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一棵小桃树
教学目标:
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重点:
1.自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梳理小桃树的生长过程。
2.比较小桃树的成长和“我”的人生经历,领会小桃树的深刻内涵,进一步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教学难点:
1.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教学工具:教案,ppt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电影阿凡达中有一棵生命之树,男主角有烦恼时就会去找这棵树倾诉,那棵树就是他们的象征,摧毁了树也就摧毁了他们的意志。的确,树经常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在一些作品中。正如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所说的,情魂从树中来,亦归于次。今天我们也学一篇关于树的文章,贾平凹的《一棵小桃树》,聆听他与一棵小桃树的故事。
作者简介
贾平凹 (凹读wā,“娃”的谐音),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作家。 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 当代青年作家。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学。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浮躁》《废都》等。短篇小说《满月儿》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预习检测
明确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认识小桃树
在自读中圈出过渡、提示结构层次的语句,快速划分课文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写“我”写小桃树的缘由。
第二部分 (第2段) 写眼前情景,抒发怜悯,痛心,自责的心情。
第三部分 (3-8段)回忆小桃树的成长过程和“我”的经历。
第四部分 (9-14段)回到眼前景象,呼应开头,点明主旨。
说一说:文章在记叙顺序上有什么特点?
插叙。
3.画出表明小桃树生长过程及状态的语句,试着连起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桃核埋在角落→萌芽(委屈、瘦、黄)→长上二尺来高(很慢,猥琐)→有院墙高了(猪拱,讨人嫌,奶奶照顾)→开花(单薄、遭大雨、花零落)→枝儿上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
明确:小桃树的经历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
六、品读课文,走进小桃树
1.这到底是一棵怎样的小桃树?画出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有关形态、颜色、动作等的重点语句,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鉴赏字、词、句、段, 品析形象。
①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拟人。在风雨中挣扎,幼小,单薄)
②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比喻、拟人。小桃树虽单薄弱小,却顽强地开了花,只是仍显得那么孤单病态。)
③如今,它开了花,虽然长得弱小,骨朵儿也不见繁,一夜之间,花竟全开了呢。
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那瓣片儿单薄得似纸做的,没有肉的感觉,没有粉的感觉,像是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又偏苦涩涩地笑着。(拟人,小桃树虽单薄弱小,却顽强地开了花,只是仍显得那么孤单病态。)
④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一树的桃花,一片,一片,湿得深重,像一只天鹅,羽毛渐渐剥脱,变得赤裸的了,黑枯的了。(比喻。倍受恶劣风雨的摧残,依旧顽强。)
⑤那树的顶端,高高的一枝儿上,竟还保留着一个欲绽的花苞……抖着满身的雨水,几次要掉下来了,但却没有掉下去,像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闪着时隐时现的嫩黄的光,嫩红的光。(比喻。将花苞比作风浪里航道上的指示灯,表现了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
2.小桃树在生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磨难?它最终能孕育出桃么?为什么?
“我”忘却时它破土而出。(第4段)
一出世大家都笑它,连奶奶也说它没出息。(第4段)
它在生长过程中被猪拱折过,险些被砍掉。(第8段)
它第一次开花就历经暴风雨摧残。(第12段)
不屈不挠。我们可以看出它敢于向困难作斗争的顽强精神,凭着这些,它最终一定能够孕育出一个桃。
七、课堂总结
总结小桃树的形象:单薄弱小却又顽强的小桃树,是那样的可怜,又是那样的可敬。
第二课时
新课导入
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1.作者在文中多次称呼小桃树为:“我的小桃树”,你读出作者对小桃树有怎样的深情?
第1节: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
忏悔、爱怜
第2节:我深深闭了柴门,伫窗坐下,看我的小桃树在风雨里哆嗦。
怜惜,痛心、自责、无奈
第5节:爷爷便每天一早喊我们从屋里一盆一盆端出来,天一晚又让我
们一盆一盆端进去;却从来不想到我的小桃树。
心疼、惋惜
第8节:天黑的时候,在窗下坐着,一抬头,却看见我的小桃树了……
第8节:我深深懊丧对不起我的奶奶,对不起我的小桃树了。
感动思念;自责惭愧
第9节:那花儿开得火灼灼的,可我的小桃树,一颗“仙桃”的种子,
却开得太白了,太淡了……
担忧、伤心
第13节: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惊喜、希冀、感动
2.作者为什么如此注重和爱护小桃树,如此执着地用这个称呼?他和小桃树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勾画叙述作者经历的语句,说说你的发现吧。
出生山村,心有梦想
进城读书,感到渺小
长大成人,遭受磨难
心底有花,坚定追求
明确:“我”的成长经历是本文的暗线。
再读课文,对比小桃树和“我”的异同,填写表格,感悟“我”的成长之路。
补充作者背景,进一步体会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4.作者表面上是在写小桃树,实际上是在写谁
小桃树--→自己
托物 ---→言志
5.“我”从小桃树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面对生活中的困苦和蘑难,要顽强斗争,不懈追求,创造美好生活。
归纳主旨。
这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通过描述一棵小桃树曲折艰难的生长过程,赞颂了其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并借小桃树抒写自己的情志、理想: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要顽强地抗争,不懈地追求。
二、合作探究
1.文章多处写到“奶奶”,其作用是什么?
①突出了小桃树与奶奶之间的密切关系:奶奶买来桃子和她讲的话促使“我”种下桃核,奶奶打扫院子才现桃树,以及在奶奶的保护下桃树才留存下来。
②奶奶是作者感恩的对象,多处提及,表达了作者对奶奶的感激、思念之情。
本文与《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三、拓展延伸
1.积累有关桃花的诗句。
①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诗经·周南》
②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③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崔护《题都城南庄》
④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课堂总结
所有的梦想都值得被尊重,有梦的人眼睛是亮的,笑容是干净的。有梦的人何惧独步,何惧毁谤。有梦会让我们更加生动而美好,就像我们伸手去抓星星,哪怕是一无所获,也不至于满手泥土。
愿同学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