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开明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收心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开明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收心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7.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09 09:30:25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开明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收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2020·大兴安岭)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2.(2021·福建)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3.(2021·常德)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4.(2021·邵阳)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5.(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6.(2021·齐齐哈尔)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7.(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战国策 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影响
8.(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霸主“尊王攘夷”,协助小国 B.周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争霸战争不断,分裂趋势加剧
9.(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A. B.
C. D.
10.(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史记 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
A. B.
C.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1.(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一一摘编自吴明华《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对近现代西方的影响》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一位美国党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军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三: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谁主政时期发展到了高峰?古罗马颁布了其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它被称为什么?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以哪部法律文献为基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革命”具体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12.(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国家改革】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七年级教材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秦策一》
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是哪句?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该变法是否成功了?材料中哪句话体现了变法结果?
(4)这次变法在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13.(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1)材料一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创始人是谁?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此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写出他的核心思想和体现他思想的著作名称?此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3)除了上述两个学派以外,你还能说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考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元谋人遗址,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这里发现的原始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河姆渡人遗址,不符合题意;
D.半坡人遗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答案】A
【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由题干材料中的“多处稻谷、稻草”“稻谷,可达12吨以上”,可知当时河姆渡居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水稻是其主要粮食作物。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答案】A
【考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至今海内外中华儿女仍在祭祀皇帝,究其原因,黄帝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故A项正确;
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帝发展而来,故C项错误;
炎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答案】C
【考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A. 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不符合题意;
B. 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以及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们统治都残暴或腐败,最后导致王朝灭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5.【答案】B
【考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二里头铜鼎,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利簋,不符合题意;
D.三星堆青铜面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6.【答案】A
【考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时间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可知,图①对应的朝代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周幽王时,国势衰败,又逢连年天灾,人民流离失所。幽王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A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以历史年代尺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的相关知识,西周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7.【答案】D
【考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A.背景,不符合题意;
B.内容,不符合题意;
C.过程,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商鞅变法实行几年后,路不拾遗,百姓不敢随意索取,兵力强大诸侯畏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进行理解回答,这是文言文,需要学生读懂其含义理解。
8.【答案】C
【考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A. 霸主“尊王攘夷”,协助小国 ,不符合题意;
B. 周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可知,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指的是周王号令天下,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指的是诸侯号令天下,因此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春秋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政治特点,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争霸战争不断,分裂趋势加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其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时代特征回答。
9.【答案】D
【考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A.打制石器,不符合题意;
B.骨耜,不符合题意;
C.青铜铲,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这是生产力发展的最好体现,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的生产发展水平,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识记。
10.【答案】D
【考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赵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统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孔子,不符合题意;
B.孟子,不符合题意;
C.墨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要注意理解识记。
11.【答案】(1)伯里克利;《十二铜表法》。
(2)《权利法案》;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
(3)美国独立战争;废除了君主、王权;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
(4)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城邦;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发展到了高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古罗马颁布了其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它被称为 《十二铜表法》;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依据材料二信息,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 废除了君主、王权;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故答案为:(1) 伯里克利;《十二铜表法》。
(2) 《权利法案》;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
(3) 美国独立战争;废除了君主、王权;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
(4) 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点评】(1)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2.【答案】(1)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3)成功了;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4)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考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属于地主阶级的改革,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是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商鞅变法, 公平无私 ,惩罚不畏惧强大,赏赐不亲近身边人,体现出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是成功了,可以从秦的国势日趋强盛看出来;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3) 成功了;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4)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材料含义进行理解回答,这是文言文,需要学生读懂其含义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13.【答案】(1)道家;老子;无为而治;庄子。
(2)孔子;儒家;“仁”;《论语》;孟子。
(3)墨家,法家。
【考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事物的双方互相转化,这是道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是无为而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人物是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体现在著作《论语》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学派有墨家、法家等;
故答案为:(1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庄子。
(2) 孔子;儒家;“仁”;《论语》;孟子。
(3)墨家、法家。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后面的问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前两题的答案,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开明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收心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
1.(2020·大兴安岭)北京是旅游胜地,在这里可以看到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答案】B
【考点】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解析】【分析】A.元谋人遗址,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市,这里发现的原始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故选项B符合题意;
C.河姆渡人遗址,不符合题意;
D.半坡人遗址,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只要准确记忆,就可以顺利回答。
2.(2021·福建)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多处稻谷、稻草的堆积层,层厚20~50厘米,最厚处超过1米,若折算成稻谷,可达12吨以上。这可用于印证河姆渡居民(  )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初步产生物品交换
C.广泛使用青铜工具 D.开始推广牛耕技术
【答案】A
【考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由题干材料中的“多处稻谷、稻草”“稻谷,可达12吨以上”,可知当时河姆渡居民已经从事农业生产,水稻是其主要粮食作物。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河姆渡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021·常德)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2020年4月4日上午,近300名在陕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代表齐聚陕西省黄陵县桥山祭祀广场,与在西安、台湾分别设立的视频连线点代表参加公祭典礼。此举是因为(  )
A.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B.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
C.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黄帝部落发展而来的
D.黄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答案】A
【考点】炎帝和黄帝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中华民族祭祀黄帝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至今海内外中华儿女仍在祭祀皇帝,究其原因,黄帝教人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故A项正确;
黄帝生活的地区是中华民族的唯一发源地,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
中华民族的主体是由炎、黄帝发展而来,故C项错误;
炎帝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故D项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考查炎帝和黄帝,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4.(2021·邵阳)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答案】C
【考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A. 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不符合题意;
B. 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夏朝最后一个王是桀、商朝最后一个王是商纣以及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幽王,他们统治都残暴或腐败,最后导致王朝灭亡。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5.(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我国夏、商、西周时期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夏朝时开始出现最早的青铜礼器,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下列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B.
C.
D.
【答案】B
【考点】青铜艺术
【解析】【分析】A.二里头铜鼎,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时期铸造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利簋,不符合题意;
D.三星堆青铜面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需要学生准确记忆。
6.(2021·齐齐哈尔)了解历史时序和掌握历史发展线索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要求。如图①对应的朝代是(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答案】A
【考点】夏、商、西周的更替
【解析】【分析】根据时间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可知,图①对应的朝代是西周。公元前1046年,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周幽王时,国势衰败,又逢连年天灾,人民流离失所。幽王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公元前771年,太子的外祖父申侯联合犬戎,进攻镐京。幽王被杀,西周灭亡。A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以历史年代尺为切入点,考查西周的相关知识,西周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7.(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战国策 秦策一》记载:(商鞅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影响
【答案】D
【考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A.背景,不符合题意;
B.内容,不符合题意;
C.过程,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商鞅变法实行几年后,路不拾遗,百姓不敢随意索取,兵力强大诸侯畏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影响,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进行理解回答,这是文言文,需要学生读懂其含义理解。
8.(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
A.霸主“尊王攘夷”,协助小国 B.周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C.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争霸战争不断,分裂趋势加剧
【答案】C
【考点】春秋争霸
【解析】【分析】A. 霸主“尊王攘夷”,协助小国 ,不符合题意;
B. 周王室得到诸侯的支持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读懂题干含义可知,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指的是周王号令天下,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指的是诸侯号令天下,因此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反映出春秋时期最显著的特征是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政治特点,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争霸战争不断,分裂趋势加剧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其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时代特征回答。
9.(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生产生活离不开工具的革新。下列古代生产工具中,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发展水平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考点】铁农工具和牛耕工具的使用
【解析】【分析】A.打制石器,不符合题意;
B.骨耜,不符合题意;
C.青铜铲,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这是生产力发展的最好体现,代表了春秋时期较高的生产发展水平,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识记。
10.(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史记 太史公自序》评诸子百家说:“儒者博,墨者俭,法家严,道家使人精神专一”。“严”字当头的代表人物是(  )
A. B.
C. D.
【答案】D
【考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赵国末期的韩非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强调依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统治,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孔子,不符合题意;
B.孟子,不符合题意;
C.墨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就是课本基础知识,要注意理解识记。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11.(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罗马法作为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一一摘编自吴明华《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对近现代西方的影响》
材料二: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政治制度史具有鲜明的典型性:最早建立君主立宪制……这些制度有效地保证了英国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并为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所仿效。一位美国党政学家不无夸大地写道“拿持久性、缺乏剧烈骚动、法律和秩序的维持力以及对其他国军政治思想和制度的影响程度来说,英国政府是世界上闻所未闻的最出色的一个”。
——阎照祥《论英国近代政治制度发展的渐进性和多元性》
材料三:美国的民主实践是一种崭新的尝试。作为英国的殖民地,美国通过革命和协商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民主政体——总统制。与英国的议会制相比,美国不仅根除了“君主”“王权”的存在土壤,开启了国家元首的选举模式。而且还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
——摘编自孙瑛辉《论民主的多样性及其科学把握》
(1)据材料一和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谁主政时期发展到了高峰?古罗马颁布了其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它被称为什么?
(2)据材料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以哪部法律文献为基础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意义。
(3)材料三中的“革命”具体指的是什么?根据材料概括指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何处。
(4)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答案】(1)伯里克利;《十二铜表法》。
(2)《权利法案》;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
(3)美国独立战争;废除了君主、王权;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
(4)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考点】雅典民主政治;罗马城邦;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发展到了高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古罗马颁布了其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它被称为 《十二铜表法》;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依据材料二信息,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的革命指的是美国独立战争;依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美国的民主实践“新”在 废除了君主、王权;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
(4)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故答案为:(1) 伯里克利;《十二铜表法》。
(2) 《权利法案》;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剥削阶级)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英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了世界民主政治进程。
(3) 美国独立战争;废除了君主、王权;实行总统制;国家元首选举产生;实行三权分立。
(4) 民主政治有利于人类进步;民主具有多样性,要勇于创新;民主具有渐进性,需要不断发展和完善;要走适合本国国情的道路。
【点评】(1)本题考查准确记忆。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2)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3)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分析理解回答;第二问是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进行概括回答;
(4)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2.(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国家改革】改革是兴利除弊,振兴国家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七年级教材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 秦策一》
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次著名的变法?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措施是哪句?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3)依据材料三,你认为该变法是否成功了?材料中哪句话体现了变法结果?
(4)这次变法在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案】(1)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3)成功了;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4)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考点】商鞅变法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商鞅变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属于地主阶级的改革,最能体现其性质的是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
(2)依据材料二信息,可以看出,商鞅变法, 公平无私 ,惩罚不畏惧强大,赏赐不亲近身边人,体现出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3)依据材料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是成功了,可以从秦的国势日趋强盛看出来;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 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 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3) 成功了;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4)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材料含义进行理解回答,这是文言文,需要学生读懂其含义回答;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
(4)本题考查理解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这是课本基础知识,最好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13.(2022九下·淮阴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
材料二: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1)材料一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创始人是谁?他在政治上的主张是什么?此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的“他”是谁?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写出他的核心思想和体现他思想的著作名称?此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3)除了上述两个学派以外,你还能说出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一个学派吗?
【答案】(1)道家;老子;无为而治;庄子。
(2)孔子;儒家;“仁”;《论语》;孟子。
(3)墨家,法家。
【考点】老子的主张;孔子的贡献及评价;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 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事物的双方互相转化,这是道家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在政治上的主张是无为而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庄子;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人物是孔子,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体现在著作《论语》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孟子;
(3)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的学派有墨家、法家等;
故答案为:(1 )道家;老子;无为而治;庄子。
(2) 孔子;儒家;“仁”;《论语》;孟子。
(3)墨家、法家。
【点评】(1)(2)属于同一类型,第一问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后面的问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3)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前两题的答案,结合对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