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6-01 15:5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问卷)
(卷面分值:100分考 试时间:6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3页,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非选择题时须用0.5毫米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作答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选项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在选涂其它答案,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共80分)
1.下列文化成就中,属于古代西亚的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太阳历 D.干支纪日法
2.原始社会后期,导致私有制产生的根源在于( )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社会分工不断扩大
C.部落联盟逐渐扩大 D.氏族成员贫富分化
3.“为快速传递商业信息,记录账簿之用,(他们)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共22个字母,成为世界字母文字的祖先”,该字母文字起源于( )
A.中国 B.埃及 C.腓尼基 D.印度
4.“帝国建立后,消灭了东西方之间的几乎所有国家,在吸取东方和西方两个邻居的精神财富的同时,也在东西方之间建立了持久的、稳固的直接联系渠道,成为东方与西方之间一个可靠的中间人。‘中间人’角色是其在人类历史上惯常扮演的角色,无论在商业和文化交流上都是如此。”这里的“帝国”是指( )
A.亚历山大帝国 B.波斯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德意志帝国
5.在波斯帝国中处于政权最核心地位的是( )
A.祭司 B.元老院贵族 C.成年男性公民 D.国王
6.公元6世纪,罗马帝国某皇帝励精图治,希望重振帝国的国威。他设立专门委员会编纂罗马法,将罗马法的精华和集锦汇编起来,形成了一部法典,使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这部法典是( )
A.《罗马民法大全》 B.《法理概要》 C.《查士丁尼法典》 D.《法学汇纂》
7.中古时期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主要是因为( )
A.社会经济凋敝 B.政治四分五裂 C.教会神权统治 D.王权极度衰弱
8.西欧11世纪时,封君与封臣都各自享有自己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着对对方的义务,不能随意解除缔约。这体现了封君与封臣之间( )
A.松散的等级制度 B.层级相对单一
C.双向的权利义务 D.关系自由平等
9.唐朝初年,遣唐使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646年日本的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化改新使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A.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B.引进中国先进的政治制度
C.幕府掌握国家实权 D.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10.“哈里发”意为“安拉在大地设置的代理人”,为阿拉伯帝国最高政治、宗教领袖的称谓。由此可知( )
A.阿拉伯人全都信奉基督教 B.阿拉伯人以宗教向外扩张
C.哈里发是世俗政权的主宰 D.阿拉伯帝国实行政教合一
11.在笈多帝国统治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成的新宗教得到统治阶级的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该宗教是( )
A.伊斯兰教 B.佛教 C.印度教 D.基督教
12.在东非,中国瓷器在千百年以后仍是考古学家触摸得到的,不像成干上万匹中国丝绸无影无踪地消失在湿热的气候里,更令人惊喜的是近年来在东非海岸外沿发现有中国古代沉船。这说明( )
A.瓷器受到非洲人喜爱 B.中非交往史源远流长
C.丝绸在非洲较少发现 D.宋以后中非交往增多
13.“他们培育了如今已成为全世界日常饮食支柱的多种植物,最著名的是玉米、马铃薯、大豆、南瓜、西红柿和巧克力。”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 )
A.古代亚洲的蒙古人 B.古代美洲的印第安人
C.近代非洲的班图人 D.古代欧洲的日耳曼人
14.有学者感叹,“实在很难想象哥伦布时代之前他们(欧洲人)的饮食是何等模样,你能想象没有辣椒的地中海菜,少了辣椒粉调味的东欧菜吗?谁能想象一位无番茄可用的意大利厨子?”他意在强调( )
A.物种交换促进饮食结构变化 B.欧洲各地文化差异明显
C.香料贸易推动了新航路开辟 D.人文主义追求现世享受
15.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时代的人们认为,“这个世界己经令人激奋得很,没有必要再去考虑来世了”“人具有巨大能力”。由此可见,当时“人们”的主要诉求是( )
①发挥人的才智和创造力 ②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③追求现世社会的幸福生活 ④推崇基督教禁欲主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法国的《人权宣言》明确提出“人权、自由、平等、法治、人民主权等原则”。这些原则直接源于( )
A.文艺复兴 B.科学革命 C.启蒙运动 D.法国大革命
17.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个办法是指( )
A.剥夺国王一切权力 B.使议会成为权力的中心
C.建立起民主共和制 D.首相拥有立法权
18.下图可以用于说明( )
A.英国的责任内阁制 B.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C.美国的“三权分立”原则 D.法国的人民主权原则
19.美国宪法将政府分为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并伴之以制衡制度,以防止其中任何一部分明显地高于其它部分。这实现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
A.伏尔泰 B.卢梭 C.孟德斯鸠 D.康德
20.1689年1月召开的英国议会以詹姆士“已经退位”和“王位虚悬”为由,决定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继承王位,前者为国王,后者为女王,并于不久通过法案对两位国王的权力进行了限制,英国的议会通过的法案是( )
A.《权利法案》 B.《人权宣言》 C.《独立宣言》 D.《王位继承法》
21.“从西至东,从北至南……机械装置遍及四方,世界获得了一种新的动力,一个时代的风气如新世界的大河汹涌奔腾,不可阻挡。”材料中描述的动力带来的影响包括( )
A.人类开始进入到“蒸汽时代” B.英国开始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
C.英国逐渐成为“日不落帝国” D.伦敦证券交易所煤气股票价格狂跌
22.“几乎完全没有通风设备,在工厂里经常闻到许多人身上发出的汗臭味……机油、棉尘及夜晚蜡烛等发出的恶浊气味……曼彻斯特近郊的传染病,对许多人而言,是致命的疾病……从哪里得来的寒热病?回答都是:棉织工厂的工人。”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环境变迁影响人类生活 B.化学工业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C.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相对缓慢 D.工业化使城市环境遭到破坏
23.十九世纪末,标准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精炼石油的90%~95%,莱茵·威斯特伐利亚煤业联合组织控制了德国90%左右的产煤量。这种企业集中经营现象开始于( )
A.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24.下表是英国城市人口在全国占比数据。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801 1841 1851 1861
城市人口占比% 33.8% 48.3% 54% 58.7%
A.政府政策的鼓励 B.工业革命的推进
C.自由贸易的发展 D.世界市场的形成
25.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经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语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此现象主要源于英国进行( )
A.圈地运动 B.殖民扩张 C.“光荣革命” D.工业革命
26.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发表宣言,宣称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这说明美国( )
A.与欧洲国家外交关系破裂 B.支持拉美国家的独立运动
C.开始对拉美进行殖民活动 D.意在加强对拉美地区控制
27.19世纪晚期,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最大特点是( )
A.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B.宗教起了号召作用
C.斗争规模大、水平高 D.工人、市民为主的城市反帝运动兴起
28.这次会议是专门讨论非洲事务的,但却没有任何一个非洲国家参加。在这次历时104天的国际会议上,各列强在非洲的势力范围得到初步确认,为日后帝国主义列强完全瓜分非洲提供合法性。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B.加快了列强瓜分非洲的速度
C.推动欧美向帝国主义的过渡 D.直接促进了交通运输的发展
29.19世纪80年代起,非洲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为避免各国利益的冲突发展到白热化,1884年的柏林会议确定了一种新型的殖民占领形式和原则。这就是( )
A.“有效占领” B.“门户开放” C.“委任统治” D.“大国一致”
30.1916年11月,罗曼罗兰在《战时日记》中写道:“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这里所说的“奔向奴役和毁灭”开始于( )
A.美西战争爆发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同盟国建立 D.协约国建立
31.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军元帅福煦在写给法国总理的信中说:“(华工)是非常好的劳工,他们可以成为最好的士兵,在炮弹的狂射之下,他们能保持很好的姿态,毫不退缩。”他意在称赞中国劳工( )
A.大都成为冲锋在前的战士 B.有助于协约国对敌作战
C.在一战中对法国贡献最大 D.推进了战争的胜利进程
32.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争取印度自治和独立的思想,被泰戈尔称为“圣雄”的是( )
A.苏加诺 B.甘地 C.扎格鲁尔 D.桑地诺
33.1918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斯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迟早将出现独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非洲。”这表明他预见了战后( )
A.社会主义革命兴起 B.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C.黑人民权运动盛行 D.世界各地走向联合
34.列宁认为:“凡尔赛和约不过是高唱凯歌的帝国主义者的表面胜利”。这主要是因为( )
A.未能消除大国之间矛盾 B.削弱了欧洲的经济实力
C.欧洲丧失世界中心地位 D.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35.以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要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美国对日宣战 ②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③德国闪击波兰 ④《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A.③②④①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36.1929年,桑地诺在给胡佛的公开信中提到:“美国银行每向我国输出一千美元,尼加拉瓜就有一个人送命:我们的母亲、我们的姐妹和我们的妻儿子女就要沉浸在悲伤的泪水之中。”他批评的是美国推行的( )
A.金元外交 B.大棒政策 C.门罗主义 D.冷战思维
37.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从局部战争到全球战争的过程。“局部战争”开始于( )
A.七七事变 B.意大利入侵 C.九一八事变 D.德国闪击波兰
38.1938年9月的一天,张伯伦回到英国,他挥动着手里的那张纸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来,我相信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他挥动的那张“纸”是( )
A.《凡尔赛和约》 B.《九国公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慕尼黑协定》
39.1942年随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其中促使美国摆脱孤立主义和中立的羁绊,正式加入反法西斯联盟的事件是( )
A.中途岛战役 B.苏德战争的爆发 C.珍珠港事件 D.英法的绥靖政策
40.英法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抛弃了国联的基本原则,纵容法西斯侵略严重损害了国联威信。国联自身的一些缺陷也逐渐暴露了出来,在一系列国际争端的处理上留下了不光彩的历史记录。“国联自身的一些缺陷”表现在( )
A.“全体一致”原则 B.“大国一致”原则
C.“民族自决”原则 D.“机会均等”原则
第II卷(非选择题共20分)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8分)
材料一 黄金、香料、珠宝是西班牙人和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另一个重要动因。由于《马可·波罗行纪》中关于中国与日本的财富无穷的神话在当时的欧洲广为流传,激起欧洲人的无限遐想。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便是西班牙和葡萄牙。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编自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海外冒险的动力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单列举西班牙和葡萄牙的远航尝试。(4分)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12分)
材料一 19世纪40年代诞生的科学社会主义是西欧工业资本主义时期物质生产、阶级斗争和思想文化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思想领域实行伟大变革的结果。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巴黎的无产者,目睹统治阶级的无能和叛卖,已经懂得:由他们自己亲手掌握公共事务的领导以挽救时局的时刻已经到来……他们已经懂得:夺取政府权力以掌握自己的命运,是他们无可推卸的职责和绝对权利。
——1871年3月21日《法兰西共和国日报》第80号
材料三 (布尔什维克)在夺取政权的过程中始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领路人。……布尔什维克在(1917年)11月以彼得格勒苏维埃的名义发动了一次夺权运动。随后不久,莫斯科政权也被苏维埃夺取。…终于在1920年代末拉制了前沙皇俄国大部分地区。
——大卫科兹《来自上层的革命》
(1)据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的标志并概括其诞生的原因。(5分)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的意义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与所学知识,“夺权运动”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一运动有何开创性的历史意义?(4分)
乌苏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
1——5题 BACCD 6——10题 CCCDD 11——15题 CBBAA
21——25题 ADCBB 26——30题 DABAB 31——35题 BBBAB
36——40题 ACDCA
二、材料分析题
41题
【答案】(1)传播宗教;追求黄金、香料、珠宝等。(4分,每点1分)
(2) 远航尝试: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远航非洲,发现好望角;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 伽马到达印度;1492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哥伦布到达西印度群岛,发现美洲;1519—1522年,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4分,每点1分)
42题
【答案】(1)标志: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分)原因: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人的觉醒;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努力;德意志古典哲学、英国古代政治经济学和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分,每点1分)
(2)事件:巴黎公社。(1分)意义: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学说,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2分)
(3)运动:十月革命;(2分)意义:十月革命是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2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