习,你能想出办法来减弱噪声的 干扰吗?写出两种办法即可。
【答案】(1)提醒邻居小声唱歌 (2)关好门窗 (3)自己塞上耳塞或棉花球等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邻居的声音对我们造成影响时,可以提醒邻居声音小些,也可以自己关好门窗,或者戴上耳罩等。
【分析】减小噪声的影响,可以从声源处消声,传播途径处隔声,人耳处控制吸声。
21.(2020·龙海模拟)夜间学生已经入睡,校外的卡拉OK歌厅仍在营业,歌声吵醒了一些同学,第一个同学起身关上窗户,第二个同学索性用被子把头蒙上睡,而第三位同学起身到对面去交涉,要求将音量放小,这三个同学是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减弱噪声的?
【答案】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第一个同学采取的办法可以阻断噪声的传播,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第二个同学采取的办法可以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第三个同学采取的办法是防止噪声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四、实验探究题
22.(2020八上·北京期中)小华学了有关声音的知识后,对材料的隔音性能很感兴趣,于是他设计了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步骤如下:①先搜集各种材料,如衣服、报纸、平装书、塑料袋、袜子。②把钟表放到一个盒子里,用衣服盖住钟表,然后逐渐远离盒子直到听不到嘀嗒声,记下此时人离盒子的距离。③更换不同材料,仿照步骤2,再做四次,将数据记录,得到如下表的数据。
材料 袜子 衣服 报纸 平装书 塑料袋
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 1.2 2.1 2.8 3.7 5.2
请你回答问题:
(1)在小华设计的实验中,他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这里采用的物理方法是 。(选填“转换法”或“控制变量法”)
(2)根据表中所示数据可以初步判断,上表所示的五种材料中 的隔音效果最好。
(3)在控制噪声的方法中,“隔音”是采用了 (选填“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的方法减弱噪音。
【答案】(1)转换法
(2)袜子
(3)阻断噪声传播
【知识点】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解答】(1)依据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来判断物体的隔音性能,将隔音性能好坏转换为听不见钟声的实际距离的远近,这种方法叫做转换法。(2)听不见声音的距离越小,材料的隔音性能越好,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袜子听不见声音的距离最小,所以袜子的隔音效果越好。(3)隔音既不是在生源处减弱噪声,也不在声音的接收处减弱噪声,而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隔音。所以“隔音”是采用了阻断噪声传播的方法减弱噪音。
【分析】(1)转换法是把一种不明显、不容易测量的量转化为一种容易测量的量;
(2)距离越短,说明物体的隔音效果越好,结合数据分析求解即可;
(3)噪声会影响人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要对噪声进行防治;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防治噪声,从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噪声,不同途径对应着不同的具体措施。
23.(2020八上·岐山期末)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图示装置,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他们将发声的闹铃置于纸筒A内。将充当反射面的材料置于O处,通过纸筒B倾听反射的铃声强弱。
(1)实验过程中,保持纸筒A和B的位置 ,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听反射声音的强弱;
(2)实验结果如下表:
反射面材料 大理石 玻璃板 木板 棉布 毛巾 海绵
反射声音的强弱 最强 强 强 较强 弱 几乎听不到
分析实验结果可以得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 ,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写出一条即可);
(3)如果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 作为反射面材料效果最好。
【答案】(1)不变(或一定)
(2)有关;其他条件相同时,海绵吸音效果最好(根据情况结论吉之有理即可)
(3)大理石
【知识点】回声及其产生
【解析】【解答】(1)保持纸筒A和纸筒B的位置不变,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让同一位同学倾听反射声音的强弱,是为了探究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是否有关。(2)由实验表格知,材料不同,反射效果不同,所以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由实验表格知,在其它条件相同时,海绵的吸音效果最好,大理石反射效果最好,可知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表面松软的物体反射声音性能差或易于吸收声音。(3)因为相同条件下,大理石的反射效果好,可以利用大理石作为反射面;所以利用声音的反射现象,测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选择表中的大理石。
【分析】(1)探究声音反射和反射材料关系时,只改变充当反射面的材料,其它因素相同;(2)材料不同,反射效果不同,反射声音的强弱与充当反射面的材料有关;(3)相同条件下,反射效果越好,便于实验进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