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烛之武退秦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烛之武退秦师》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共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0 20:56: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左 传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历史著作,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因为《左传》和《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为“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详细地记述了春秋时期各国内政外交等大小事实,记事比《春秋》详细而具体。
左传
以年代为线索,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
如《春秋》《左传》 《资治通鉴》
左 传
烛之武退秦师
思考:
① 为何不写秦军出兵缘由?
②为何要强调秦、晋驻扎在不同的地方?
暗示秦晋两国貌合神离;同时为烛之武离间分化工作提供可能,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仅25个字,就交待清楚了出兵的原因和当时复杂的形势,可见《左传》的语言简洁凝练。
春秋笔法
微言有大义
一字寓褒贬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
晋出兵的理由
郑危在旦夕
军:驻扎
故事背景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古代对人的尊称
不满、心酸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秦晋围郑
说退秦师
临危受命




晋军撤退
烛之武退秦师
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说退秦师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
坦言知亡,示弱心理;极力表达对秦伯的恭敬。
烛之武用了哪些事实和事例,使得秦伯退兵?语言表达上有什么技巧?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亡郑危君
舍郑益秦
晋国无信
晋贪无厌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①坦言知亡,示弱心理;极力表达对秦伯的恭敬:
“郑既知亡矣” “敢以烦执事”
①站在秦国的利益上,抓住其心理,引起好感:
“邻之厚,君之薄也” “君之所知也”“君亦无所害”
①抓住历史上的矛盾,挑拨离间:
“邻之厚,君之薄也” “君之所知也”“君亦无所害”
语言表达技巧: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怀才不遇
许之


夜缒而出
说退秦师
智谋
烛之武人物形象分析
子 不利
歉意真诚,精于言辞
郑伯

信心十足,慧眼识珠
佚之狐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果断冷静、智慧;不武断专行
晋文公
品读人物
子犯请击之
吾其还也。
吾还。
“其”和“也”连用,
都有商量的语气
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一个“必”字表现佚之狐的慧眼识珠;
一个“子”字可见郑伯的歉意真诚;
“不仁”“不知”“不武”足显晋伯的审时度势;
而一“辞”一“许”间尽显烛之武的义和勇。
左传
① 对《庖丁解牛》一线答案
②做《烛之武退秦师》一线精练
③整理《烛之武退秦师》重点文言词语
背诵文本第三段内容
④明日早读,语音打卡。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