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物质的比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节物质的比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3-04-30 17:01:58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4节 物质的比热你知道吗?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表示,夏天温度 ,冬天温度 ;
2、冬天冷了晒太阳就会变 ;开水倒在杯子里放一段时间就会变 ;热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请你再举一个跟“热学”有关的例子:热学你知道吗? 沙子和海水吸收相同的热量,为什么温度的升高幅度却不一样?高低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这种现象叫 。热传递活动一:六位同学一组,小烧杯里装着约40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约100克冷水。
1、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温度计不拿出来),过30秒,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再过30秒,再次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并记录。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物体之间热传递的方向是怎样的?

两个物体之间的热传递要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才停止?

两个物体之间传递的是温度还是热量? 小组讨论温度不同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温度相同为止热量什么叫热量a、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 的物体传向温度 的物体。高温物体放出了热,温度 ;低温物体吸收了热,温度 。
b、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 ,用符号 表示。热量的单位为 ,
简称 ,符号为 。它是为纪念英国科学家 而命名的。焦耳是一个比较小的热量单位,更大的热量单位是 ,符号为 。1.如图 4-39甲所示,冬天在给小孩
喂牛奶前,要把冷牛奶放在热水
中加热。已知容器中热水的初温
为 60℃,冷牛奶的初温为 10℃,
每隔 1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
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如图 4-39乙所示。在
牛奶放入热水直至两者达到相同温度
的过程中,水 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牛奶 _____ 热量,温度_______。在前 10分钟内,牛奶温度的变化量要 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温度的变化量。放出 降低 吸收 升高 大于 练一练:想一想: 将9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混合,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 ℃ ,对吗?为什么?﹥50℃﹤50℃﹦50℃思考: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1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100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的热量1千克砂石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1千克砂石温度降低10℃放出的热量1千克煤油温度升高10℃吸收的热量4.24.2×1029.2×1029.2×1032.1×104探究不同种类物质的吸热能力实验设计:方案1: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即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2: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需要控制哪些变量相同?水和砂石活动二:1、先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并记录。
2、用一个装有热水的烧杯给两试管同时进行水浴加热(热水只接触试管底部),每隔30秒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测2次并记录。 3、分析实验数据:温度升高较快的是_________。要使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加热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_,吸收热量较多的是_________。砂石水水 方案2: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较大的是 。要使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加热时间较长的是 ,吸收热量较多的是 。沙子水水结论: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
量,升高的温度不同。 比热(容)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不同物质的比热不同。(1)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 。因此,可以用比热容来鉴别物质的种类。(2)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 ,它仅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 。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 ,比热小的物质吸收的热量 。
(4)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大的物质升温 ,比热小的物质升温 。为什么海水和沙子在同一时刻的温度不一样?水和沙子吸收的热量相同,
但是海水的比热较大,
所以海水温度升的少;交流: 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水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水放掉,你能解释原因吗? 傍晚时在秧田里灌水,是因为水
的比热容大,放热降温较慢,使秧田的温度降得少,不至于引发冻害。 白天把水放掉,秧田(泥土)的比热容小,吸热升温快,有利于秧苗的生长。 汽车发动机应用循环流动水进行冷却,你能说出它的工作原理吗? 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吸热本领强,能从温度较高的发动机吸收更多的热量,从而达到较好的冷却效果。总结一下热量
(Q)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焦耳(J)与温度变化量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物质种类(比热)有关定义多少单
位2. 海难发生后,许多因素威胁着遇险者的生命,如寒冷、饥饿、缺水等。表 4-9中列出了人浸在不同温度的海水中预期可能存活的时间。
(1)表 4-9中反映的是什么因素对遇险者生命的威胁?
(2)该因素会威胁人生命的理由是什么?(提示:人的正常体温为 37℃左右)
(3)根据表 4-9中的数据,如果在海水温度为 16℃的区域发生海难,结束搜寻落水人员的行动离海难发生的时间应不少于几个小时?是温度对遇险者生命的威胁。 因为水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水吸收人体的热量后,人的体温会下降。当人体无法依靠自身的调节维持正常体温时,就会出现危险。应不少于12 小时。 3. 铁块和铜块的质量一样大,已知铁的比热比铜的大,则( )(本题可多选)
A.放出相同的热量,铁块温度降低较多
B.放出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降低较多
C.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少
BC 再见!第4节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1) 班级 组号 姓名
一、课前预习
1、自学教材138页,第4节 物质的比热。用时 分钟
2、思考下列问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表示,夏天温度 ,冬天温度 ;冬天冷了晒太阳就会变 ;开水倒在杯子里放一段时间就会变 ;热学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请你再举一个跟“热学”有关的例子:
(2)把一块烧红的铁块放到冷水里, 温度会升高, 的温度会降低。在这个过程中 是放热物体, 是吸热物体。热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现象叫热 。
(3)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什么?
物体之间热传递的方向是怎样的?
两个物体之间的热传递要一直持续到什么时候才停止?
两个物体之间传递的是温度还是热量?
(4)用煤气烧开半壶水和烧开一壶水(水初温相同),哪个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把一壶50℃的水烧开和把一壶20℃的水烧开,哪个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把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沙子和水都加热到80℃,哪个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根据以上3点生活经验猜测: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三、课堂探究
1、探究:吸热和放热规律(小组合作完成教材139页的活动)
(1)小组分工:
(2)数据记录表(1分钟测量一次水温)
时间(分钟)
1
2
3
4
5
6
小烧杯里的水温(℃)
大烧杯里的水温(℃)
(3)把实验数据绘制成图像(右图)
(4)得出结论:
a、温度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热传递时,热会从温度 的
物体传向温度 的物体。高温物体放出了热,温度 ;低温物体吸收了热,温度 。
b、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做 ,用符号 表示。热量的单位为 ,
简称 ,符号为 。它是为纪念英国科学家 而命名的。焦耳是一个比较小的热量单位,更大的热量单位是 ,符号为 。
c、热水放出的热量与冷水吸收的热量是否相等?
d、热水降低的温度与冷水升高的温度是否相等?
【课内练习】
1.如图 4-39甲所示,冬天在给小孩喂牛奶前,要把冷牛奶放在热水中加热。已知容器中热水的初温为 60℃,冷牛奶的初温为 10℃,每隔 1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 4-39乙所示。在牛奶放入热水直至两者达到相同温度的过程中,水 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牛奶 _____ 热量,温度_______。在前 10分钟内,牛奶温度的变化量要 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温度的变化量。
2、将9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混合,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 ℃ ,请对照下图分情况讨论
答:甲杯水混合后温度 50 ℃
乙杯水混合后温度 50 ℃
丙杯水混合后温度 50 ℃
3、关于温度、热量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1)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

(2)温度高的物体放出的热量多。

第4节 物质的比热导学案(2) 班级 组号 姓名
一、课前预习
1、自学教材138页,第4节 物质的比热。用时 分钟
2、思考下列问题
用煤气烧开半壶水和烧开一壶水(水初温相同),哪个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把一壶50℃的水烧开和把一壶20℃的水烧开,哪个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把质量和初温相同的沙子和水都加热到80℃,哪个需要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根据以上3点生活经验猜测: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3、不同种类物质的吸热能力
生活经验:(1)在盛夏的烈日之下,当你赤脚在河滩上行走时,会感觉走在 上灼热难熬,而 却凉爽宜人。这跟它们的 能力有关。
询问妈妈:(2)在锅子里盛同样多的水和色拉油,用同样的煤气灶加热, 温度升得快, 温度升得慢。这跟水和色拉油的 能力有关。
二、课堂探究
1、提出问题:怎样比较砂石和水的吸热能力大小呢?
需要控制哪些变量相同?
需要哪些器材?
2、分组实验
(1)组内分工:
(2)实验步骤:
a、用天平称取相同质量的水和砂石,放在试管内。
b、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并记录。
c、用一个装有热水的烧杯给两试管同时进行水浴加热,每隔30秒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测2次并记录。
记录表
加热时间(秒)
0
30
60
水的温度(℃)
砂石的温度(℃)
3、分析实验数据:
温度升高较快的是_________。要使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加热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_,吸收热量较多的是_________。
4、得出结论:
(1)大量实验表明,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
(2)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是 的。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科学上叫做 ,简称 。
(3)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热大的物质,吸收的热量 ,比热小的物质吸收的热量 。
(4)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大的物质升温 ,比热小的物质升温 。
5、知识拓展:
(1)物质的比热容跟密度相似,也是物质的 之一。因此,也可以用 来鉴别物质的种类。
(2)对某种确定的物质来讲,比热容是一个确定的数值,跟物体质量的大小,温度改变的多少,物体的形状、体积、位置等 ,但是物质的比热与物质的 和 有关。
【课内练习】
1、水是一种比热较大的物质,水在吸收或放出较多的热量后温度 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水的这种特性使它在生活和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1)汽车发动机用 作为冷却剂,是因为 。
(2)水稻是喜温作物,在每年三四月份育秧时,为了防止霜冻,傍晚常常在秧田里灌一些 过夜,第二天太阳升起后,再把秧田里的 放掉,你能解释原因吗?
答:白天把水放掉,秧田(泥土)的比热容 ,吸热升温 ,有利于秧苗的生长。傍晚时在秧田里灌水,是因为水的比热容 ,放热降温较 ,使秧田的温度降得 ,不至于引发冻害。
(3)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相比,沿海地区昼夜温差较 ,内陆地区昼夜温差较 ;这是因为 。
2、 铁块和铜块的质量一样大,已知铁的比热比铜的大,则( )(本题可多选)
A.放出相同的热量,铁块温度降低较多 B.放出相同的热量,铜块温度降低较多
C.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多 D.升高相同的温度,铁块吸收的热量较少
3、下表是1千克不同物质温度升高1℃时所吸收的热量:
物质种类
质量(千克)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焦耳)

1
1
4.2×103
酒精
1
1
2.4×103
煤油
1
1
2.1×103
水银
1
1
0.14×103
(1)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多;
(2)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吸收相同的热量, 温度升高的多;
(3)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降低相同的温度, 放出的热量多;
(4)质量相同的水和酒精,放出相同的热量, 温度降低的多;
(5)体温计为什么选择水银作为材料?
第4节 物质的比热
教学目标:
1、了解热量的初步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知道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对温度的影响。
2、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跟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以外,还跟物质有关,初步了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知道物质的这种性质用比热表示,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
3、知道的水的比热较大,了解水的这一性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了解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跟物体的质量、温度有关以外,还跟物质有关,初步了解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时吸收或放出热量不同,知道物质的这种性质用比热表示,不同的物质比热不同。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兴趣实验:
你知道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吗?热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二、新课讲授
演示实验:
问:相同温度的两杯水,为什么没有发生热传递?
学生活动1:
四位同学一组,小烧杯里装着约40克热水,大烧杯里装着约100克冷水。
1、两位同学一起分别测出热水和冷水的温度。
2、将小烧杯放到大烧杯内(温度计不拿出来),过30秒,分别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再过30秒,再次测出两个烧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记录表
时间(秒)
0
30
60
小烧杯里的水温(℃)
大烧杯里的水温(℃)
分析数据得出: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热量
讲解:热量用符号___表示 ;热量的单位为____,简称____,符号为____。它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____而命名的。
分析图表并思考: 物质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想一想:老师来不及做饭,就想泡方便面吃。可是一拿暖瓶,发现里面没有热水了,于是准备用电热水壶烧水。我应该烧一壶水还是半壶水呢?为什么?
得出结论:升高相同的温度,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比一比:将90℃的热水和10℃的冷水混合,混合后水温一定是50 ℃ ,对吗?为什么?
用图表分析:
问:物体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除了与物体的质量和温度变化量有关外,还可能与什么有关?
探究:不同种类物质的吸热能力
实验设计:
需要控制哪些变量相同?
方案1: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使它们升高相同温度,比较加热时间的长短(即吸收热量的多少。
方案2:取相等质量的水和砂石,加热相同时间(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温度的多少
实验改进:
学生活动2:
1、先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并记录。
2、用一个装有热水的烧杯给两试管同时进行水浴加热(热水只接触试管底部),每隔30秒测出水和砂石的温度,测2次并记录。
记录表
时间(秒)
0
30
60
水的温度(℃)
砂石的温度(℃)
3、分析实验数据:温度升高较快的是_________。要使水和砂石升高相同的温度,需要加热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_,吸收热量较多的是_________。
比一比:
物质种类
质量(千克)
升高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焦耳)

1
1
4.2×103
酒精
1
1
2.4×103
煤油
1
1
2.1×103
水银
1
1
0.14×103
得出:大量实验表明:相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不同。即不同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是不同的。
物质的这种特性在科学上叫做比热容,简称比热。
考一考:
三、总结
说说今天的收获!
四、练习
如图 4-39甲所示,冬天在给小孩
喂牛奶前,要把冷牛奶放在热水
中加热。已知容器中热水的初温
为 60℃,冷牛奶的初温为 10℃,
每隔 1分钟测量一下水和牛奶的
温度,描绘出它们的温度随时间
变化的曲线,如图 4-39乙所示。在
牛奶放入热水直至两者达到相同温度
的过程中,水 ______ 热量,温度 _____;牛奶 _____ 热量,温度_______。在前 10分钟内,牛奶温度的变化量要 _______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热水温度的变化量。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