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五单元 己亥杂诗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0 20:5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 题 己亥杂诗
考点聚焦
学 习 目 标 1.反复诵读并背诵《己亥杂诗》(其五),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体会诗人在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哲理。
学 习 重难点 1.背诵并默写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智 趣 引 入 清道光十九年(1839),鸦片战争发生的前一年,按干支纪年这年为己亥年。这一年,有一位诗人兼朝廷命官由于力主改革弊政,受当局排挤,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接眷属,往返途中,写成七绝315首,题为《己亥杂诗》。这位诗人就是清代诗人龚自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己亥杂诗》中的其中一首。
师生互动 一、诵读经典,感受诗韵 1.读准字音。 要求声音响亮,字正腔圆。可结合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读准字音。 2.读出节奏和韵律。 (1)生自由朗读诗歌,自主划分朗读节奏。 (2)师播放朗读录音,明确朗读节奏。 (3)抽查朗读,全班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读懂古诗大意。 反复诵读诗歌,借助课文注释和相关工具书,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句的意思。 二、知人论世,感悟诗情 生再次朗读诗歌,结合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思考下面的问题。 设问1:诗人为什么要辞官回家? 鸦片战争发生的前一年,英国利用鸦片入侵,清朝廷分成主战与主和两派。龚自珍越位言事,竭力主战,因“忤其长官”,辞官回乡。 设问2:我们通过哪两句诗可以体会出被迫辞官的龚自珍的心情?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本指水势浩大,在这里喻“愁”,同时以夕阳西沉、暮色苍茫的气氛衬托离愁,表现了诗人愁之深之切。 马鞭一挥,离京远去,直至天涯,足见诗人离京的决绝,也表现了诗人的豪放洒脱。 设问3:龚自珍愤而辞官后,是否从此不再关心国家的命运呢? 不是,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中可以看出。这两句写落红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不为独香,而为护花。诗人移情于物,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两句正是诗人一片拳拳忠君、爱民之心的形象体现。 设问4:结合写作背景,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形象? 不畏挫折、不甘沉沦、忠君爱民、坚定执着的诗人形象。 师小结:《己亥杂诗》(其五)抒发了诗人离京南返的无尽愁绪,也表达出诗人虽已辞官,仍决心为国效力、奉献终生的决心,以及对国家民族的那份执着挚爱之情。全诗寄情于物,形象贴切,浑然一体,感人至深。 二 次 备 课
课 堂 小 结 《己亥杂诗》(其五)中的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的爱国忧民、无私奉献精神。希望同学们能热爱传统文化,热爱古代的诗歌艺术,让这些经典文化伴你们健康成长。 当堂检测
当 板书设计 己亥杂诗 检 测 反 馈
教 学 反 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