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里的生物教学设计
扬州市沙口中心小学 徐文余
教学资源开发
微生物是生活在大自然中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生命,它们和动物、植物共同组成生物大军,使大自然显得生机勃勃。学生对生命世界的动物、植物的认识已经比较深入,但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课是“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起始课,通过本课教学将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认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学生在经历探究过程后将了解到水滴中常见的几种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形态多样、分布广泛,使学生体验到微观生命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微观生命世界的欲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这样处理教材:在知识目标方面,由认识微生物明确为“一滴水里有什么”这一具体问题。由于学生以前没有学过微生物,所以本节课不应照本宣科,认为把书上的知识讲完,任务就完成了,这种教材观、教学观过分强调了教材的绝对性,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会成为学生学习的紧箍咒。教师应把教材作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起点,引发学生进一步到广阔的空间去探索、求知。
在材料设计方面,遵循兰本达关于材料要“结构化”的思想,同时渗透科学教学应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思想,课前要求学生自己走入大自然采集一些水样,这包括河里、池塘里以及放置了几天的雨水或自来水,当然教师事前的安全教育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方面教师应为学生提供进行观察的工具——显微镜以及一些微生物的多媒体图片,以帮助学生展开探究。
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遵循儿童科学认识活动的规律,以“提出问题—讨论研究方法—观察探究—交流汇报—延伸拓展”的科学探究活动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结构化的材料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自主展开提供了物质保障,但在整个探究活动中教师的个别指导、帮助也是很有必要的。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认真细致观察并描述水滴里的微生物;
●能够用图表达自己观察到的水滴里的几种常见微生物。
知识与技能
●认识微生物是一类个体微小、大多是单细胞的生物;
●知道微生物、动物、植物共同构成生命世界;
●知道微生物分布广泛,种类繁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
●体验到探索生命奥秘的快乐与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显微镜的认识及使用,难点:微生物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导学生观察采集的水样
1.学生观察水样:课外请大家从熟悉的地方采集了水样,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你带来的水样是什么样的?
2.学生交流汇报。
用肉眼你看到水里有什么?
3.再让学生用放大镜进一步观察水样
4、交流汇报用放大镜你看到水里有什么?为什么肉眼和放大镜观察的结果有差异?
5.谈话:假如让你进一步对水样进行观察,你想借助什么工具?
(引导学生明白要想观察极微小的、肉眼看不到的物体要借助工具——显微镜)
6.激趣:取一滴水放在载玻片上再放到显微镜下,从水滴里会看到什么?这将是怎样一个世界呢?
二、引导学生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播放显微镜构造的视频)
1.讲述:既然我们想借助显微镜来做进一步的观察,下面就先来了解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2.学生认识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及各部分的作用。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教师强调以下几点:(1)反光镜不能直接对着太阳,否则会伤害眼睛;(2)使用时要小心,镜头不要碰着玻片;(3)不能用手触摸目镜和物镜。
三、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并认识微生物的相关知识
让学生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
(1)谈话:你知道这个此神奇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吗?
(2)学生阅读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的故事,教师作相应补充介绍。
(3)提问:通过阅读列文虎克的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假如现在让你用显微镜去观察,你想观察什么?(通过科学家的故事激发学生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热情)
(4)学生自由发言。
四、先组织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准备好的细胞标本。让学生学会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谈话:在显微镜下,水滴里到底会有什么?我们每一位学生都要细心、耐心、认真地来观察一滴水,看看你能在水滴里发现什么,并把你的发现画在活动记录上。
2.学生分组观察。
(在学生活动时教师要注意巡回指导他们的观察活动,及时了解学生的发现,指导他们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
3.汇报交流:水滴里到底有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在运动吗?
(汇报时教师用多媒体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观察记录,并让学生用语言进行描述)
4.教师小结:在一滴水中,生活着许许多多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是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它们非常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所以叫微生物。(板书:微生物)刚才我们看到的那些不动的微生物中,最常见的是水藻,有蓝藻、团藻、金藻等。运动的微生物中有钟形虫、草履虫等。此外,水中还有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微生物——细菌,细菌一般也是不动的,有球状的、杆状的、螺旋状的。
5.认识其他的水中微生物:不同的微生物喜欢生活在不同的水域中,让我们再来看看水中还有哪些微生物?(多媒体展示——水中各种常见微生物)
2.认识微生物的种类和分布。
(1)组织学生用多媒体认识在空气中、土壤里、动植物的体表、体内都存在微生物。
(2)谈话:看来微生物虽然极小但种类很多,在大自然分布极广,并且还有许多微生物没有被我们所发现。希望我们大家也能像列文虎克一样将自己投入到微生物的研究中。
四、拓展活动
用消毒牙签在牙缝里或在菜板上刮一刮,再把牙签放在载玻片的水滴上划一下,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微生物。
《.水滴里的生物》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是扬州市沙口中心小学的徐文余。
一、说教材
PPT(教材体系:相应的课程标准条文 )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科学》教材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单元的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显微镜下的世界》是根据课程内容标准中“生命世界”里的“生命的不同形态”的相应条文编写而成。
这节课是在学生了解了自然界人、动物、植物生命基本形态之后,进一步研究人的肉眼看不见的另一个重要的生命领域的开始,这是在显微镜还没有发明之前,人们并不知道的微生物世界。
PPT(全套教材关于动、植物、微生物的形态主要内容及其联系)
自从1632年,荷兰微生物科学家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之后,就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向微生物世界的大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离不开观察工具——显微镜,这一单元我们将和学生一起利用显微镜去探索微观生命。显微镜下看到的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是一个个形态不同、功能各异的细胞。正是数以亿计的细胞构成了肉眼可见的动物体、植物体。然而,由单细胞或多细胞构成的原生动物、藻类、细菌、霉菌、真菌,它们真实存在,却不易被我们发现。更有甚者,体积极其微小的病毒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但正是这一个个小小的生命共同构成了显微镜下的微生物世界。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将引领学生利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这一微小生命体,让学生学会查阅资料了解微生物,让孩子由多种感官观察微观世界;全面深入观察微观世界;长期连续观察微观世界,让学生在新的领域利用先进的观察工具进行细致观察,使孩子们在研究神秘的微生物世界的同时,发现秘密、掌握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
PPT(教材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安排了这样的教学内容:
1.水滴里的生物。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使用显微镜认识生命世界的另一大类——微生物世界。让学生了解水中常见的几种微生物,知道微生物形态的多样性、分布广泛,使学生体验到生命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生命世界的欲望。
PPT(学情分析)
生活中,学生对于微生物是陌生的,对微生物的具体形态、功能、生长过程、生命存在等现象没有了解,虽然听说过相关名词,但没有对相关内容进行过专门研究,本课教材中一共安排了四个部分,用眼睛观看水自然界里的水;用放大镜观察水塘里的水;(其中还安排了学生制作水塘里的水)用显微镜观察水滴里的微生物;认识最常见的几种微生物。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由于认识对象的特殊性,认知上仍然会觉得比较困难,基于这种认识,我把本单元教材作这样的处理,第一部分,让学生认识、了解和正确使用显微镜并能用显微镜观察水塘里取来的水滴。通过水滴里的微生物认识微生物现象,而将微生物的生活、功能等作为后续研究,这样可以在教会学生掌握使用观察工具的基础上,认识一种新的生命形态.,后续的观察和研究也可以让学生在操作中巩固探究技能的形成。同时把模拟制作水塘里的水作为学生的一个课后作业来完成。
PPT(教学目标)
本节课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操作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的过程中认识常见的微生物:细菌、病毒和霉菌,还知道在动物和植物领域之外有一个新的生命领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会观察常见微生物、常见霉菌和常见细胞,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较细致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在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生物世界的神奇和探究的乐趣。
PPT(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教材和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帮助学生建立微生物概念,而难点则是正确操作和使用显微镜。
PPT(教学方法)
根据单元的具体内容和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以操作指导为主。科学课以动手为主,《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科学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而不是做给他们看”,学生在动手过程中能够体会知识的产生,能够体味科学的奥妙,因此这单元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使用精密仪器观察为主,教师辅助以相应的讲解和示范。
具体的教学程序
具体教学过程(PPT)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
这是学生接触微生物世界的第一课,应该让他们有一个认识微观世界良好的开端。
新授课的导入我首先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无论是水里、土里还是空气里,都潜伏着许许多多数不清的微生物,他们各式各样,有的圆的、有的环状,有的条形,还有的怪模怪样,在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他们独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悄悄地调控着这个世界的变化:让食物变质、让尸体腐烂、让土壤肥沃……
这时让学生质疑,既然这些生物种类众多,数量庞大发布广泛,但为什么不被人们所知呢?其原因只有一个——它们体型微小,实在太微小了,小到用肉眼无法看见,小到这个世界上仿佛没有他们的存在。可是他们却又是食物链环节中最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没有它们的存在,自然界不堪想象。
小学生认识自然事物通常以直观认识为主,而在本单元他们将必须借助精密的仪器---显微镜来认识这个世界上数量庞大的家族——微生物家族。再让学生认识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
(PPT)(列文虎克照片和显微镜照片)
通过事先准备的多媒体资料让学生知道显微镜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发明的,列文虎克(Antoni van Leeuwenhoek)用自己制造的显微镜观察到了被他称为“小动物”的微生物世界。他给英国皇家学会写了许多信,介绍他的观察结果,他发现了杆菌、球菌和微生物,表明他实实在在看到并记录了一类从前没有被人类发现的生物。列文虎克称之为 “微生物”。在这里要让学生知道,显微镜的发明为人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微生物世界的大门,所以人们又称列文虎克是微生物世界的“看门人”。这部分内容必须向学生说清,因为这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科学发展史,明确列文虎克及其发明的显微镜的重要作用,而且可以用科学家的事迹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欲望。
在小学科学教育阶段,显微镜是学生所接触的最为精密的观察仪器,所以此时我们要重点向学生说清它的构造,及使用的方法,以方便以后的操作指导。
(PPT)(投影片显微镜的图片)
而对于这样一个精密的仪器必须让学会按照一定的流程来操作,这里我给学生带来了一段示范视频。
(PPT)(视频:显微镜的操作)
在刚才的视频中,学生看到了显微镜的操作程序。
但实际的教学中并不是这样简单的一遍就可以教会学生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将上述过程分解成若干个步骤来对学生进行训练。并让每个学生都进行实际操作,让他们能看到为他们准备好的一些细胞的标本。在学生熟悉了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显微镜观看河水中的微生物世界了。
当学生看到一杯普普通通的河水里居然存在着如此庞大的微生物世界,这会引起孩子们的震惊,无疑也会引发孩子们极大的探究微观世界的热情,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会感受到孩子们的这种惊奇和欲望。
具体过程是:。
先让孩子用肉眼观察自然界的一杯水。最好让孩子自己带一杯自然界的水——河水。
第二步,让孩子们用简单的仪器——放大镜观察河水。在这两步中,孩子会因为肉眼和放大镜的局限而只能停止于当前过于简单的认识。
所以,当我们要求学生使用显微镜看到一滴水滴里居然也潜藏着这样一个世界的时候,他们是多么的惊奇和兴奋!
因此,第三步使用显微镜观察将是本课的重点,既然是重点就要慢慢展开,先让学生预测:用显微镜看可能看到什么?水滴里会有多少微生物?他们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微生物的兴趣和猜测。
并让学生把自己的猜测画出来,看看一滴水里究竟会隐藏着有什么样的世界?
在实际的教学和实验中,接下来的一步往往决定教学的成败——能否真的在水滴里看到微生物,这里有一段视频
(PPT)(视频)
这时让学生用显微镜进行观察。
学生通过操作发现在一滴水里居然潜藏着这样一个庞大的世界,无疑是惊奇的,是激动的,是兴奋地,是开心的。这时候还需要让学生学会冷静地观察,如实地记录,要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内容画出来,如实地画出来,并互相交流,与之前的预测进行对比。通过刚才的一系列活动,学生已初步掌握显微镜的使用方法,认识了一些微生物。
最后我们可以展示几种微生物的图片
(PPT)(投影图片)
让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哪儿可以会找到微生物的踪迹,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它们的存在,来进一步延伸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探究兴趣。
今天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到之处请各位指正,谢谢大家!
《水滴里生物》教学反思
——扬州市沙口中心小学 徐文余
《水滴里生物》是显微镜下的世界的第一课,随着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以前从未接触过的微观世界。因此对学生来说这一课特别重要,通过这一课,可以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热情,因此作为一位科学教师也必须重视这一课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本课的重点通过观察水里的生物教学环节,让学生知道显微镜是开启微生物世界大门的钥匙,通过显微镜我们可以认识微生物世界,因此让学生建立微生物的概念是教学的重点,让学生了解显微镜的结构和正确使用显微镜就成为教学的难点。根据这种情况,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显微镜。怎样让全班学生都能正确使用显微镜能,教师不能去指导每一个学生,我让学生看清自己的每一步操作,然后让每个小组自行操作使用,当每一个小组都有学生能正确使用显微镜时,就可以采用兵教兵的教学方法,让会使用的学生去知道其他学生。在取水塘水时要注意,不要将水密闭,我在第一次取水时因为忽略了这个问题,当把河水带到学校时,水里出现了许多棉絮状的悬浮物,忽然我明白了自己犯的错误。水里的生物缺氧而死去。对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它们的生存状态,它们的形状等可以让学生在后面的学习中继续研究。
第二个活动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一滴水。让学生学会制作观察标本,更要让学生学会实事求是的进行观察记录,把自己观察到的微生物的形状尽可能的画出来,让学生学会用图画来表达自己观察的结果。让他们知道这也是一种记录实验现象的方法。
课件15张PPT。
扬州市沙口中心小学 徐文余
《水滴里的生物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 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
相应的课程标准条文 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
说教材:全套教材关于动、植物、微生物的形态主要内容及其联系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教材体系与教学内容生命世界领域多样的生物常见的其他生物1、水滴里的生物2、做酸奶3、馒头发霉了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
学情分析——陌生的微生物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本单元教学目标知识
技能情感态度
价值观 过程
方法教学目标认识常见的微生物:细菌、病毒和霉菌。通过操作显微镜,体会生物世界的神奇。会操作和使用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细菌和霉菌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
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使用仪器观察为主
教师辅助以相应的讲解和示范
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
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显微镜的发现者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 小学生认识自然事物通常以直观认识为主,而在本单元他们将必须借助精密的仪器来认识这个世界上数量庞大的家族——微生物家族。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显微镜的构造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都是人眼的延伸,是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显微镜的使用视频具体步骤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观察河水里的微生物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常见微生物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Thank You扬州市小学科学视频说课請 多 多 指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