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全册精品课件(全套28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年《随堂优化训练》人教版历史选修2全册精品课件(全套28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5-01 15:21:43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目录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附带文档第一单元
第1课 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第2课 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
知识整合第二单元
第1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
第2课 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
知识整合第三单元
第1课 美国《独立宣言》
第2课 法国《人权宣言》
第3课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知识整合第四单元
第1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第2课 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第3课 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
知识整合第五单元
第1课 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第2课 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
第3课 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
知识整合第六单元
第1课 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
第2课 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
第3课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
第4课 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
知识整合第七单元
第1课 英国宪章运动
第2课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3课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第4课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知识整合附加文档
1.检测
2.课时达标
3.答案课件9张PPT。一、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与中国古代儒学家董仲舒“君权神授”思想的区别1.背景不同 (1)前者:中世纪英国一直存在于双重的封建统治之下,具
体是在教权或王权的权威受到挑战的情况下产生的。
(2)后者:中国的封建社会一直是在世俗帝王的控制之下,
具体背景是西汉武帝面临严重的王国问题,要进一步开拓发展
大一统事业。2.内容不同(1)前者: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 (2)后者: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
君,屈君而伸天”。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灾难来谴责和威
慑。因此,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3.影响不同(1)前者:“君权神授”激化了国王和议会的矛盾,从而引发资产阶级革命。 (2)后者:因其对于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被汉武帝
所采纳,从此使儒学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二、斯宾诺莎、洛克、孟德斯鸠和卢梭民主思想的产生背景、观点和评价续表1.从中世纪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到近代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的学说()A.违背了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
B.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C.不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D.重视人民的基本权利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结合阿奎那的“君权神圣”和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的相关内容即可以
选出 B 项是正确的。2.(2010 年陕西、湖南文综)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政治自由并不是愿意做什么就做什么……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
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
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
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
——[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1748 年)材料二当我看到任何一个权威被授予决定一切的权利和能力时,不管人们把这个权威称做人民还是国王,或者称做民
主政府还是贵族政府,或者这个权威是在君主国行使还是在共
和国行使,我都要说,这是给暴政种下了种子,而且我将设法
离开那里,到别的法制下生活。
在思想上我倾向民主制度……自由、法制、尊重权利,对
这些我极端热爱——但我并不热爱民主……我无比崇尚的是自
由,这便是真相。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1835 年)等(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指出孟德斯鸠与托克维尔的主要观点。(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托克维尔与孟德斯鸠不同的民主观形成的原因。课件13张PPT。第一单元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的冲突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历史背景
(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基督教会是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宗教 ①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教会拥有
________权力、世俗权力,甚至凌驾于世俗权力之上。
②神学家们竭力宣扬专制理论,把君主权力的来源归于神,
归于天。
(2)王权与教权的长期斗争
①教会与反教会的斗争在意大利最为剧烈。在意大利半岛,除意大利王国外,还有教皇国。世俗 ②随着城市的大量兴起,________社会的力量不断壮大,
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3)目的:为了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 2.主要内容
(1)思想体系的创建
①著作:撰写有《反异教大全》《论君主政治》和《神学大
全》。
②成就:运用古希腊哲学来论证神学的合理性。创立了“________________”基督教神学体系。宇宙秩序论(2)主要观点
①宣扬君权神圣:天上和人间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上帝,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君主政体②鼓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府或__________是最好的政府形式,国家最好让一个君主进行统治。3.认识与评价神学思想 (1) 阿奎那创立的神学思想体系, 代表着西方中世 纪
________发展的顶峰,阿奎那有“神学之王”之称。
(2)他主张政治隶属于宗教,世俗服从于教会,皇帝受命于
教皇,其目的是要论证神学的合理性,维护封建宗教神学和教
会的利益。他主张的“君权神圣”,也使世俗君主的权力有了
神圣的性质。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
1.历史背景
(1)西欧近代早期____________统治的产生。
(2)________王朝统治时期,专制王权空前强大。
(3)詹姆士一世继承英国王位,开始了____________王朝在英国的统治。君主专制都铎斯图亚特2.主要内容
(1)鼓吹君主专制,大肆宣扬君权神授、____________的专制主义理论。王权至上上帝 (2)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________,因而拥有至高无上的绝
对权威,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3.专制统治清教徒资产阶级资产阶级革命 (1)竭力压制议会,反对议会对王权的任何限制。
(2)对人民横征暴敛,对__________实行宗教迫害。
4.影响
(1)触犯了________ 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英国国内关于
“王在法上”还是“法在王上”的争论,引起议会与国王之间
的尖锐对立。
(2)查理一世继位后,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导
致________________的爆发。阿奎那的“君权神圣”论与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之比较1.相同点(1)都主张君主的权力来源于上帝,是神圣的。
(2)都是维护西方君主专制的工具。
2.不同点 (1)产生的背景不同: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是 13 世
纪即中世纪盛期教俗权力之争的产物,而詹姆士一世“君权神
授”思想则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前夜提出的。 (2)目的不同:阿奎那的“君权神圣”理论从神学的角度论
证基督教上帝的神圣性和教会权威的绝对性,詹姆士一世“君
权神授”思想是为了维护其专制统治的合法性。 (3)作用不同:“君权神圣”是阿奎那神学思想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的提出为宗教权力至上的教权主义提供了理论依据,
并在客观上维护了基督教的根本利益;“君权神授”是詹姆士
一世镇压人民反封建斗争的精神武器,为其专制统治罩上了一
层神圣的外衣,结果激化了国内矛盾,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典例】下列关于托马斯·阿奎那与詹姆士一世思想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披着神学外衣
B.都认为君主制是最好政体
C.都认为教权大于君权
D.都认为神权高于世俗权力
【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教权与神权的理解。神权指
上帝的权力,教权则强调教会,特别是教皇的权力,故 C 项错
误,这仅是阿奎那的思想。
【答案】C阿奎那的“君权神圣”与詹姆士一世的“君权神授”思想的相同之处是()A.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加强君权
B.都是为了加强封建专制统治
C.都是为了加强教皇权力
D.都是教权与王权斗争的产物课件15张PPT。第2课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一、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思想
1.背景(1)独立后的荷兰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基督教神学 (2)荷兰仍面临西班牙强权的外部威胁,内部还存在着封建
残余势力,______________还统治着人们的头脑。2.思想内容
(1)抨击和批判封建____________,批判神学经典,主张哲学摆脱宗教的控制。专制理论人性论(2)__________是斯宾诺莎政治学说的基础。
(3)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在民主政治中才能实现平等、自由。政治的目的是自由自由 3.影响
(1)把________看作政治目的,为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提供
了理论上的论证。
(2)对后来西方政治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洛克的权力分立思想
1.目的:为了捍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2.思想主张
(1)社会契约论:人民通过互相协议,通过社会契约组成政
治社会和政府。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政体,是当今社
会契约的最完美体现,因而应当实行______________制度。
(2)分权学说:国家存在着三种权力,即__________、行政
权和对外权。立法权属于议会,行政权属于国王;对外权也为
国王行使。
(3)国家主权属于________,人民有权使用武力推翻国王和政府统治。君主立宪立法权人民 3.影响
(1)分权理论经过____________的改造,发展成为立法、司
法、行政三权相对独立、彼此制约的政治理论。
(2)对 18 世纪美国革命和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了重要影响。孟德斯鸠法国大革命 三、卢梭的“主权在民”思想
1.背景
(1)18 世纪初,法国______________根深蒂固,存在等级森
严的社会制度,人民大众和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尖锐。
(2)启蒙运动在法国发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封建专制制度封建专制主义2.思想内容社会契约论 (1)抨击________________和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2)在《________________》一书中,描述了建立合理国家
制度的方案,阐述了以天赋人权理论为基础的“主权在民”思
想。3.影响
(1)人们把《社会契约论》当作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北美独立战争 (2)卢梭的民主思想不仅转变为《人权宣言》的基本精神,
被凝练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响亮口号,而且为
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理论依据。 一、卢梭民主思想产生的背景、目的、内容及其评价
1.背景:18 世纪初,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依然根深蒂固,
存在着等级森严的社会制度,人民大众与封建势力之间的矛盾
尖锐;在法国产生了一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掀起了一场思
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2.目的: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宣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使人们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获得自由与解放。 3.内容: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这是自然赋予每个人的权利;
人类通过订立社会契约建立国家与法,维护人类自己的自由和
平等;阐述“主权在民”思想,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
切权力来自人民,属于人民。 4.评价:卢梭的著作和民主思想,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成为反抗封建统治、争取自由解放的强大思想武器;其民主思
想是在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君权神授思想的斗争中发展起来
的,具有开创性意义。 【典例 1】洛克在《政府论》中说:“当立法者们图谋破
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
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就无须再
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与他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上述材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民本思想
C.教权至上B.主权在民
D.君主立宪 【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
能力。通过阅读材料,我们知道当人们的普遍利益受到侵害时,
人们有权反抗,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答案】B1.卢梭“主权在民”理论的内涵是()①国家存在着三种权力,即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②人民是国家的最高主权者,一切权力来自人民③当人民的权利被剥夺时,人民就有理由起来推翻当权的统治者,夺回属于他们自己的权利④人们以暴力推翻封建暴君的专制统治,不仅是合法的,也是合理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对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①属于洛克
的政治思想主张,可排除。其余的三点是卢梭“主权在民”理
论的内涵。二、斯宾诺莎、洛克、卢梭三者民主思想的相同点 1.产生的背景相同:随着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资
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同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尖
锐。为了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个人独裁,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反对专制统治的民主思想应运而生。2.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 (1)天赋人权理论。斯宾诺莎政治学说的基础是人性论;洛
克认为人们生来就有生命、自由、财产等自然权利;卢梭则认
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2)社会契约理论。斯宾诺莎认为,为追求生活的安宁,人
们通过契约建立国家;洛克认为在议会集体意志约束下的君主
政体是当今社会契约的最完美体现;卢梭的代表作就是《社会
契约论》。总之,在民主思想家们都认为人生来就有天赋人权,
为了保障人们的权利,大家通过社会契约的方式建立一个理性
的社会。3.影响相同之处 他们的民主思想对封建专制理论给以致命的打击,同时也
为民主政治的出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可操作的政治蓝
图。【典例 2】斯宾诺莎、洛克和卢梭的民主思想中,其共同的思想倾向有()①天赋人权思想
③分权与制衡思想②社会契约论思想
④主权在民思想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比分析能力,斯宾诺莎
与卢梭政治思想不包括分权与制衡思想;主权在民是卢梭的政
治思想,三者民主思想的共同点有天赋人权思想和社会契约理
论,故本题选 A 项。
【答案】A2.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一致主张有()①人权自由②实行法治③反对教权④反对专制A.①②
C.②③④ B.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系时代背景总结启蒙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题目中的四点都是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点。
解析:D本题主要考查概括综合能力,解题的关键是联课件7张PPT。一、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
1.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反动力量过于强大。(2)主观原因:没有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革命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斗争经验不足。 (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还处在上升时期,而无产阶级在政
治上还不成熟,历史的发展还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先决
条件。2.历史意义 巴黎公社的革命运动的发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它标
志着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的到来,是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由盛转
衰、一步一步地走向灭亡的标志。因为巴黎无产阶级利用革命
的暴力手段砸碎了旧的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
新的国家机器,成立了公社委员会作为政权的领导机构,代表
了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和要求。二、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斗争的主要史实 1.1940 年 3 月,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三制”
原则。“三三制”政权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
的政权。“三三制”政权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争取了中
间力量,孤立了顽固势力,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945 年 10 月 10 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确定了
坚决避免内战,建设民主国家的原则。重庆谈判的主要成果是
迫使国民政府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这样,再要发动内
战者,就在政治上陷于被动了。 3.1946 年 1 月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
协议,又一次确立了《和平建国纲领》,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与和
平建国。政协决议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和民主党派的意愿,
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4.1949 年 9 月 21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在
北平召开。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会议制定
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性质,还规定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外交政
策的总原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
形式。5.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之路。1.马克思说:“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巴黎公社() A.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B.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D.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历史舞台
解析:A 巴黎公社的重大意义在于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政权,虽然失败了,但却提供了经验和教训,所以应该
选 A 项。B 项表述不够明确,C 项表述错误,D 项不符合史实。
故选 A。2.1945 年中共为了争取和平,揭露美蒋假和平的阴谋,提出三大口号是()A.和平、民主、团结
C.和平、民主、进步B.和平、建国、团结
D.民主、建国、团结解析:A 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课件16张PPT。 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
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第1课英国宪章运动一、背景
1.随着____________的发展和深入,民主的内涵在新的历史阶段得到拓展和深化。工业革命工人群众普选权 2.1832 年的英国议会改革把____________和小资产阶级
排斥在议会选举之外。
3.不断壮大的工人队伍开展了争取__________的斗争。 二、过程
1.第一阶段(1836-1839 年)
(1)成立组织
1836 年,“________________”试图用合法手段争取改善工
人的生活条件和争取自身自由与平等的权利。
(2)起草宪章
________年,工人协会领导人和议会中的激进议员,共同
起草了《____________》,提出改革议会的具体措施,英国“宪章运动”由此开始。伦敦工人协会1837人民宪章(3)组织请愿下院全国宪章协会 ①《人民宪章》公布后,人民群众积极支持,要求实行宪
章。
②1839 年初,宪章派召开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致议
会请愿书,但被议会________否决。
2.第二阶段(1840-1842 年)
(1)吸取教训,加强组织
1840 年,在曼彻斯特成立“________________”,宪章运动
重新活跃起来。 (2)提交新的请愿书
1842 年初,宪章派向议会提交新的请愿书,重申了《人民
宪章》中的政治要求,还提出限制________、提高________、
改善____________等要求,宪章运动发展成独立的工人阶级政治运动。工时工资劳动条件1847 (3)工人罢工:新请愿书再次遭到否决,工人阶级举行了罢工。
3.第三阶段(1847 年-19 世纪 50 年代末)
(1)________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宪章运动重新活跃。
(2)1848 年,法国二月革命的胜利,宪章运动规模越来越大。
(3)1848 年后,宪章派内部分化,19 世纪 50 年代末,宪章
运动结束。 三、影响
1 .宪章运动是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
________的全国性的政治运动,是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选权利罗素选举权 2.宪章运动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1)宪章运动提出的政治纲领多次重现于后来高涨的工人运
动中。
(2)资产阶级激进派、自由党领袖________多次向议会提出
改革法案,其内容明显受到宪章运动的影响。
(3)1865 年,英国国内的选举改革运动兴起,逐步取消了对
__________的限制。 (4)到 20 世纪初,英国基本实现了公民的普选权,完善了选
举制度,英国的代议制政治逐步完善。
3.宪章运动推动了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1)在英国工人阶级斗争的激励下,法国、德国爆发了无产
阶级为争取民主权利而进行的和平或武装斗争。如德国
____________地区纺织工人起义、法国________工人起义。
(2)促进了法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完成。
(3)欧洲无产阶级日益走向成熟,同时取得了一些实际的民主权利。西里西亚里昂民主政治4.宪章运动推进了资产阶级____________的进程。 一、欧洲早期无产阶级民主思想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本质
的不同,以及早期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民主进程的关系
1.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追求的仍然是少数人的民主。而无
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是要争取最广大人民群众最广泛的民主权
利,建立多数人的政治统治。 2.早期无产阶级因为在政治上提不出独立的纲领和目的,
所以就只好跟着工业资产阶级走,成为争取民主权利斗争中的
主要力量,在推进资产阶级民主进程中起了巨大作用。 【典例 1】标志着工人宪章派已经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划清
了界限,宪章运动已发展成独立的工人阶级政治运动的时间是() A. “光荣革命”的发生
B. 1832 年改革法案的通过
C.《人民宪章》的提出
D. 1842 年请愿书的提交
【名师点拨】1842 年宪章派向议会提交新的请愿书,标志
着工人宪章派已经与资产阶级激进派划清了界限。
【答案】D1.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失败的历史根源是( )
A.没有科学理论指导
B.无产阶级还不够成熟
C.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D.社会经济还没有发展到铲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二、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对欧洲民主化进程的影响 1.宪章运动在英国历史及国际工人运动史上具有重要的意
义,它是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利的全国性
政治运动,是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
分。对英国及欧洲近代政治民主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宪章运动对英国资产阶级政治民主产生了重大影响。运动
提出的政治纲领也多次重现于后来高涨的工人运动之中。1865 年
英国国内的选举改革运动兴起,在工人阶级的推动下,以争取改
革制度为目标的“全国改革联盟”成立。1867 年改革法案在内阁
威胁辞职的情况下使议会上下两院通过。 3.对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无产
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英国工人阶级的斗争大大激励了法
国、德国工人阶级的斗争。欧洲早期无产阶级在争取民主权利
的斗争中,锻炼了自己的队伍,同时取得了一些实际的民主权
利。这些斗争推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典例 2】英国宪章运动的意义在于() A.使英国向法制国家过渡
B.使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C.标志着无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觉醒
D.为英国工人争取到政治上的权利
【名师点拨】英国向法制国家过渡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始
于 17 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故选 C。
【答案】C)2.宪章运动对英国民主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表现在(
A.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
B.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C.工人获得选举权
D.各国工人代表在伦敦成立了第一国际课件18张PPT。第2课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一、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1.成立背景德意志 (1)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工人运动再度高涨。
(2)英国、法国和__________的工人加强合作的愿望增强。
(3)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进行深入的
理论研究。 2.成立:________年,国际工人协会即____________在伦
敦成立,马克思、恩格斯为其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1864第一国际无产阶级 3.主要活动
(1)在各国建立支部,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
(2)高度关注各国的民主运动,积极支持各国____________
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4.历史作用:第一国际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
使国际主义深入人心。二、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
1.背景:1873 年,法国巴黎人民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
2.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措施
(1)实行名副其实的____________制。
①最高领导机构和权力机关________________的代表均由民主选举产生。人民普选巴黎公社委员会②国民自卫军营级以下的指挥官均由士兵选举产生。
③企业的厂长、工长等负责人由工人大会选举产生。 (2)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公社的一切重大决定须经集
体讨论,坚持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
(3) 实行民主监督:实行人民对权力机关及公职人员的_______和罢免权。少数服从多数监督权法制 (4)加强________:防止公职人员欺压群众,保障人民的人
身自由以及其他各种民主权利和自由。3.历史意义无产阶级专政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1)巴黎公社是世界历史上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实
行______________的第一尝试。
(2)巴黎公社的创举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
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3)为____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三、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
1.第二国际的成立
(1)成立背景
①19 世纪 70 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工人的处境仍十分艰难。社会主义政党 ②第一国际解散后,欧美许多国家建立了_____________,
它们为了组织各国工人阶级争取劳工权利的斗争,要求加强国
际联系。 (2)成立概况:1889 年 7 月,第二国际成立。成立大会讨论
了_______________问题,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劳动保护制,保
护童工和女工的权利,并通过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
2.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1)主要活动国际劳工立法议会斗争组织性 ①倡导通过合法的__________,为工人争取政治和经济方
面的权利。
②积极推动工人运动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条
件而进行的斗争。
(2)斗争的特点:工人运动的规模更大、__________进一步
增强,斗争形式也更加灵活多样。3.历史作用
(1)通过合法斗争取得重大成果,提高了各国工人政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社会福利 (2)迫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逐渐实施__________制度,
增加了劳工立法,使工人境遇得到改善。
(3)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一、理解和认识巴黎公社的性质1.从成立的背景看,它是在巴黎工人武装起义的基础上建立的。 2.从公社产生的过程和对公社委员的要求看,公社委员是
广大工人群众选举产生的,并保障人民对公职人员拥有监督权
和罢免权,这是公社实行无产阶级民主的伟大尝试。 3.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看,一切都是以维护广大劳动人
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体现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触及资本
主义私有制,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4.巴黎公社许多成员是第一国际的成员,他们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总之,巴黎公社是第一个代表工人阶级利益的工人政权。【典例 1】能体现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政权的史实有()①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②对所有公职人员人民都有权监督和罢免他们 ③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通过了一些有利于工人的劳动立法 ④
公社委员会的一些委员是第一国际巴黎支部的会员,是社会主
义者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名师点拨】从巴黎公社实行的措施来看,它保护了工人
阶级的利益,体现了工人阶级政权的性质。
【答案】D1.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 A.是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B.推动了第一国际的建立
C.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政治历史舞台
D.在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解析:D 1871 年巴黎公社建立,首先排除 B、C 两项。第一
国际建立于 1864 年,早于巴黎公社;C 项的标志是 19 世纪三四
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A 项中“直接”两字明显错误,推
翻法兰西第二帝国之后,建立的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故选D 项。二、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异同点
1.相同点(1)它们都是国际性的工人组织。(2)它们的建立都处于工人运动从低潮走向高潮的阶段。
(3)马克思、恩格斯都积极参与了对两个国际的领导。
2.不同点(1)第一国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而第二国际主要由社会主义政党组成。 (2)参加第一国际的主要是少数欧洲国家的工人组织,它还
只是一个宣传和鼓动的团体;而第二国际的活动范围已扩大到
整个欧洲和北美,它的活动已经同各国工人的斗争紧密地结合
在一起。 (3)在组织上,加入第一国际的各工人团体是它领导下的一
个支部,第二国际不是各国党的上级组织,它通过历次代表大
会的决议给各国党指明方向。 (4)在思想上,第一国际时期,社会主义思潮还未被广大工
人群众所接受;而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已成为群众运动。【典例 2】第一国际成立推动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原因是()A.它是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
B.它使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更紧密结合
C.马克思是第一国际的灵魂
D.它实现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目标 【名师点拨】A 项明显错误,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是共产
主义者同盟,D 项参加第一国际的当时只有二十多个国家,不
符合历史事实。C 项只说明了马克思对第一国际的影响,夸大
了个人因素,显然是错误的。而题干当中实际上隐含着第一国
际与工人运动之间的关系,当然这一关系是通过马克思主义来
连接的,故选择 B 项。【答案】B2.在第二国际的倡导下,各国工人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主要方式是(
A.武装起义
C.游行示威B.请愿
D.议会斗争解析:DB、C、D 三项都是一般资本主义国家民主制度所允许的合法斗争形式,教材中以德国社会民主党为例来说明
第二国际所倡导的主要斗争方式是议会斗争。课件16张PPT。第3课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一、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1.确立:1927 年秋,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与以
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
资产阶级的利益。2.表现以党治国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①1928年8月 , 国民党召开中央全会, 蒋介石打出
“____________”旗号,实行国民党独裁统治。②蒋介石建立特务组织,渗透各个领域,打击民主力量,实行________统治。恐怖宪法中统皖南事变 ③1936 年,国民政府用________的形式确立了国民党的独
裁统治。
(2)抗日战争时期
①1939 年初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
以“________”“军统”为代表的特务组织专门从事迫害共产党
员和民主人士的罪恶活动。
②1941 年初,制造了震惊中外的“____________”。 ③1943 年春,国民党出版了以蒋介石名义发表的《中国之
命运》,提倡大汉族主义,宣扬封建思想糟粕,鼓吹 ________
主义,反对共产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
④1945 年 5 月,召开国民党“六大”,大会的主要任务是
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拒绝建立____________和加强反共力量、准备____________。法西斯联合政府发动内战 (3)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基本特征:保甲制度、一党专政、特
务统治互相结合、渗透。 二、中国人民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
1.坚决回击国民党的反共活动
(1)针对“皖南事变”的回击
①中共:一方面宣布重建__________,另一方面公布大量
事实,揭露国民党破坏抗战的阴谋。②民主力量新四军民主政团同盟 A.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起抗议
运动。
B.1941 年,中国________________在重庆正式成立。 (2)针对《中国之命运》及武装挑衅的回击
①中共:专门开会分析了《中国之命运》的内容,揭露蒋介
石推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阴谋。
②民主力量:各解放区开展了反对________、保卫边区的群
众运动,阻止了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动。
2.针对中国命运的抉择:1945 年 4 月,在延安召开中共“七大”。内战一党专政联合政府新民主主义 ①指出全力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命运,必须废除国民党
____________,建立民主的____________。
②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
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____________的中国”
的政治路线。三、中共在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1.措施民主选举各届宪政促进会 (1)实行____________制度
①凡年满 18 岁、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均有选举权和
被选举权。
②参议员由选举产生,人民有权监督、罢免之。
(2) 发 动 人 民 群 众 积 极 地 参 与 宪 政 运 动 , 成 立
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行“三三制”原则
① 提 出 : 1940 年 3 月 , 毛 泽 东 在 中 共 中 央 起 草 的
《____________________》中正式提出。
②含义:在民主选举的基础上,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人员分配
按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比例执行。
③意义:充分保障各抗日阶级、阶层的广泛民主权利。2.意义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人民民主政权(1)调动了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巩固了抗日根据地。
(2)为新中国建立________________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一、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主要特征及主要史实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主要特征是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相互结合和渗透。2.国民党独裁统治的表现
(1)土地革命时期 1927 年秋,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国民政府迁往南京,与以蒋
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的利益。1928 年 8 月,国民党召开中央全会,蒋介石打出“以
党治国”的旗号,实行国民党独裁统治。为巩固独裁专制,蒋介
石建立了特务组织,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领域,
打击民主力量,实行恐怖统治。他还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
剥夺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对革命者、进步人士进行残酷迫害。
1936 年,国民政府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2)抗日战争时期 ①1939 年初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方针。以
“中统”“军统”为代表的特务组织专门从事迫害共产党员和民
主人士的罪恶活动。②国民党一手制造了“皖南事变”。 ③皖南事变后,宋庆龄、何香凝、柳亚子等民主人士在香港
发起抗议运动。在国际上,苏联严厉斥责了蒋介石反共反人民的
行为;英美当时也不同意蒋介石这样做。国民党政府破坏抗日民
族统一战线的做法,使中间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深感联合起来争
取自由民主、维护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必要,并要求与共产党积
极合作以反抗国民党的压迫。1941 年,中国民主政团同盟在重庆
正式成立,推动了民主力量的发展壮大。【典例1】下列关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确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1928 年 8 月国民党召开中央全会确立“独裁统治”的
方针
B.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只是在政治领域
C.独裁统治的表现有限制人民权利、实行恐怖统治
D.1936 年国民政府用宪法的形式正式确立独裁统治
【名师点拨】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渗透到政治、经济、军事、
文化等领域,故 B 项不正确。
【答案】B1.下列不属于蒋介石独裁统治的特征的是()A.以党治国
C.保甲制度B.一党专政
D.特务统治二、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的具体措施及其意义
1.延安民主政治建设的措施
(1)实行民主选举制度。(2)实行“三三制”原则,建立“三三制”政权。
2.延安民主政治建设的意义 (1)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实现民主自由的
强烈愿望,充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调动了各抗日阶级、阶
层的抗日积极性。(2)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典例2】对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政权性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对汉奸、反动派专政的政权
B.是党领导的一切赞成抗日、民主的人们的政权
C.是新民主主义政权在抗战时期的具体表现
D.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民主政权
【名师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三三制”制度性质的全面
把握。
【答案】D2.毛泽东说“边区是民主的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主要是因为() A.实行了“三三制”原则
B.进行了土地改革
C.实行了“整风运动”
D.打退了国民党的反共高潮
解析:A B 项是土地革命时期的内容,C 项为一次马克思
主义教育运动,D 项主要针对蒋介石顽固派的军事进攻,故选
择 A 项。课件16张PPT。第4课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一、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背景(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坚持______________的方针,阴谋发动新的大规模内战,以消灭人民革命力量。
(2)抗战胜利后,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独裁和内战2.主要表现
(1)中共中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的口号。(2)重庆谈判和平建国双十协定训政 ①目的
A.蒋介石:以谈判换取准备内战的时间。
B.中共:尽力争取____________,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
的阴谋。
②成果:国共双方签署了会谈纪要,即《__________》。
A.主要内容: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
新中国;国民党迅速结束“________”,实施“宪政”;召开政
治协商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权利等。 B.《双十协定》的签订,蒋介石陷入政治被动,是人民民
主力量的胜利。
(3)1946 年初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①成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协议内容包括改
组____________、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民主政治和平建国 ②意义:打破了蒋介石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反映了全国
人民实现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的愿望。
3.结果:1946 年夏,蒋介石挑起内战,争取实现民主统
一、和平建国的努力化为泡影。国民政府二、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1.抵制国民党的“制宪”(1)背景中原中华民国宪法独裁统治 ①1946 年夏,国民党军队向________等解放区大举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
②1946 年秋,蒋介石召开了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
会 ”, 制定 了《__________________ 》。它确 认了 以蒋 介石
__________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2)概况: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坚决反对,并拒绝参加
“国民大会”。
(3)结果: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 2.中共领导的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
(1)背景:国民党制造了一系列镇压民主运动的暴行。影响
较大的有“一二·一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2)概况反内战抗租 ①学生反饥饿、__________运动高涨。
②贫苦农民的抗征、抗捐、__________运动迭起。
③工人的斗争发展迅速。
(3)意义: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蒋独裁统治斗争的胜利,
推动着人民革命的胜利发展。3.民主党派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原因:人民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当局摧残和迫害民主力量。沈钧儒中国民主同盟三大战役国民政府 (2)表现:1948 年初,__________、章伯钧等人在香港改组
________________,并宣布与南京反动独裁政府彻底决裂。
4.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新中国
(1)经过“____________”,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2)1949 年 4 月 23 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 22
年的____________跨台。 (3)1948 年 4 月 30 日,中共中央颁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口号,
号召各民主党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成立____________。
(4)1949 年 9 月,在北平召开政协会议①主题: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联合政府临时宪法 ②主要成果:通过了具有____________性质的《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5)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从此走
上独立、民主、统一之路。一、1949 年的人民政协会议与 1946 年的重庆政协会议比较【典例 1】1949 年的人民政协会议与 1946 年的重庆政协会议比较,其不同点是() A.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
B.采取多党派平等协商的方式,促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
发展
C.商讨了建国、军政等重大问题
D.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名师点拨】1949 年的人民政协会议比 1946 年的重庆政协会
议更具有广泛性,A、B、C 三项都是它们的共同点,故本题选 D。
【答案】D1.1946 年初,政治协商会议的某些精神在人民心目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这一精神是()A.它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
B.它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
C.它较多地吸取了中间人士的意见
D.它体现了党派之间的平等协商解析:D该题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辨析能力。题干的题眼是“精神”。选项列出了有关精神;经分析可知:A 项“通
过了《和平建国纲领》”,但没有约束作用;B 项实际上没有
完全“冲破蒋介石独裁统治”,因为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
C、D 两项相比应是“体现了党派之间的平等协商”的精神。二、重庆谈判的主要原因和历史作用
1.主要原因 (1)蒋介石提出谈判的主要原因,是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
欺骗国内外舆论。其真实意图是:一方面,如果毛泽东不去,
就可以宣传中国共产党无和平诚意,把内战的责任推到中国共
产党身上;另一方面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利用机会准备内战,
并诱使中国共产党交出军队和解放区政权,以实现他的“军令
统一”“政令统一”的目的。 (2)中国共产党赴重庆谈判的原因,是响应全国人民要求和平
的呼声,从捍卫人民的利益出发,尽一切可能制止内战,努力寻
求和平、民主、团结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和谈不成,也要以
真和谈来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向全国人民表明中国共
产党和平的诚意,以利于团结教育广大人民群众,争取那些对蒋
介石抱有幻想的中间力量。 2.重庆谈判的历史作用:迫使蒋介石作出了一定让步,为全
国人民争取了民主权利。通过谈判,中国共产党表明了和平的诚
意,争取和教育了广大人民,特别是中间人士。通过谈判,揭露
了国民党蒋介石的假和平阴谋,迫使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建国方针,
使国民党在政治上陷入被动。【典例 2】国民党在 1946 年签署了违背自己意愿的《和平建国纲领》的最主要原因是() A.全国人民希望和平
B.民主党派的压力
C.没有做好内战准备
D.国民党内部反内战的压力
【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国民党签署《和平建国纲领》
的原因,可以从当时的背景来考虑,国民党当时还没有做好内
战的准备,以此来拖延时间。
【答案】C 2.“只要和平有望,仍不放弃和平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
全面自卫抵抗,也仍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周
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的演说应在()A.七七事变后发表
C.八一三事变后发表B.全面内战爆发前发表
D.重庆谈判前发表课件5张PPT。《独立宣言》体现的民主思想及其与启蒙运动的关系
1.《独立宣言》的民主思想主要体现在平等与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人民革命权利三方面。 (1)平等与天赋人权:认为人生下来就是自由平等的,这些
权利是上帝所赋予的、与生俱来的,因此是不可剥夺或转让的。
(2)主权在民:提出人民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利来自人
民,政府应服从人民的意志,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
在。 (3)人民革命权利:如果政府不履行自己的职责,侵犯了人
民的自然权利,人民为了保障这种权利,就有权起来革命以改
变或推翻它。2.与启蒙运动的关系:启蒙思想是《独立宣言》的思想来源,《独立宣言》是对启蒙思想的应用和发展。1.《独立宣言》所体现的民主思想,哪一点是对启蒙思想的发展?()A.平等的思想
C.“主权在民”的学说B.天赋人权学说
D.人民革命权利2.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独立宣言》可能借鉴《人权宣言》
B.《人权宣言》可能借鉴《独立宣言》
C.《人权宣言》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D.《人权宣言》成为美国 1787 年宪法的序言
解析:B 美国《独立宣言》颁布于1776年,法国《人权
宣言》颁布于1789年,《人权宣言》晚了13年,且《人权宣言》
是法国《1791 年宪法》的序言。课件15张PPT。第三单元 向封建专制统治宣战的檄文第1课美国《独立宣言》 一、《独立宣言》发表的历史背景
1.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
(1)“自然权利”“社会契约”理论、“______________”思
想和三权分立等欧洲先进思想在北美广泛传播。
(2)北美殖民地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①富兰克林:反对__________,主张黑人和印第安人应享
有与白人同等的权利,并主张实行__________。主权在民奴隶制普选制 ②杰斐逊:强调人民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主张建立
______________,实行普选。
③潘恩:1776 年,潘恩发表《________》,呼吁独立。
2.独立战争爆发初期,殖民地人民与英国和解的幻想彻底破灭。民主共和国常识大陆会议3.1776 年 6 月初,__________决定宣布独立。 二、《独立宣言》的发表
1.发表时间:1776 年 7 月 4 日。
2.主要内容
(1)第一部分为前言,阐述了宣言的目的。
(2)第二部分概括了当时资产阶级最激进的政治思想,即
____________学说和____________思想。
(3)第三部分历数英国压迫北美殖民地人民的罪状。
(4)宣言的最后一部分庄严宣告________。自然权利主权在民独立 3.体现的民主思想
(1)平等与天赋人权思想:《独立宣言》继承并发展了洛克
的____________学说,认为人生下来就应该是自由平等的,人
民享有“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2)主权在民思想:________是主权者,政府的一切权力来
自人民,政府应服从人民意志,为人民幸福和保障人民权利而存在。天赋人权人民自然权利 (3)人民革命权利理论: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目的是保障
人民的__________。 三、《独立宣言》的评价
1.地位
《独立宣言》不仅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而且在人
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宣布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
它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_”。2.积极作用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民族独立 (1) 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 , 直接影响了
______________。
(2)对亚洲、拉丁美洲的____________运动具有一定的推动
作用。
(3)体现的民主思想,成为美国人不断追求的理想。奴隶制白人男性 3.局限性
(1)宣言初稿原有谴责__________的内容被删去。
(2)在当时真正有权参与政治、实施“主权在民”的人只是
拥有一定财产的____________。一、《独立宣言》对启蒙思想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独立宣言》体现了启蒙运动时期人人平等和天赋人权、“主权在民”的思想。 2.发展:体现以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理论为基础,提出人
民革命权利的理论,从而为反对英国殖民统治寻找到了理论依
据。【典例 1】《独立宣言》的产生,主要继承了哪些人的思想理论?()①霍布斯②伏尔泰③洛克④卢梭⑤狄德罗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④D.①④⑤ 【名师点拨】欧洲启蒙思想传播到北美殖民地并成为《独
立宣言》的理论基础,主要吸收了洛克的天赋人权说、卢梭的
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由此答案选 C。
【答案】C1.欧洲启蒙思想为《独立宣言》问世奠定理论基础,北美殖民地主要吸收了欧洲哪些先进思想?()①开明专政②君主立宪③三权分立④主权在民⑤自然权利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④⑤ 解析:D 本题考查欧洲启蒙思想的基本内容,而《独立
宣言》中体现的主要是洛克的自然权利说,卢梭的人民革命说
和主权在民说。二、对《独立宣言》的评价 1.进步性:宣告美国的诞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纲领
的形式宣告了民主共和国的原则。它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
言”,它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且对亚洲、拉
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也起了推动作用。 2.局限性:原有的谴责奴隶制的内容被删除,未真正实现
提出的“人人平等”“主权在民”的原则,在当时只有拥有一
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真正享有民主,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意
志。【典例 2】美国《独立宣言》被马克思称为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这主要是由于它() A.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B.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C.是最早阐明天赋人权的政治纲领
D.与法国《人权宣言》基本一致
【名师点拨】准确把握题干中的关键词“第一个”,即最
早的,故答案选 C。
【答案】C2.《独立宣言》中删去了原有谴责奴隶制的内容,明显违背了()A.人民主权说
C.人民革命权B.自由权
D.社会契约论《独立宣言》未谴责奴隶制,这明显违背了自 解析:B
由权。课件16张PPT。第2课法国《人权宣言》一、法国《人权宣言》颁布的背景
1.法国大革命爆发(1)原因启蒙运动巴黎①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波旁封建王朝封建统治危机加深。
②____________为法国大革命做好了重要的舆论准备。
③法国封建等级森严,社会矛盾尖锐。
④导火线:1789 年三级会议的召开。
(2)爆发:1789 年 7 月 14 日,________人民起义。 2.法国君主立宪派当权
(1)革命爆发后,制宪议会成为法国革命的领导机关和国家
立法机关。在议会中,起主导作用的是代表______________和自由派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派。大资产阶级 (2)制宪议会决定为法国制定一部宪法之前,首先确定基本
的政治原则。二、《人权宣言》
1.颁布时间:1789 年 8 月,制宪会议颁布了《人权宣言》。
2.思想基础:洛克和卢梭等欧洲启蒙学者的“______”和自由“________________”。
3.主要内容 公众意志
平等 (1)“人类生来而且始终是________ 的,在权力上是平等
的”,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2)法律是__________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通过
代表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______的。自然法社会契约思想 (3)所有公民都能平等地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教会中、政府
中或军队中,担任一切官职、公共职位和职务。
(4)____________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5)强调国家的最高权力来自于________。私有财产人民 三、《人权宣言》的历史意义
1.《人权宣言》揭示了____________、自由、平等的原则,
否定了____________制度,体现了摧毁封建君主专制的要求,
成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的思想武器。2.《人权宣言》对法国的意义天赋人权封建等级 (1)成为法国《______________》的前言。
(2)它的公布表明,法国资产阶级用以________为基础的资
产阶级政权取代了以君主个人意志为标志的封建特权,在政治和法律领域带有根本性的变化。1791 年宪法法律 3.《人权宣言》对世界的意义
(1)作为______________的纲领性文件,它将启蒙思想用法
律的形式固定下来,起到承前启后的巨大作用。
(2)对欧美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
影响。
(3)还推动了其他很多国家民主思想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资产阶级__________的进程。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化 (4)法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思想和学说对亚洲和中国革命都
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人权宣言》的历史影响《 1.作为大革命中第一个以启蒙思想为基础制定的纲领性文
献, 人权宣言》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主义的君权、神权和特权。
在其号召下,法国民众得到了最广泛的动员,人民的热情得到
了最充分的激发,波澜壮阔的革命进程获得了最直接的推动,
资产阶级夺取政权获得了最尖锐的思想武器。它彻底宣告了
“旧制度的死亡”。 2.《人权宣言》也是“新制度的诞生证书”,是“引导法
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的指针”。它以法律形式宣布了资产阶级
借以立国的各项基本原则,使“人权”“自由”“平等”“法
治”这些启蒙思想家的基本主张成为新社会的奠基石。从此,
“主权在民”取代了“主权在君”,以法律为根基的公民社会
取代了以特权为基础的贵族社会,公民的自我意识空前觉醒,
人民在国家中的主体地位空前提高。《 3. 人权宣言》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它不仅直接引发了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而且对后世各国的成
文宪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了民主思想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
进步。它所确立的“人权”原则在今天已经成为了全人类共同
的精神财富。诚如陈独秀在《法兰西与近世文明》中所言:“世
界而无法兰西,今日之黑暗不识仍居何等。”正是在《人权宣
言》这一理想之帜的鼓舞下,中国的仁人志士用“人权”做武
器,以“民主”为归依,向旧制度旧思想发起了一次又一次艰
难而悲壮的冲击。【典例 1】《人权宣言》颁布后,最现实的意义应是() A.实现人的自由平等
B.保护私有财产
C.公民参与政治
D.否定封建等级制度和专制王权
【名师点拨】结合法国大革命的背景可以理解,革命前是
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法国的近代化进程和
社会发展。
【答案】D1.《人权宣言》颁布后为中国仁人志士探索救国道路提供思想武器,其中不包括() A.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
B.康梁的维新变法思想
C.王韬、冯桂芬的早期维新思想
D.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
解析:D 《人权宣言》是资产阶级的政治纲领,洋务派
代表封建地主利益。二、《人权宣言》和《独立宣言》的比较
1.相同点 (1) 两个宣 言都以“ 天赋人 权”“ 社会契 约”“ 主权在
民”“人民革命权利”这些启蒙思潮中的核心思想作为理论根
基。(2)都是诞生于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政治宣言,既推动了革命的进程,又体现了革命的成果。 (3)作为西方民主制度史上两个具有法律性、纲领性和理想
性的重要文献,都对其他国家的民主法治进程产生了一定影响。2.不同点 (1)发布《独立宣言》的主要目的是为北美独立确立合法的
理论依据,因此侧重于谴责英王侵害北美人民天赋权利的罪行;
而《人权宣言》重在确立资本主义新制度,在将矛头指向封建
旧秩序的同时,更重视对“自由”“平等”“法治”这些基本
民主原则的阐述。 (2)此外,尽管都强调天赋人权,但《人权宣言》所规定的
“人权”比《独立宣言》更具体、更广泛,也更具普适性,对
世界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和意义更为深广。【典例 2】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二者都鲜明地体现了()②社会契约理论 ③三权分立学说④ ①天赋人权学说
反对种族歧视的思想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名师点拨】三权分立学说在《独立宣言》《人权宣言》里
都没有体现,而《独立宣言》则不具有反对种族歧视的思想,
故只有①②正确。
【答案】B2.下列关于《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独立宣言》是《人权宣言》在美洲的翻版
B.都体现了三权分立议会民主体制
C.都以国家的名义倡导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原则
D.都用财产的不平等来代替基于出身不同的不平等课件11张PPT。第3课《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1.背景武昌起义1912孙中山袁世凯 (1)____________成功,清政府土崩瓦解。
(2)《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通过,对后来制订法规也具有重
要参考价值。
(3)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建立:_______年元旦,_________
就任临时大总统。
(4)1912 年 3 月 11 日,袁世凯于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2.颁布的时间:1912 年 3 月 12 日
3.颁布的目的:限制__________,保护革命胜利的果实。 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基本内容
1.关于国家性质: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体现了“____________”原则。
2 . 关于人民的权利和义务 :规定中华民国国民 一 律
________,并依法享有自由权利和选举、被选举权;有纳税、服兵役等义务。主权在民平等立法权 3.关于中华民国的政治体制:规定参议院行使________;
临时大总统、副总统和国务员行使________;法院行使_______——体现分权制衡原则。行政权司法权4.特别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限制袁世凯。 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评价
1 .性质:具有国家根本大法的性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__________________宪法。2.历史意义资产阶级共和国封建专制 (1) 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成为否定
____________的重要法律成果。
(2)说明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________和________意识。法治宪政(3)中国宪政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①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②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蓝本。
(4)在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历史作用
1.积极性 (1)它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宣布国家主权属
于人民,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由此确立了
民主共和的代议制度。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
立的政治体制,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它带有鲜明
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其中,参议院有权弹劾临时大总统的规定,
内阁制中内阁总理对于临时大总统权力的制约规定等,均明显
具有维护共和制度的色彩和限制袁世凯专制独裁的目的。2.局限性这部宪法后来没有发挥制定者设想的那种作用,袁世凯为实现其独裁统治,两年后便废除了这部宪法。【典例 1】在中国历史上规定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政治体制的第一个文件是(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约法》B.《钦定宪法大纲》
D.《中华民国宪法》 【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作用,
在中国历史上它确立了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故选 A 项。
【答案】A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所起的历史作用主要是()A.限制了袁世凯专权
B.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障碍
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二、《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思想的侧重点1.《独立宣言》侧重于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取得民族独立和基本人权。 2.《人权宣言》侧重于否定封建等级制度,摧毁封建君主
制,用以法律为基础的资产阶级权利取代了以君主个人意志为
标志的封建特权。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侧重于防止独裁,维护资产阶级的共和制度。【典例 2】《独立宣言》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跟政权建立有一定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宣告了新政权诞生
B.都是新政权诞生后颁布的
C.新政权诞生后颁布了《独立宣言》
D.新政权诞生后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名师点拨】《独立宣言》的公布宣告了美利坚合众国诞
生。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才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B、
C三项都错误。
【答案】D2.《人权宣言》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者都代表了资产阶级利益,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A.都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
B.都以立宪派为主体
C.都是君主立宪派当政
D.立宪派都参与政权
解析:D 法国《人权宣言》是君主立宪派当政时颁布的。 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南京临时政府中有立
宪派和封建旧官僚投机混入,却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故 A、
B、C 三项错误。课件6张PPT。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斗争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封建主义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新的生产力的发展。2.议会力量组成在议会中限制王权的力量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二者因有共同的经济利益而结盟,成为反封建的领导力量。3.斗争焦点: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孰轻孰重的问题是革命前斗争的焦点,双方矛盾激化的导火索是税收问题。4.斗争实质 由呈递《权利请愿书》到提交《大抗议书》,从实质上反映
了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限制王权、参与政治的核心要求。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1.含义: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指发生于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
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17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 18 世纪的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都属于这一范畴。2.任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是打倒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3.特点 (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阶级关系的总特点,就是在资产
阶级领导下,一切反对封建阶级、阶层结成了联盟。
(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进程曲折复杂,既有前进甚至超
前,又有退缩甚至退得过分,随之再引起新的斗争。1.17 世纪,英国议会展开了一系列反对国王的斗争,从呈递《权利请愿书》到提交《大抗议书》,不能反映() A.议会斗争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B.查理一世的专制行为变本加厉
C.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加剧
D.资产阶级要求参与政治、建立统治的愿望更加强烈
解析:A 议会斗争方式没有变,都是和平、合法的政治
斗争,故 A 项不正确。2.英国在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转型过程中曾出现过军事独裁政权,这主要是因为() A.资产阶级革命性不够坚定
B.独裁者日益封建化
C.资产阶级向封建势力妥协
D.专制思想尚未彻底清除
解析:D 军事独裁指的是英国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克
伦威尔的统治不是封建统治,故 B、C 两项不选。A 项不选是
因为克伦威尔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建立独裁统治不是向封建
势力妥协,所以反映不出资产阶级革命性不够坚定。课件16张PPT。第二单元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第1课英国议会与王权矛盾的激化一、资本主义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
1.条件:英国利用处于__________航运中心线上的优势,积极开拓海外贸易,传统工业迅速发展。大西洋 2.表现
(1)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出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农场和牧
场。
(2)新的阶级形成:出现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3.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不断发展。法律至上 (2)英国早期历史上就存在的民主权利意识、___________、
王在法下的思想愈发强劲。
二、向君主呈递《权利请愿书》
1.背景
(1)詹姆士一世的统治
①政治上:宣扬“君权神授”,推行专制统治。
②经济上:推行由王室操纵的垄断制度。③宗教上:迫害“清教徒”。
④财政上:财政拮据,企图用______来解决危机。(2)查理一世的统治增税①征收新关税和赋税,恢复早已终止的税收。
②强行借债,把拒绝交纳者关入大牢。
③把军队驻扎在百姓家中。
(3)议会与国王斗争激化
①焦点:国王与议会的关系、国王与法律孰轻孰重的问题。
②导火索:税收问题。2.呈递《权利请愿书》(1)目的: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的胡作非为。
(2)内容①此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随意征收捐税。
②拿不出具体罪状,不得随意逮捕任何人。③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军事法,军队不得驻扎在民居。
(3)结果:查理一世违心同意了请愿书,却没有认真履行。三、提交《大抗议书》
1.背景(1)自 1629 年起,国王推行更加反动的政策,人民遭到更严酷的迫害。(2)1638 年,苏格兰人民举兵起义,查理一世恢复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议案征税。2.提出:1641 年,长期议会提出。封建专制制度工商业议会 3.内容
(1)列举了查理一世滥用王权的行为,谴责封建暴政,反对
______________,批判反动的宗教政策,严厉抨击苛捐杂税。
(2)提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要求,如要求________自由,
政府对________负责,等等。
4.影响:得到城乡广大群众的支持,声势日盛。
5.结果:查理一世以武力侵犯议会,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武
装冲突一触即发。一、比较《权利请愿书》与《大抗议书》
1.相同点(1)背景(原因):国王查理一世厉行君主专制,损害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2)目的:抗议和约束查理一世的专制行为。(3)内容:都对王权作出一定限制,都涉及到税收问题。
(4)性质:都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王权的纲领性文件。2.不同点(1)背景:前者是在查理一世统治前期;后者通过的时候,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触即发。 (2)内容:前者侧重于限制国王权力;后者侧重于列举国王
罪状,还进一步提出政府应对议会负责,这一要求反映了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愿望。 (3)结果:前者得到了查理一世的同意,但没有得到认真履
行;后者遭到国王拒绝,激化了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典例 1】《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都涉及的问题是()A.对外关系问题B.军事问题C.税收问题D.宗教自由问题 【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在英
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国王和议会矛盾激化的导火线是税收问
题。《权利请愿书》和《大抗议书》都要求约束国王的税收行
为,要求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擅自征税。故本题选 C。
【答案】C1.1628 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其主要目的是( )
A.反对并结束封建统治
B.抗议和约束国王的胡作非为
C.推进并深化宗教改革
D.建立资产阶级对英国的统治二、税收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议会与王权斗争焦点的原因 国家的税收权是国家主权和政府行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当时的英国,税收是王室经济的重要来源。同时,纳税对当时的
英国人来说,也是其重要的义务,按照义务与权利的关系,臣民
的这一义务又是产生其权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更是对王室预算和
国家财政预算进行限制与干预的第一步。正是因为税收权问题如
此重要,它牵涉的社会因素如此众多,因此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之前的数个世纪里,限制王权的首要内容之一,就是对国王的征
税权进行限制,并以此昭示限制王权的利益集团和权利的存在。
而历任英国国王对这一限制的反抗也几乎都是从滥用征税权这一
问题上打开缺口的。【典例 2】税收问题成为 17 世纪英国议会与国王斗争的焦点,议会对征税的态度是() A.拒绝缴纳一切税赋
B.拒绝缴纳新增加的税赋
C.由议会决定是否征税并监督税收的使用
D.取消特权,实现税赋平均
【名师点拨】此题考查学生再现、再认教材基本知识的能
力。英国议会有限制国王征税权的传统权力,议会议员并非反
对向国家交税,而是反对君主不经议会同意而任意征税。
【答案】C2.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时,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就税收问)题多次与国王展开斗争,斗争的实质是(
A.争取减税的斗争
B.希望获得统治权的斗争
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D.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课件10张PPT。第2课民主与专制的反复较量一、英吉利共和国的建立1.内战(1642-1648 年)查理一世新模范军(1)导火线:1642 年,____________宣布讨伐议会。(2)概况纳西比 ①第一次内战(1642-1646 年):议会军在内战初期屡战屡
败。1645 年,经过军队改革建立的“____________”在_________
战役中给国王致命一击。1646 年,查理一世成为阶下囚。
②第二次内战(1648 年):议会军取得胜利,再擒查理一世。
③结果:1649 年初,查理一世被处死。2.英吉利共和国建立:1649 年,____________掌握国家政权。克伦威尔 二、克伦威尔成为“护国公”
1.建立的标志:________年,克伦威尔用武力解散了议会
并且改共和政体为护国政体,他本人成为共和国的“护国公”。
2.“护国政体”的特点
(1)护国公终身任职,并将________、行政、军事、外交等大权集于一身。1653立法军事管制(2)实行____________,不断对外征服。
(3)言论自由遭到禁止,民主思想受到禁锢。三、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到“光荣革命”
1.背景
(1)克伦威尔病死后,军队内部的争权斗争引起政局混乱,政权动摇。查理二世 (2)大多数英国人特别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希望结束护国
政体,以恢复王权来保护既得利益。
2.复辟标志:1660 年,____________登上英国王位。 3.复辟时期的反动统治
(1)查理二世:恢复英国________,对其他教派实行迫害;
要求国家公职人员按国教仪式进行宣誓;对参加过革命的人实
行反攻倒算。
(2)詹姆士二世:竭力恢复天主教,并任命一批天主教徒为
军官,实行____________。国教专制统治人身保护法资产阶级君主立宪 4.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复辟势力的斗争
(1)17 世纪 70 年代末,议会通过了《______________》,封
建专制受到一定的限制。
(2)“光荣革命”(1688 年)
英国新贵族和资产阶级各阶层联合发动的不流血的宫廷政
变,推翻了复辟王朝。革命后,英国建立起代表英国新贵族和
____________利益的____________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特点及成因 1.从领导阶层来看: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领导。
成因: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贵族阶层分化,其中新贵族
按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经营农牧业,与资产阶级具有共同的根本
利益。2.从过程上看:革命过程曲折反复,多次出现彼消此长和此消彼长的曲折与反复。 成因:当时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处在工场手工业时期,从
阶级力量对比来看,封建势力还大于资产阶级的势力,资产阶
级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工业资产阶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
中所出现的复辟、甚至倒退,正是两种势力长期、复杂较量的
表现。 (3)从思想基础来看:以新教为旗帜,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
成因: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低,缺乏科学系统的理论指导;
同时新教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主张和利益。
英国资产阶级就是在这种复杂形势下,通过本身的努力,
经过议会斗争、革命战争和“光荣革命”的形式,使资本主义
在本国取得胜利,最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典例】宗教问题是考察 17 世纪英国历史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下列与之相关的表述错误的是() A.詹姆士一世压制清教发展
B.克伦威尔对英国国教很严苛
C.查理一世禁止一切宗教信仰
D.詹姆士二世竭力恢复天主教
【名师点拨】詹姆士一世宣扬“君权神授”,认为国王只
需对上帝负责,压制和迫害清教徒,A 正确;克伦威尔是清教
徒,对英国国教进行迫害,B 正确;查理一世是天主教徒,C
错误;詹姆士二世复辟后竭力恢复天主教,D 正确。
【答案】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虽然历经反复曲折,长达近半个世纪,)但最终还是取得胜利,其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与新贵族具有妥协性
B.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C.斯图亚特王朝的腐朽
D.启蒙思想的正确指导课件11张PPT。一、评价法国大革命时期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专政的政策所起的作用 1.君主立宪派:代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的利益,在
革命的第一阶段掌权。其当政期间,通过立法,从经济基础到
上层建筑对旧制度进行了全面的、初步的改造,确立了资本主
义社会的若干根本原则,基本实现了革命目标,为大革命作出
了重要贡献。由于他们反对共和制,维护君主制而被赶下台。 2.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在革命的第
二阶段掌权。当政期间,在废除君主制,创建共和国以及进一
步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措施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然而,在共
和国生死存亡的关头不能暂时牺牲自身利益,无法稳定局势,
招致人民唾弃。 3.雅各宾派: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在革命的第三阶
段掌权。为保卫共和国、拯救革命,在摧毁封建制度的同时,
实行“恐怖统治”,战胜了敌人,克服了危机。但危机过后,
主要领导者用恐怖政策排除异己、大肆屠杀,导致内部分裂而
垮台。二、理解法国大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政治领域民主与专制的较量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和
阶级斗争,尤其是在近代社会早期,这种斗争更多地表现为残
酷的暴力斗争。法国大革命的艰巨性是欧美早期三次资产阶级
革命中最突出的。1.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它的深刻性。这种深刻性主要表现在: (1)在思想领域,法国大革命前的启蒙运动、大革命开始初
期发表的《人权宣言》都把法国大革命的思想理论水平提升到
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这一高水平的民主思想、人权观念、共和
意识都使民主力量同典型的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发生空前尖锐和
激烈的斗争,其中封建专制势力的反抗之惨烈也是历史上少见
的。由于这场革命在思想理论方面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因而对
这场革命和欧美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的深度和广度都是
前所未有的推动。后来,这种思想还传播到世界各地,对在世
界范围内推动人类的民主化进程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甚至,
直到今天,围绕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问题,仍然深刻地影响着
当今世界的政治取向。 (2)在革命的手段上,法国大革命采取了激烈的暴力斗争方
式,它在某种程度上,使革命中对立双方的矛盾时刻处于白热
化之中。 (3)在革命的发展趋势上,法国大革命经历了三个依次深入
的发展阶段,相当深刻地消除了封建专制制度的社会根基,使
这一革命中的矛盾与斗争呈现不断激化的态势。 (4)这场革命所追求的政治目标没有递进的阶段性,大多表
现为一步到位,如全部废除封建义务、从封建君主专制一步转
变为民主共和制、在资产阶级内部掌权的阶层上看,迅速从较
为稳健保守的大资产阶级掌权过渡到相当激进的小资产阶级掌
权,掌权的资产阶级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很快就从有利于资产阶
级上层转变为平民化色彩很浓的政策取向。这样一些特点,使
法国大革命中的反抗力特别顽固,同时也就使这场革命显得格
外艰巨。 2.决定法国大革命长期性和曲折性的因素很多,除了上述
提到的革命深刻性以外,还有革命力量内部的问题、封建专制
势力与民主进步力量之间的实力对比问题、国内的政治文化传
统问题、国际环境问题等。因此,在分析法国大革命进程的长
期性、曲折性时应有更广阔的历史视角,这样才能从更深刻的
层次上理解法国大革命的特点。不过,拿破仑帝国的建立和波
旁王朝的复辟都没有完全消灭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这也从另一
个方面证明了这一革命深刻性的影响。 3.法国大革命中在废除封建义务、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
立共和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建立民主的政治制度、确
认公民权利等每项革命成果和公民权利的取得,都是同封建专
制势力进行殊死斗争的产物,而不是同封建专制势力妥协的结
果,更不是封建势力的恩赐。这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法国大革
命的成果得以保留,并最后取得了这一斗争的胜利。1 .下列对法国大革命时期掌权各派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君主立宪派为实现革命目标作出了巨大贡献
B.吉伦特派当政时期革命继续向前发展
C.雅各宾派的措施均超出了革命的目标
D.热月党人在结束恐怖统治方面是有功的
解析:C 应该说是雅各宾派部分措施超出了革命的目标。2.法国大革命后,君主制与共和制历经多次反复,共和制才最终得以确立。其根本原因是()A.法国封建君主专制思想根深蒂固
B.法国资本主义大工业的经济基础建立缓慢
C.需要强有力的政权——帝制保护经济发展
D.法国政局动荡,共和政治难以驾驭解析:B根据政治学科所学的政治原理“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基本政治观点来解题即可。课件15张PPT。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第五单元
第1课法国大革命的最初胜利 一、波旁王朝在大革命中被推翻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____________ 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严重障
碍。(2)具体原因专制王权启蒙运动 ①政治上:以波旁王朝为代表的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
端腐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②思想上:____________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先导。 2.大革命爆发
(1)导火线:1789 年,为了解决危机特别是解决征税问题而
召开____________。
(2) 爆发的标志 : 1789 年7 月 , 巴黎人民起义 , 攻 陷____________。三级会议巴士底狱制宪议会 3.结果
政权从王室转移到____________,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
族占统治地位。 二、君主立宪派的统治
1.君主立宪派对法国社会的初步改造
(1)《人权宣言》
1789 年 8 月,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____》,从根本
上否定了封建主义的王权、神权和特权,用________和_______取而代之。人权宣言人权法治君主立宪 (2)《1791 年宪法》宣布法国为____________制国家,保留
君主制。
(3)1792 年 8 月,巴黎人民再度起义,推翻了波旁王朝,结
束了法国君主立宪派的统治。三、第一共和国的建立
1.吉伦特派代表工商业资产阶级利益掌握了政权。2.改革措施立法议会国民公会第一共和国 (1)促使____________通过决议,宣布停止国王的权力。
(2)决定实施以前被国王否决了的关于逃亡贵族和反抗派教士
的法令。
(3)召开由普选产生的____________,以代替立法议会。
(4)1792 年 9 月,国民公会通过决议,宣布废除王权,建立了
法兰西______________。
(5)1793 年初,国民公会宣判国王死刑,法国民主力量取得反
封建专制的决定性胜利。一、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 1.旧制度衰微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18 世纪末,以波
旁王朝为代表的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极端腐朽。在专制制度
下,等级对立严重,阶级矛盾激化。新生的资产阶级和广大下
层人民毫无自由与民主权利可言。路易十六统治时期,生活奢
侈,不理朝政,对内加强剥削人民,对外战争连年不断,导致
国库空虚,债台高筑,社会矛盾十分尖锐。2.启蒙思想对法国的影响。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启发了第三等级的反抗意识。 3.财政危机的加剧。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路易十六被迫召
开三级会议,三级会议改为制宪议会,第三等级要求制定宪法,
限制王权。三级会议的召开成为法国大革命的导火线。【典例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B.财政危机严重,社会矛盾十分尖锐
C.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三级会议的召开
【名师点拨】此题考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其根本
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答案】C 1.“《百科全书》的读者并不是由资本家构成的,而是
1789 年瓦解得最快的各个部门。他们来自于高等法院和大法官
裁判所,来自于波旁王朝的官僚机构、军队和教会。一种进步
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这
看起来似乎有些荒谬,但大革命正是从悖论中开始的。”这段话表明,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A.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C.资产阶级要求革命B.特权阶级的自我崩溃
D.国王召开了三级会议解析:B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能力。“一种进步的意识形态竟然渗透了社会结构中最为陈旧和锈蚀的部分”说
明启蒙思想对特权阶级已经构成了冲击,导致了他们的自我崩
溃。二、评价《1791 年宪法》
1.积极性 1791 年制宪议会颁布了《1791 年宪法》,规定法国的主权属
于国家,这一主权由立法机构和国王代表,立法机构是一院制的
国民立法议会。这部宪法除肯定了制宪议会以往颁布的各项反封
建法令外,还规定了法国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国家。这就适
应了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确保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合法性。2.局限性 这部宪法又规定了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这是与在它之前
通过的《人权宣言》的有关内容大相径庭的,这反映了以君主立
宪派为代表的法国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典例 2 】下列关于《1791 年宪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宪法是制宪议会颁布的
B.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
C.以《人权宣言》为基础
D.该宪法不适用于法国当时的形势
【名师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法国《1791 年宪法》的相关知
识,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D2.法国《1791 年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 A.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
B.该宪法体现了霍布斯的主张
C.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
D.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解析:D 法国《1791 年宪法》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
仍然保留了国王,但君权受到宪法的制约。但当时法国的三级
会议已改为了制宪议会,法国的共和制至 1792 年 9 月才初步确
立,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课件16张PPT。第2课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封建制度的复辟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1.建立的背景督政府雾月政变军事独裁 (1)雅各宾派的恐怖统治结束。
(2)热月党人组建的__________无力解决社会经济问题以
及外来干涉和入侵,资产阶级迫切希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
以稳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
(3)1799 年 11 月,拿破仑发动____________,建立执政府,
实行____________。 2.建立标志:1804 年 12 月,拿破仑加冕称帝。
3.统治措施
(1)对内:采取一系列有利于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政
策措施,如颁布了《__________》。
(2)对外:经历了与____________的多次战争。4.帝国覆亡民法典反法联盟 (1)原因
①连年的战争严重影响到国内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动摇
了帝国的统治基础。②拿破仑的侵略扩张使____________战争在各占领区不断兴起。民族解放莱比锡 ③拿破仑统治后期,开始向旧制度妥协,促成了帝国危机
的进一步加深。
(2)概况
①1813 年 10 月,法军在________决战中溃败,法兰西帝
国开始瓦解。
②1814 年 3 月,拿破仑退位,第一帝国覆灭。二、从波旁王朝的复辟到七月王朝的统治
1.波旁王朝的复辟(1)第一次复辟路易十八1815①标志:1814 年 3 月,____________登上法国王位。
②统治:妄图重建封建专制制度。
(2)再次复辟:________年,波旁王朝再次复辟。2.七月王朝的统治
(1)建立背景:复辟后的波旁王朝反攻倒算,试图恢复专制君主制。君主立宪财产资格 (2)建立:1830 年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
(3)统治措施:实行____________制,制定新宪法限制王权,
扩大议会下院的权力,取消贵族的特权,降低选民的
____________限制。三、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建立1.背景政治危机经济危机宴会运动 (1)19 世纪 40 年代末,七月王朝面临着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的双重打击。
(2)反对七月王朝的各派社会力量掀起了“____________”,要求改善政治和经济地位。共和派共和 (3)1848 年 2 月,巴黎人民举行起义,七月王朝土崩瓦解。
(4)二月革命胜利后,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
2.建立:资产阶级__________占据统治地位的临时政府宣
布实行________政体,史称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不久,资产阶
级共和派通过了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一、拿破仑上台的原因 拿破仑上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他的个人能力,他具有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干;另一
方面他的成功还与法国当时特定的历史环境有密切关系,可以
说拿破仑的个人才华适应了时代的需要。 【典例 1】恩格斯说:“假如不曾有拿破仑这个人,那么
他的角色是会有另一个人来扮演的。”你认为恩格斯这句话体现的基本观点是() A.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B.拿破仑的业绩任何人都可以做到
C.英雄造时势
D.时势造英雄
【名师点拨】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同
时要结合唯物史观进行分析。
【答案】D1 .同法国大革命前的皇帝相比,拿破仑的最大特点是()A.称呼B.地位C.性质D.权力二、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是一位卓越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是法国大资产阶级
的政治代表,是对法国和欧洲历史甚至世界历史都产生过重大
影响的历史人物,其活动既有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的一面,也
有侵略掠夺其他各国人民的消极的一面。尽管拿破仑帝国最终
以失败告终。但纵观其一生的活动,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应
是主要的。1.积极作用 (1)对内:夺取政权后,采取措施稳定政局,建立资产阶级
统治秩序;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资本主义工
商业发展;颁布《民法典》等,确立资本主义立法规范;建立
中学、大学,培养人才,鼓励科学研究和技术教育。
(2)对外:他的早期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又把大
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
统治。2.消极作用(1)对内:长期的战争,造成法国经济严重困难,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对外:后期所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
掠夺了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典例 2】拿破仑对外战争所产生的最积极的影响是(
A.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B.促进了本国工业革命的发展
C.遏制了俄国的扩张政策
D.冲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
【名师点拨】D 项是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客观积极影响。
【答案】D 2.“因为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
所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是正义的。”这个“前提——结论”)式的推理属于下列哪一种情况?(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B.前提正确,结论正确
C.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D.前提错误,结论错误 解析:A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分析理解、判断推理以及正
确评价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题目中的前提只是体现了拿破仑
的对外战争的进步性,他把大革命的思想和精神带到法军所到
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但这并不意味着拿破仑的
对外战争都是正义的,这一结论显然是错误的,故本题的正确
答案为 A,前提正确,结论错误。课件14张PPT。第3课法国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一、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建立1.建立过程秩序党制宪议会立法议会(1)路易·波拿巴上台:1848 年底,路易·波拿巴当选法国总统。(2)独裁统治金融贵族第二帝国 ①组织了“__________”内阁,解散____________。
②支持“秩序党”排挤小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派。
③1851 年底发动政变,解散____________。
(3)1852 年 底, 路易 · 波 拿巴 称帝 ,代 表大 资产 阶级 中 的
____________和大工业家利益的法兰西____________正式建立。2.统治措施(1)对内自由平等博爱宣誓效忠 ①推行专制独裁统治,公然取消“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等大革命时期的口号和公民享有的自由权利,确立
政治____________制度。
②通过强化军队、警察和官僚机构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
残酷镇压人民的反抗。
(2)对外:通过一系列侵略战争,使法国获得大批殖民地。3.瓦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1870 年 7 月,普法战争中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巴
黎人民乘机发动起义,要求废除帝制,建立共和国。资产阶级
宣布废除帝制,恢复共和国,史称________________。
二、法国共和制度的最终确立1.背景共和派 在新选出的国民议会中,在法国到底实行君主制还是共和
制的问题上展开了激烈的斗争,__________力量不断加强,君
主派力量削弱。2.过程共和制第三共和国 (1)1875 年初,国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确认实行______。
(2)1875 年,国民议会通过一序列法律,合称 1875 年宪法,
又称__________宪法,法国共和制确立。①宪法内容两院制两院联席 A.议会实行__________,下议院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
上议院实行间接选举。
B.总统由____________会议共同选出,拥有统率军队,
任命文武官员、宣布特赦等大权。 C.内阁对________负责,内阁总理由总统任命政党领袖
担任,由总理组织内阁。②宪法颁布的意义议会法律 A.确认在法国实行共和制,为共和国的存在提供了______
依据。B.限制了君主派的复辟活动。1879反封建斗争(3)最终确立:________年初,共和派赢得法国总统选举。
3.意义
(1)标志着法国人民____________任务的完成。
(2)为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一、法兰西共和政体确立艰难的原因
1.内因(1)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2)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致使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弱小。(3)共和国时期政局动荡、缺乏威信,引起人民不满。
(4)法国小农经济发达,君主制传统根深蒂固。
2.外因 当时封建势力异常强大,欧洲大陆上法国周边国家都是君主
制,法国废除君主制必然遭到反对,甚至遭到外来武装干涉。 【典例 1】近代法国产生了 12 部宪法,1789-1875 年的近
90 年内,法国平均每 7 年更换一部宪法。这样频繁地更换宪法在各国中实属罕见,这反映了() A.启蒙思想的影响不断深入
B.封建残余势力的复辟导致政治危机
C.走向共和的历程非常艰难
D.外国势力的干涉打断民主化进程
【名师点拨】法国从大革命开始到 1875 年宪法最终确立共
和制度,“平均每 7 年更换一部宪法”,这说明了法国走向共
和的艰难历程。
【答案】C 1.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先后出现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
国、第二共和国和第二帝国。普法战争后,成立了法兰西第三
共和国,英国的漫画家为这一历史事件创作了题为《玛丽安娜
女郎(法国的象征)终于挑好帽子了》的漫画。图中的房间衣物
凌乱,女郎站在镜子前面,终于选好并戴上了象征共和制度的三色帽。这幅漫画的含义是() A.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一样
软弱无能B.法国的共和制度像女郎的帽子,只是装饰品
C.法国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确定下来
D.法国的政治制度像女郎的时装,可以随时改变二、对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斗争的史实和认识 1.史实:1789 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推翻了专制的波旁
王朝,于 1792 年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04 年拿破仑称
帝,建立起法兰西第一帝国,取代了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15 年,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波旁王朝复辟,并极力加
强君主专制,政治上日趋反动,最终于 1830 年爆发了资产阶级
性质的革命——七月革命,建立起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实行君
主立宪制的“七月王朝”。七月王朝拒绝进行政治改革,引发
了 1848 年由中小资产阶级和工人发动的“二月革命”,革命推
翻了君主制,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共和国,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随着资产阶级和工人矛盾的激化,工人掀起“六月起义”,最
终被镇压。法国政局的动荡,加上工人、农民的不满,路易·波
拿巴被选为总统,1852 年波拿巴称帝,建立起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 年 9 月 4 日,巴黎人民起义,共和派宣布废除帝制,建立
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由于共和派的努力及君主派的内讧,新
产生的国民议会于 1875 年通过了确立共和制的宪法。1877 年
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的共和制最终确立。
2.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实力的斗争具有长期性、曲折性、
艰巨性的特征;共和制的确立是进步力量长期斗争的结果,而
不是专制势力的恩赐。【典例 2】英法两国在向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转型过程中都曾出现过军事独裁政权,这是因为()A.资产阶级革命性不够坚定
C.资产阶级向封建势力妥协 B.独裁者日益封建化
D.专制思想尚未彻底清除 【名师点拨】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的军
事独裁,法国出现了拿破仑的军事独裁,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
不成熟、专制思想未能彻底清除的背景下出现的;A、C 项不对,
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大众是非常坚定和不妥协
的(如处死国王路易十六);B 项是个人因素,并不起决定作用。
【答案】D2.法国 1875 年宪法修正条文宣布:“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A.只有平民才能当选法国的总统
B.防止家族势力过大拉拢选票
C.总统可选举产生
D.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了共和制度
解析:D 法国共和制度的确立,经历了与君主制的曲折斗争
过程。1875 年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所以修正条文的用意在于堵塞
君主派的复辟之路,巩固共和制度。课件5张PPT。一、关于洋务派、早期维新派、维新派的异同1.相同点:都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下产生的,都主张学习西方,最终未付诸实践或实践失败。2.不同点(1)阶级属性不同: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早期维新派和维新派则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2)主张的侧重点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
术,镇压人民的反抗;早期维新派强调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但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而维新派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实行
君主立宪,形成了一套维新理论。(3)目的不同:前者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出发点,后两者以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二、新旧三民主义之比较在洋务运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思想。下)列关于早期维新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产生于 19 世纪 60 年代
B.主张推翻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C.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D.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也未付诸实践课件15张PPT。第六单元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第1课西方民主思想对中国的冲击一、“中体西用”
1.形成背景
(1)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强劲。
(2)以________为代表的有识之士,呼吁国人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魏源洋务运动(3)19 世纪 60 年代,____________兴起。2.“中体西用”的含义伦常名教科技文教 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坚持以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
和儒家的“____________”为治国之本,在这一前提下,再学习
利用西方近代在____________等领域先进的东西。
3.代表人物:冯桂芬、郑观应、张之洞。
4.结果
洋务运动和清末新政都是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但
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二、晚清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反应
1.地主阶级顽固派和洋务派
主张维护封建统治制度和“纲常名教”,反对学习西方民主制度。政治制度变政君主立宪制 2.早期维新派:开始超越“中体西用”的界限,宣传并学
习西方的____________,具有一定的民主政治思想。
3.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代表的维新派
(1)加强对西方民主政治的宣传。
(2)呼吁中国要学习借鉴,实行“________”。
(3)主张在中国实行____________。4.资产阶级革命派民主共和议会政治 (1)推崇和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__制。
(2)20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家以西方民主的思想武
器,掀起鼓吹反清革命的热潮。
(3)宋教仁对西方的________特别关注,为在中国建立共和
制度和实现议会政治绘制了蓝图。
(4)孙中山设想在中国同时进行建立民主共和制度的“政
治革命”和解决民生主义问题的“社会革命”。一、理解“中体西用”的思想
1.含义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简称,是清朝
统治阶级对待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中国传统政治奉行的原则,
其实质是在不触动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
术,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2.实践 19 世纪 60-90 年代,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洋务
派大办实业,在军用工业、民用工业、海军和留学等方面发展
近代实业,在国防近代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有积极作用,但由
于坚持“中体西用”未触动封建制度而最终失败。3.评价(1)进步性 “中体西用”在冲破传统观念束缚、开阔人们视野、追求
新知等方面有积极作用。其指导下的洋务运动迈出了向西方学
习的实践的第一步,对中国的近代化影响很大。(2)局限性 “中体西用”在本质上是维护封建统治和封建文化,在学
习“西学”的同时,也限制了“西学”的发展,在巩固“中体”
的同时也妨碍了“中体”的变革,最后导致失败。 【典例 1】19 世纪 60 年代,冯桂芬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
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观点,其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西体中用
C.君主立宪B.“中体西用”
D.民主共和 【名师点拨】19 世纪 60 年代冯桂芬提出的“以中国之伦
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已经揭示了中国早
期现代化的文化纲领的实质,而 19 世纪 90 年代风行一时的“中
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念则是这一纲领的完整表达。
【答案】B 1.1866 年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科目有:数学、物理、化学、
天文、地质等。同时,课外要读《圣谕广训》《孝经》等著作。以上学习内容充分反映了船政学堂() A.摆脱了传统文化的影响
B.教学内容以西方自然科学为主
C.把学习传统经典放在第一位
D.西学为体,中学为用
解析:B 福州船政学堂是洋务派开办的新式学堂。A 项不合
题意;C 项与福州船政学堂开设的课程地位不符;D 项不是洋务
派的指导思想;故只有 B 项正确。二、分析 19 世纪后半期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1.地主阶级顽固派和洋务派对西方民主持排斥态度,维护专制。2.农民阶级如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对西方民主缺乏认识,盲目排斥。 3.资产阶级维新派对西方民主思想是有限接受,提出兴民
权,主张君主立宪制,但实际维新变法中未得到体现落实。
4.资产阶级革命派对西方民主思想基本上是接受的态度,提出建立民主共和政体。 【典例 2】中国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西方国家的制度呈现
三种态势:“君主”“君民共主”“民主”。请问哪一派别认为“君民共主”制度是最好的?()A.革命派
C.早期维新派B.洋务派
D.顽固派 【名师点拨】早期维新派提出兴民权,主张君主立宪制,
因此他们认为“君民共主”制度是最好的。
【答案】C2.近代中国思想界从学习西方的器物演进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
B.“西学东渐”局面开始形成
C.民族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解析:D 器物的引进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
义经济的发展要求学习资本主义的制度。课件15张PPT。第2课中国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一、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民主思想1.康有为的民主思想君主立宪托古改制(1)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关于__________的主张中。
(2)思想特征:在传统经学的包装下,制造出一套“________”的理论。新学伪经考①代表性理论著作:《____________》和《孔子改制考》。②主要思想论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A.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古朴道理,来论证
社会进行维新变革的必要。
B.以传统经籍中“据乱”“升平”“太平”三世之说,
来分别比附和阐述西方的君主专制、__________、民主共和三
个历史时代,强调当时中国应该由据乱世的君主专制进入升平世的君主立宪制。君主立宪孔子 C.把________尊为变法改制的祖师,以此证明维新改制
的神圣性与合理性。(3)政治实践
①1895 年领导“____________”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或代写奏章。公车上书明治维新君主立宪 ②百日维新期间,编译《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等
书进呈光绪皇帝,直接称述变法维新的纲领和具体方案。主张
以日本____________为榜样,通过自上而下的变法,逐步建立
起____________政体。
③百日维新前夕,向光绪帝建言在宫中设立“制度局”作
为指导全国变法的中枢机构。2.梁启超的民主思想民权 (1)在阐述维新变法思想上比康有为激进,特别是________思
想更为突出。
(2) 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紧密结合起来 , 揭露
____________的荒谬性和君权至尊的不合理性。
(3)把“伸民权”与“广民智”联系起来,并把开学校、广民
智视为____________的必要条件,提出“议院以学校为本”的说法。君权神授设议院民主革命 (4)维新运动失败后,它的思想一度更趋进步,认为应大力发
扬自由民主。
3.谭嗣同的民主思想带有比较明显的____________色彩。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1.民权主义(孙中山民主思想的集中体现)
(1)体现
①兴中会纲领中的“________________”。
②同盟会纲领中的“____________”。
(2)主旨: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____________。
(3)改造:提出“____________”的方案。
2.政治实践:辛亥革命。创立合众政府创立民国民主共和国五权分立3.评价
(1) 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大大超越了______________。君主立宪制暴力革命 (2)孙中山主张以____________推翻清王朝的途径实现政
治目标,这比维新派的改良思想进步。
(3)孙中山当时所认识和要求的民主,仍带有较大局限性。一、维新变法思想的历史作用 1.维新变法思想反映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追求民族独立
富强的社会主题,反映了正在发展中的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2.维新思想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进一步深入的表
现。它突破了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所局限的物质层面,深入到
制度层面。 3.维新思想极大地冲击了维护专制统治的正统思想,也动摇
了顽固势力反对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成为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典例 1】顽固派的《请毁新学伪经考》中说:“(康有为)
惑世诬民,非圣无法……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从学。”这是因为此书() A.否定了孔子的圣人地位
B.批判了封建的伦理道德
C.批判了专制主义的君主制度
D.动摇了顽固派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名师点拨】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将儒家经典斥
为伪经;而儒家思想是封建统治赖以维持的理论基础。
【答案】D1.戊戌变法最大的作用是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下列选项最能说明这一特点的是()A.开办新式学堂
C.提倡学习西方B.反对封建专制,提倡兴民权
D.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解析:B戊戌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在当时是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反对封建专制)的,促
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二、认识和评价三民主义
1.民族主义(1)实质:反对封建统治。
(2)进步性①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平等思想。②最大限度地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朝的瓦解。
③反满带有反对满洲贵族和反帝的双重含义。 ④把反满与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结合在一起,集中反映
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是纲领中最有号召力,最有群众基础
的一条。(3)局限性①表现: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②根源:软弱性所致,害怕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2.民权主义(1)实质:夺取政权。
(2)进步性①把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紧密结合,把废除专制和建立民国联系在一起。 ②指出了封建专制制度是封建上层建筑的核心,是中国社会
进步的最大障碍。在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问题——
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专政。(3)局限性:只重视国家政权形式,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3.民生主义(1)实质:资产阶级的经济纲领。
(2)进步性①主观上反映了对人民的同情。②认识到了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并想解决这个问题。(3)局限性: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典例 2】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
锐,“社会革命其为时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A.民族主义
C.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
D.民粹主义 【名师点拨】孙中山游历欧美期间看到了资本主义的一些
弊端,提出“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其社会革
命的思想就是民生主义,故正确答案为 C 项。
【答案】C2.下列关于三民主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受到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影响
B.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C.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愿望
D.是第一个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解析:D 由于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革命的彻
底性就表现在彻底地反帝反封,而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没
有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课件18张PPT。第3课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和爆发一、挽救专制统治的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清末“新政”专制统治新军废科举(1)目的:挽救清朝危局,维持其____________。(2)措施工商业①改革官制,裁撤闲散衙门,添设新的机构。
②改革兵制,大规模扩练________。
③改革学制,__________,设学堂,奖留学。
④以法保护和奖励__________等。(3)评价
①没有跳出“____________”的窠臼,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中体西用②激化了阶级矛盾,革命运动日益高涨。
2.“预备立宪”
(1)目的:遏制蓬勃发展的革命形势。
(2)过程
①1905 年秋,清政府派载泽、端方等五大臣出洋考察“________”,揭开了“预备立宪”的序幕。宪政②________年,宣布预备立宪,但没有实施的方案。
③1907 年夏,中央筹设资政院,各省筹设谘议局。
④1908年, 颁布以保障 “ 君上大权 ” 为 核 心 内 容 的《______________》。1906钦定宪法大纲 ⑤1909 年秋,全国多数省份建立起谘议局。
⑥1911 年春,清政府成立“责任内阁”。
(3)结果:促使立宪派分化,部分人倾向革命,清朝专制统
治陷于空前孤立境地。 二、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1.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酝酿
(1)宣传民主革命思想:章炳麟、陈天华、邹容等发表文章
著作,号召人民起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民主共和国家。
(2)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________、光复会、日知会等一批革命团体相继成立。华兴会创立民国 (3)成立全国性的统一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其政治纲领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________,平均地
权”。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迅速发展
(1) 革命党人与保皇派进行思想论战: 维护和发展了
____________理论,推进了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2)革命党人相继举行多次起义。
(3)爆发:1911 年 10 月,____________爆发,各省纷纷响
应,宣布“光复”,脱离清朝。
3.高潮:1912 年 1 月 1 日,____________宣告成立。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4.结果(1)1912 年 2 月,清帝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终结。
(2)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
①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的条件A.列强干涉辛亥革命,帮助袁世凯窃权。B.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C.袁世凯的实力和反革命的两面手法。②标志:1912 年 3 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三、辛亥革命的影响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运动。
2.功绩
(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创建了中华民国。(2)使____________观念深入人心。民主共和(3)显示了反抗专制、争取民主的斗争精神。
3.局限性:辛亥革命并未最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一、评价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主观目的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2.本质的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范畴。3.客观影响的进步性:清政府的这些让步,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4.实际作用的背离性:清政府努力的结果适得其反。从直
接影响看,这引起人民的反抗和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离心,削弱
了自身统治,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从根本影响看,派遣的
留学生成为反清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者;编练的新军成为武昌
起义的主力;奖励实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不仅为
辛亥革命奠定了经济和阶级基础,而且还从根本上瓦解了封建
经济的基础。 5.认识:“新政”和“预备立宪”均是清政府为巩固统治
而采取的自上而下的改革,这是世界资本主义潮流冲击下的产
物。但结果都失败了,其根本原因是本质上的落后性。 【典例 1】“包括慈禧太后在内的统治者之所以在一百年
前的夜里选择了‘预备立宪’……并不是自愿的,更多的是被动无奈的应对之策”,其立宪的根本目的是()A.遏制革命
C.取媚于洋人B.维护其封建统治
D.笼络人心 【名师点拨】材料中“并不是自愿的,更多的是被动无奈
的应对之策”,可以说明慈禧太后的目的是在维护封建统治,
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根本上是维护其统治。
【答案】B1.有人说清末“新政”是戊戌变法的继续,下列“新政”内容中哪些材料可以证明?()③教 ①经济改革,奖励工商业
育改革,兴办学堂,派遣留学生②兵制改革,编练新军
④法制改革A.①②③④
C.①②③B.①②④
D.①③④二、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1.“成功”的革命(1)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
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
革命的成果。(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
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
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均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从上述方面来说,辛亥革命是一次较成功的革命。
2.“失败”的革命(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因此,从上述方面来说,辛亥革命同时又是一次失败的革命。 【典例 2】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
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
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迫使清帝退位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名师点拨】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是一个很宽的范畴,包
括其性质、地位、历史局限性、历史功绩,等等。辛亥革命的
历史功绩也有很多方面,选项中迫使清帝退位、颁布了《中华
民国临时约法》是辛亥革命的功绩,但“不是最大”的功绩。
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但并不是“完善的民主制度”。
因此,只有 A 项正确。【答案】A 2.20 世纪的中国实现了三次巨变,即辛亥革命推翻了在
中国存在 2 000 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革命使中国
人民当家做了主人,改革开放使中华民族走上繁荣昌盛的道路。)今天我们最应该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的(
A.振兴中华、复兴民族的爱国精神
B.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精神
C.实业救国的思想
D.坚持暴力革命的革命精神解析:A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儿女的百年梦想,是今天中华儿女的伟大使命。“振兴中华”
是孙中山第一个喊出来的爱国口号,也是辛亥革命的重大使命,
因此 A 项最具有时代感。课件17张PPT。第4课反对复辟帝制、维护共和的斗争一、二次革命(1913 年)1.原因:袁世凯专权宋教仁善后大借款 (1)1913 年,袁世凯暗中指使刺杀__________。
(2) 指 令 向 英 、 法 、 德 、 日 、 俄 五 国 银 行 团 进 行
“_______________”。
(3)武力镇压江西、安徽、广东等省份的革命党人。
2.概况:战事主要在江西和江苏的南京进行。
3.结果:革命党人方面失败。二、“洪宪帝制”与护国运动1.原因:袁世凯推行反动统治国民党总统制 (1)对内积极复辟帝制,破坏民主共和
①1913 年,胁迫国会将他选举为“正式”大总统,然后就
下令解散__________,并着手取消国会。
②1914 年,袁世凯操纵炮制出《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
内阁制为__________;炮制出新的《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
连选连任,继任者由总统提名。③1915 年,授意亲信成立“__________”,公开进行复辟帝制的活动。筹安会洪宪帝制二十一条 ④1915 年,操纵各省推举“国民代表”进行国体投票。
“____________”的出笼,标志着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逆流达到高
潮。
(2)对外出卖国家利益:1915 年,袁世凯接受了日本提出的
旨在灭亡中国的“____________”。 2.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主要史实
(1)孙中山发表《______________》,号召人民起来维护共
和制度。
(2)梁启超发表《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反对袁世凯称帝。讨袁宣言护国运动 (3)蔡锷等人策划领导了声势浩大的____________。
①1915 年秋,蔡锷宣布云南独立,并组织讨袁的“护国
军”。
②贵州、广西等省也相继宣布独立。
(4)孙中山发表《第二次讨袁宣言》,号召人民将反袁斗争
进行到底。3.结果:________年 3 月,袁世凯宣布取消帝制。不久,袁世凯在忧惧中死去。1916三、张勋复辟和护法运动1.反对张勋复辟的斗争军阀割据府院之争(1)背景
①袁世凯死后,中国陷入____________的混乱局面。
②美国支持的黎元洪与仰仗日本的段祺瑞展开“____________”。溥仪 ③张勋以“调停”为名,率部北上,于 1916 年 7 月初在北
京拥戴________复辟,并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独揽大权。 (2)概况
①孙中山发表《____________》,宣布坚决反对复辟帝制,
反对军阀统治,维护民主共和制度。
②段祺瑞通电全国宣布讨伐张勋,组织“____________”进攻北京。讨逆宣言讨逆军(3)结果:张勋失败,溥仪再次宣布退位。2.护法运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原因: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重新以国务总理执政,
拒绝恢复____________________和国会。
(2)经过: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通电邀集国会议员,
在广州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举兵北伐。
(3)结果:在西南军阀势力的排挤下,孙中山于 1918 年 5
月被迫辞去大元帅之职,护法运动宣告失败。一、分析民国初年两次复辟帝制活动的发生与迅速失败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到的认识1.发生原因(1)根本原因: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够彻底,封建势力、封建意识仍然存在,构成了帝制复辟的社会基础。(2)资产阶级共和制未能在中国真正执行。
(3)革命党人的软弱、涣散。2.失败原因(1)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复辟帝制没有长期生存的思想基础。(2)复辟帝制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遭到全国人民的唾弃和历史的惩罚。(3)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对复辟帝制,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3.认识:民主共和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复辟帝制违背民心,必然失败。【典例 1 】下列哪一事件为张勋复辟帝制提供了机会?() A.第一次世界大战
B.美俄对中国的争夺
C.人们留恋帝制
D.“府院之争”
【名师点拨】本题关键要明白张勋复辟帝制的背景,张勋
正是利用调停“府院之争”进京而实现复辟帝制之梦的。
【答案】D1.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民主共和政治却没有真正实现,其主要原因是() A.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
B.南京临时政府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C.《临时约法》不够完善
D.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解析:D 辛亥革命之后,民主共和政治未能真正实现,
其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发展水平不高,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
筑的角度思考。二、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之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问题
1.焦点: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2.表现: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讨逆运动;护法运动。
3.斗争的实质: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4.斗争方式: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之前,资产阶级革命
派为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方式经历了由议会斗争到武装斗争的
演变。议会斗争包括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三权分立
体制,责任内阁制,将同盟会改组成国民党等;武装斗争包括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讨逆运动、护法运动。5.认识 (1)两次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2)资产阶级革命派经过多次斗争,但仍未改变中国社会的
性质,说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资产阶级不
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典例 2】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
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成果
C.都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最终都未取得成功 【名师点拨】B、C 两项正确表达了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
性质和目的。审视 D 项关于二者结果的表述时,要注意“最终”
二字,护国运动虽然粉碎了“洪宪帝制”的复辟,但未推翻北
洋军阀的统治,从最终结果来看还是失败了,故应排除 D 项。
1913 年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就解散了国民党,故 1916 年
的护国运动不是“国民党直接领导的”,因此 A 项是正确答案。【答案】A2.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斗争中,一些地方的革命党人都曾宣布“独立”。其“独立”的含义是() A.建立民主共和的独立国家
B.坚持革命党人的武装割据
C.强调地方政府的自治权利
D.反对专制黑暗的中央政府
解析:D 在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等斗争中,
一些地方的革命党人的“独立”,其相同点都是反对中央政府
的黑暗统治。课件11张PPT。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王必须根据国会意愿
行使行政权力。君主是名义上的世袭国家元首,实际上处于“统
而不治”的地位,其存在主要作为国家的象征。与封建专制制
度下拥有绝对权威的封建君主相比,立宪君主只能是依法而治
的君主。2.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3.国王必须信奉英国国教(新教徒),天主教或同天主教徒结婚者不得继承王位。 4.立宪制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真正归宿,其根本属性是
资产阶级的,它是适合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的。二、1787 年宪法体现的原则及其评价
1.原则 (1)中央集权原则:一个统管所有地区、指挥全部军事力量
的最高行政长官,即总统;一个全国性的议会,掌管着统一的
联邦财政;一个权力在各州司法体系之上的联邦司法体系。 (2)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立法权属于两院制国会(参议院、众议院)。国会拥有税收、发
行货币、宣战等权力。国会的决议须总统批准。如未获批准,
经国会再次以 2/3 多数通过,即可直接生效。行政权属于总统,
总统身兼海陆军最高统帅,有权任命政府官员、缔结对外条约
等,但须经参议院同意。司法权由最高法院掌握。由总统任命、
参议院同意的法官是终身任职的。国会还可根据需要设立下级
院,其法官也是终身任职。(3)民主原则:总统和议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资产阶级共和政体。2.评价 (1)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发展看:通过 1787 年宪法,美
国率先建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巩固
了国家政权;三权分立制度对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
民主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民主共和制的确立从形式上把主权
在民的理论付诸实践,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
这些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到了示范作用。 (2)从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看: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
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
展;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使美国完成了广泛的政治改革,
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奠定了基础。 (3)从其局限性看:宪法允许奴隶制的存在,不承认广大黑
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同白人相等的权利,这就违背了《独立宣言》
中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深深地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深刻
地说明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是这部宪法的本质所在。1.1689 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君主立宪制”的含义是() A.君主的权力受法律制约
B.宪法由君主负责制定
C.君主按法律程序选举产生
D.君主向议会负责
解析:A 本题考查对概念的理解能力。君主立宪制是资
产阶级的一种政体类型,其特点是保留了君主,但其权力要受
到宪法的限制。 2.(2010 年浙江文综)美国独立后成功地进行了制度创新,
其宪法在中央政府的权力构建中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阅读
下列材料:材料一众议院……有弹劾(违法失职的总统、副总统和高级文官)的全权。……参议院有审讯一切弹劾案的全权。……凡
必须经参议院及众议院一致同意的命令、决议……应经总统批
准……。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并得该院出席议员三分之二
赞成时,总统有权缔结条约;总统提出大使、公使、领事、最
高法院法官及合众国政府其他官吏,经参议院的协议及同意时任命之……——摘自《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材料二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结果,美国没有
加入国联。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 世纪的战争与和
平》材料三国会授权罗斯福进行大规模的干预及调节……但在罗斯福新政的前期,最高法院与行政间则展开激烈的争吵。
法官们……先后宣布新政的几个主要法令违宪,予以废止。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改编请回答:(1)指出美国宪法三权分立制的理论思想主张出自哪本著作,并请概括该理论思想的主要内容。(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美国“三权”在实践中是如何被限制的。(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美国三权分立的制度设计。 答案:(1)《论法的精神》。政治民主及人民自由的保证是权
力分立,一个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者
互相独立而又互相监督(或三权制约与平衡)。 (2)立法权:国会分为众议院和参议院;国会立法须经总统
批准,总统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可以“违宪”的名义,
废止已通过的立法。 行政权:总统缔结条约须经参议院同意;总统任命官员须
经参议院同意;国会对总统有弹劾权;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司法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参议院批准。 (3)可避免滥用职权(避免独裁或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
程度上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
坚实基础。但是,有时也会出现三权牵制过分,甚至相互否决,
导致效率低下,影响统治集团意志的有效贯彻。课件14张PPT。第四单元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形成过程、特点与意义。第1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一、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
1.《权利法案》颁布的背景
1688 年 , 英 国 议 会 中 的 政 治 反 对 派 联 合 发 动 的
“_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________年。光荣革命16893.《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征税权常备军 (1)列举詹姆士二世破坏宪政的行为。
(2)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如议会必须定期召
开,__________属于议会。
(3)议会下院议员自由选举产生。
(4)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废止法律或停止法律的实
施;不得找借口随意征税,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 4.《权利法案》的作用
(1)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
会的________、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的____________统治。立法权君主专制议会 (2)________ 在 国家 政权 中的 地位 得到 提高 ,议 会 高于
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3)英国的____________政体确立。5.《权利法案》的补充王权君主立宪 17 世纪末,议会通过《三年法案》,18 世纪初通过《王位
继承法》。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原则、特点和历史作用
1.基本原则:____________和________权力至上。2.特点限制王权议会法律议会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代议制立宪政体。
(2)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①国 王失 去了 原 来的 至上 权 威, 王权 受 到 ________ 和
________的限制。
②议会的权力得到了提升,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权力。3.历史作用制度现代民主 (1)英国的资产阶级分享到了国家权力。
(2)君主立宪制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
的________保障。
(3)英国在本质上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
(4)君主立宪制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对欧洲乃至世
界作出了贡献。一、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与封建时代君主制度的区别1.性质不同: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的代议制立宪政体;君主制度是封建社会的君主专制政体。 2.国王的权力不同:在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下,君主是虚位,
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受到宪法的制约,而议会的权力得到
提升,真正掌握了国家的实权;而在君主专制下,君主的权力至
高无上。 3.目的不同:君主立宪制度使资产阶级分享到国家的权力,
使社会获得了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证,而君主专制
是为了维护封建君主统治。【典例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基本含义是()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
D.君主权力受宪法制约
【名师点拨】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
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实上的民主政体。
【答案】D1.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是英国政治体制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
A.英王丧失了国家元首的地位
B.议会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C.英国的责任内阁制由此确立
D.议会成为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 马克思主义认为立宪君主制优于专制君主制,但共和制又优
于立宪君主制,英国保留君主制实行君主立宪制是封建残余浓厚
的表现,在特定历史环境下君主立宪制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会
更大。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大大削弱了国王的权
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封建
专制制度,使得英国走上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
本主义的发展。它代表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历史的一大进步。
不仅对巩固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其他
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的制度也有着巨大影响。【典例 2】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评价正确的是()①是代议制立宪政体②王权受法律和议会的限制③议会权力成为占主导地位的国家权力 ④英国资产阶级分享到了
国家权力 ⑤英国社会获得了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
保障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名师点拨】结合课本所学知识,以上五项的表述均正确。
【答案】A2.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本质意义是() A.英国逐渐实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
B.从政治上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C.议会取得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D.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限制
解析:A 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大大削弱了国王的
权力,议会及政府逐步掌握了治理国家的权力,结束了英国的
君主专制制度,使得英国朝着君主立宪制的方向发展,逐渐实
现了向现代民主国家的转变。课件11张PPT。第2课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一、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形成1.起源外交委员会 (1) 英国责任制内阁起源于都铎王朝时期枢密院中的
____________。
(2)萌芽:直到 18 世纪初,内阁制依然处于萌芽状态。(3)形成乔治一世统而不治 18 世纪早期,英王__________不再参加内阁会议,而是指
定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主持。此后,议会的权力日益超
过国王的权力,国王逐渐处于“____________”的地位,内阁制
开始形成。
(4)完善:18 世纪后期和 19 世纪上半期,英国的责任制内
阁进一步完善。
2.主要职权
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定,按照议会规定的
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力,协调和确定政府各部的职权。3.特征议会 ________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制政府集体对议会全权
负责。
二、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间接 (1)是一种________民主,具有更多的弹性、更广泛的包容
性和更大的自由度。
(2)政治制度大多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2.影响民主与法制 (1)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
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
(2)顺应了资产阶级______________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
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
(3)对欧洲和北美地区以及其他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
明进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一、在责任制内阁下,英国的议会和内阁的关系 在责任制内阁下,英国的议会与内阁的关系体现为:内阁
必须得到下院议员的支持,内阁首相必须是下院多数党的领袖。
如果议会通过了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宣布
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这样,内阁制的建立使英国的立法
机关得以控制行政,但又不减低后者的行政效率,调节了议会
与内阁的关系。此外,英国的内阁是对议会负责的。【典例 1】下列关于英国责任制内阁下的政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内阁的主要职权是对提交议会讨论的政策作出最后的决
定,并按照议会规定的政策行使最高行政权
B.议会是最高的立法机关,内阁由议会产生,对议会全权负

C.首相既是政府首脑又是议会多数党领袖,掌握国家实权
D.内阁和政府必须接受国王的监督和领导
【名师点拨】在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是“虚位元首”,
没有实权,受议会限制。
【答案】D)1.18 世纪 70 年代后英国政治体制发展的特点是(
A.议会权力削弱,国王权力增强
B.内阁权力削弱,国王权力增强
C.国王权力削弱,内阁权力增强
D.议会和国王权力增强,内阁权力削弱二、英国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历史影响 1.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的确立,有利于缓解日益激化的社会
矛盾,促使英国进入到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它
顺应了资产阶级民主与法制的社会的历史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
政治文明的发展。 2.对于欧洲和北美地区,以及其他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
明进程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迄今为止,从世界范围来看,
代议制度成为众多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努力实现民主的重要实践
途径。 3.代议制度是一种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代表民意的制度,它在
发展过程中暴露出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在发展过程中解决。【典例 2】英国代议制民主政体建立的重要影响包括()①有利于促使英国进入一个政治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②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资产阶级政治文明的发展③对于欧洲和北美地区等许多国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④影响了英国海外殖民地的政治文明A.①②③④
C.②③④B.①②③
D.①③④【名师点拨】①②③④四项的表述均正确。
【答案】A2.英国代议制民主在形成和完善过程中,形成的自身特点不包括()A.是一种间接民主的形式
B.保留着中世纪的传统特征
C.基本框架较中世纪发生了根本变化
D.内阁是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课件13张PPT。第3课美国代议共和制度的建立 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的制定
1.背景
(1)政治前提:独立战争的胜利。
(2)《邦联条例》实施后,________政府的弱点日渐显露,
社会矛盾日益激化。(3)启蒙思想的影响。邦联制宪会议 2.制定
(1)制定机构:麦迪逊等参加的____________。
(2)通过:1787 年 9 月通过了《联邦宪法》草案。1788 年 6
月,宪法正式生效。二、美国的政治体制主权在民共和1 .确立了 以“__________” 为宗旨、 以代议制为基础的________体制,总统和国会议员都是选民。国会总统2.确立了三权分立原则行政权国家元首 (1)立法权属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________。国会的
立法程序是:由国会议员提出议案,经国会两院审议后表决通过,再经________签署,才能成为法律。选举产生 (2)__________属于总统。总统是____________,负责施政,
并任三军统帅。总统由人民间接____________,任期四年。 (3)司法权属于各级____________,所有联邦法官由总统提
名,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终身任职。
(4)规定行政、立法和司法三个部门间相互制衡。3.确立联邦制联邦法院联邦宪法 联邦的地位高于各州;当州法律与联邦宪法相抵触时,以
____________为准;各州有权制定州宪法和法律。
三、1787 年宪法的评价1.积极作用总统制 (1)宪法将欧洲启蒙思想与美国的现实相结合,在美国建立
起了__________、联邦制、代议共和制相结合的国家制度。 (2)宪法所确立的____________、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
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仿。主权在民白人男性 2.局限性
(1)宪法间接地承认了奴隶制的合法性。
(2)宪法规定拥有一定财产的____________才有选举权。
3.“活的宪法”:规定了通过宪法修正案修正宪法,使宪
法的生命力不断得到更新。一、1787 年宪法的内容和意义
1.内容(1)中央集权原则:联邦制,联邦政府拥有国家大权。
(2)民主原则:共和制,总统和议会由选举产生。
(3)分权制衡原则:三权分立。(4)1790 年国会通过的“权利法案”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并保护了州权,限制了中央政府的权利。2.意义(1)确立了联邦制,有利于国家统一。(2)确立了共和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民主政治。
(3)其分权制衡体制成为防止专制的有效机制。(4)但宪法确认了奴隶制,并且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
(5)提出的若干资本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制定成文宪法的先河。【典例 1】从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美国 1787 年宪法的深远影响是() A.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专制
B.规定了美国为联邦制国家
C.体现了独立战争的重大成就
D.有力地推进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名师点拨】近现代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是政治上从专制
独裁到民主自由,经济上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大生产,思想文化
上是从愚昧迷信到相信崇尚科学。
【答案】D 1.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
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这体现的原则是()A.联邦制原则
C.自由平等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二、比较美国资产阶级共和制与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典例 2】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
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
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另一方面,我从不为
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支持。”丘吉尔这段话反映了英美两国政体的不同之处有(
①美国是共和政体,英国是君主立宪政体 )
②美国政府首脑是总统,英国政府首脑是首相 ③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英国首相要对议会负责 ④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英国首相由
议会产生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名师点拨】材料反映的是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点,所有选项都正确。【答案】D2.英国和美国都是近代较早确立代议制的国家,两国最高)行政首脑的相同点是(
A.都由选举产生B.都有召集议会的权力
C.都对议会负责
D.都是议会的最高领袖【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