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对称
教材:小学数学 北京2011课标版二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能力目标: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
突破方法:通过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突破重点。
难点:识别轴对称图形。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
教法:谈话法、直观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蝴蝶墙贴,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去生态园游玩,拍了三种动物的照片,同学们能猜到是什么动物吗?(课件播放三张图片)
二、探究新知
(1)引导观察,感知“对称现象”。
师:为什么老师只放了一半照片,同学们也能猜到了?
生:因为左右两边是一样的。
师:我们把左右两边一样的这种现象叫做对称现象。(板书)
师:对称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同学们猜猜他们是谁?(播放两张同学们的照片)
生:是××。
师:同学们真棒,他们有没有对称现象?
生:有。
练习:师做一些肢体动作,学生回答是否对称。
活动:学生互相做一些肢体动作,说说是否对称。
(2)认识“轴对称图形”。
师: 这些图形左右两边一样,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
学生自由发言。
(3)剪“轴对称图形”。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现在我们亲自动手做一些轴对称图形。
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步骤:先折一折、再画一画、最后剪一剪。
展示学生作品。
练习:你能不能自己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出来呢?
(4)认识“对称轴”。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师: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 对称轴有什么用呢?
播放课件演示:蝴蝶一边折过来,能跟另一边重合。
师:我们能借助对称轴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活动:生利用蝴蝶材料折一折,并将蝴蝶贴在黑板上相应的位置。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课件出示4副图片。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
(2)下面这些数字图案,哪些是对称的?
(3)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减下来的?连一连。
出示4组图片。
四、全课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给自己评价:我知道生活中存在着对称现象。(1星)
我知道对折后能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1星)
我能借助对称轴判断轴对称图形。(1星)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板书设计:
对称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