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2届高三5月猜题信息卷(二)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北省2022届高三5月猜题信息卷(二)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0 14:38:39

文档简介

语文(二)参考答案
1.B(A项“通过民问的口耳相传而得到世代传承“错,曲解文意,原文是“在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特别是民间的
口耳相传中生生不息”,C项“少数民族神话中也都有与‘龙’相关的叙述”扩大范围,原文是“许多少数民
族”,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D项“神话构成了…的核心“望文生义,原文为“其背后往往都有神话因素的支
撑”,没有说神话是核心内容。)
2.A(曲解文邀.原文是“不同民族对共同始祖的认同与信仰,使各民族之间产生了一种基于共同血缘关系的亲
和力·是群体归属感和自篆感的文化表征”,不是“共同血缘关系”使产生“对共同始粗的认同与信仰”。)
3.D(A,B、C项可分别作为文中第四、三、二段的论据,D项是论证中国传统文化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不是论证
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
4.①文章总体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②第一段肯定神话的承要作用,由此引出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
同论题。③第二、三、四段采用并列结构,从三个方面分条论述神话中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表现。④最后
一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强调各民族神话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提出建议。(每点」分,意对即可)
5.①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有助于增强群体的内在凝聚力和家国悄怀,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③有助于培育同心同德、同呼吸同命运的民族精神;④有助于树立文化自信,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每点1分,意对即可)
6.C(“是为了将这种室外植物和上文提到的植物作对比,从而说明室外绿植不如室内绿植好养”错,两类植物不
存在对比,且作者写红豆杉的移植经历是为了说明要根据植物的生长特点养护绿植,)
7.A(“标志着他散文风格的蜕变“于文无据。)
8.①结构上:自然引出下文帮楼上邻居养护来自大别山的野兰的事,并进一步引发下文关于植物的议论。②内
容上:“我”在同时管理女儿买的兰花和邻居家的兰花以及家中的其他绿植时,获得别样的滋味,丰富了文章
内容。(每点3分,意对即可,其他答案酌情给分)
9.①立意情思上:写“绿友”给作者带来轻松和幸福,也带来联想和启发。②格调意境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赋
予“绿友”们以人格,突出不同“绿友”的生长特点,形象鲜明可感,表现出作者闲适〈藤酒自然)之境。③语言
文字上:以闲话(聊天)的方式融通俗与典雅于一炉,富有生活气息,给人美的感受。(每点2分,其他答案、
的情赋分)
10.A(原文标点:吐蕃在吐谷浑西南,近世浸强,蚕食他国,土宇广大,胜兵数十万,然未尝通中国。其王称馈
普,俗不言姓,王族皆日论,它族皆日尚。)
11.C(“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错,《尚书》是一部多体栽文献汇编,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是《史记》。)
12.C(“想把琅玡公主嫁给他”表述有误.是想把琅玡公主的外孙女段氏嫁他。)
13.(1)(吐蕃)就派使者跟随冯德遐人朝,捞带了很多金银财宝,上表请求通婚,唐太宗没有答应他。(“赍”“求
婚”“未之许”各1分,句意通颇!分)
(2)吐谷浑不能招架,逃到青海北部.百姓和姓畜多半被吐蕃抢掠。(“支”“遁“为…所”各1分,句意通顺1分)
11,①禄东赞以国中已有父母聘定的夔子、赞普尚未拜见公主、臣子不能逾越君主先娶为由婉拒。(1分)②体
现出他孝亲忠君的品质,面对唐太宗不卑不亢的态度。(2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太宗贞观八年(634年)冬十一月甲中(十六日),吐蕃贽普弃宗乖赞派使者入唐朝进贡,并请求通婚和
亲。吐荟在吐谷浑西南,近世逐渐强大,蚕食其他国家的土地,疆土广大·拥有强兵几十万,但还没和唐朝有往
来。吐答的国王称货普,习惯上不称姓,王室家族都称“论”,官宦人家都称“尚”。弃宗弄赞很有勇气胆略,四周
邻国都害怕他。唐太宗派使者冯德迟前往吐答慰问安托。唐太宗贞观十二年(638年)。当初,唐太宗派使者
冯德遐安抚慰问吐蕃,吐答听说突厥、吐谷浑都娶店公主为妻、就派使者跟随冯德返入朝,携带了很多金级财
宝、上表请求通婚,唐太宗没有答应他。使者返回吐蕃,对餐普弃宗弄赞说:“臣刚到唐朝时,唐朝对我热情优
待,并答应把公主嫁给我们。正碰上吐谷浑王也去了,从中换拨离间,唐朝的礼节就疏远了,也不答应通婚了。”
于是弃宗弄赞出兵进攻吐谷浑,吐谷浑不能招架,逸到膏海北部,百姓和牲高多半被吐蕃抢掠。唐太宗贞观十
四年(640年)冬闰月十月丙辰(二十三日),吐蓄货普派他的丞相禄东资进献金五千两,以及珍宝玩物几百件请
语文(二)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新高考四B
Quark夸克
高清扫描还原文档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猜题信息卷(二)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
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
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神话作为产生于人类早期的重要文化遗产,在世世代代的文化传承特别是民间的口耳相传
中生生不息,不仅表达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记忆,而且在承载优秀文化传统和培
育民族文化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而言,各民族难以
数计的神话很好地反映出人类文明进程中顺势有为的民族精神和团结奋斗的家国情怀,其中,
许许多多民族神话所表达的中华民族文化认同就是这种精神与情怀的突出体现。主要表现在
以下方面。
其一,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共同祖先的记忆与表达。追忆与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优秀的
文化传统,也是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解决“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做什么”的文化溯源,人
类正是在这种特定语境下的文化反思与身份定位中,积极寻找到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许多民族神话都将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共同拥有一个文化祖先恰如其分地融
入丰富多彩的神话叙事中,诸如众所周知的盘古、伏羲、女娲、炎帝、黄帝、唐尧、虞舜、夏禹等,不
仅在各地汉族神话中非常多见,在许多少数民族神话中同样妇孺皆知。如具有女始祖身份的女
娲,在我国30多个民族神话中都有广泛流传。不同民族对共同始祖的认同与信仰,使各民族之
间产生了一种基于共同血缘关系的亲和力,是群体归属感和自豪感的文化表征,有利于增强群
体内在的凝聚力和家国情怀的有机统一。
其二,多民族神话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符号的建构与积淀。神话作为传统文化的经典之
作,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一个突出贡献就是塑造出一系列具有象征性和共识性的文化符
号。这些传统文化符号不仅成为后世各类文化创造的核心母题,而且塑造着各民族共同的文化
意志与高度的中华文化认同。如各民族神话中非常普遍的龙、凤、熊、虎、麒麟等形象以及图腾
崇拜、吉祥物等,往往都体现出异曲同工的文化共识与相似审美。以“龙”为例,不仅汉族神话中
把远古祖先、“三皇五帝”、文化英雄等的出生、特征和事迹与“龙”联系起来,彝族神话中的“支格
【2022年猜题信息卷(二)·语文第1页(共8页)】
新高考
Quark夸克
高清扫描还原文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