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黑种人的故乡-撒哈拉以南非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3-04-30 08:2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6张PPT。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一、位置和范围二、自然环境(一)地形地势特点
(二)气候和自然带
(三)河流三、人文地理环境撒哈拉以南非洲在世界的位置20°W20°E50°E一、位置和范围纬度位置:
赤道穿过中部
南北回归线之间 经度位置:
20°W----50°E几内亚湾马达加斯加岛索马里半岛莫桑比克海峡撒 哈 拉 沙 漠好望角开普敦海陆位置撒哈拉沙漠以南
东临印度洋
西接大西洋大西洋印度洋ABCDEFG索马里半岛
——“非洲之角”马达加斯加岛
——非洲第一大岛 几内亚湾
——非洲最大的海湾ABCFEDG
I说出下列代号代表的地理事物 H
范围
绝大部分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中部以南,面积约占非洲的4/5,国家近50个,占非洲国家总数的90﹪。主要国家:苏丹、尼日利亚、南非、埃塞俄比亚、赞比亚等一、位置和范围纬度位置:绝大部分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经度位置:200W——500E海陆位置:撒哈拉沙漠以南,
东临印度洋、西接大西洋主要国家:苏丹、尼日利亚、南非、埃塞俄比亚、 赞比亚等(一)地形地势特征:以高原为主,起伏不大(高原海拔多在1000米以上,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
(东部和南部地势较高,海拔多在1000-2000米。)主要地形单元:三大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南非高原
东非高原两条山脉:德拉肯斯山
阿特拉斯山一大盆地:刚果盆地一大裂谷:东非大裂谷二、自然地理特征阿特拉斯山德拉肯斯山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刚果盆地海岸线平直
(少半岛、岛屿、海湾)欧洲西部东非裂谷带东非裂谷带的起止点在哪里?是怎样形成的?范围:南起赞比西河口,向北经红海延伸到西亚的死海附近。
成因: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下陷而成。 东非大裂谷位于非洲东部,向北纵贯东非高原和埃塞俄比亚高原,总长达6400多千米,宽50—80千米,是世界陆地上最大的断裂带,被称为“大地的伤疤”
据科学家测定,裂谷北端的红海每年扩张2厘米,大陆裂谷每年加宽数厘米。再过1亿年,大裂谷就会被彻底撕裂,形成一个新的“大洋”。死海东非裂谷带有许多活和死火山分布 非洲的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死火山),海拔5895米。 谷底湖泊连串
坦噶尼喀湖是非洲最深而狭长的湖泊。维多利亚湖非洲最大的湖泊赤道雪峰:
乞力马扎罗山(5895)裂谷带两岸悬崖壁立刚果盆地 成因:内陆湖地壳上 升,刚果河下切,湖水外泄而形成的盆地。世界气候分布图二、自然地理特征(二)气候和自然带1、气候类型、特点、成因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地中海气候
高山气候为主热带雨林气候终 年 高 温 多 雨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 森林茂密,四季开花结果,是一片常绿的热带“王国”。森林中有种类繁多的鸟类和猿猴类动物。面积广大的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赤道低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草原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农业季节性强。动物有迁徙的特征。 热带沙漠气候 终 年 炎 热 干 燥
副热带高压和东北信风控制地 中 海 气 候 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炎热干燥
副高和西风交替控制地中海沿岸的植被适应夏季炎热的特点具有耐旱的特点王教授日记中这样写道:“这里的大多数植物的叶子坚硬,叶面光滑且有蜡质薄膜,果园里种植的大多是柑橘、柠檬、无花果和葡萄。”据此回答1~2题:
1.王教授日记记述地区的气候特点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终年炎热少雨
C.终年高温多雨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2.这里的气候成因是(  )
A.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  
B.受季风环流影响 C.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D.受西风和副极地低气压控制D A3、南非开普敦与我国南京的气候相比较,一年中( )
A、两地都雨热同期
B、开普敦气温较高的月份,南京的气温也较高
C、开普敦降水较多的月份,南京降水也较多
D、开普敦受高气压控制的季节,南京盛行偏南风C 2、非地带性气候赤道地区东非高原
——热带草原气候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热带雨林气候南回归线非洲大陆东岸
——热带草原气候地势较高,气温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山地迎风坡+沿岸暖流增温增湿,降水充沛。冬半年:北移的副高控制,干旱少雨;
夏半年: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暖流增 湿+地形抬升,降水丰沛。读图找出非地带性气候材料一:非洲部分地区图(甲图)、沿赤道的非洲地形剖面图(乙图)(1)比较图中A、B两地的主要气候类型与成因。 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 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
B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地势较高,气温降低,降水减少。1.图示地区主要属于( )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导致该地区气候类型与同纬度主导气候类型不同的 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大气环流BC3、非洲气候特点读图观察非洲气候有何特点A、热带气候为主(热带草原和热带雨林)非洲大部分处于热带与亚 热带,大部分地区年均温在20℃以上,因而被称为“热带大陆”。B、气候类型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南北跨度相当, 地形起伏不大,海岸线平直)。4、自然带体现了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读图说出非洲有哪些自然带?
自然带的更替体现了何种地域分异规律读图(阴影部分为某裂谷带),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海区位于??????? 板块与???????? 板块交界处,为??????? 裂谷带 的一部分。
(2) B湖附近地区的自然带是 ??????,形成原因是 ???? ?? .。
(3) C岛东部的气候类型是????????????? ,分析该岛气候的形成原因:
①?????????????????????????????? ;
②?????????????????????????????? ;
③????? ????????。
尼日尔河尼罗河刚果河赞比西河(三)河流非洲河流受地形的影响大。东非高原是最大的河流辐散中心,刚果河、尼罗河、赞比西河都发源于此。尼罗河尼罗河长6,600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一条国际性的河流。尼罗河发源于东非高原的布隆迪高地,流经布隆迪、卢旺达、坦桑尼亚、乌干达、苏丹和埃及等国,最后注入地中海。读“刚果河流域图”说出刚果河的源地、流向、归宿
并分析刚果河的水文特征源地、流向、归宿
发源于东非高原,干流流贯刚果盆地,呈一大弧形,自东向西两次穿过赤道,最后注入大西洋。 水文特征:
流量丰富(仅次于亚马孙河)
流域面积大,支流 众多,
流域内降水丰富。
径流季节变化小
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流量稳定。
含沙量小
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少。
水能资源丰富(世界第一)
流量大,落差大。
2、河流入海口常常形成三角洲,刚果河河口为何没有 形成明显三角洲? 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水土流失较轻,河流含沙量少,
入海口处地形高差大,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讨论:
1、刚果河的航运条件如何?上游:水流湍急
中游:流经刚果盆地中部,地势低平,
落差小,水流平稳;降水量大,
水量丰富,河宽水深,利于航运。
下游:切穿西部高地,形成一系列瀑布,落差大,不能通航。 刚果河中游航运便利,但是在入海口的河段多急流瀑 布,河海不能联运。3、刚果河能否实现河海联运?1.乙河流域主要位于( ) A.位于山地地区???? B.位于平原地区
C.温带草原气候区????? D.热带雨林气候区 D 2.下列关于甲河、乙河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河的流量比甲河丰富
B.甲河的流域面积比乙河大
C.甲河的汛期出现在夏季,乙河的汛期出现在春季
D.甲河水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乙河水流平缓,航运便利B 读甲、乙两幅水系图回答问题(1)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9分)盆地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南三面高;再从(500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08年全国卷一(2)说明G河水量丰富的原因(11分)流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丰富;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汇)水区面积广。(3)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16分)A、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B、入海泥沙量较少,因为G河在M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水土流失较轻。二、居民和经济(一)黑种人的故乡
(二)政治地图的变化——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三)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四)丰富的资源
(五)人口、粮食和环境问题(一)黑种人的故乡此外,本区还有外来移民的阿拉伯人、欧洲人和亚洲人。外来移民主要分布在北非和非洲东部及南部沿海地区。本区有6亿多人,其中90%以上是黑种人,所以本区又称“黑非洲”。黑人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撒哈拉以南非洲特有的民族歌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曾经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文化粗旷奔放的非洲绘画艺术独特的非洲雕刻艺术 在历史上,欧洲殖民主义者曾先后侵入非洲,掠夺黄金、香料、象牙等;后来又从事罪恶的奴隶贸易,把黑人运往美洲贩卖。到了19世纪70年代,广大的非洲大陆先后被英、法、葡、西、比等国强占和瓜分。 二战以前,非洲只有埃及、埃塞俄比亚、利比里亚三个独立国。二战后,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到1990年3月,撒哈拉以南最后一个殖民地纳米比亚也宣告独立。 1994年5月,南非第一次黑人被选为总统,黑人终于站起来了,结束了种族隔离制度和种族主义者的统治与压迫,黑人和白人一样成了国家的主人。(二)政治地图的变化 单一商品经济是由于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外国垄断资本的控制,非洲绝大多数国家的经济结构畸形发展,主要表现为:(1)个别面向出口的农矿产品得到片面发展;(2)有关国计民生的粮食生产十分落后;(3)加工工业更加薄弱。(三)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读图说出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经济有何特点?为什么?有何表现? 许多国家发挥各自在矿产、森林、畜产和热带经济作物方面的优势条件,生产一两种工业发达国家需要的原料、半成品等初级产品,用于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支柱。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
发达国家
收入:出口矿产、森林、畜产或 热带经济作物等初级产品(低价)支出:进口机械、汽车等
工业制成品(高价)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四)资源读图说出非洲矿产资源的特点及主要矿产的分布 特点:种类多,储量大,有“世界矿产宝库”之称。 也有“富饶大陆”之誉。南非是出产 最多的国家,几内亚是出产 最多的国家,刚果民主共和国的 、赞比亚的 、尼日利亚
是本区重要的 生产国和输出地。黄金铝土金刚石铜矿石油非洲的动植物资源丰富波巴布树(五)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人口增长过快,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世界各大洲中居首位,约为28‰,撒哈位以南更高达30 ‰。长期遭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统治和剥削,农牧业生产落后,产量很低。粮食的增长低于人口的增长。人口问题粮食问题为了多产粮食,盲目扩大耕地(砍伐森林,开垦草原,过度放牧),土壤肥力丧失,草场退化,沙漠面积扩大,环境恶化。环境问题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 保护自然环境。自然因素: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降水量少,全年高温,蒸发量巨大。探究:萨赫勒地区是世界荒漠化严重的地区,
请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原因社会经济因素: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导致草场退化,甚至毁灭。资料:人口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之争加剧。由于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猛增,过垦、过牧,形成恶性循环。小结: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人文地理特征(1)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包括矿产资源、草场资源、热带经济作物和动物资源等等。但由于过去长期受殖民主义者的统治和影响,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不平等贸易关系,本区热带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出口、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出口在经济和贸易中占有绝对优势,成为世界上典型的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的单一经济地区。(2)本区是黑色人种的故乡,有“黑非洲”之称。(3)本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过高,生产力水平又较低,自然资源破坏严重,这里已成为世界上人口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十分突出的地区。小结:北非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比较共性:地形“高”(以高原为主)、气候“热”(以热带气候为主)、政治地图变化大“觉醒”(殖民地变为独立国)、单一商品经济转向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等。差异:单一多样热带沙漠气候热带雨林、草原气候炎热干燥炎热多雨沙丘、戈壁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石油、磷矿等金、铝土、铜、金刚石白色人种黑色人种阿拉伯语语种多而复杂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咖啡生产采摘咖啡晾晒咖啡饥饿的非洲难民饥饿的非洲难民 这张照片是凯文卡特赢得九四年普立兹新闻特写摄影奖的作品。那是一个苏丹女童,即将饿毙跪倒在地,而兀鹰正在女孩后方不远处,虎视眈眈,等候猎食女孩的画面。这张震撼世人的照片引来诸多批判与质疑。当人们纷纷打听小女孩的下落,遗憾的是,卡特也不知道。他以新闻专业者的角色,按下快门,然后,赶走兀鹰,看着小女孩离去。在他获颁这一生最高的荣誉,两个月之后,卡特自杀身亡。道德良心上的遣责,可能是卡特无奈结束生命的原因之一吧?饥饿的苏丹撒哈拉以南非洲贫瘠的土地塞内加尔过度放牧形成的荒漠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