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衡阳)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维持人体体液平衡
B.农业上用喷灌、滴灌等方法可以节约用水
C.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答案】C
【考点】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且可以维持人体体液平衡,不符合题意;
B、用喷灌、滴灌等方法代替漫灌,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的不是纯水,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水的性质分析
B、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C、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2020九上·西夏月考)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15mL,则该学生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可能大于也有可能小于15mL
【答案】B
【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因为在量取液体的时候向下俯视会使读数变大但是所以量取的液体体积会变小。
【分析】在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时候需要把量筒放平,视线要与量筒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读出液体的体积。
3.(2021·海南)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铷原子钟。如图是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质量是85.47g
C.元素符号为Rb D.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答案】C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金”字旁可知,铷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不是原子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C.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元素符号为Rb,故符合题意;
D.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37,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85-37=48,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2021·广安)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1O3),其中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元素是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
C.图中n的值为5
D.碘原子在反应中一般较易失去电子
【答案】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汉字结构可知,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故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符合题意;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55=2+8+18+18+n,n=7,不符合题意;
D、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反应中一般容易得到1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偏旁判断,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汞除外,没有金字旁的是非金属元素;
B、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
C、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D、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易得电子,小于的易失电子。
5.(2021·绥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B.氮原子的质子数是7
C.钾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答案】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由图可知,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故不符合题意;
B.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氮原子的质子数是7,故符合题意;
C. 由汉字结构可知,钾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D. 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6.(2021·商河模拟)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答案】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图示的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而②④两微粒的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因此,四种微粒属于三种元素;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微粒②为阳离子,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粒子④的质子数是12,属于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微粒①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微粒④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B、微粒②为阳离子,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故说法符合题意;
C、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D、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7.(2021·绥化)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
B.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C.地球上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
D.经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井水是纯净物
【答案】C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故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弄破滤纸,故不符合题意;
C. 地球上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故符合题意;
D. 经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井水中还含有许多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B、根据过滤时,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地球上淡水很少,而且分布不均匀。
D、简易净水器净化后,水中含许多离子。
8.(2021·常德)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保护水资源,应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加肥皂水等
D.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答案】D
【考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为了保护水资源,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不是禁止,A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不符合题意;
C、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加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不能净化水,C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时“正氧负氢”,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重要性分析
B、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分析
C、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分析
9.(2021·东城模拟)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 B.熔点 C.可燃性 D.颜色
【答案】C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密度、熔点、颜色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0.(2021·襄阳)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答案】B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花香四溢不能说明分子质量很小,故不符合题意。
B.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花的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觉到了香味,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符合题意。
C. 花香四溢是香味分子的一种性质,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 能嗅到花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和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太大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的不断的无规则的运动。
11.(2021·贺州)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蒸发溶液 B.称量固体
C.液体取用 D.加热溶液
【答案】B
【考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蒸发结晶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了,所示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C.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C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12.(2015九上·株洲月考)物质的三态从分子角度看实质就是( )
A.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 B.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C.分子的大小改变 D.分子的种类改变
【答案】B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解析】【解答】解: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微粒之间的间隔在外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如温度升高,间隔增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
故选B.
【分析】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本题就是让我们根据分子的性质来解释实际问题,要求熟练的掌握分子的三个性质和分子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二、填空题
13.(2020九上·上蔡月考)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4g食盐(1g以下使用游码),称量后老师发现他把砝码放在了左盘,那么该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答案】4.6g
【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4g食盐(1g以下使用游码),所以砝码质量为5g,游码显示质量为0.4g,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5g-0.4 g=4.6g。
【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游码的质量永远加在右盘上,进行分析。
14.(2020九上·巩义期中)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龙亭湖中取了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
(3)日常生活中用 的方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答案】(1)引流
(2)肥皂水
(3)煮沸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2)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故填肥皂水。(3)煮沸可以将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的固体沉降下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日常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故填煮沸。
【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检验硬软水的方法分析
(3)根据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15.(2020九上·金水期中)某同学使用如图进行过滤操作。
(1)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其作用是 。
(2)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1)玻璃棒;引流
(2)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据图可以看出,装置中没有使用玻璃棒,如不使用玻璃棒引流,会造成过滤时液体溅出,甚至会损坏滤纸。故答案为:玻璃棒;引流;
(2)滤纸破损,则混合物就会不经过滤直接进入滤液;待滤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态混合物也会从过滤器外侧流下;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滤液也会浑浊。故答案为:滤纸破损。
【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进行分析。
三、综合题
16.(2021·湘潭)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左图是1至18号元素、右图是38号元素锶(元素符号为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左图中,X= 。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3)你还能发现的规律是:同一周期(横行)从左往右 依次递增(写一种即可)。
【答案】(1)17
(2)失去;Sr2+
(3)质子数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X是氯元素的质子数,所以是17;
(2)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因此锶原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变成稳定结构,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Sr2+;
(3)根据题意可知,从左到右,同一周期的质子数依次增加。
【分析】(1)根据同一行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增大分析
(2)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进行分析
17.(2021·西城模拟)智能手机中蕴藏着宝藏。
(1)集成电路芯片中含有硅、银、铜等。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2)充电电池离不开锂。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①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②电池工作时,锂原子释放出电子变为离子(Li+)。Li+的核外电子数为 。
【答案】(1)硅
(2)6.941;2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硅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硅。
(2)元素周期表小方格最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锂原子核外3个电子,释放出1个电子变为离子,故核外还有2个电子,故填:6.941;2。
【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2)原子失去电子会变成阳离子。
18.(2021·和平模拟)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A 蒸馏水 B 河水 C 自来水
(2)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3)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 ,则R是 (填化学式)。
(5)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反应容易进行,氢氧化钠本身并不被分解,现用118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1.8%,下列数据计算正确的是 。
A 产生氧气质量为8g
B 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为18g
C 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18g
D 反应后溶液质量为90g
【答案】(1)A
(2)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3)肥皂水;煮沸;吸附
(4)Fe2O3
(5)C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1)A、蒸馏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正确;
B、河水是由水和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C、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故答案为:A;
(2)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b中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K、Fe、O的个数分别是8、4、16,生成物中含K、Fe、O的个数分别是8、0、1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Fe、6个O,故R的化学式为:Fe2O3;
(5)118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为:118g×10%=11.8g,溶剂质量为:106.2g,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则 , x=18g。
A、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y
y=16g,不正确;
B、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18g×10%=11.8g,不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18g,正确;
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18g-18g=100g,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蒸馏得到的水属于纯净物;
(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活性炭游吸附作用;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推出未知物的化学式;
(5)、突破口在于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以及电解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求出电解水的质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2021·衡阳)2021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珍惜水、爱护水。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维持人体体液平衡
B.农业上用喷灌、滴灌等方法可以节约用水
C.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2.(2020九上·西夏月考)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将量筒平放且面对刻度线,向下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15mL,则该学生实际量取液体的体积是( )
A.大于15mL B.小于15mL
C.等于15mL D.可能大于也有可能小于15mL
3.(2021·海南)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了铷原子钟。如图是铷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有关铷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的质量是85.47g
C.元素符号为Rb D.原子核内有37个中子
4.(2021·广安)加碘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一定量的碘酸钾(K1O3),其中碘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碘元素是金属元素
B.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
C.图中n的值为5
D.碘原子在反应中一般较易失去电子
5.(2021·绥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B.氮原子的质子数是7
C.钾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6.(2021·商河模拟)今有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B.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
C.④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D.①④表示的是阳离子
7.(2021·绥化)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2:1
B.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泥沙,过滤时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过滤速度
C.地球上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
D.经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井水是纯净物
8.(2021·常德)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保护水资源,应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加肥皂水等
D.电解水时,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9.(2021·东城模拟)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 B.熔点 C.可燃性 D.颜色
10.(2021·襄阳)六月的校园,百花盛开,香远益清,阵阵花香,沁人心脾。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 )
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D.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
11.(2021·贺州)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蒸发溶液 B.称量固体
C.液体取用 D.加热溶液
12.(2015九上·株洲月考)物质的三态从分子角度看实质就是( )
A.分子运动速度的改变 B.分子间的间隔变化
C.分子的大小改变 D.分子的种类改变
二、填空题
13.(2020九上·上蔡月考)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4g食盐(1g以下使用游码),称量后老师发现他把砝码放在了左盘,那么该同学所称食盐的实际质量为 。
14.(2020九上·巩义期中)为了探究“水的净化”过程,某实验小组从龙亭湖中取了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
(2)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 .
(3)日常生活中用 的方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15.(2020九上·金水期中)某同学使用如图进行过滤操作。
(1)缺少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其作用是 。
(2)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请分析可能的原因 。(写出一条即可)
三、综合题
16.(2021·湘潭)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左图是1至18号元素、右图是38号元素锶(元素符号为S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左图中,X= 。
(2)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为 。
(3)你还能发现的规律是:同一周期(横行)从左往右 依次递增(写一种即可)。
17.(2021·西城模拟)智能手机中蕴藏着宝藏。
(1)集成电路芯片中含有硅、银、铜等。其中属于非金属元素的是 。
(2)充电电池离不开锂。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①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②电池工作时,锂原子释放出电子变为离子(Li+)。Li+的核外电子数为 。
18.(2021·和平模拟)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节约水、保护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
(1)下列“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序号)
A 蒸馏水 B 河水 C 自来水
(2)用如图甲装置进行电解水的实验,b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该实验说明水是由 组成的。
(3)人们常用 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用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某同学自制如图乙所示简易净水器,图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4)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受热时发生的反应为 ,则R是 (填化学式)。
(5)电解水时,常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使反应容易进行,氢氧化钠本身并不被分解,现用118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电解水的实验,一段时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变为11.8%,下列数据计算正确的是 。
A 产生氧气质量为8g
B 溶液中氢氧化钠质量为18g
C 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18g
D 反应后溶液质量为90g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考点】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水是一种常见的溶剂,能溶解很多物质,且可以维持人体体液平衡,不符合题意;
B、用喷灌、滴灌等方法代替漫灌,可以节约用水,不符合题意;
C、自然界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只能除去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不能除去可溶性杂质,得到的不是纯水,符合题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水的性质分析
B、根据节约用水的措施分析
C、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分析
D、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分析
2.【答案】B
【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因为在量取液体的时候向下俯视会使读数变大但是所以量取的液体体积会变小。
【分析】在使用量筒量取液体的时候需要把量筒放平,视线要与量筒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在读出液体的体积。
3.【答案】C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由“金”字旁可知,铷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B.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为“1”,常省略不写,故铷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5.47,不是原子质量,故不符合题意;
C.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右上角的符号表示元素符号,故元素符号为Rb,故符合题意;
D.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名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质子数=37,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85-37=48,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 根据在元素周期表一格中信息可知,左上角的数表示原子序数,右上角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汉字下面是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4.【答案】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由汉字结构可知,碘元素是非金属元素,不符合题意;
B、原子中质子数=原子序数,故碘原子的质子数是53,符合题意;
C、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故55=2+8+18+18+n,n=7,不符合题意;
D、碘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大于4,在反应中一般容易得到1个电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偏旁判断,有金字旁的是金属元素,汞除外,没有金字旁的是非金属元素;
B、根据质子数=原子序数;
C、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总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D、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易得电子,小于的易失电子。
5.【答案】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由图可知,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故不符合题意;
B.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氮原子的质子数是7,故符合题意;
C. 由汉字结构可知,钾属于金属元素,故不符合题意;
D. 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为质子数,进行分析。
C、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6.【答案】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A. 图示的四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中,而②④两微粒的质子数相等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因此,四种微粒属于三种元素;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 微粒②为阳离子,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 粒子④的质子数是12,属于镁元素,是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微粒①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微粒④的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为原子,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B、微粒②为阳离子,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2价;故说法符合题意;
C、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
D、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7.【答案】C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可以分解生成氧气和氢气,两者体积比为1:2,故不符合题意;
B. 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拌,防止弄破滤纸,故不符合题意;
C. 地球上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故符合题意;
D. 经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后的井水中还含有许多可溶性杂质,属于混合物,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B、根据过滤时,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C、地球上淡水很少,而且分布不均匀。
D、简易净水器净化后,水中含许多离子。
8.【答案】D
【考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为了保护水资源,应合理使用农药、化肥,不是禁止,A不符合题意;
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B不符合题意;
C、净化水的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加肥皂水可以鉴别硬水和软水,不能净化水,C不符合题意;
D、电解水时“正氧负氢”,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合理使用农药化肥的重要性分析
B、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分析
C、根据净化水的方法分析
D、根据电解水的现象分析
9.【答案】C
【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密度、熔点、颜色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10.【答案】B
【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 花香四溢不能说明分子质量很小,故不符合题意。
B. 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花的香味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使人感觉到了香味,说明分子的不断运动。故符合题意。
C. 花香四溢是香味分子的一种性质,不能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不符合题意。
D. 能嗅到花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和分子间的间隔没有太大关系,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分子的不断的无规则的运动。
11.【答案】B
【考点】实验室常见的仪器及使用;药品的取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解析】【解答】A. 蒸发结晶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B. 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药品与砝码位置放反了,所示操作错误,故符合题意;.
C. 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D. 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
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
C液体药品取用是要“一贴(手心)二倒(放瓶塞)三倾斜”。
D、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正确操作,进行分析。
12.【答案】B
【考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解析】【解答】解: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微粒之间的间隔在外界条件改变的情况下发生变化,如温度升高,间隔增大;压强增大,间隔变小.
故选B.
【分析】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本题就是让我们根据分子的性质来解释实际问题,要求熟练的掌握分子的三个性质和分子定义,进行分析解答.
13.【答案】4.6g
【考点】实验数据处理或者误差分析的探究
【解析】【解答】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5.4g食盐(1g以下使用游码),所以砝码质量为5g,游码显示质量为0.4g,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是左物右码,可知左盘的质量等于右盘的质量加游码的质量,即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如果放错了,根据左盘的质量=右盘的质量+游码的质量,可知:砝码质量=物体质量+游码的质量,所以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质量,即:物体质量=5g-0.4 g=4.6g。
【分析】根据托盘天平的游码的质量永远加在右盘上,进行分析。
14.【答案】(1)引流
(2)肥皂水
(3)煮沸
【考点】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1)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故填引流。(2)硬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浮渣,软水遇到肥皂水产生泡沫,所以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与软水,故填肥皂水。(3)煮沸可以将水中的部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为难溶性的固体沉降下来,从而降低水的硬度,所以日常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故填煮沸。
【分析】(1)根据过滤的操作进行分析
(2)根据检验硬软水的方法分析
(3)根据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分析
15.【答案】(1)玻璃棒;引流
(2)滤纸破损(合理即可)
【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据图可以看出,装置中没有使用玻璃棒,如不使用玻璃棒引流,会造成过滤时液体溅出,甚至会损坏滤纸。故答案为:玻璃棒;引流;
(2)滤纸破损,则混合物就会不经过滤直接进入滤液;待滤液体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液态混合物也会从过滤器外侧流下;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滤液也会浑浊。故答案为:滤纸破损。
【分析】根据过滤操作的“一贴二低三靠”,进行分析。
16.【答案】(1)17
(2)失去;Sr2+
(3)质子数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X是氯元素的质子数,所以是17;
(2)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因此锶原子容易失去两个电子变成稳定结构,失去两个电子形成带正电的阳离子:Sr2+;
(3)根据题意可知,从左到右,同一周期的质子数依次增加。
【分析】(1)根据同一行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增大分析
(2)根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在化学反应中失去电子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特点进行分析
17.【答案】(1)硅
(2)6.941;2
【考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硅带“石”属于非金属元素,故填:硅。
(2)元素周期表小方格最下方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锂原子核外3个电子,释放出1个电子变为离子,故核外还有2个电子,故填:6.941;2。
【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确定元素的种类。
(2)原子失去电子会变成阳离子。
18.【答案】(1)A
(2)氢气;氢元素和氧元素
(3)肥皂水;煮沸;吸附
(4)Fe2O3
(5)C
【考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
【解析】【解答】(1)A、蒸馏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正确;
B、河水是由水和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C、自来水是由水、可溶性杂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故答案为:A;
(2)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1,b中收集的气体较多,是氢气;
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3)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可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物中含K、Fe、O的个数分别是8、4、16,生成物中含K、Fe、O的个数分别是8、0、10,故生成物中还应含4个Fe、6个O,故R的化学式为:Fe2O3;
(5)118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为:118g×10%=11.8g,溶剂质量为:106.2g,设消耗水的质量为x,则 , x=18g。
A、解:设产生氧气的质量为y
y=16g,不正确;
B、溶液中氢氧化钠的质量为:118g×10%=11.8g,不正确;
C、由以上分析可知,被电解的水的质量为18g,正确;
D、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118g-18g=100g,不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1)、蒸馏得到的水属于纯净物;
(2)、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3)、肥皂水可以区分硬水和软水;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活性炭游吸附作用;
(4)、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推出未知物的化学式;
(5)、突破口在于通过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以及电解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求出电解水的质量。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