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剪纸中的故事
--质朴的民间剪纸 说课
开 始
1、教学内容:
剪纸是民间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既可作实用又可美化生活,蕴含着浓浓的乡情,其质朴的造型,最为通俗的艺术语言,完美的体现了劳动人民最美好的理想与愿望。本课最初的设置是《独具魅力的满族艺术》,由于我执教的学区并不是满族的聚居区,而且此课是以剪纸为主。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宽泛的民间剪纸艺术美,弘扬我国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所以我把《独具魅力的满族艺术》改为《质朴的民间剪纸》,并在知识拓展中介绍了满族剪纸。
一、教材分析
2、教学对象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正处于思想波动较大,他们的好奇心逐渐下降,专注力有所提升,更愿意关注一些大的事情。所以在这样一个时期,引导他们关注一些民族的,传统的知识是他们所渴望的,对于他们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也是极有帮助的。由于我所执教的学区学生视野并不开阔,所以采用他们喜欢的形式,如动画、flash等多媒体信息技术,来刺激他们的感官从而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
3、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民间剪纸的一般知识,掌握基本的剪刻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激活、欣赏、能力、评价的训练,培养学生欣赏、想象、创造等能力。
(三)情感和价值目标:加深对民间艺术的理解,形成高尚的审美趣味,树立民族自豪感,弘扬、传播民族文化
4、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剪纸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剪纸的制作方法。
返 回
激活训练法:通过视频,冲击学生视觉,旨在短时间激活学生的右脑细胞,使其更快的进入状态。
欣赏训练法:使学生通过对比欣赏图片、flash等拓宽视野,了解相关知识并且为创作奠定基础。
能力训练法:通过多维训练空间,联系相关学科,拓展学生多方面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以达到课标要求。
评价训练法:通过评析作品,锻炼学生的欣赏、语言表述能力。
二、教学方法:
返 回
《美术课程标准》中重点落实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倡导“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的学习精神,鼓励采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法。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加强教师的引导和顾问的作用。
本课程主要的教学目标是在情趣之中认知剪纸,掌握剪纸的艺术特色;学生能够在剪纸的鉴赏中理解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文化的关系,提升学生尊重、保护与传承中国民间艺术的意识。因此在本堂课程中着重加强学生的感受体验,在具体的视频短篇中认知剪纸。在学生的讨论法中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在小组合作中提高
创作能力。
三、学法指导:
返 回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对比欣赏,探究新知
3.视频铺垫,合作探究
4.展示作品,多元评价
四、教学程序:
返 回
返 回
对 比 欣 赏
对比欣赏
剪 纸
原 形
对比欣赏
传统剪纸
马蒂斯作品
满 族 剪 纸
返 回
各小组抽签决定组别,根据故事情节,自由设计迎亲场面:
A组设计鼓乐队场面
B组设计抬轿子场面
C组设计抬嫁妆场面
D组设计场面的陪衬(如老鼠、小草、石头等)
能 力 训 练
能 力 训 练
A组鼓乐队
B组抬轿子
C 组抬嫁妆
D 组场面 陪衬
返回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