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语文主题作文之浓浓亲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中考语文主题作文之浓浓亲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0 22:3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考主题作文之浓浓亲情
一、作文导写
亲情,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话题,它是我们永远的守候与牵挂。在考试中,“亲情”类的作文题目始终占据榜首,可以说80%的作文题都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何写好这类作文呢?
1.确立中心,让“情”有可依
对于亲情,我们每个人都很熟悉,可写淳淳的祖孙情,也可写浓浓的父母爱。如写母亲,可写她的疼爱子女、温柔如水,也可写她的勤俭节约、乐于助人,还可写她的兢兢业业、勤劳能干……可写的东西非常多,我们不能每个方面都写,可选取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去写,才能写得具体详细。
2.典型事例,让“情”有所寄
确立好中心后,要让“亲情”寄托于具体而典型的事例。所谓“典型”,就是最能表现中心,角度要“小”。否则就会导致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比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选取初春田野散步解决分歧的典型事例,表现了“尊老爱幼”的重大主题。
3.细节描写,让“情”更感人
“亲情”类作文离不开写人叙事,在关键情节运用动作、神态、外貌等细节描写,会使文章更加感人。比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对父亲车站为我买橘子的背影进行了详细描写,让我们被父亲的爱深深感动。
4.景物烘托,让“情”更动心
写作时,适时添加景物描写,可烘托渲染,情景交融,增强抒情韵味,也使文章更加打动人心。如莫怀戚的《散步》一文中对初春景色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生命的美好与活力,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
5.抒情议论,让“情”能点睛
在记叙描写中适当地穿插抒情议论,特别是在文章结尾处,会使细节得到点化,中心得以明确或升华,有画龙点睛之效。抒情议论一定要有自己对人对事的独特思考与感受,语言要真挚生动。这是得高分的关键 。
示例:
因为有了太阳光和热的付出,小草才显得生机盎然;因为有了亲人的关心和爱护,我的心中才有了永不停息的动力。他们在我前进的人生旅途中,默默地为我加油,为我鼓励。
我快乐,我自豪,我就这样在亲人的关爱中慢慢地长大。
——《就这样慢慢长大》
【点评】这段文字是文章的结尾,通过抒情议论,点明题目和中心,画龙点睛。
二、必备佳作
1.我想紧握你的手(太奶奶)
半庭风月,一帘心事,就这样住进梦的山庄,湿淋淋的木桥,隐匿昨日的痕迹。回想过往的你,一切仿佛停留在昨天,我想握住你的手,只叹天不遂人愿。
还记得吗?那个夕阳下小小的我。那天的云,格外夺目,为焦灼的你拂去了日光的炙热。你在槐树下停留,不见我的踪影,以至如此焦急。树上的阵阵欢乐笑声冲破了你的悲伤,你抬头,见躲在树的枝丫上笑嘻嘻的我,怜爱的目光将我包围。你却装作嗔怪,“快下来。”我却不从,向你讨价还价,直到你了我心愿才作罢。你慈祥地注视我从树上滑下。轻轻地用手指点点我的额头,“小馋猫。”我反驳,“小馋猫的太奶奶,买糖去。”你笑笑,握住我的手,走出那扇古老的宅门。
还记得吗?那个精巧的花环。小时候的我,总是缠着你给我做花环,盼个一年四季,盼到槐树花开。一年中只有槐花开放前后的一个星期,我是非常听话的。每天跟在你身后,帮你做这做那。可过了这一个星期,我就不干了,你笑我“善变”,我却毫不在乎。坐在槐树下,看看你用一双巧手编织成一个美丽的花环。你手把手地教我,我却总是学不会。“等哪一天太奶奶不在了,你就没有花环戴了,好好学吧。”天真的我并不在意,“太奶奶不是一直在我身边吗?如果你要抛下我,我就握住你的手,不让你走。”你又笑笑,握住我的手,将我揽入怀中。
还记得吗 那些香喷喷的槐花饼。每到槐花开放,你总是用钩子将槐花摘下,送给街坊邻居,做槐花饼。当大功告成,我要求与你比赛踩影子,你那小脚怎能比得过我?伴着微风,乘着阴凉,我们一对老小在树下欢娱,槐树仿佛感受到了我们的欢乐,摇摇树枝表示应和。玩累了,就坐在树荫下,双手托腮,吃着槐树饼,盼着爷爷奶奶回家。顶着漫天星海,你仍笑笑,握住我的手,给我讲着银河的美丽传说。
还记得吗?那个阴沉的下午。放假归来,却感觉不到往昔的欢乐气氛。踏入院子,却只看到坐在槐树下的你。你面色略显疲倦,红肿的眼帘暗示了气氛的悲伤。我迷茫,却突然意识到你日渐衰老,恐惧笼罩心房。你察觉轻柔的话语安慰我,“太奶奶没事,只是时而清醒时而昏沉罢了。太奶奶只想告诉你:珍惜你现今的时光,不要让失败遮蔽双眼,你要记住太奶奶永远爱你。”我哽咽,泪水决堤。
你不记得了。我再次放假回来时,只看到槐树下空洞迷茫的你和只会说“朵朵,好孩子”的你,满地槐叶也带不去的痛心。
而今你虽已不在,我却多想握住你的手,陪你看夕阳西下,陪你共享人间荣华。我会永远记得你,带着你的爱,独行于人生堤岸。
【点评】
这篇文章记叙了和太奶奶相处的几件往事,并将所记之事与槐树槐花之景融合为一体,画面感强,富有美感,增强抒情韵味。
中间段落用了四个“还记得吗”,一个“你不记得了”为开头,将所记之事以时间为序串联在一起,表现了太奶奶对“我”深沉的爱,构思巧妙,令人耳目一新。
首尾呼应,严谨完整。文章反复点题,中心明确。
2.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外公)
月光常常到故里,寄托那一首歌谣,承载那一抹记忆,酝酿那一缕留在记忆里的芬芳……令人回味。
推开木制的门,房间里的物件儿已经蒙上一层厚厚的灰,檀木做的桌子给灰暗的房间增添一抹亮色,桌上放着蒲扇,拐杖。可是少了两样东西,一是外公的烟斗,二是绿豆糕。
微风将我的记忆吹回了四岁那年。那时候我体弱多病,这也不能碰那也不能吃,活脱脱的“小林黛玉”,那天父亲母亲带我回外公家探亲刚下车,外婆扶着外公出来了,外公拄着拐权眼睛笑弯成一条缝缝,慈祥和蔼,手上拿着一盒不知名的东西。我雀跃地跑过去,怯生生地问:“外公好!外婆好!外公,您这手里拿的是什么呀?”外公听后,用拐权敲敲我的屁股:“你这小机灵鬼,这是绿豆糕,先进屋再吃!”绿豆糕?我仿佛打开了新世界。
一进屋,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一股清香扑面而来,正午的阳光透过绿叶缕缕照射进来,洒在绿豆糕上,精致小巧的绿豆糕被照得发光,晶莹剔透。我早已垂涎欲滴了,小心翼翼地捏起一块绿豆糕,放进嘴里,细细品味。绿豆糕清凉爽口,甜而不腻,缠绵丝滑,一个字“绝”!吃完一块,正当我想再来一块,母亲开口了:“阿源,别吃了。”“不要!”我立马反驳。“诶呀,你就让她吃嘛!阿源都多久没吃过这些东西了?”外公说道,我趁话将第二块塞进嘴嘴里,感激地看了眼外公,“您就爱惯着她.....”母亲无奈说道,大家都笑了。
此后,我时常去找外公,每次去,檀木桌上都会放着一盒绿豆糕,我和外公就坐在院子里,外公坐在藤椅上,摇着蒲扇,我在一旁吃着绿豆糕,给外公讲着笑话。远处黛山被云环绕,瞰院里黄昏,听树梢蝉鸣。一老一小笑得合不珑嘴,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时我怎么也没想到,下一次,竟是天人永隔……
记忆被唤回,窗外月华如水,像天河中的一面碎镜。天空漆黑似墨,冷得没有一颗星星。真想把绿豆糕和思念折成小船,让月光寄给长眠的他……月是故乡明,家是绿豆香,曾是那一缕芬芳,惊艳了我的时光,温暖了我的岁月。
自他走后,我便再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绿豆糕了。晴时满树花开,雨时一湖涟漪,这世界是他的遗嘱,而绿豆糕,是他留给我最美的礼物。
【点评】
1.一线串珠,构思巧妙。全文以“绿豆糕”线索为线索组织材料,表现外公对我的爱。
2.文笔细腻,善于描写。比如对进屋后绿豆糕的描写,比如对外公的神态、动作等描写,都非常细致,让物和人都跃然纸上。
3.语言精美,富有诗情画意,也让情感表达更有韵味,感染力强。
3. 留在记忆里的芬芳(母亲)
梦里花落知多少。时间的流转,季节的更替,惟有一朵永驻心间,散发迷人的芬芳。
淅淅沥沥的春雨,依如昨日般飘落,有征兆却似乎没有尽头。我站在教室的走廊里,等待着来接我的母亲。良久,春雨中依旧空空的,留下些许关于香的残存。远处,一个妇女正在雨中疾驰,没有穿雨衣,衣服湿了一大片,我看清了那是母亲。
一阵刹车声将我的烦躁统统激起,我一脸生气,“怎么到现在才来呀 ”“我本来很早就来了,因为今天是你的生日,就去做了个蛋糕,没想到竟来晚了。”听到母亲的话,生气的表情渐渐变得缓和,我的视线绕过母亲,射向了那件雨衣,雨衣下面确实盖着什么。“你为什么不穿雨衣呢 ”“哦,我把雨衣盖在了蛋糕上,以防把它打湿。”我的心一惊,望着被雨淋湿的母亲,看着雨衣盖着的蛋糕,心里不知是酸还是甜。
思绪不知何时被风中的花香牵引,飘向去年的今天。依旧是春雨淅沥,依旧是春风裹香,疲劳工作了一天的母亲,一回家便瘫倒在床上,似乎已经忘了今天的日子,我有些生气,却不忍唤起母亲。突然,母亲像上了发条般从床上“弹”起,拿起雨衣匆匆出门,我不知道母亲去干什么,只是隐约的被失落笼罩着。春花的芬芳掠过鼻间,我却无心玩赏。一会儿,母亲回来了,手里提着蛋糕——用雨衣盖住的蛋糕,我的眼眶里有液体在涌动。
“我们走吧。”母亲的话将我的思绪从回忆中唤回,此刻的情景和那年的今天重叠,放映着一场短暂却深刻的电影,电影的主角是母亲,而我只是被感动的观众。我要用我最响亮的掌声来赞扬这样令人回味的电影,告诉电影的主角,我对她的感谢。
感谢母亲为我所做的一切,感谢母亲赐予我的感动,感谢母亲在我心中植下了那朵芬芳的花。
春雨淅沥,春风吹拂,春花的花瓣被无情地吹落,惟有心中的那朵芬芳,不会因时光而萎谢,不会因环境而凋落。
它是被爱加了保险的,永远不会消逝。
【点评】
1.这是一篇叙事性很强的作文,以妈妈连续两年用雨衣盖住我的生日蛋糕而自己却淋湿的故事,表现母爱的无私伟大。
2.由眼前之事联想起去年之事,过渡自然,为下文抒发对妈妈的感谢与赞美之情做好有力的铺垫。
3.首尾的语言优美生动,而文中将叙事与雨天巧妙结合,更富画面感,也更好地表现母爱和我的感动。
4. 藏在石阶里的精彩(父亲)
点点阳光洒在长长的石阶上,依稀的绿苔似乎在感谢这自然的恩赐。露珠映着微笑,偶尔滋润着石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沉默着。偶尔,阳光闪过,那石阶上凹凸不平的水洼也会反射出一道感动来。
我家门前有几条台阶,是由三大块青石铺成的。小时候,母亲都要等父亲回来才开饭。傍晚,我和姐姐便坐在石阶上往远方望去,直到一个疲惫的身影在夕阳中拖着长长的影子走来,我们便立刻跑起来,围着父亲,又是拿衣服又是递毛巾,嘴里还乐呵呵地叫着:“开饭喽!”父亲看了便总会抱起我们,朝家走去。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父亲脸上的皱纹就像台阶上的绿苔一样,不知不觉,已蔓延到嘴角、额头。父亲不用再像以前那样早出晚归了,却也不再抱我,自然,他也抱不动我。
懂事之后,石阶对于我的意义不再是黄昏中的等待。每次,我成绩落后或者是做错什么事,我便一个人坐在石阶上,沉默。父亲也会坐过来,但他既不打我也不骂我,只是默默在旁点燃一支烟。那张苍老的脸,板起来就像冰冷的石阶。我们就这样坐在那里,互相不说话。
父亲的爱就像石阶一样沉默,却暗带精彩。记得中考前一段时间,我每天都要到老师家复习,很迟才回家。父亲总是坐在石阶上等我。一次,我回来时,看见他蹲在石阶边,手里拿着一支烟,在微风中,那烟头忽明忽暗。父亲佝偻着身子,在灯光下显得愈发苍老。石阶陪伴着他,而他在等我,仿佛一座雕塑。那一刻,我觉得父亲给予我的,是世上最独一无二的。我上前去,喊了一声“爸”,他回过头来,随手熄灭还未抽完的半支烟,被岁月刻画得伤痕累累的脸上也泛起一丝笑意,一丝满足。他起身拍拍我的背说:“走,进屋吧!”父亲手上的皮肤就像石阶坑坑洼洼的表面一样,但同样是粗糙,石阶传递给我的却是一股厚实坚强的温暖。
阳光依旧,石阶默然伫立。那石阶上爬满的绿苔就像回忆,摞了厚厚一叠。藏在石阶里的精彩,是父亲无语却厚重的爱啊!
【点评】
1.一线串珠,线索明晰。本文以“石阶”为线索,借石阶展现与父亲的件件往事,一线串珠,脉络清晰。
2.融情于物,借物抒情。石阶是作者叙事与抒情的载体,石阶这一物象与父亲的形象交相辉映,并通过对石阶、对父亲的细致描写,巧妙将对父亲的感恩与崇敬之情充分地表达出来,极富艺术感染力。
3.结构精巧,极具匠心。作者以时间为序,“小时候”“懂事之后”“记得中考前一段时间”等时间短语,使得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首尾呼应,给人以浑然一体的美感。
5.那天,如果雨一直下(父亲)
那道痕,不深不浅,不偏不倚,静静地安放在那里。一寸浮华一寸流离,纷繁一生的光景,从容一世的美丽。
——题记
氤氲的月色浸染着紫色的窗枝,梦中仿佛又回到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的雨天。
也许是由于天性中不羁的性格,也许是由于青春期的叛逆心理,我与爸爸之间的隔膜越来越深,甚至做了一个月的“陌生人。”
夏季总是变脸这么快,刚才晴空万里的天突然乌云密布,让人透不过气。坐在教室的我望着窗外,全然忘记了学习。下课铃声响了,我第一个冲出教室,在校门口找寻他的身影。一抹靓丽的蓝色映入我的眼帘,我假装毫不在意地走过去,把书包丢给他,然后与他并肩走在回家的小巷里。
雨越下越大,风越刮越烈,那一把伞已不足以把我和爸爸完全庇护住。不知何时,我感觉我头顶上空已完全是蓝色,而爸爸的上空却尽是灰色。我的脸颊淌下几滴水珠,不知是眼泪还是雨水。
走回家中,淌了一脚的雨水,我和爸爸的鞋已如冲洗过一般,妈妈拿去洗时,我无意间瞥见了爸爸的衣服,一半是干的,一半是湿的,而我的却没有一丝湿润,我似乎明白了什么。
又是一个雨天,爸爸依旧举着那把蓝色的伞来接我。我满心欢喜地走过去,这次没有把书包塞给他,而是主动提出要撑伞。爸爸满脸疑惑,但还是将伞递给了我。在青石小巷里,一股清新的味道扑面而来,我故意将伞偏向爸爸,爸爸赶紧对我说:“伞偏了。”我们相视一笑,没有再说什么。偶然扭头间,我看见爸爸头上已爬满了青丝,那件单薄的背心已被风吹得飘动,这是岁月的痕迹……我感到微微有些冷,却又享受着这父女二人的时刻。回到家中,我的衣服一半是干的,一半是湿的,可是爸爸的衣服仍旧不干。
“时光时光你慢些吧,不想让你再变老了,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那天,如果雨一直下,我愿那道淡蓝色的痕一直飘在爸爸身边。
【点评】
1.双线并行,线索明晰。本文明线是那把淡蓝色的伞,暗线是“我”的感情变化,双线并行,脉络清晰,便于抒情。
2.构思新颖,布局巧妙。本文虽是下雨送伞的老套故事,但胜在巧妙的将两次送伞连在一起,用两个人衣服干湿的变化来表现我从叛逆到感恩懂事的变化过程,构思新颖。(这就是常说的作文“旧瓶装新酒”,材料虽老,但可在结构、语言等方面创新,老树开花,同样惊艳。)
三、提分技巧
1.对人物进行生动细致的描写,如神态、动作等。
2.可设置一个典型的活动环境,使文章情景交融,增强画面感和感染力。比如风雨天、下雪天、夜晚等,可更好烘托爱的深沉伟大;比如春暖花开、夏荷盛放等美好的环境,可烘托亲情的和谐美好幸福。
3.可一线串珠,以一物为线,让文章线索明晰,更富韵味。这个“物”可以是槐树、桂花、海棠等植物,也可以是绿豆糕、桂花糕、芝麻糊等食物,也可以是雨伞、风筝等常见物品,还可以是富有传统、富有文化的笔墨纸砚、茶、传家物品等等。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