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2022年七年级下学期末科学期末模拟复习卷(含答案,组卷)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2022年七年级下学期末科学期末模拟复习卷(含答案,组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东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2-05-31 09:14: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2022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模拟卷
科学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宁波市东部新城的生态走廊两侧种植了大量的向日葵,盛开时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观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
A.向日葵是被子植物
B.葵花籽是向日葵的果实
C.葵花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属于营养组织
D.花盘能面向太阳转动,这是向日葵对环境的一种适应
2.下列关于种子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的胚都是由胚芽、胚轴、胚根和胚乳组成
②我们吃的面粉,主要是来自于小麦种子的胚乳
③菜豆种子内有两片子叶,将来发育成叶
④在发育过程中,种子中的胚芽只发育成叶
⑤胚由受精卵发育而成,是种子的主要部分,是新植物体的幼体
A.②⑤ B.①⑤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如图所示,室外有阳光,在有水的脸盆中斜放一块平面镜,调整镜子角度,可在纸板上看到七色的光。下列对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说明太阳光是复色光
B.实验中同时发生了光的折射和反射
C.实验中可以用白墙代替纸板
D.斜放的镜子相当于三棱镜
4.一带一路,丝绸之路。其丝绸,就是由经济型昆虫家蚕在发育过程中吐出的丝经人类加工编制而成。如图表示家蚕生殖发育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家蚕的发育过程与果蝇相同
B.家蚕的生殖方式属于有性生殖,胚胎发育方式为卵生
C.飞动的蚕蛾①是成虫,能吐丝
D.家蚕发育过程属于完全变态发育,其顺序为②④③①
5.如图分别为花生和桃的果实图,以下关于两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花生是双子叶植物,桃是单子叶植物
B.两者的可食用部分都是由子房壁发育而来的
C.花生和桃的种子中都没有胚乳
D.图中②和④是由子房发育而来
6.水是化学实验中常见且用途广泛的一种物质,对下列各实验中水的主要作用的解释不合理得是(  )
A. 硫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B.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量筒中的水:通过水体积变化得到氧气体积
C.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的水:防止集气瓶炸裂
D. 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的水:加热铜片:隔绝空气
7.微生物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以下有关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菌都是对人类有害的
B.蘑菇、金针菇等真菌常以产生孢子的方式繁殖
C.酵母菌常以分裂生殖的方式繁殖
D.微生物都是单细胞生物
8.我国劳动人民常在生产生活中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下列各图所蕴含科学知识解说错误的是(  )
A.①可以延长食物保存时间,是利用水蒸发吸热
B.②把鱼埋在冰粒中保存,利用了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
C.③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了水凝固吸热
D.④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管引水,减少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9.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监测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10.下表是固体A和B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30 50 100
A溶解度(g) 0.173 0.165 0.121 0.076
B溶解度(g) 13.3 31.6 63.9 246
A.3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50℃时,B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100℃时,A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30℃时,100gB物质加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11.当条件改变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发生相互转化。如图是有关的实验操作及溶液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Ⅲ一定是加溶剂
B.甲与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可能相等
C.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最高
D.该溶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2.2000 年以来,我国为促进各地区高质量协同发展,先后实施以下四项宏大工程,其中促进水循环的是(  )
A. B.
C. D.
13.下列四种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  )
A.妙趣手影
B.小孔成像
C.日食奇观
D.水中倒影
14.一杯 7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冷却后有晶体析出(晶体不含结晶水)。若不考虑溶剂的蒸发,则剩余溶液与原溶液相比 (  )
A.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不变
15.如图所示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a、b分别连接直流电源的两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连直流电源的负极
B.与b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C.与a、b相连的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质量比为1:2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16.一天,小科在家做了一个实验,他在铝质易拉罐中放入少量的水,然后用酒精灯加热,待罐口出现白雾时,用橡皮泥堵住罐口,把酒精灯撤去,让易拉罐自然冷却,最后易拉罐变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易拉罐被压扁,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B.易拉罐被压扁,是由于罐体冷却收缩形成的
C.罐口出现的白雾是熔化形成的
D.易拉罐被压扁后,过一段时间又自动恢复原状
17.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条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的白雾
18.“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母亲为儿女的诞生在精力、体力等方面付出了极大的艰辛。下列关于生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的胚胎发育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全部来自于胎盘和脐带
B.试管婴儿属于无性生殖,是在体外完成受精作用和早期发育,然后移植到人体子宫内发育的
C.婴儿的诞生标志着人体生长发育的开始,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是青春期发育最突出的特征
D.受精卵开始分裂和胚胎发育的主要场所分别是输卵管和子宫
19.某日,慈溪的天空水晶蓝、日晕、彩云齐现,如图为日晕的景象。在5000m的高空,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的光,这样太阳周围就出现一个巨大的彩色光环(其由内到外的颜色分布和彩虹相反),称为“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是凝固现象
B.水蒸气遇冷形成小冰晶需要吸热
C.“晕”的内圈为紫光,外圈为红光
D.太阳光照射小冰晶后分解为七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
20.椪柑是浙江省农业名牌产品,品质优良,高产、耐储藏,深得种植户信赖。但是近两年受到沃柑等新品种的冲击出现了滞销的情况。以下可能改良沃柑品种的繁殖方式是(  )
A.嫁接 B.扦插 C.组织培养 D.播种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21.有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质量为100 克的水,在相同的温度下,向四个小烧杯中分别加入200g、150g、100g、50g某溶质,充分溶解后,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   (填序号)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D烧杯中的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不分层,这说明溶液具有    特点。
(3)要使C烧杯与D烧杯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则可向C烧杯继续加入水
   克。
22.“耙耙柑”是一种原产于四川的柑橘,因其多汁味美、口感细腻,近年来深受诸暨消费者欢迎。
(1)“耙耙柑”是植物的果实,它是由花的   发育而来的。
(2)“耙耙柑”花开花后,要结出果实和种子,还要经过   、受精两个生理过程。
(3)采用   的方法,可以让毛桃树上结出“耙耙柑”.你认为该方法成活 的关键是   。
23.根据国家环保局的统一规定,目前进行常规大气监测的主要指标有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可吸入固体颗粒等三项。以下是国家关于空气的污染指数与质量级别、质量状况的对应关系表:
空气污染指数 0~50 51~100 101~200 201~300 >300
空气质量状况 优 良 轻度污染 中度污染 重度污染
空气质量级别 I II Ⅲ IV V
(1)我市今年某日电台公布的空气污染指数为76~8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我市当天的空气质量状况和空气质量级别分别是   和   ;
(2)大气中   等污染物增多,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   含量过高造成;
(3)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物,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是(填序号)   。
①开发新能源 ②使用电动车 ③植树造林 ④带呼吸面具
24.地球上存在着不同形式的水体,如海洋水、冰川水、陆地水等,其中占地球总量最多的是_   水,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示意图,写出图中③所代表的物态变化名称_   ,这一过程要   。(填“吸热”或“放热”)
阅卷人 三、实验探究题
得分
25.在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时,小金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4个罐头瓶,编号1-4,每一瓶底放6层餐巾纸,每一瓶中放入10粒大豆种子于餐巾纸上。②将1-4号瓶做了如表所示不同的处理,5天后取出观察到如表所示的实验现象。
编号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1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2 不做处理 盖上瓶盖 放入 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3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 5℃的培养箱中 不萌发
4 向瓶中加水至餐巾纸湿润 盖上瓶盖 放入25℃的培养箱中 萌发
请回答:
(1)幼苗的茎和叶是由胚中的   发育而来。
(2)1号瓶与   号瓶组合,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探究的是   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比较分析3号瓶和4号瓶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
(4)2号瓶和4号瓶可以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吗,为什么?   。
(5)4号瓶中有1粒种子没有萌发,可能原因是   。
26.在甲、乙、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再将相同数量的豌豆种子放在上面,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发芽情况如表:
装置 甲 乙 丙 丁
场所 日光下 日光下 黑暗中 黑暗中
温度 23℃ 23℃ 23℃ 23℃
棉花干湿状态 潮湿 干燥 潮湿 干燥
数日后种子萌发状况 全部萌发 没有萌发 全部萌发 没有萌发
(1)要证明“光照对种子萌发是否有影响”,可选用   进行实验。
(2)实验设计中,实验甲组和   组不能形成对照,原因是有两个变量——光照和水分。
(3)若继续培养,几周后幼苗生长最好的是   组。
(4)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干重(有机物质量)和湿重(有机物和水分总质量)都发生了变化,如图
1
中能代表种子干重变化的曲线是    ,ac段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种子吸水膨胀萌发,细胞进行旺盛的呼吸作用。而cd段上升说明幼苗开始进行   使有机物得以增加。
27.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做了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 I)后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
(Ⅱ)(选用容积为 45mL 的
18×180mm 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 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请描述图 I 实验中的现象   。
(2)图Ⅱ实验的操作步骤如下:①点燃酒精灯.②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③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 20mL 的注射器活塞置于 10mL 刻度处,并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再将弹簧夹紧橡皮管.④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
你认为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   (填序号)。
(3)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 10mL 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   mL 刻度处才停止。
(4)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完成图I 实验后,发现实验结果偏小,请写出其中
1 个可能的原因?   。
28.小金对物质燃烧知识进行了整理并探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40℃,红磷的着火点为 260℃,两者都能燃烧生成有毒的五氧化二磷)。
(1)图 a 是甲同学设计的方案示意图,根据   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2)乙同学设计的另一方案如图 b 所示,与甲同学的方案相比,该方案的优点是   。
(3)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从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4)请你结合工业生产或生活中的实例,就如何使燃料得到充分燃烧从而达到节约能源目的,提出一条具体的建议:   。
29.为研究小孔成像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科在硬纸板上挖了不同大小与形状的小孔,进行实验,其结果记录如下:
分析表中数据,请回答:
(1)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   传播的;
(2)当小孔的形状、大小一定时,在一定范围内小孔到地面的距离   (填“越大”或“越小”),
地面上就越容易得到太阳的像;
(3)同学小明受到启发,改用形状为“☆”小孔进行实验,当“☆”外径为10毫米,小孔距离地面160厘米时,地面光斑的形状为 (填序号)。
A.☆ B.○ C.△ D.□
阅卷人 四、综合说理题
得分
30.《加油!向未来》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科学实验节目,有一期节目中,实验员将三个装有水的铁桶(未加盖)加热至水沸腾后,分别倒扣在冰块,液氮和常温水中,结果发现倒扣到冰块(A池)和液氮(B池)中时,铁桶没有明显变化;而倒扣在常温水(C池)中时,铁桶迅速变瘪。请你用所学知识解释原因。
阅卷人 五、解答题
得分
31.生态浮岛是一种以水生植物为主的人工微型生态系统,其常用的水生植物有睡莲、美人蕉、菖蒲等,它们能有效吸收水中的氮、磷元素,长短不一的根系表面还附着了大量微生物,这些微生物在避免水质恶化中也起重要作用。
(1)生态浮岛除了能吸收水中的氮、磷元素外,它还能遮光,削弱进入水体的光照量,减弱藻类植物的   ,从而抑制藻类植物生长。
(2)生态浮岛上的植物不能直接吸收有机物,但生态浮岛仍能有效降低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其原因是   。
(3)睡莲、美人蕉、菖蒲等水生植物体内部大多有管道或空腔,请从生物适应环境角度分析,水生植物的这种形态结构的意义是   。
32.t1℃时,向盛有10mL水A、B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充分溶解,可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请回答:
(1)t1℃时,   (填“A”或“B”)试管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2)图2中表示乙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   (填“a”或“b”)
(3)若甲物质中混有少量的乙物质,提纯甲物质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4)关于两支试管中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试管A上层清液溶质质量分数<试管B中溶质质量分数
B.保持温度不变,向试管A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水,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C.若温度升高到t2℃,两支试管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不考虑水分蒸发)
D.蒸发一定质量的水,两支试管中都一定有固体析出
33.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一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求:
(1)200g该过氧乙酸溶液中含溶质为多少

(2)向2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5%的过氧乙酸溶液是由15%的过氧乙酸溶液稀释而成的,那么要配制180g该溶液,需要15%的过靴乙酸溶液多少克 需要加水多少毫升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C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D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A
17.【答案】B
18.【答案】D
19.【答案】D
20.【答案】D
21.【答案】(1)D
(2)稳定或均一稳定(只答均一不给分)
(3)100
22.【答案】(1)子房
(2)传粉
(3)嫁接;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贴
23.【答案】(1)良;Ⅱ
(2)二氧化硫(或氮的氧化物);二氧化碳
(3)①②③
24.【答案】海洋;蒸发(或汽化);吸热
25.【答案】(1)胚芽
(2)4;水分
(3)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
(4)不能,没有控制单一变量
(5)种子的胚已死
26.【答案】(1)甲丙
(2)丁
(3)甲
(4)B;光合作用
27.【答案】(1)红磷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冷却后烧杯中的水倒流入广口瓶,水面升至广口瓶容积的1/5
(2)③①②④
(3)1
(4)红磷量不足;装置密封性不好;没有冷却到室温便打开止水夹
28.【答案】(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
(2)无污染环保
(3)增大可燃物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
(4)将燃料加工成蜂窝状或粉末状后使用;燃料燃烧时不断鼓入空气等合理答案请
29.【答案】(1)直线
(2)越大
(3)B
30.【答案】原因:铁桶中的水加热到沸腾时,桶中的水变为水蒸气把桶内的空气排出。铁桶倒扣入冰块池中,因为冰块是固体,固体间会有空隙,外界的空气会从空隙中进入到桶内,使桶内外无法形成气压差,桶不变瘪;铁桶倒扣入液氮池中,由于液氮容易汽化为气体补充入铁桶内,使桶内外也无法形成气压差,桶不变瘪;而倒扣入常温水池中,铁桶内的水蒸气遇冷迅速液化,桶内气体减少,气压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铁桶被压瘪。
31.【答案】(1)光合作用
(2)长短不一的根系表面还附着了大量微生物,能分解有机物
(3)为根系输送氧气,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以适应水生环境。
32.【答案】(1)A
(2)b
(3)降温结晶
(4)B;D
33.【答案】(1)质量分数为10%,m液=200g,m质=m液×10%=200g×10%=20g;
(2)溶质质量分数=×100%=×100%=5%;
(3)180g质量分数为5%溶液中,溶质质量m=m液×15%=180g×5%=9g,稀释过程中溶质不变,故15%的溶液中溶质为9g,
m液===60g,
m水=m稀-m浓=180g-60g=120g,
ρ水=1×103kg/m3=1g/m3=,
V===120ml。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