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6.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08-21 15:32:16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单选题
1.(2021·沈阳)下列用途中,主要是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铜丝作导线 B.用干冰作制冷剂
C.用氢气作燃料 D.用金刚石裁玻璃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铜线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气体冷凝,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氢气作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用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2021·北京)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1中得到H2 B.水由H2、O2构成
C.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解析】【解答】A. 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1气体多中得到H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水由水分子构成,故错误,符合题意。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发生分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3.(2021·北京)下列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难溶于水 B.无色气体 C.能燃烧 D.熔点低
【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A、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无色气体是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能燃烧是物质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熔点低是物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4.(2021·梧州)下列关于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B.过滤可以除去天然水中溶解的物质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质量变小
D.硬水中有较多含钙的矿物质,可以多喝硬水补钙
【答案】A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 水通电能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溶性杂质,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均由水分子构成,分子质量不变,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硬水中的钙等矿物质,由于存在的离子形式不太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不能补给人体需要,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水通电能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天然水中的不同的离子。
C、水由水分子构成,分子质量不变,分子间有间隔,间隔大小的饱和,会引起物质三态的变化。
D、根据硬水中的钙等矿物质,不太容易被人体吸收,进行分析。
5.(2021·广东)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 B.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排放
C.肥皂遇到软水易起浮渣 D.水由氧原子和氢分子组成
【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杂质,不属于纯水,故A不符合题意。
B. 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排放,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故B符合题意。
C. 肥皂遇到硬水易起浮渣,遇软水易起肥皂泡,故C不符合题意。
D. 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6.(2021·株洲)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化合反应多变一,该反应生成物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化合反应多变一,该反应生成物多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化合反应多变一,该反应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C符合题意。
D. 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结合各个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7.(2021·宝山模拟)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  )
A.红磷 B.硫 C.木炭 D.氢气
【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进行判断。
8.(2021·抚顺)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3
C.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根据方程式: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方程式: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2=1:1,故不符合题意;
C. 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前:CH4中碳元素是-4价、氢元素是+1价,CO2中碳元素是+4价,O是-2价;反应后:氢气中氢元素变为0价,CO中C是+2价,氧元素为-2价,则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符合题意;
D. 根据方程式: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二、综合题
9.(2021·长春)水是一切生命体存在所必须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两种元素组成的;
(4)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请写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   。
【答案】(1)煮沸
(2)吸附
(3)氢元素,氧元素
(4)用洗脸水冲马桶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节约用水,可采取“一水多用”的方法,如洗脸水冲厕所,淘米水浇花。
【分析】(1)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吸附性。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4)节约用水,可采取“一水多用”的方法,尽量循环利用。
10.(2021·乌苏模拟)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是自然之子,水则如同孕育生命的母亲。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1)图1:清澈的湖水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图2:电解时,加入少量 NaOH 能增强导电性,是因为其溶于水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   (填 离子符号)。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 3:水源中含有较多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   (填“软水”或“硬水”),生活中用   方法软化硬水。
【答案】(1)混合物
(2)Na+、OH-;
(3)硬水;煮沸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清澈的湖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2)氢氧化钠在水中解离出Na+、OH-,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离子定向移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水源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含有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分析】(1)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2)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粒子构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3)生活中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11.(2020九上·天长期中)
(1)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时需要接通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有氢气生成的电极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待反应结束时,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
(2)可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作用是   。
(3)下列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标号)。
A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B 城市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 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4)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标号)。
A 苏打水
B 稀盐酸
C 果汁
D 雨水
E 水
(5)小红同学对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她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 点燃纯净的氢气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
实验现象 发出   火焰 小烧杯内壁有水雾
实验结论 用手摸烧杯的壁,烧杯比发烫,说明此反应中伴随能量变化,把化学能转变成了热能 有   生成
备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答案】(1)直流;负;2:1
(2)肥皂水;防止暴沸
(3)BC
(4)E
(5)淡蓝色;水;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时需要接通直流电源;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有氢气生成的电极接电源的负极;
待反应结束时,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2)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3)A、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但是化肥、农药对农业生产比较重要,不能禁止,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正确;
B、城市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正确;
C、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正确。
故答案为:BC;
(4)A、苏打水是由水、碳酸氢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B、稀盐酸是由水、氯化氢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C、果汁是由水、维生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D、雨水是由水、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E、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正确。
故答案为:E;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小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
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分析】(1)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2)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爱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有:一、尽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二、尽量循环利用水资源等。
(4)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5)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写出文字表达式。
12.(2021·九台模拟)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1)从宏观角度看,上左图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微观角度看,此反应中共涉及的分子有   种。
【答案】(1)混合物
(2)3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信息,左图中存在两种分子,即C2H2分子和H2O分子,所以该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从微观角度看,此反应中共涉及的分子有3种,分别是反应物中的C2H2分子和H2O分子,生成物中的C2H4O分子,故填:3。
【分析】(1)、组成不单一属于混合物,组成单一属于纯净物;
(2)、由微观图形获得。
1 / 1初中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二节 水分子的变化
一、单选题
1.(2021·沈阳)下列用途中,主要是由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A.用铜丝作导线 B.用干冰作制冷剂
C.用氢气作燃料 D.用金刚石裁玻璃
2.(2021·北京)电解水实验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试管1中得到H2 B.水由H2、O2构成
C.水发生了分解反应 D.水由氢、氧元素组成
3.(2021·北京)下列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难溶于水 B.无色气体 C.能燃烧 D.熔点低
4.(2021·梧州)下列关于水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B.过滤可以除去天然水中溶解的物质
C.水由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质量变小
D.硬水中有较多含钙的矿物质,可以多喝硬水补钙
5.(2021·广东)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根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 B.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排放
C.肥皂遇到软水易起浮渣 D.水由氧原子和氢分子组成
6.(2021·株洲)下列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 B.
C. D.
7.(2021·宝山模拟)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是(  )
A.红磷 B.硫 C.木炭 D.氢气
8.(2021·抚顺)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涉及三种氧化物
B.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3
C.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化合价发生改变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不变
二、综合题
9.(2021·长春)水是一切生命体存在所必须的物质,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通过   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自来水厂常利用活性炭的   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电解水实验,证明水是由   两种元素组成的;
(4)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请写出你在生活中节约用水的一种做法   。
10.(2021·乌苏模拟)水是生命之源,人类是自然之子,水则如同孕育生命的母亲。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
(1)图1:清澈的湖水是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图2:电解时,加入少量 NaOH 能增强导电性,是因为其溶于水能解离出自由移动的   (填 离子符号)。水通电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图 3:水源中含有较多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   (填“软水”或“硬水”),生活中用   方法软化硬水。
11.(2020九上·天长期中)
(1)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时需要接通   (填“交流”或“直流”)电源,有氢气生成的电极接电源的   (填“正”或“负”)极。待反应结束时,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
(2)可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作用是   。
(3)下列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填标号)。
A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B 城市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C 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
(4)下列各种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填标号)。
A 苏打水
B 稀盐酸
C 果汁
D 雨水
E 水
(5)小红同学对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燃烧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帮她完成表格:
实验步骤 点燃纯净的氢气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
实验现象 发出   火焰 小烧杯内壁有水雾
实验结论 用手摸烧杯的壁,烧杯比发烫,说明此反应中伴随能量变化,把化学能转变成了热能 有   生成
备注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12.(2021·九台模拟)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
(1)从宏观角度看,上左图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从微观角度看,此反应中共涉及的分子有   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A、铜线作导线是利用了铜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气体冷凝,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氢气作燃料是利用了氢气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用金刚石裁玻璃是利用了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定义分析,物理性质是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
2.【答案】B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组成
【解析】【解答】A. 电解水正氧负氢,氢二氧一,试管1气体多中得到H2,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水由水分子构成,故错误,符合题意。
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一变多,发生分解反应,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3.【答案】C
【知识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解答】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
A、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无色气体是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能燃烧是物质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
D、熔点低是物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4.【答案】A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
【解析】【解答】A. 水通电能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故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 过滤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天然水中的溶性杂质,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C. 液态的水和气态的水均由水分子构成,分子质量不变,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 硬水中的钙等矿物质,由于存在的离子形式不太容易被人体吸收,所以不能补给人体需要,故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水通电能分解,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B、过滤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但不能除去天然水中的不同的离子。
C、水由水分子构成,分子质量不变,分子间有间隔,间隔大小的饱和,会引起物质三态的变化。
D、根据硬水中的钙等矿物质,不太容易被人体吸收,进行分析。
5.【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A. 自然界中的水都含有杂质,不属于纯水,故A不符合题意。
B. 生活污水应集中处理排放,避免对水资源造成污染,故B符合题意。
C. 肥皂遇到硬水易起浮渣,遇软水易起肥皂泡,故C不符合题意。
D. 水由氧元素和氢元素组成,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6.【答案】C
【知识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 化合反应多变一,该反应生成物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A不符合题意。
B. 化合反应多变一,该反应生成物多种,不属于化合反应,B不符合题意。
C. 化合反应多变一,该反应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C符合题意。
D. 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结合各个化学方程式,进行分析。
7.【答案】D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不符合题意。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不符合题意。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不符合题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淡蓝色火焰,故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物质与氧气反应的现象进行判断。
8.【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A. 根据方程式:氧化物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两种,故不符合题意;
B. 根据方程式:生成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2:2=1:1,故不符合题意;
C. 由物质的变化和化合价原则可知,反应前:CH4中碳元素是-4价、氢元素是+1价,CO2中碳元素是+4价,O是-2价;反应后:氢气中氢元素变为0价,CO中C是+2价,氧元素为-2价,则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故符合题意;
D. 根据方程式: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改变,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首先要对模型图进行观察,分析物质的微观构成、物质的类别,再找出物质之间的微粒数目关系,写出反应的方程式,然后再对题中各问加以分析解答。
9.【答案】(1)煮沸
(2)吸附
(3)氢元素,氧元素
(4)用洗脸水冲马桶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水的净化;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
【解析】【解答】(1)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在加热时,能形成沉淀,故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4)节约用水,可采取“一水多用”的方法,如洗脸水冲厕所,淘米水浇花。
【分析】(1)煮沸可以将水中的大部分可溶性钙镁离子转化为难溶性固体沉降下来。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结构,有吸附性。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
(4)节约用水,可采取“一水多用”的方法,尽量循环利用。
10.【答案】(1)混合物
(2)Na+、OH-;
(3)硬水;煮沸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纯净物和混合物
【解析】【解答】(1)清澈的湖水中含有可溶性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2)氢氧化钠在水中解离出Na+、OH-,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离子定向移动,能增强水的导电性;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水源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含有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实验室用蒸馏的方法软化硬水。
【分析】(1)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的叫混合物;
(2)氢氧化钠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粒子构成,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
(3)生活中用加热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11.【答案】(1)直流;负;2:1
(2)肥皂水;防止暴沸
(3)BC
(4)E
(5)淡蓝色;水;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硬水与软水;保护水资源;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
【解析】【解答】(1)实验室可通过电解水制得氢气和氧气。电解时需要接通直流电源;
在电解水实验中,“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有氢气生成的电极接电源的负极;
待反应结束时,理论上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2)通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
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实验室制取蒸馏水时,需要在烧瓶中加入几粒沸石,其作用是防止暴沸;
(3)A、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但是化肥、农药对农业生产比较重要,不能禁止,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不正确;
B、城市生活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减少污染,保护水资源,正确;
C、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滴灌,可以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正确。
故答案为:BC;
(4)A、苏打水是由水、碳酸氢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B、稀盐酸是由水、氯化氢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C、果汁是由水、维生素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D、雨水是由水、矿物质等混合而成,属于混合物,不正确;
E、水是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正确。
故答案为:E;
(5)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小烧杯,小烧杯内壁有水雾,说明有水生成;
氢气燃烧生成水,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
【分析】(1)电解水时,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氢气,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氧气,且两者的体积之比大约是2:1。
(2)把肥皂水倒入水中搅拌,若水易起浮渣的为硬水,若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爱护水资源的具体措施有:一、尽量减少对水资源的污染;二、尽量循环利用水资源等。
(4)由单一物质组成的物质称为纯净物。
(5)根据氢气燃烧生成水,写出文字表达式。
12.【答案】(1)混合物
(2)3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1)根据图示信息,左图中存在两种分子,即C2H2分子和H2O分子,所以该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2)由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从微观角度看,此反应中共涉及的分子有3种,分别是反应物中的C2H2分子和H2O分子,生成物中的C2H4O分子,故填:3。
【分析】(1)、组成不单一属于混合物,组成单一属于纯净物;
(2)、由微观图形获得。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