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30 18:4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1964年10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声明》说的是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
2.右图所示的农业科学家“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下列有关这位科学家的叙述,正确
的是( )
①这位科学家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②他的研究成果验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③他的成就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
④他的成功说明科学研究需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越来越大。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
A.贾平凹 B.莫言 C.屠呦呦 D.路遥
4.国务院将每年4月24日定为“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我国航天领域发生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纪元,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进入太空时代的国家。这件大事是指中国( )
A.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B.第一艘无人飞船试验成功
C.第一位航天员被送入太空 D.第一位航天员完成太空行走
5.“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
观点的是( )
A.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B.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成功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6.“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这句颁奖词称赞的是下列哪一人物(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邓稼先 D.钱学森
7.1964年,日本共同社报道:(中国)向迄今由美、英、苏、法四国组成的核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发言权。”“打进了一个楔子”是指中国(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部队的组建
C.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神舟一号发射成功
8.2019年4月24日是第四个“中国航天日”。50年前的这一天,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A.神舟五号 B.神舟一号 C.东方红一号 D.神舟六号
9.下表是一份新中国模范人物的简历。据此判断,他的姓名应是( )
姓名
生卒年 1924-1986年
身份 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被称为“两弹元勋”
荣誉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成就 领导设计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
评价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英雄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屠呦呦
10.下图是翟志刚在太空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的精彩瞬间。翟志刚所乘坐的飞船是( )
A.神舟一号飞船
B.神舟五号飞船
C.神舟七号飞船
D.神舟八号飞船
11.“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写道:“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材料中赞誉的“他”是( )
A.王进喜 B.邓稼先 C.袁隆平 D.钱学森
12.下图中的人物获得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是( )
A.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B.发现了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C.创新了治疗心脏病的方法
D.改进了治疗脑血栓的方法
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虽历经曲折,但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国产新片展览月活动中,展出了多部优秀影片,新中国的电影创作进入一个辉煌时期,被称为“难忘的1959年”。你认为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双百”方针的提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C.文艺为无产阶级专政服务 D.文艺界出现繁荣局面
14.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里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下面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①文学作品的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②所有的文学作品都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③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描写现实生活来反映社会 ④文学作品渗透着历史发展的印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这样评价201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获奖者:“从历史和社会的视角,用现实和梦幻的融合,在作品中创造了一个令人联想的感观世界。”这位获奖者是()
A.屠呦呦 B.莫言 C.杨利伟 D.袁隆平
16.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
A.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原子弹、氢弹和实用通信卫星
C.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导弹、氢弹和返回式卫星
17.我国的国防如钢铁长城,回首光辉历程,令人心潮澎湃。下图所示事件带来的影响是
A.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B.我国实现了空间技术的重大突破
C.我国实现了千年的“飞天”梦想 D.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的一流强国
18.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嫦娥一号 B.神舟一号 C.风云一号 D.东方红一号
19.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据此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开启了我国飞天之旅 B.实现了中国人的航天梦
C.完成了登月计划 D.实现了太空行走
20.2019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一批为中国作出卓越贡献的人士共和国勋章,其中袁隆平被授予勋章,主要是因为他
A.参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B.参与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C.首次提取青蒿素用于治疗疟疾 D.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21.发现青蒿素,对有效降低疟疾患者死亡率作出贡献的某科学家,2015年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该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钱学森
2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建设新中国科学文化事业的根本保证。“百家争鸣”主要针对
A.军事领域 B.政治领域 C.学术领域 D.经济领域
23.中国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是
A.鲁迅 B.茅盾 C.莫言 D.郭沫若
24.习近平在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中指出:“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东方红一号卫星为我国作出的贡献是
A.标志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增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
C.打破了美苏核垄断 D.标志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继续领先
25.某同学在参观新中国科技成果展时看到,新中国从成立初期火柴、铁钉都要进口,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取得这些成就的根本原因是
A.新中国十分重视发展高科技 B.科学家的辛勤努力
C.苏联的支援 D.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26.某位科学家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这位科学家是
A.屠呦呦 B.袁隆平 C.邓稼先 D.钱学森
27.在20世纪70年代初,经过数百次实验,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的中国药学家是
A.杨利伟 B.钱学森 C.屠呦呦 D.莫言
二、材料分析题。
28.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科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0年11月30日,杜鲁门参加记者招待会,进行了如下问答:
记者:总统先生,您对朝鲜的事态打算如何应付?
杜鲁门:同以往一样,我们将采取任何必要的步骤,以应付军事局势。
记者:那是否包括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
记者:总统先生,您说的“包括我们拥有的任何武器”是否意味着正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
杜鲁门:我们一直在积极考虑使用原子弹,可是我不希望看到使用原子弹,它是一种可怕的武器,不应用来对付无辜的男人、妇女和儿童……可是原子弹一经使用,这种情况就无法避免了。
——王学亮《朝鲜战争中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
(1)材料一中杜鲁门的回答透露出什么信息?
材料二
国防科技进展大事年表
1955年10月8日 钱学森冲破重重阻力回到祖国
1956年12月22日 我国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57年10月15日 中苏签订《国防新技术协定》
1958年8月 邓稼先开始研究原子弹的制造理论
1960年2月 中央军委提出“两弹为主,导弹第一”的方针
1960年7月 苏联撤走在华的全部技术专家
1964年10月16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西方大国的核垄断
1966年10月27日 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实验
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1970年4月24日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靳德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国防科技取得了哪些突出成就并分析其意义。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定研制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在为其奋斗的过程中,广大研制工作者培育和发扬了一种崇高的精神,它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1999年9月19日《人民日报》
(3)材料三中“崇高的精神”被归纳为什么精神?简述这一精神的内涵。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1)新中国成立后在“两弹一星”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什么?请说出两件具体事例。这些成就的取得对我国有何重大意义?
(2)20世纪60年代,我国在核武器等尖端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有人说,当时那么困难,如果不搞核技术,把钱用来造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改善生活,我国早就进入电气时代了。这种观点对吗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材料二 今天没有“两航一潜”(航天、航母和深潜器),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从很大程度上讲,太空和远海、深海,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第二宇宙”。中国绝不能缺席“第二宇宙”。否则,所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成为泡影。
(3)请根据材料二,概括“两航一潜”的重要性。
材料三 这种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水稻。
(4)成功培育出材料三中这种杂交水稻的是谁?他被誉为什么?
(5)综合以上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应在哪些方面继续努力?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元时期的科学技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个指出中国对世界所具有影响的“三大发明”……并认为它们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
材料二 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材料三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宣布将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屠呦呦以及另外两位外国医学家。屠呦呦的获奖理由是“有关疟疾新疗法的发现”。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除了发明造纸术之外,材料中提到的“三大发明”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两弹一星”的成功产生了什么影响?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屠呦呦获奖的发现是什么?这一发现带来了什么影响?
(4)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这些当代科学家身上,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964年10月16日”“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等信息,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由此可知正确答案为A项。
2.【答案】B
【解析】①正确,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②正确,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不正确,袁隆平的成就不能证明中国是现代科技最发达的国家;④正确,袁隆平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取得了巨大成功。
3.【答案】B
【解析】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50年前”可判断开创中国航天事业新纪元的事件发生于1970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A项正确。B项发生于1999年,C项发生于2003年,D项发生于2008年。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进第六单元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入改革开放时期,2003年10月,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科技成就,故选D项;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1965年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A、B、C三项都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前,排除。
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链接所学可知,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从中医药古典文献中获得灵感,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故B项符合题意。
7.A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64年”“向………核垄断体制打进了一个楔子”“提高了中国的发言权”等可知,指的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故选A项。B项发生于1966年,C项发生于1970年,D项发生于1999年。
8.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9.B
【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邓稼先领故选C项。导设计和研制成功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被誉为“两弹元勋”,B项正确;王进喜被誉为“铁人”,袁隆平培育成功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了青蒿素,排除A、C、D三项。
10.C
【解析】根据题干中“翟志刚”“实现了太空行走”,链接所学可知,2008年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1.C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专注于田畴”“让所有人远离饥饿”等信息可判断该人物与农业生产有关,故选C项。
12.A
【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由屠呦呦领导的科研团队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3.A
【解析】题干表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其原因是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双百”方针提出后,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14.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与社会及历史的关系。解答本题时,可用排除法。文学作品可以有虚构的成分,并不完全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含有②的A、B、D三项排除。
15.B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中国籍、诺贝尔文学奖,链接所学可知,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6.C
【解析】我们现在通常说的“两弹一星”指的是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17.A
【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它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提高了中国的政治地位,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与图片反映内容无关,排除。D项说法错误。
18.D
【解析】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D
【解析】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D项符合题意。
20.D
【解析】袁隆平被授予勋章主要是因为他在农业生产领域的杰出贡献。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产量。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选项A符合题意。
22.C
【解析】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排除A、B、D三项,C项符合题意。
23.C
【解析】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4.A
【解析】1970年4月,长征号运载火箭将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顺利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表明我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25.A
【解析】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取得巨大成就,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根本原因是国家重视发展高科技。
26.B
【解析】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大大提高了产量。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27.C
【解析】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并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二、材料分析题。
28.(1)信息:美国对中国的核讹诈;美国准备在朝鲜战争中使用原子弹或核武器;美国严重威胁中国安全。(意思相近即可)
(2)成就:两弹一星(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研制成功。意义: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答出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3)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同,勇于攀登。(答出两点且意思相近即可)
29.(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1970年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举出两例即可)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2)不对。理由:20世纪60年代,我国研制核武器等尖端技术,有利于增强国防实力,打破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若把钱用来造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改善生活,就有可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之中,导致近代中国落后悲剧的重演。
(3)没有“两航一潜”,中国就不能掌握未来。(言之有理即可)(4)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5)继续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培养人才;发展经这力等。
30.(1)火药、指南针、印刷术。
(2)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对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提高了疟疾的治愈率,使全球数亿人受益,为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4)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