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象外之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
象外之境
——中国传统山水画
●山水情怀
●妙夺造化
●因心造境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中国画,习惯指晋唐以来流行的卷轴画,广义上还应包括战因秦汉以来的古代帛画、壁画、漆画等样式。
在长期发展中,中国画形成山水、人物、花鸟三个主要画科。其中,山水画最受中国古代文人推崇。
山水情怀
《论语》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感。魏晋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与欣赏促成了山水诗与山水画的诞生。他们用文字与图像描绘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感受,在广阔的自然天地中舒展想象,获得精神的逍遥,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心系家国天下,悠游山水之间常常是种奢望,山水画的出现,满足了“不下堂途,坐穷泉壑"的需求。山水还是感受天地万物规律的媒介。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石涛
《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局部)石涛
(局部)
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心系家国天下,悠游山水之间常常是种奢望,山水画的出现,满足了“不下堂途,坐穷泉壑”的需求。若不能实现仕途理想,他们便退而隐居山林,以求独善其身。因此山水画常表现寒林、枯木、孤舟、江雪等场景,其中居住着高人逸士,借此寄寓情怀,展现高洁的人生境界。
《青卞隐居图》王蒙
《青卞隐居图》(局部)王蒙
《鹊华秋色图》赵孟頫
妙夺造化
妙夺造化山水画创作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一方面需要饱游饫看,从外在的自然山水中汲取创作素材,另一方面需要在头脑中提炼概括,神领意造,令“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
黄公望平日十分注重搜集素材,常随身携带笔墨,见到好景就草写下来。有了丰富的积累,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就能兴之所至,融会贯通。他在随后的三四年时间里不断调整、修改、造就了画中峰峦树木的万千变化。正因如此,画中山水绝不同于真山真水。高大的立轴,前山后山层叠面上:细长的手卷,高山远水连绵不绝。这些都是固定视点所不可能“看”到的,我们却可以跟随画家的笔墨尽情饱览。随着一幅山水长卷的不断展开,我们仿佛坐在船上看风景,岸边的山时远时近,这里有几株清奇的树,那里有一叶垂钓的舟.....
《富春山居图》黄公望
《富春山居图》(局部)黄公望
因心造境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统一。方土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术,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可以说,山水画创作就是通过笔墨,将实境转化为虚境的艺术活动。
《六君子图》倪瓒
山水的意境,仰赖于画家的创造。《六君子图》中疏林坡岸,湖水茫茫,就显出清远萧疏的意境。对画面意境的欣赏,取决于观赏者的人生经验和文化修养,当我们与画面产生心灵共鸣时,就能体会到观赏的乐趣。
《六君子图》倪瓒
“留白”
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表现手法之一,它是利用绢、纸的本色,不着一笔。
《溪山行旅图》范宽
峰峦充塞天地,让人感到维伟壮阔的意境;
《踏歌图》马远
《千里江山图》王希孟
《千里江山图》局部欣赏
《千里江山图》局部欣赏
思考:
《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山水画史上的又一旷世杰作。与《富春山居图》对读,二者在描绘对象、表现技法、创作背景等方面有何异同
小结
山水画源自对自然山川的写生,但又超越具体时空,具有纯粹的、普遍性的美。美学家蔡若虹指出:“艺术的微妙作用,恐怕就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西面上。还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
课后作业
观察《青卞隐居图》和《六君子图》,说说它们的留白方式有何不同,各自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山水”和“江山” “河山”等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什么特殊含义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谢谢观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教学设计
课题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结合山水画著名作品,感悟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山水情怀,了解妙夺造化、因心造境等特点,体会山水画独特魅力,掌握鉴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方法。通过观察作品,运用小组讨论等方法从山水画的内容、构图、笔墨等方面体会山水画的情怀、造化、意境。学习鉴赏方法,提高美术鉴赏能力。感悟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领悟人文精神,提升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养成传承和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重点 了解山水情怀、妙夺造化、因心造境的独特魅力。
难点 理解中国传统山水画所蕴含的浓郁山水情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富春山居图》引导学生欣赏思考,介绍中国画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山水、人物、花鸟三个主要画科。其中,山水画最受中国古代文人推崇,中国传统山水画自元代以后成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并引出课题: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
讲授新课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一、山水情怀《论语》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对山水有着特殊的情感。魏晋时期,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与欣赏促成了山水诗与山水画的诞生。他们用文字与图像描绘对自然万物的敏锐感受,在广阔的自然天地中舒展想象,获得精神的逍遥,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心系家国天下,悠游山水之间常常是种奢望,山水画的出现,满足了“不下堂途,坐穷泉壑"的需求。山水还是感受天地万物规律的媒介。山水是中国传统文人的精神家园。他们心系家国天下,悠游山水之间常常是种奢望,山水画的出现,满足了“不下堂途,坐穷泉壑”的需求。若不能实现仕途理想,他们便退而隐居山林,以求独善其身。因此山水画常表现寒林、枯木、孤舟、江雪等场景,其中居住着高人逸士,借此寄寓情怀,展现高洁的人生境界。例如王蒙的《青卞隐居图》。二、妙夺造化妙夺造化山水画创作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画家一方面需要饱游饫看,从外在的自然山水中汲取创作素材,另一方面需要在头脑中提炼概括,神领意造,令“一山而兼数十百山之意态”。黄公望平日十分注重搜集素材,常随身携带笔墨,见到好景就草写下来。有了丰富的积累,创作《富春山居图》时就能兴之所至,融会贯通。他在随后的三四年时间里不断调整、修改、造就了画中峰峦树木的万千变化。正因如此,画中山水绝不同于真山真水。三、因心造境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是情与景的统一。方土庶在《天慵庵随笔》里说:“山川草术,造化自然,此实境也。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此虚境也。”可以说,山水画创作就是通过笔墨,将实境转化为虚境的艺术活动。山水的意境,仰赖于画家的创造。《六君子图》中疏林坡岸,湖水茫茫,就显出清远萧疏的意境。对画面意境的欣赏,取决于观赏者的人生经验和文化修养,当我们与画面产生心灵共鸣时,就能体会到观赏的乐趣。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峰峦充塞天地,让人感到维伟壮阔的意境;
课堂练习 1、观察《青卞隐居图》和《六君子图》,说说它们的留白方式有何不同,各自起到了怎样的艺术效果。2、中国山水画为什么不称作风景画 “山水”和“江山” “河山”等词在传统文化中具有什么特殊含义 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堂小结 山水画源自对自然山川的写生,但又超越具体时空,具有纯粹的、普遍性的美。美学家蔡若虹指出:“艺术的微妙作用,恐怕就在于意境,就在于那种一半留在西面上。还有一半留给画外读者去想象的诗的意境。”
板书 象外之境——中国传统山水画一、山水情怀二、妙夺造化三、因心造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