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积累诗歌鉴赏的方法。
2、整体把握词作的内容以及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意;品味语言,感知其形象性,赏析点染手法,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怀,陶冶自己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鉴赏这首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品味诗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三、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江南盛景,自古叫人魂牵梦萦。素有天堂美誉的杭州,更是天赐美景。八月钱塘大潮天下奇观,西湖美景更是秀色可餐。美景如画,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流连忘返,苏轼曾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而杨万里却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柳永又是如何描绘人间天堂的美景呢?今天让我们走进柳永的《望海潮》。
二、解题
望海潮:词牌名,为柳永所创,大约取意于钱塘江潮天下奇观,杭州乃观潮胜地之意。
三、整体感知——读
1.初读课文,把握节奏
要求:“三分鉴赏七分读”,注意读音,把握节奏,体悟情感
(1)学生朗读——点评(学生)——指导朗读
(2)朗读指导:
①上片首句在“繁华”处读升调且顿,为下文蓄势;写钱塘江潮壮观的词句、如“怒涛”、“霜雪”、“天堑”这类色彩浓烈的而有气势的词语,音调急促,仿佛大潮劈面奔涌而来,有雷霆万钧、不可阻挡之势。
②写西湖清幽的美景,文字优美,词曲变长,节奏要平和舒缓,读出心旷神怡之感
③。结尾祝愿之辞要读的恳切。
2 、再读诗文,把握情感
多媒体展示:
思考:上下阕词人各“夸”什么?哪两个词语最能体现杭州的特征?
繁华、清嘉
3、三读诗文,梳理大意
要求:结合课文注释,读懂诗文。
点拨:上片主要夸杭州自然风光美丽和都市繁华。
下片下片主要夸杭州人民安乐、祥和的生活景象。
四、品读鉴赏
1、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同学们可以联想到哪些景致呢?(或者西湖,或者灵隐寺,或者雷峰塔,……)那么,
问题:在《望海潮》一词中,柳永将精彩的笔墨放在了对哪些景致的描绘上?这些景致有什么特点?(初步梳理全词脉络)
明确:景致:钱塘江潮,西湖美景。
特点:宏伟壮观,清秀美丽。
2、自古以来,描写杭州,描写西湖的诗词多不胜数,其中不乏上乘之作。柳永笔下的杭州却别有一番风味。那么,他是如何来描写这些景致的?
提示:从艺术手法、语言锤炼方面赏析
(学生先自己思考,可炼字,可品意,可赏情,将自己的感悟写下来;进而合作探究,每组代表归纳本组讨论要点,学生发言。)
重点赏析两处:(1)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2)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策略:分别从品意、练字、抓艺术手法等角度入手,意在让学生明白赏析诗词尤其景物描写的角度是多样的)
点拨准备:
(1)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追问:若把“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云”字写堤上之树高而多;“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霜雪”比喻浪花,有色彩,有感觉;用“推”字显得比较平板,力度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涛翻涌、排山倒海的气势,形象逼真,画面壮观。
“绕”字,尽显古树成行,长堤迤逦之态。
小结:可见柳永也能用豪气。此句的气势不下于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也不下于苏轼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2)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点拨:A、“三秋”、“十里”时空并举,“三秋”从时间着眼;“十里”从空间着眼。桂花在秋季开花,莲在、夏季开花,写出了西湖四时风光无限美好,令人向往。
B、运用点染手法
“重湖叠巘清嘉”是点,“重湖”,写湖本身,西湖有里湖外湖;“叠巘”,写湖岸,山峰重叠。“清嘉”清秀美丽。
下片中“重湖叠巘清嘉”是点;“有三秋桂子……吟赏烟霞”是染,从山色之美、湖荷之胜、人文风貌之佳三个方面进行描绘。人是景中人,也是景中景。
强调:点染间不能有其它相隔,必须是一气而下。
追问:上片也运用了点染手法,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点拨:“形胜、都会、繁华”为点,“烟柳”句对应“都会”‘“云树”句对应“形胜”,“市列”句对应“繁华”。
自由赏析准备:
(1)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点拨:对仗工整,情韵亦自悠扬。“泛夜”“弄情”,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或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曲和采菱的歌声。“嬉嬉”二字,则将他们的欢乐神态,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游乐图卷。
(2)由数字组成的词组,“十万人家”、“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千骑拥高牙”等
在词中的运用,或为实写,或为虚指,均带有夸张的语气,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3、最后一句“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似乎与杭州美景无关,有评论家认为它是完全游离于主题之外,为奉承之辞,你认为呢?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理由
写作背景 :柳耆卿与孙何为布衣交。孙知杭州,门禁甚严。耆卿欲见之而不得,作《望海潮》词往见名妓楚楚曰:“欲见孙相,恨无门路。若因府会,愿借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若问谁为此词,但说柳七。”中秋府会,楚楚宛转歌之,孙即日迎耆卿预坐。
点拨准备:不是游离于主题之外,它点明了全词的主题和写作目的。因为本身这首词就是作者路经杭州市,写给地方长官的投赠之作。作者想通过它获得长官的召见和赏识,那么必然会对长官进行夸耀和奉承。但是这首词里,柳永以生动的笔墨,把杭州描绘得富丽非凡,写景多于投赠之意。
五、拓展延伸
1、杭州西湖是美的,古代诗人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很多,你能背出一些吗?
毕竟西湖六月天,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六、作 业
1.背诵默写《望海潮》。
2. 试着将这首词中你感受最深的句子改写为散文诗。
⒊仿照本词以宁陕为对象写一首词,赞美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