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改革开放前:旧四大件(“三转一响”)
电视机
洗衣机
冰箱
空调
改革开放初:新四大件
21世纪初:新新四大件
电脑
住房
汽车
手机
缝纫机
自行车
手表
收音机
从“四大件”的演变中,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这种变化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
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价飞涨民生凋敝
新中国成立前
经济恢复物价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以来
背景
1
3
5
衣
食
住
行
信
4
2
变
日常生活的变化
整体感知
社会生活的变迁
日常生活
交通通信
衣
食
住
行
交通
通信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食
住
休闲娱乐
行
通信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中山装
50年代
列宁装
“革命”
60、70年代,中国人不管男女老少,普遍穿着蓝(灰)色,被称为“蓝蚂蚁”
“劳动最光荣,
朴素是时尚!”
60、70年代
1984年,中国大陆的第一支时装模特队出访欧洲
80年代
“毛泽东的孩子们穿起了时装!”
改革开放前
蓝灰色的海洋 色彩和样式单调 数量有限
衣
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家中人口多的,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依次往下传”
改革开放后
丰富多彩起来、展示风度、个性,追求品牌、时尚
从
样
式
单
调
追
求
个
性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食
住
休闲娱乐
行
通信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地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有一位开国上将,每月工资400多元,相当于一个普通工人5个月的工资。上将的秘书撰文说:“司令级别高,有些补助,当时叫特供,一个月4斤猪肉,4斤黄豆。司令有4个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经常半夜里吵着要吃的”。
——《建国初期上将们的生活——高薪却刚好温饱》
改革开放前
20世纪60年代,每月只有3两的油和肉,当时一些机关工作者常成群结队到山区郊外挖野生植物的茎,把它们磨成粉末,来弥补粮食定量不足!
“吃饱肚子成奢望”
北京的粗粮票(买玉米面)
米票(可以买大米)
油票(可以买食用油)
“排着长队购物,勒紧肠子度日”
票证年代
面票(可以买白面粉)
“绿色年代”
从吃多吃好到吃少吃精
从细粮为主到粗细搭配
改革开放后
营养健康
营养均衡,绿色食品等科学健康的概念
日益深入人心
主要包括:
谷物类:玉米、小米、红米、黑米、紫米、高梁、大麦、燕麦、荞麦等。
杂豆类:黄豆、绿豆、红豆、黑豆、青豆、芸豆、蚕豆、豌豆等。
块茎类:红薯、山药、马铃薯等。
粗粮是相对我们平时吃的精米白面等细粮而言的粮食。
问题思考
过去人们觉得难以下咽的野菜窝头,
今天吃起来好像味道很不错,人们的感
觉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过去人们食物匮乏,只有野菜和粗粮,人们为解决温饱并无选择。现在食品供应丰富,人们不但要吃饱,还要吃好,人们开始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和选择绿色食品。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食
住
休闲娱乐
行
通信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地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人均住房面积小。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改革开放前
住
改革开放后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土坯房,茅草房,人均居住面积小,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从
狭
窄
简
陋
宽
敞
舒
适
六十年代住草房,七十年代建瓦房,八十年代加走廊,九十年代盖楼房,现在实行建洋房,盖处别墅讲花样。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食
住
休闲娱乐
行
通信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地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人均住房面积小。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从生活单一到休闲娱乐
娱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相对单一
生活谋生
休闲娱乐
享受生活
年份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343.4 133.6
1990年 1510.2 686.3
2000年 6280 2253.4
2017年 36396.2 13432.4
——部编版教材第99页
2021年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构成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饮茶文化
旅游
健身
图书馆享受阅读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食
住
休闲娱乐
行
通信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地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人均住房面积小。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交通条件落后,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网,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铁路: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铁路营运里程已 居世界_________,几次大提速,大大提高了运营效率。
公路:获得较快发展,我国高速公路里程已居 ______前列。
民用航空: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中等城市、旅游胜地都有_______,并与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城市设有_____航线,中国已成为世界民航大国。
第二位
世界
航线
直通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改革开放后
改革开放前
昔日的”自行车王国”
行
C919大型客机
2018年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
深圳深南大道旧照片
交通落后 自行车 泥土地
多种交通 绿色出行 清洁能源——综合交通运输网
从
交
通
闭
塞
四
通
八
达
陆
空
海
地
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地下轨道交通飞速发展,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请你观察
交通条件改善带来的影响?该如何解决?
严重的环境污染和交通阻塞。
方便人们的出行,扩大活动范围,密切人们联系,有利于商品流通
实行“公交优先”政策;开辟新的公交线路;使用清洁燃料;
大力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发展轨道(地铁、轻轨)交通。
利:
弊:
做法:
合作探究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衣
食
住
休闲娱乐
行
通信
凭票供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地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能“吃饱”,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
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人均住房面积小。
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开始注重和享受文化、旅游、健身等多种休闲生活
交通条件落后,步行、自行车、公交车
形成了综合交通运输网,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手写信件等
逐渐形成全国电信网络,互联网普及率越来越高。
(1)我国的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______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中国互联网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2)通信事业的发展和通信方式的变迁,使信息的传递变得____________,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__________和生活方式。
全球
快捷和简便
思想观念
二、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5、通信:
从纸短情长到万物互联
通信
改革开放前
改革开放后
邮电局寄送信件、包裹
电报
电话
5G引领
宝安县邮电局
电报按字收费
电话亭打电话
大哥大、BP机
从香港传入深圳
深圳腾讯微信、QQ
深圳华为,5G引领
大数据时代
中国互联网之路
1986年8月25日,从北京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
1989年, 中国开始建设互联网 --- 5年目标 --- 国家级四大骨干网络联网。
2003年, 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 项目开始实施
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51.7%)4.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46.7%)9.1个百分点。
“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习近平连续三次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对两院院士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做出如此高的评价,充
单调沉闷
改革开放
前
后
快速发展
追求个性
填饱肚子
绿色健康
狭窄简陋
明显改善
交通落后
通达便捷
起步较晚
课堂小结
启示:科技改变生活!国强才能民富!有和平才有发展!
(衣食住行)日常生活的变化
交通、通信的不断发展
社会生活水平提高
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政府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中国梦是文化强国梦,经济富民梦,也是民族复兴梦,中国梦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精神追求!
---习近平
1、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
2、国家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3、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4、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分析我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
科技改变生活!
国强才能民富!
有和平才有发展!
了解了我国几十年间社会生活的变化,
你有什么感想?
下图是1987年发行的购粮券和柴油供应票 ,其中表述错误的是
A. 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匮乏
B. 这是当时人们购粮、买柴油所需的票证
C. 这两张票证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D. 票证退出历史舞台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C
下列符合“文革”时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
A.名牌服装争奇斗艳
B.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C
随堂训练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
是因为当时( )
A.人口多,耕地少
B.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D
3.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根本出路
在于( )
A.实行“公交优先”
B.加强交通管理
C.减少汽车数量
D.发展道路、地铁、轻轨等硬件设施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