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教案
1、 教材分析
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是“运用一些急教的方法”。本节课介绍了紧急呼救、心肺复苏、出血和止血等基本的急救方法,通过对这些急救常识的学习,能减少伤害或在紧急情况下挽救生命。
2、 学情分析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学生对这些情况的处理都有自己的见解,但是否准确 学生对此抱有很大的兴趣。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把本节的学习落实到实处,通过观看视频、教师示范、模拟练习,掌握这些技能,问时要注意把握课堂教学效果,避免学生在模拟操作中只看热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识别各种危急情况,学会紧急救助。
(2)运用一些急救方法对危急情况或意外伤害进行处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帮助学生储备日常救护知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关爱生命、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与价值观。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识别各种危急情况,学会紧急救助。
教学难点:各种急救方法的运用。
五、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操作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在上课的开始,我们先来看几幅图片。呈现在实际生活中体现各种伤情的图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自己或者是亲朋好友,甚至是一些不相干的陌生人,有没有遭遇到过这些伤害呢?面对这些伤害,你又是怎样自救,怎样去帮助他人的呢?你的处理方法是否真的得当有效呢?那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的急救常识。出示标题,引出正文。 看图片,思考自己受伤的经历。 本次导入我采取了从生活入手的方式,因为急救常识本身就是针对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事情的处理方法,运用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知识是可以让他们更好地生活。
2、活动一:出血和止血、120急救电话的拨打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活动一:出血和止血、120急救电话的拨打 创可贴的使用。出示日常生活中皮肤轻微创伤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这时候应该怎样处理呢?学生回答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伤口呈现什么特点的时候我们应使用创可贴?进而出示规范的创可贴使用说明,加强学生对使用范围的规范。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出应使用创可贴处理伤口,并且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创可贴的使用范围,进而明确创可贴的适用范围。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生活经验带入课堂,并让学生感受到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自己的生活经验得到了完善和补充。
2.120急救电话的拨打出示大量失血的图片,问学生:同学们,这时候,我们首先应当怎样处理呢?在给120拨打电话的时候,我们应当怎样描述患者的病情呢?老师这里有一个情景(图片),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当你拨通120急救电话以后,你应该怎样去描述呢?学生讨论过后,老师模拟120急救中心接线员,学生在电话里描述伤者的病情,学生描述完毕后,教师加以点评和补充,并让学生掌握拨打120电话的要领。 学生小组讨论,并模拟拨打120急救电话。 运用此方法可以让学生学会拨打120急救电话的方法,并且熟知拨打电话的要领。
3、绷带的使用方法微课示范,观看如何使用绷带,并在小组内互相练习,教师给予指导。 学生观看示范,并在小组内互相练习。 运用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绷带加压止血的方法。
4、如何判断动静脉出血及学习相应的止血措施出示表格,让学生对照表格归纳整理动静脉出血的特点,并且学会相应的止血按压方法。 学生回顾前章所学的知识,并归纳总结动静脉出血的特点。 运用表格,可以将复杂问题系统化,更便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5、紧急情况下的止血方法介绍指压法和紧急情况下可以用身边的布条止血。 学生思考在危急关头应该怎样做。 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
3、活动二:心肺复苏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活动二:心肺复苏 展示人昏迷的图片。师:同学们,当我们遇到这种情况时应该怎样处理呢?生:确定周围环境是否安全。师:那么,第二步应该怎样呢?生:判断病人有无意识、自主呼吸。师:怎样判断病人有无意识。生:用力拍打病人,大声喊叫病人。师:怎样判断病人有无自主呼吸。生:观察胸廓,感受口鼻处气流的出入。师:当我们确定病人无意识、无呼吸后应当怎样处理呢?生:抓紧拨打120急救电话。师:拨打完电话以后又应当怎样做呢?生:判断有无心跳。师:用什么方法去判断呢?生:按压颈动脉。师:当病人无心跳无呼吸后应当怎样处理呢 生:心肺复苏。师:介绍心肺复苏的步骤及作用,请同学们思考应该先做人工呼吸,还是先做胸外心脏按压呢?。生:胸外心脏按压。师:介绍心肺复苏发展史,并让学生明白心肺复苏是一步一步完善起来的,并且让学生了解心肺复苏目前面临的难题是脑复苏。鼓励学生未来的难题需要你去解决。观看心肺复苏的完整视频。并思考两个问题:1、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的交替比例是多少? 2、按照这一比例要持续几个周期,再次检查患者的反应和呼吸? 视频观看完后引导学生回答这两个问题。师:下面就让我们一步一步来学习一下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在教师的带领下利用给大家准备的人形布娃娃在小组内练习心肺复苏,老师在小组间做指导。
设计意图:我采取了从具体事例入手的方法让学生思考,当你看到一个躺在地上的患者时你应该怎样做呢?运用这样的方法,就真正将知识带到生活中了,从而避免了单纯学习知识的空洞感。对于重难点的处理,我仍然将重中之重放在了实际心肺复苏操作步骤的学习上,我选择了布娃娃作为学生练习的对象,因为考虑到:首先,这样的道具体积小,学生的操作空间能摆开。其次,布娃娃模拟了人的形态,具有人的面部结构,学生可以很好地进行模拟练习。在小组练习中,我基本做到了对每个小组进行指导,对学生不规范的操作进行纠正。
4、结语
本节课结语,我才用了引导学生课下去自主学习触电、煤气中毒、溺水、中暑的急救办法,这些场景也是生活中发生概率比较高的危险场景,学生如果掌握了这些方法,对他们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从而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
七、板书
本节板书主要运用PPT课件的形式呈现,既弥补了传统板书刻板单一的缺点,又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让操作步骤直观、系统、活泼地呈现在学生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