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会考仿真模拟卷(四)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人口普查所用到的方法是( C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资料分析法
2.毛主席曾写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鹰为什么能击于长空,而鱼却能翔于浅底,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 B )
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B.环境影响生物分布,生物适应特定环境
C.鹰与鱼之间为竞争关系 D.生物能影响环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中有“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容。下列做法有违该法的是( B )
A.垃圾分类处理 B.使用剧毒农药治虫
C.推广卫生厕所 D.推进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4.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下列关于各类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裙带菜、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
B.苔藓植株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不敏感,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肾蕨的生殖活动摆脱了水的束缚,靠种子繁殖后代
D.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
5.劳动实践课加深了对桃子发育过程的认识,桃完成传粉、受精后,历经细胞不断地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学习小组通过观察绘制了如图所示桃子的发育过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D )
A.子房、受精卵、果皮、胚 B.胚珠、受精卵、种子、胚
C.子房、胚乳、种皮、种子 D.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6.如图为某植株根尖和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
A.根的生长与根尖结构中②处和③处细胞有关
B.水分的吸收只能通过根尖④处细胞完成
C.叶片中结构⑥与人体的皮肤属于同一结构层次
D.⑧的形状和大小能够调节,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7.如图是大豆种子萌发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种子萌发过程需要充足的光照 B.只要外界条件适宜种子就能萌发
C.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2 D.地上部分1是由胚轴发育而来
8.2020年为脱贫攻坚决胜年,种植大棚有机蔬菜进行产业扶贫,实现了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下列措施,不利于提高大棚蔬菜产量是( C )
A.增加灯光照射 B.增施农家肥
C.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D.合理灌溉
9.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造林5.45亿亩。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 A )
A.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D.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1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露西”化石的发现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提供了直接证据
B.森林古猿进化成现代人后,人类的进化就停止了
C.研究发现人类与黑猩猩的染色体差异很小,表明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很近
D.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环境的改变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
11.如图是人的生殖及胚胎发育过程简图。下列序号及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D )
A.①——精子 B.②——卵巢 C.③——受精卵 D.④——分娩
12.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 )
A.青少年应选择含蛋白质、钙较丰富的食物
B.米、面中含有淀粉,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
C.皮肤干燥、夜盲症患者多吃新鲜的柑橘可以大大缓解症状
D.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1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符合食品安全的做法是( C )
A.长时间冷冻保存剩菜 B.发霉的食物加热后食用
C.分开存放生、熟食品 D.腌黄瓜容易腐烂可加防腐剂
14.今年“5 20” 是32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为“珍惜盘中餐,粒粒助健康”。青少年要养成珍惜粮食、均衡营养的良好习惯。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C )
A.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保证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
B.从牛奶和鸡蛋中可获取蛋白质和钙
C.多吃巧克力和油炸食品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
D.三餐粗细粮搭配合理,不偏食不挑食
15.如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其中①~⑧代表相关结构或物质,a、b代表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A.③④⑥构成了肾单位
B.a、b分别代表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正常情况下,⑦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若⑧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⑤出现了异常
16.研究表明,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国古代的医学推拿、经络理论,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坚持做眼操,利于改善眼的疲劳,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学生听见眼保健操音乐的感受器位于鼓膜
B.在大脑皮层一定区域形成听觉的过程是反射
C.学生能准确按摩相应部位离不开小脑的调节
D.做完眼保健操后眺望远方,眼球的晶状体曲度变大
17.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充足的睡眠能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请分析,睡眠能促进生长与哪种激素的增加有关?( A )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性激素 D.肾上腺激素
18.“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C )
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 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C.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19.下列对动物类群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
A.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 B.扁形动物有口有肛门
C.线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D.软体动物体表有角质层
20.如图四种动物描述正确的是( D )
A.甲、乙、丙、丁都是恒温动物
B.乙的外骨骼可以随身体发育而长大
C.甲、丁既能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都属于两栖动物
D.乙是无脊椎动物,甲、丙、丁是脊椎动物
21.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B.蚯蚓走迷宫实验证明低等动物也有学习行为,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忘记
C.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刺激→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D.推门的动作虽然很简单,但也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22.生物兴趣小组欲“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在教室不同高度“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的步骤,这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 C )
A.制作培养基 B.消毒、灭菌 C.接种 D.培养
23.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4.如图各种生物都很微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①②③都可能成为传染源,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测
B.①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C.②可通过分裂生殖快速繁殖,可用于酿制米酒
D.③在不良环境下可形成休眠体——芽孢
25.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B )
A.花卉扦插 B.大豆播种 C.果树嫁接 D.组织培养
26.我国科学家陈薇院士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将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插入到腺病毒中,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该技术是( A )
A.转基因技术 B.仿生技术 C.克隆技术 D.发酵技术
27.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这种方式中,决定其雄性个体的是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用ZZ表示;决定其雌性个体的是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用ZW表示。已知鸡的体细胞中共有39对(78条)染色体,则其母鸡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其染色体的组成为( B )
A.38条+Z B.38条+W C.38对+ZW D.38条+Z或38条+W
28.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A )
A.经人工选择繁育的高产奶牛
B.同种玉米因土壤肥沃程度不同,长势有所不同
C.某人的肤色夏天较黑,冬天较白
D.由于昼夜温差,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
29.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呢?生命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下列论述,你不认同的是( D )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根据化学进化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
D.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地球上还会形成新的原始生命
30.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如表格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A )
物种 黑猩猩 马 小麦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35 44
(注: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
A.黑猩猩 B.马 C.小麦 D.酵母菌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生物实验课上,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如图是他所使用的显微镜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安放、 对光 、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2)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②中滴的液体是 清水 。
(3)小明观察时使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6倍和10倍,那么他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160 倍,此时他发现物像较模糊,若想物像更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细准焦螺旋 (选填“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
(4)如果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气泡,是图中步骤 ⑤ (填数字)操作不规范。
32.2019年我国糖尿病确诊患者约1.164亿人,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D表示心脏腔室,a﹣e表示血管,“→”表示血流方向;图二是人体部分内分泌腺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写标号,横线上填写文字)
(1)图一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壁最厚的是[B] 左心室 。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食物中的糖类提供,该类物质在小肠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后,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右心房 (填结构名称)。
(3)当图二中的[⑤]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当血液流经 肾脏 (填器官名称)形成尿液时,一部分血糖会进入尿液形成糖尿。
(4)适量运动有益于控制糖尿病的发展,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 神经系统 的调节。
33.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时反复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勉励大家做好长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大保护”的关键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资料二:《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有102种好转、245种维持原状、738种变差。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小熊猫、川金丝猴和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
(1)长江流域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主,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 基因多样性的丧失。
(2)水生生物在长江里繁衍了两千多万年,而近几年来数量却迅速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 栖息地的破坏和丧失;掠夺式开发和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生物入侵等(至少写一点)。
(3)“资料二”中涉及的动物类群后代成活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胎生和哺乳。
(4)“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建立自然保护区。
(5)你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至少写一点)。
34.资料1: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目时尚无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或特效药,但可有效预防,例如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等。
资料2:如图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氧合器、电动泵和热交换器三个部分构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通过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成功救治一位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分析回答:
(1)新冠病毒结构十分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勤洗手、戴口罩”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切断传播途径。
(2)待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成功后,就可接种该疫苗,从免疫角度,疫苗属于抗原,能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这属于特异性免疫。
(3)“电动泵”相当于人体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氧合器”相当于人体的肺,能将氧气融入血液,排出二氧化碳模拟人体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血液流回人体后,融入血液中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线粒体(填细胞结构)处被利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生物会考仿真模拟卷(四)
姓名: _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共1411778724人。人口普查所用到的方法是(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资料分析法
2.毛主席曾写过“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鹰为什么能击于长空,而鱼却能翔于浅底,这体现了生物与环境间的关系是( )
A.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分布产生影响 B.环境影响生物分布,生物适应特定环境
C.鹰与鱼之间为竞争关系 D.生物能影响环境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自今年6月1日起施行。该法中有“加强乡村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绿化美化乡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容。下列做法有违该法的是( )
A.垃圾分类处理 B.使用剧毒农药治虫
C.推广卫生厕所 D.推进农作物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4.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下列关于各类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裙带菜、海带属于藻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
B.苔藓植株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不敏感,可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C.肾蕨的生殖活动摆脱了水的束缚,靠种子繁殖后代
D.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植物“活化石”
5.劳动实践课加深了对桃子发育过程的认识,桃完成传粉、受精后,历经细胞不断地分裂、生长和分化,子房逐渐膨大。学习小组通过观察绘制了如图所示桃子的发育过程,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 )
A.子房、受精卵、果皮、胚 B.胚珠、受精卵、种子、胚
C.子房、胚乳、种皮、种子 D.子房、胚珠、果皮、种子
6.如图为某植株根尖和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根的生长与根尖结构中②处和③处细胞有关
B.水分的吸收只能通过根尖④处细胞完成
C.叶片中结构⑥与人体的皮肤属于同一结构层次
D.⑧的形状和大小能够调节,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7.如图是大豆种子萌发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过程需要充足的光照 B.只要外界条件适宜种子就能萌发
C.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2 D.地上部分1是由胚轴发育而来
8.2020年为脱贫攻坚决胜年,种植大棚有机蔬菜进行产业扶贫,实现了扶贫由“输血”到“造血”的转变。下列措施,不利于提高大棚蔬菜产量是( )
A.增加灯光照射 B.增施农家肥
C.保持棚内温度恒定 D.合理灌溉
9.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完成造林5.45亿亩。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中发挥重要作用,主要是因为绿色植物能够( )
A.制造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消耗二氧化碳,产生氧气 D.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10.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露西”化石的发现为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提供了直接证据
B.森林古猿进化成现代人后,人类的进化就停止了
C.研究发现人类与黑猩猩的染色体差异很小,表明人类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很近
D.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与环境的改变可能存在密切的关系
11.如图是人的生殖及胚胎发育过程简图。下列序号及内容对应错误的是( )
A.①——精子 B.②——卵巢 C.③——受精卵 D.④——分娩
12.人体生命活动的维持需要不断从外界摄取营养,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少年应选择含蛋白质、钙较丰富的食物
B.米、面中含有淀粉,是人体主要供能物质
C.皮肤干燥、夜盲症患者多吃新鲜的柑橘可以大大缓解症状
D.蛋白质是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
1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下列符合食品安全的做法是( )
A.长时间冷冻保存剩菜 B.发霉的食物加热后食用
C.分开存放生、熟食品 D.腌黄瓜容易腐烂可加防腐剂
14.今年“5 20” 是32个中国学生营养日,主题为“珍惜盘中餐,粒粒助健康”。青少年要养成珍惜粮食、均衡营养的良好习惯。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可保证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
B.从牛奶和鸡蛋中可获取蛋白质和钙
C.多吃巧克力和油炸食品为身体提供更多能量
D.三餐粗细粮搭配合理,不偏食不挑食
15.如图为尿液的形成示意图,其中①~⑧代表相关结构或物质,a、b代表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③④⑥构成了肾单位
B.a、b分别代表过滤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C.正常情况下,⑦中不含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D.若⑧中检测到有葡萄糖,可能是图中⑤出现了异常
16.研究表明,眼保健操是根据中国古代的医学推拿、经络理论,结合体育医疗综合而成的按摩法。坚持做眼操,利于改善眼的疲劳,预防近视等眼部疾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学生听见眼保健操音乐的感受器位于鼓膜
B.在大脑皮层一定区域形成听觉的过程是反射
C.学生能准确按摩相应部位离不开小脑的调节
D.做完眼保健操后眺望远方,眼球的晶状体曲度变大
17.2021年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睡眠管理工作的通知》,通知明确,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应达到9小时。充足的睡眠能促进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提高学习效率。请分析,睡眠能促进生长与哪种激素的增加有关?( )
A.生长激素 B.胰岛素 C.性激素 D.肾上腺激素
18.“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其中,碳中和是指通过多种途径抵消二氧化碳的排放总量达到“净零排放”的目的。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中和的是( )
A.生物柴油替代石化柴油 B.风力发电、水力发电
C.砍伐树木建设游乐场 D.推广使用低能耗车辆
19.下列对动物类群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 B.扁形动物有口有肛门
C.线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D.软体动物体表有角质层
20.如图四种动物描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都是恒温动物
B.乙的外骨骼可以随身体发育而长大
C.甲、丁既能在水中游泳,也可以在陆地上生活,都属于两栖动物
D.乙是无脊椎动物,甲、丙、丁是脊椎动物
21.关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所进行的有利于它们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B.蚯蚓走迷宫实验证明低等动物也有学习行为,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忘记
C.运动产生的过程是:神经传来刺激→骨骼肌收缩→牵引骨绕关节活动
D.推门的动作虽然很简单,但也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22.生物兴趣小组欲“了解教室内不同高度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在教室不同高度“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5~10分钟”的步骤,这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过程中的( )
A.制作培养基 B.消毒、灭菌 C.接种 D.培养
23.细菌和许多真菌“无影无踪”,但又“无处不在”,人们对它们“爱恨交加”。以下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细菌和真菌通过与动植物共生而使其患病
C.细菌和真菌必须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
D.细菌和真菌主要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24.如图各种生物都很微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③都可能成为传染源,可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检测
B.①要是离开了活细胞,通常会变成结晶体
C.②可通过分裂生殖快速繁殖,可用于酿制米酒
D.③在不良环境下可形成休眠体——芽孢
25.下列植物的生殖方式中,属于有性生殖的是( )
A.花卉扦插 B.大豆播种 C.果树嫁接 D.组织培养
26.我国科学家陈薇院士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冠疫苗是将新冠病毒的部分基因插入到腺病毒中,构建出重组腺病毒载体疫苗,该技术是( )
A.转基因技术 B.仿生技术 C.克隆技术 D.发酵技术
27.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这种方式中,决定其雄性个体的是两条同型的性染色体,用ZZ表示;决定其雌性个体的是两条异型的性染色体,用ZW表示。已知鸡的体细胞中共有39对(78条)染色体,则其母鸡产生的一个卵细胞中,其染色体的组成为( )
A.38条+Z B.38条+W C.38对+ZW D.38条+Z或38条+W
28.下列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经人工选择繁育的高产奶牛
B.同种玉米因土壤肥沃程度不同,长势有所不同
C.某人的肤色夏天较黑,冬天较白
D.由于昼夜温差,新疆的哈密瓜特别甜
29.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怎样产生的呢?生命起源问题一直吸引着人们去探求。下列论述,你不认同的是( )
A.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说认为,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B.根据化学进化说,地球上最早的生命是在原始海洋中形成的
C.米勒的模拟实验表明,原始地球上能形成构成生命体的有机物
D.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地球上还会形成新的原始生命
30.通过对不同种类生物的基因和蛋白质(如细胞色素C)进行比较,可以知道这些生物之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如表格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远的是( )
物种 黑猩猩 马 小麦 酵母菌
差异氨基酸数目 0 12 35 44
(注:数字表示相应物种的细胞色素C与人的细胞色素C不同的氨基酸数目)
A.黑猩猩 B.马 C.小麦 D.酵母菌
二、非选择题(每空2分,共40分)
31.生物实验课上,小明使用显微镜观察自制的洋葱表皮细胞,如图是他所使用的显微镜和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包括取镜安放、 、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收放。
(2)在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②中滴的液体是 。
(3)小明观察时使用的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分别是16倍和10倍,那么他观察到的物像放大了 倍,此时他发现物像较模糊,若想物像更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选填“粗准焦螺旋”或“细准焦螺旋”)。
(4)如果显微镜视野中观察到气泡,是图中步骤 (填数字)操作不规范。
32.2019年我国糖尿病确诊患者约1.164亿人,成为全球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图一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图中A﹣D表示心脏腔室,a﹣e表示血管,“→”表示血流方向;图二是人体部分内分泌腺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括号内填写标号,横线上填写文字)
(1)图一心脏的四个腔中,肌肉壁最厚的是[ ] 。
(2)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食物中的糖类提供,该类物质在 被彻底消化为葡萄糖,被吸收进入循环系统后,最先到达心脏四个腔中的 (填结构名称)。
(3)当图二中的[⑤]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时,细胞吸收和利用血糖的能力就会减弱,导致血糖浓度超过正常水平,当血液流经 (填器官名称)形成尿液时,一部分血糖会进入尿液形成糖尿。
(4)适量运动有益于控制糖尿病的发展,运动不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其他系统,如
的调节。
33.请阅读下面的资料,分析回答:
资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长江时反复强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勉励大家做好长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大保护”的关键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资料二:《中国自然观察2016》评估了近15年间1085个濒危物种的保护状况:有102种好转、245种维持原状、738种变差。大熊猫是状况好转的物种之一,生活在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小熊猫、川金丝猴和羚牛等也同时得到了保护,这种现象称为“伞护效应”。
(1)长江流域以淡水生态系统为主,当生态系统多样性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候,会加速生物种类多样性和 多样性的丧失。
(2)水生生物在长江里繁衍了两千多万年,而近几年来数量却迅速减少,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 (至少写一点)。
(3)“资料二”中涉及的动物类群后代成活率提高的主要因素是 。
(4)“伞护效应”体现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5)你作为中学生能为保护濒危动物做些什么? (至少写一点)。
34.资料1:新冠肺炎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目时尚无针对新冠病毒的疫苗或特效药,但可有效预防,例如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风等。
资料2:如图为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工作原理示意图,它主要由氧合器、电动泵和热交换器三个部分构成。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通过体外膜肺氧合治疗成功救治一位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
根据上述资料内容分析回答:
(1)新冠病毒结构十分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从传染病的角度看,新冠病毒属于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勤洗手、戴口罩”都属于传染病预防措施中 。
(2)待新冠肺炎疫苗研发成功后,就可接种该疫苗,从免疫角度,疫苗属于 ,能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提高人体的免疫力,这属于 。
(3)“电动泵”相当于人体的心脏,推动血液循环。“氧合器”相当于人体的 ,能将氧气融入血液,排出二氧化碳模拟人体肺泡处的气体交换过程。血液流回人体后,融入血液中的氧气最终在组织细胞中的 (填细胞结构)处被利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给人体各项生命活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