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导学案
学习内容 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课型 新授课
已有知识 知道什么是比例尺关系。2、会正确的进行单位换算。
学习目标 结合具体情景,使我能理解图像的放大与缩小的意义。 我会利用方格纸画出把一个简单图形按指定的比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和动手操作的活动,使我能感受图形放大或缩小是图形大小的变化,图形的形状不发生变化。
教学重点 理解图形的放大与缩小的特点
教学难点 根据比例绘画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PPT课件、照片、课堂学习单
教学活动 学习活动 技术应用 设计意图
学习阶段 一、复习旧知1、比例尺1:200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 的( )。这是把原来的图形( )倍。 2、比例尺200:1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倍。这是把原来的图形( )倍。 二、新知探究一学法: 观察两幅图,看看放大后图片的长和原来图片的长有什么关系?宽呢? 按2∶1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长方形放大后的图形。 独立在方格纸上完成,和小对子说说你是怎么画的?按4∶1在方格纸上画出下面正方形放大后的图形。按2∶1画出三角形放大后的图形。 独立思考尝试在方格纸上完成,然后和小对子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观察一下放大后的图形和原来的图形,比较它们的内角、边长、周长,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说说图形放大后有什么特点?三、新知探究二如果把你们刚刚画的放大后的长方形按1:4、正方形按1:3、三角形按1:2缩小,各个图形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学法:按上面要求把缩小后的图形画在方格纸上。自己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你的想法。观察缩小后的图形和原图比较内角、边长、周长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图形缩小后有什么特点? 同学自愿抢答(预时1分钟)(预时1分钟)动手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自主完成(预时3分钟) 课件展示 设计这个复习题为后面的学习新知做铺垫。形象有趣,一下子就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结合课件演示引出课题。
检测阶段 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部分。(见PPT) 练习设计有坡度的展开星级练习,强化理解和应用。
总结评价 1、自我反思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这节课你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你还有什么疑问?2、自我评价或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说说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 回顾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预时5分钟) 课末,让学生谈谈收获及注意事项,通过总结对本课内容进行浓缩,进一步促进消化。
板书设计: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形状不变 大小变了对应边的比是相同的 对应角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