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4张PPT)
画外之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画外之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写生花鸟
●传神人物
《写生珍禽图》黄筌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欣赏
中国传统花鸟画描绘的对象,涵盖了各种动植物,包括花木、蔬果、翎毛、走兽、草虫、鳞介等。其中,梅、兰、竹、菊等题材自宋元以来广受喜爱。由早期的相对写实,到后来的常以意气写之,写实与写意,似乎成为中国花鸟画创作与品鉴不可绕过的一对概念。
《后山丛谈》记载,陈师道曾见过两张欧阳修的画像,一件外形虽不够肖似,但表现出了人物的神韵:另一件则空得其形而缺乏神韵。时人评价前者更胜一筹。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必须正确把握形与神的问题。
写生花鸟
花鸟画在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唐代形成独立的画科,五代开始成熟。在写实技巧方面,花鸟画至两宋而臻于巅峰。据说,宋徽宗时画院高手笔下的月季花,可以区分出四时,朝暮不同的花、蕊、叶。留存至今的作品如《写生珍禽图》等可证古人所言不虚。
《写生珍禽图》黄筌
《写生珍禽图》局部欣赏
《荷石水禽图》朱耷
《墨葡萄图 》徐渭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 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五牛图》韩滉
花鸟画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艺术载体。梅、兰、竹、菊等既适宜发挥笔墨的长处,又是高洁品格的象征,因此很受文人画家青睐。元代以来,画家越来越侧重对笔墨和精神的强调。
《墨梅图》王冕
《墨兰图》郑思肖
《墨竹图》文同
传神人物
中国传统人物画家在描绘具体人物时,都会重点表现对象的社会阶层与价值观念。据此,中国人物画可分类为世俗人物(仕女、高士等)、神仙道释、市井风俗等。例如,《女史箴图》画的是作为道德典范的贵族妇女。《簪花仕女图》画的是雍容华贵的唐代宫廷女性,《朝元图》画的是道教神话中的天界诸神。人物的相貌应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精神气质。
《女史箴图》顾恺之
《簪花仕女图》周昉
《簪花仕女图》局部欣赏
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局部)
《韩熙载夜宴图》(全景图)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
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欣赏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欣赏
《泼墨仙人图》梁楷
旨趣全在传神,因而抛弃了形象的真实性,可谓“遗貌取神”。
《泼墨仙人图》,容貌刻画十分概略,潇洒不羁的气质却跃然纸上。
总之,中国人物画重传神,即强调对人物精神特质的表现,正所谓“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风俗画是人物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源头可追溯到汉代,宋代则是其创作的高峰。风俗画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物质文化史等留下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
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 现为故宫博物馆藏
局部欣赏
《清明上河图》全图欣赏
《炙艾图》又叫做《村医图》,是南宋著名画家李唐的传世作品;
《炙艾图》为一幅风俗人物画,描述走方郎中为村民治病的情形。作品通过对灸艾治疗这一紧张情节的朴实无华的具体描绘,反映了当时农民的困苦生活,有小中见大的寓意。
《炙艾图》李唐
《炙艾图》
局部欣赏
《货郎图》苏汉臣
小结
不论花鸟画还是人物画,中国画家在创作时都未曾止步于对外形的描摹,以形写神是他们一贯的追求。画家潘天寿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不能套用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理论和标准来衡量中国传统绘画的价值。
中国传统绘画承载着人伦教化、修身养性的功能,不追求视觉感官的刺激,而注重形式的探索和意趣的传达。它往往是内敛的、抽象的,需要静下心来品读。想要真正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必须体会古人创作时的理念,理解绘画背后的中国文化和历史。反过来,通过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也可以令我们与先人文脉相承、心灵相通。
课后作业
在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中选出一件作品,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300字分析文章。
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
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谢谢观看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
课题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美术 年级 高一
教材分析 书名: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必修“美术鉴赏”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日期:2019年
学习目标 教学目标: 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了解人物画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中国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鉴赏能力。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重神韵、以形写神的审美特征,提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重点 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形与神的关系。
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导入新课 展示黄筌的《写生珍禽图》与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人物局部引导学生欣赏思考:中国传统花鸟画描绘的对象只有花和鸟吗?中国传统人物画中形与神之间的联系是什么呢?引出本节课题: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讲授新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一、写生花鸟花鸟画在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唐代形成独立的画科,五代开始成熟。在写实技巧方面,花鸟画至两宋而臻于巅峰。据说,宋徽宗时画院高手笔下的月季花,可以区分出四时,朝暮不同的花、蕊、叶。留存至今的作品如黄筌的《写生珍禽图》等可证古人所言不虚。花鸟画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艺术载体。梅、兰、竹、菊等既适宜发挥笔墨的长处,又是高洁品格的象征,因此很受文人画家青睐。元代以来,画家越来越侧重对笔墨和精神的强调。例如王冕的《墨梅图》、郑思肖的《墨兰图》、文同的《墨竹图》等都是四君子画的代表作品。朱耷《荷石水禽图》和韩滉《五牛图》也是著名的花鸟画的代表作品。二、传神人物中国传统人物画家在描绘具体人物时,都会重点表现对象的社会阶层与价值观念。据此,中国人物画可分类为世俗人物(仕女、高士等)、神仙道释、市井风俗等。例如,《女史箴图》画的是作为道德典范的贵族妇女。《簪花仕女图》画的是雍容华贵的唐代宫廷女性,《朝元图》画的是道教神话中的天界诸神。人物的相貌应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精神气质。《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欢送宾客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想象力。《泼墨仙人图》,容貌刻画十分概略,潇洒不羁的气质却跃然纸上,旨趣全在传神,因而抛弃了形象的真实性,可谓“遗貌取神”。总之,中国人物画重传神,即强调对人物精神特质的表现,正所谓“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风俗画是人物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源头可追溯到汉代,宋代则是其创作的高峰。风俗画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物质文化史等留下了宝贵的形象资料。南宋著名画家李唐的传世作品《炙艾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货郎图》都是著名的风俗画代表作品。
课堂练习 1、在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中选出一件作品,搜集相关资料,写一篇300字分析文章。2、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 3、预习下节课新内容。
课堂小结 不论花鸟画还是人物画,中国画家在创作时都未曾止步于对外形的描摹,以形写神是他们一贯的追求。画家潘天寿说:“东方绘画之基础在哲理,西方绘画之基础在科学。根本处相反之方向而各有其极则。”不能套用西方古典主义绘画的理论和标准来衡量中国传统绘画的价值。中国传统绘画承载着人伦教化、修身养性的功能,不追求视觉感官的刺激,而注重形式的探索和意趣的传达。它往往是内敛的、抽象的,需要静下心来品读。想要真正欣赏中国传统绘画,必须体会古人创作时的理念,理解绘画背后的中国文化和历史。反过来,通过欣赏中国传统绘画,也可以令我们与先人文脉相承、心灵相通。
板书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一、写生花鸟二、传神人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