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风华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亳州市风华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1.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3-10 09:30:2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亳州市风华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1·广东)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  )
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
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
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
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
2.(2021·抚顺)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中,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措施是(  )
A.推行地税改革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废除农奴制 D.农民高价赎买土地
3.(2021·营口)这场战争参战的350万人中绝大多数为志愿兵。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这场战争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美国内战
4.(2021·攀枝花)“以前日本是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
A.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 B.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
C.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 D.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5.(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现代日本学者指出:明治推新提倡西方技术与日本方法相结合,而拒绝了西方的精神特质。结果给国家带来1945年的灾难。这主要是因为明治维新(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留军国主义
C.提倡文明开化 D.推行殖产兴业
6.(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下图为英国1750~187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知英国(  )
A.农村人口大量死亡 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
C.城市化不断推进 D.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7.(2021·荆州)19 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 %,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 % ,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 % ,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8.(2021·乐山)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对这段话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
A.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 B.城市化造成传染病流行
C.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D.当时英国经济非常落后
9.(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世界近代出现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达尔文——《物种起源》 B.梵高——《战争与和平》
C.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D.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10.(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的召开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美国对德宣战 ④凡尔登战役
A.④②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④③①
11.(2019·湖南模拟)“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导致沙皇专制“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十月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12.(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有学者认为,世界近现代史中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国们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不包括(  )
A.成立国际联盟 B.《凡尔赛条约》
C.割台湾给日本 D.《九国公约》
13.(2021·随县)“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主要说明苏联模式(  )
A.侧重工业化,忽视了民生幸福 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D.导致苏联农业生产落后
14.(2021·南京)1933年3月,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最终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
A.改革国会的立法权 B.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C.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D.尝试强化国家干预
15.(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它签署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国人民斗志高涨,积极投入反法西斯阵营。“它”指的是(  )
A.《开罗宣言》 B.《联合国家宣言》
C.《波茨坦公告》 D.《九国公约》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改正。
(1)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圣马丁和华盛顿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
(3)札格鲁尔等人领导的华夫脱运动为墨西哥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1884年,法国人海厄特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题,17题10分,18题10分,共20分)
17.(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俄国的发展之路,不仅改变着自身,而且也影响着世界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图一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图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
材料三: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1)材料一中的“社会改革”指的是什么?这次改革使俄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转型?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
18.(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化危为机考验国家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在南方,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解决了这一问题,美国变成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
——杨积讯《论美国<联邦宪法>之长久存续》
材料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废除奴隶制的文件是什么?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1929—1933年美国经济出现什么变化?为解决这一变化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所采取的政策具有什么特点?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美国发展之路”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四、活动与探究(本大题1题,共12分)
19.(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德皇威廉二世(1888年继位)崇尚战争和强权,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
材料二:希特勒(1933年上台)更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他说“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材料三:
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1)材料一中威廉二世底气十足,是因为什么事件使德国实力后来居上?最后列强之间爆发了什么战争?德国当时属于那一军事集团?
(2)材料二中希特勒为实现其狂想,促使什么战争的爆发?该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哪一个重大军事行动使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
(3)材料三中,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你认为在当今世界,国家间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来避免战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介绍了俄国是一个内陆帝国,没有通往海洋的温水港,需要一个出海口,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故A选项正确;
B选项,封闭自守是状况,题干介绍的是地理位置;
C选项,俄国没有威胁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
D选项,题干没有提到农奴制。
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俄国的对外扩张,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
2.【答案】B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A.推行地税改革,不符合题意;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是俄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废除农奴制,不符合题意;
D.农民高价赎买土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备选项进行比对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3.【答案】D
【知识点】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符合题意;
B.法国大革命,不符合题意;
C.美国独立战争,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内战,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黑人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北方要求废除黑人奴隶制,南方地区反对,最终爆发了战争,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为了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黑人奴隶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是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故D符合题意;
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条件,排除A;
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不是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排除B;
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是明治维新的消极影响,排除C。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明治维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5.【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导致其对外扩张欲望强烈,为后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埋下伏笔,德意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也给自己带来巨大灾难,B项正确;
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明治维新的政治措施,不是消极影响,A项排除;
文明开化属于明治维新的文化措施,不是消极影响,C项排除;
殖产兴业属于明治维新的经济措施,不是消极影响,D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民治维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出关键信息“1945年的灾难”,掌握日本军国主义在法西斯政权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及二战的影响即可作答。
6.【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50年英国农村人口明显多于城市人口;工业革命后(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187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继续减少。这些说明英国的城市化不断推进。C符合题意;
“农村人口大量死亡”表述错误,农村人口减少是因为农村人口到了城市中,A排除;
“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无法从材料中得出,B排除;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表述错误,城市人口增加不一定城市数量增加,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后城市化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材料中的时间及农村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掌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资本增速高于企业增速,到20世纪初,大企业数量少,但是拥有工人的数量和创造产值数量均较高,这明显是举断组织的特征,故D正确;
蒸汽动力大量应用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时间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重化工业高度发展,故B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西部地区得到开发,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8.【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材料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 ”说明了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人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即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故C正确;
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城市化造成传染病流行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AB错误;
当时英国经济已经非常发达,故D错误 ;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
9.【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梵高是印象画派作家,代表作是《向日葵》;《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B搭配错误,符合题意;
《物种起源》是英国达尔文的代表作,搭配正确,A不符合题意;
《人间喜剧》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搭配正确,C不符合题意;
《复活》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搭配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近代的科学和文学艺术成就。难度较低,掌握世界近代科学、文学艺术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答即可作答。
10.【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巴黎和会的召开时间是1919年1月;②萨拉热窝事件爆发的时间是1914年6月;③美国对德宣战的时间是1917年4月;④凡尔登战役的时间是1916年10月。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②④③①,D项正确;
ABC项不符题意, 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世界大战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巴黎和会的召开、萨拉热窝事件 、美国对德宣战 、凡尔登战役的具体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答案】A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
【解析】【分析】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故A正确;B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月革命的有关知识,学生要对比掌握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要混淆。
12.【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一战后大国们为世界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召开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的目的在于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一战后成立国际联盟也是为了维护国际秩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割台湾给日本属于1895年的《马关条约》的内容,与题干内容无关,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秩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相关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同时,也要对《马关条约》的内容熟练掌握。
13.【答案】A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知,苏联模式侧重重工业,而忽视了民生幸福。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A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苏联经济快速发展、苏联农业生产落后的内容,排除BCD。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建立与影响的相关知识。
14.【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项措施是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这项措施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就业、稳定秩序。C正确;
立法权与大众教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B错误;
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题干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15.【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所以“它"指的是《联合国家宣言》,B项符合题意;
A项《开罗宣言》主要针对日本归还中国领土的问题,与题意无关,排除;
C项《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与题意无关,排除;
D项《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解答本题关键。同时也要对《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有所掌握。
16.【答案】(1)错误;华盛顿改为玻利瓦尔。
(2)正确
(3)错误;墨西哥改为埃及。
(4)错误;海厄特改为夏尔多内。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题干表示错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题干表示正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札格鲁尔等人领导的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题干表示错误。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故题干表示错误。
故答案为:(1)错误;华盛顿改为玻利瓦尔。
(2)正确。
(3)错误;墨西哥改为埃及。
(4)错误;海厄特改为夏尔多内。
【点评】本题考查拉美独立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及人造纤维的发明。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答案】(1)改革: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事件:十月革命。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原因: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4)经验教训: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等。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861年改革;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 但是必须出钱续买,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本题考查十月革命和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图片分析可知,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1921——1925年粮食产量 上升,这一时期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从怀疑到赞赏,其原因是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4)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等。
故答案为:(1)改革: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事件:十月革命。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原因: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4)经验教训: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等。
【点评】本题考查1861年改革、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8.【答案】(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变化:1929年—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不断下降。政策: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3)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杰出人物只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能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不断创新等。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的知识。依据材料一“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结合所学可知废除奴隶制的文件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可从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1929—— 1933年美国经济出现的变化是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不断 下降。为解决这一变化美国采取了罗斯福政策。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政策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3)本题考查“美国发展之路”的启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发展告诉我们,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杰出人物只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能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不断创新等。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变化:1929年—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不断下降。政策: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3)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杰出人物只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能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不断创新等。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9.【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
(2)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3)变化: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变为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之一。原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等。
(4)原则: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平等协商;和平共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廉二世底气十足, 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实力后来居上。最后列强之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前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
(2)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特勒为实现其狂想,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使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
(3)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依据材料三“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可知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根据材料三“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可知在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之一。原因: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内容可从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等方面来分析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上的变化。
(4)本题考查国家间避免战争遵循的原则。国家间为了避免战争,应当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平等协商;和平共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
(2)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3)变化: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变为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之一。原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等。
(4)原则: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平等协商;和平共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国家间避免战争遵循的原则等知识点。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安徽省亳州市风华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历史开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2021·广东)长期以来,俄国是一个“冰封”的内陆帝国,渴望拥有自己的“温水港”,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据此推知(  )
A.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
B.俄国是个封闭自守的国家
C.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受到俄国的挑战
D.农奴制阻碍俄国海洋战略
【答案】A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介绍了俄国是一个内陆帝国,没有通往海洋的温水港,需要一个出海口,夺取出海口是俄国对外扩张重要步骤,故A选项正确;
B选项,封闭自守是状况,题干介绍的是地理位置;
C选项,俄国没有威胁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
D选项,题干没有提到农奴制。
故答案选: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近代俄国的对外扩张,解题的关键是根据材料“不管通过哪一条路,它都要通向这个或那个海洋,但海洋全都在西方人特别是英国人的控制之下”。
2.(2021·抚顺)彼得一世改革内容中,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的措施是(  )
A.推行地税改革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废除农奴制 D.农民高价赎买土地
【答案】B
【知识点】俄国彼得一世的改革
【解析】【分析】A.推行地税改革,不符合题意;
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彼得一世改革在经济方面鼓励兴办手工工场,是俄国的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有助于开启俄国近代化进程。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废除农奴制,不符合题意;
D.农民高价赎买土地,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把它和备选项进行比对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注意理解,不能死记硬背。
3.(2021·营口)这场战争参战的350万人中绝大多数为志愿兵。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这场战争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美国内战
【答案】D
【知识点】美国南北两种制度的矛盾;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
【解析】【分析】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不符合题意;
B.法国大革命,不符合题意;
C.美国独立战争,不符合题意;
D.依据题干信息“ 战争之初本为一场维护国家统一的战争,后来演变为一场为了黑奴自由的新生而战的革命战争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美国内战,美国内战爆发的原因是黑人奴隶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美国北方要求废除黑人奴隶制,南方地区反对,最终爆发了战争,国家面临分裂的危机,为了扭转战局,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黑人奴隶制,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理解回答;也可以拿四个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4.(2021·攀枝花)“以前日本是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
A.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 B.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
C.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 D.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答案】D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期的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是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故D符合题意;
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为明治维新提供了条件,排除A;
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不是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排除B;
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是明治维新的消极影响,排除C。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明治维新的背景、时间、内容、影响等基础知识是答题的关键。
5.(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现代日本学者指出:明治推新提倡西方技术与日本方法相结合,而拒绝了西方的精神特质。结果给国家带来1945年的灾难。这主要是因为明治维新(  )
A.加强中央集权 B.保留军国主义
C.提倡文明开化 D.推行殖产兴业
【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导致其对外扩张欲望强烈,为后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埋下伏笔,德意日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深重的灾难,也给自己带来巨大灾难,B项正确;
加强中央集权属于明治维新的政治措施,不是消极影响,A项排除;
文明开化属于明治维新的文化措施,不是消极影响,C项排除;
殖产兴业属于明治维新的经济措施,不是消极影响,D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民治维新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抓出关键信息“1945年的灾难”,掌握日本军国主义在法西斯政权建立过程中的作用及二战的影响即可作答。
6.(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下图为英国1750~1870年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从图中可知英国(  )
A.农村人口大量死亡 B.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
C.城市化不断推进 D.城市数量不断增加
【答案】C
【知识点】工业革命开始后的城市化与社会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50年英国农村人口明显多于城市人口;工业革命后(1851年),英国的城市人口多于农村人口;1870年,英国的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农村人口继续减少。这些说明英国的城市化不断推进。C符合题意;
“农村人口大量死亡”表述错误,农村人口减少是因为农村人口到了城市中,A排除;
“城市人口居世界首位”无法从材料中得出,B排除;
“城市数量不断增加”表述错误,城市人口增加不一定城市数量增加,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工业革命后城市化的知识。难度适中,抓住材料中的时间及农村和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掌握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2021·荆州)19 世纪70~90年代,美国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40 %,资本总额却增加了300 % ,从21亿美元上升到65亿美元;20世纪初,美国大公司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26 % ,它所雇佣的工人占全国工人总数的75%以上,产值接近全国工业总产值的80%。材料表明美国(  )
A.蒸汽动力大量应用 B.重化工业高度发展
C.西部地区得到开发 D.垄断资本主义出现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根据材料信息资本增速高于企业增速,到20世纪初,大企业数量少,但是拥有工人的数量和创造产值数量均较高,这明显是举断组织的特征,故D正确;
蒸汽动力大量应用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时间与题意不符,故A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重化工业高度发展,故B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西部地区得到开发,故C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能力,注意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原因、实质、成果和历史影响。
8.(2021·乐山)有学者认为:“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由此造成多种传染病的流行及早期公害的发生。”对这段话的解读最全面的是(  )
A.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 B.城市化造成传染病流行
C.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 D.当时英国经济非常落后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
【解析】【分析】 材料 “工业革命与城市化的出现是人类历史上的巨大进步……19世纪英国城市的环境问题的确非常严重 ”说明了工业革命和城市化对人类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即工业革命是一把双刃剑,故C正确;
工业化导致了环境污染、城市化造成传染病流行只是材料的部分信息,故AB错误;
当时英国经济已经非常发达,故D错误 ;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科技进步是一把双刃剑。
9.(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世界近代出现了辉煌灿烂的科技文化。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达尔文——《物种起源》 B.梵高——《战争与和平》
C.巴尔扎克——《人间喜剧》 D.列夫·托尔斯泰——《复活》
【答案】B
【知识点】近代世界的文学艺术家及其作品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梵高是印象画派作家,代表作是《向日葵》;《战争与和平》是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B搭配错误,符合题意;
《物种起源》是英国达尔文的代表作,搭配正确,A不符合题意;
《人间喜剧》是法国巴尔扎克的代表作,搭配正确,C不符合题意;
《复活》是俄国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搭配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近代的科学和文学艺术成就。难度较低,掌握世界近代科学、文学艺术主要人物及其代表作答即可作答。
10.(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巴黎和会的召开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美国对德宣战 ④凡尔登战役
A.④②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④③①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巴黎和会的召开时间是1919年1月;②萨拉热窝事件爆发的时间是1914年6月;③美国对德宣战的时间是1917年4月;④凡尔登战役的时间是1916年10月。因此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②④③①,D项正确;
ABC项不符题意, 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世界大战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巴黎和会的召开、萨拉热窝事件 、美国对德宣战 、凡尔登战役的具体时间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2019·湖南模拟)“腐朽的沙皇专制政权因战争的压力和灾难而逐渐遭到削弱,直到最后整个摇摇欲坠的机构倒塌下来。”导致沙皇专制“机构倒塌下来”的历史事件是(  )
A.二月革命 B.七月事件
C.十月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
【答案】A
【知识点】俄国的二月革命
【解析】【分析】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结束了封建专制的统治,故A正确;B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排除;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排除;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月革命的有关知识,学生要对比掌握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的,不要混淆。
12.(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有学者认为,世界近现代史中所有的大国都试图建立符合自己利益的世界秩序,所以它们总是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实际上,那些正在崛起的国家想要打破这种秩序,因为它们试图取代以前的大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大国们为世界秩序“出谋划策”不包括(  )
A.成立国际联盟 B.《凡尔赛条约》
C.割台湾给日本 D.《九国公约》
【答案】C
【知识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结果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中“一战后大国们为世界秩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召开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和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的目的在于确立战后国际新秩序,一战后成立国际联盟也是为了维护国际秩序。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割台湾给日本属于1895年的《马关条约》的内容,与题干内容无关,C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秩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相关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同时,也要对《马关条约》的内容熟练掌握。
13.(2021·随县)“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工业化加上类似封建管理所付出的代价是灾难性的,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该材料主要说明苏联模式(  )
A.侧重工业化,忽视了民生幸福 B.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C.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D.导致苏联农业生产落后
【答案】A
【知识点】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对人的漠不关心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可知,苏联模式侧重重工业,而忽视了民生幸福。苏联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A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促进苏联经济快速发展、苏联农业生产落后的内容,排除BCD。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斯大林模式建立与影响的相关知识。
14.(2021·南京)1933年3月,罗斯福“向国会提请通过民间资源保护队计划。……最终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此举的直接目的是(  )
A.改革国会的立法权 B.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C.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D.尝试强化国家干预
【答案】C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根据“招募了超过300万青年投入到国家资源的保护工作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项措施是罗斯福新政中的“以工代赈”,这项措施的直接目的是促进就业、稳定秩序。C正确;
立法权与大众教育在材料中没有体现。AB错误;
国家干预经济是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题干无关,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特点以及影响。
15.(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它签署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国人民斗志高涨,积极投入反法西斯阵营。“它”指的是(  )
A.《开罗宣言》 B.《联合国家宣言》
C.《波茨坦公告》 D.《九国公约》
【答案】B
【知识点】《联合国宣言》与二战的转折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 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各国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所以“它"指的是《联合国家宣言》,B项符合题意;
A项《开罗宣言》主要针对日本归还中国领土的问题,与题意无关,排除;
C项《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与题意无关,排除;
D项《九国公约》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联合国家宣言》的知识。难度适中,掌握《联合国家宣言》的主要内容及意义是解答本题关键。同时也要对《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有所掌握。
二、辨析改错(本大题共4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6.(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用“正确”“错误”表示,并改正。
(1)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圣马丁和华盛顿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
(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
(3)札格鲁尔等人领导的华夫脱运动为墨西哥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4)1884年,法国人海厄特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答案】(1)错误;华盛顿改为玻利瓦尔。
(2)正确
(3)错误;墨西哥改为埃及。
(4)错误;海厄特改为夏尔多内。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甘地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解析】【分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拉丁美洲独立运动中,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被誉为南美的“解放者”。故题干表示错误。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甘地的领导下,印度走上了非暴力不合作的反抗道路。题干表示正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札格鲁尔等人领导的华夫脱运动为埃及民族民主运动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故题干表示错误。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故题干表示错误。
故答案为:(1)错误;华盛顿改为玻利瓦尔。
(2)正确。
(3)错误;墨西哥改为埃及。
(4)错误;海厄特改为夏尔多内。
【点评】本题考查拉美独立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及人造纤维的发明。难度适中,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题,17题10分,18题10分,共20分)
17.(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俄国的发展之路,不仅改变着自身,而且也影响着世界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沙皇俄国的大国地位,沙皇正着手开始一项改革计划……社会改革为政府发起的工业化进程铺平了道路,使俄国在19世纪后半期发生了转型。
——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材料二:
图一 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 图二 1913~1925年俄国、苏俄(联)粮食产量的统计
材料三:美国作家维尔斯第一次来苏联的时候,称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表示出对社会主义的怀疑。1934年当他第二次来到苏联的时候,他对斯大林说:“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
(1)材料一中的“社会改革”指的是什么?这次改革使俄国发生了怎样的社会转型?
(2)材料二中图一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1921~1925年变化趋势出现的政策因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其认识变化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
【答案】(1)改革: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事件:十月革命。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原因: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4)经验教训: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等。
【知识点】俄国农奴制的改革与废除;列宁与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的新经济政策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俄国1861年改革。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描述的是1861年改革;1861年, 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改变身份、自由转换职业,农奴在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 但是必须出钱续买,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农奴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本题考查十月革命和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列宁宣布苏维埃政权成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根据图片分析可知,1913——1921年粮食产量下降,1921——1925年粮食产量 上升,这一时期粮食产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3)本题考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尔斯对社会主义认识从怀疑到赞赏,其原因是苏联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4)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的能力。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等。
故答案为:(1)改革:1861年改革(亚历山大二世改革或农奴制改革)。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2)事件:十月革命。政策因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3)变化:从怀疑到赞赏。原因: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或计划经济手段使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4)经验教训:改革要符合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改革能推动社会发展;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等。
【点评】本题考查1861年改革、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难度较大,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18.(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化危为机考验国家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废奴社;在南方,奴隶主势力声称实施奴隶制是南方各州的固有权利,如果受到联邦法律的侵犯,蓄奴州有权退出联邦。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解决了这一问题,美国变成一个真正具有统一主权、统一政治机制的国家。
——杨积讯《论美国<联邦宪法>之长久存续》
材料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废除奴隶制的文件是什么?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2)材料二中1929—1933年美国经济出现什么变化?为解决这一变化美国采取了什么政策?所采取的政策具有什么特点?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说说“美国发展之路”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答案】(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变化:1929年—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不断下降。政策: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3)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杰出人物只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能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不断创新等。
【知识点】林肯与美国南北战争;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的知识。依据材料一“在北方,反对奴隶制的民众组成了2000多个.....“结合所学可知废除奴隶制的文件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意义可从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本题考查经济大危机和罗斯福新政。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知1929—— 1933年美国经济出现的变化是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不断 下降。为解决这一变化美国采取了罗斯福政策。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的政策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
(3)本题考查“美国发展之路”的启示。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的发展告诉我们,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杰出人物只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能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不断创新等。本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为以后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2)变化:1929年—1933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在不断下降。政策: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或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3)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杰出人物只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就能推动国家和社会的进步;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不断创新等。
【点评】本题考查美国内战、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经济大危机等知识。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四、活动与探究(本大题1题,共12分)
19.(2022九下·亳州开学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进入20世纪后的激烈竞争中,列强相信战争是最后解决问题的办法。德皇威廉二世(1888年继位)崇尚战争和强权,他的名言是“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
材料二:希特勒(1933年上台)更试图在欧陆建立以纳粹德国为首的新秩序,他说“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材料三:
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 ——《地狱之行:1914—1949》 在战时外交的赛局里,哪个玩家在战场上投入最多部队作战,讲话自然就最大声。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 ——《雅尔塔:改变世界格局的八天》
(1)材料一中威廉二世底气十足,是因为什么事件使德国实力后来居上?最后列强之间爆发了什么战争?德国当时属于那一军事集团?
(2)材料二中希特勒为实现其狂想,促使什么战争的爆发?该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哪一个重大军事行动使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
(3)材料三中,苏俄(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中的地位有何变化?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4)你认为在当今世界,国家间应遵循怎样的原则来避免战争?
【答案】(1)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
(2)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3)变化: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变为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之一。原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等。
(4)原则: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平等协商;和平共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廉二世底气十足, 是因为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德国实力后来居上。最后列强之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战前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了三国同盟。
(2)本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希特勒为实现其狂想,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使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局面。
(3)本题考查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变化:依据材料三“1919年,战胜国领导人在巴黎召开凡尔赛和会,考虑重画欧洲地图的时候,已经把苏俄视为敌人。”可知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根据材料三“由于红军节节胜利,因此斯大林在雅尔塔的地位特别重要。”可知在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之一。原因: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内容可从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等方面来分析苏联在两次国际会议上的变化。
(4)本题考查国家间避免战争遵循的原则。国家间为了避免战争,应当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平等协商;和平共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本题属于开放型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三国同盟。
(2)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
(3)变化:巴黎和会上被欧洲国家视为敌人变为雅尔塔会议上成为主导国之一。原因:一战后期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一战;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敌视。二战中,苏联在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苏军在欧洲战场牵制德军扭转战局,作出了巨大贡献等。
(4)原则:互相尊重国家主权为前提;平等协商;和平共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等。
【点评】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国家间避免战争遵循的原则等知识点。难度较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能够将材料和所学知识相结合,分析、归纳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可作答。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