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3届中考化学考前热点冲刺《第一讲 空气》(单课考点自主梳理+热点反馈+典例真题分析,2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3届中考化学考前热点冲刺《第一讲 空气》(单课考点自主梳理+热点反馈+典例真题分析,24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5-01 15:5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一讲 空 气第1讲┃ 空气 考点1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考点自助梳理与热身反馈 ┃氧气 变小 氧气 氧气 气体 足量 红磷、白磷、金属铜 冒出白烟、放出热量 烧杯中水进入集气瓶 第1讲┃ 空气 吸收反应放出热量,防止生成灼热五氧化二
磷固体炸裂瓶底 红磷不足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集气瓶未冷却到室温就
打开止水夹 第1讲┃ 空气 1.能在盛满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生成物是固体的是(  )
A.铁   B.硫   C.碳   D.磷D[解析]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第1讲┃ 空气 2.某同学按图1-1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红磷燃烧会发出白光
B.红磷燃烧结束后,等到冷却到
室温再打开止水夹
C.燃烧匙中红磷可以换成硫或铁丝
D.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B第1讲┃ 空气 3.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红磷做“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偏小 第1讲┃ 空气 4.利用图1-2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第1讲┃ 空气 (1)实验现象,红色物质逐渐变成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停止加热冷却至室温,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大约减少了______________。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黑色 第1讲┃ 空气 考点2 空气中各成分的性质及用途 78% 稳定 助燃 保护气上下型 麻醉剂第1讲┃ 空气 21% 活泼 化学 氧化性 助燃性 呼吸 燃烧 1% 非常稳定 保护气 电光源 第1讲┃ 空气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氮气
C.氧气 D.水蒸气
2.为了经久耐用,在灯泡中可填充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BB第1讲┃ 空气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镁与氧气反应发出耀眼白光可用作照明弹
B.氧气能支持燃烧,可做燃料
C.氮气充入食品包装袋内可以防腐
D.稀有气体充入灯泡中可使其耐用B第1讲┃ 空气 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
A.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稀有气体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石墨导电——可作电极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D[解析] 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可作碳酸饮料。 第1讲┃ 空气 考点3 空气的污染与防治 化石燃料 工厂废气 有害气体 粉尘 SO2 CO NO2 SO2 CO2 第1讲┃ 空气 清洁 SO2 CO NO2 可吸入颗粒物 高 差 第1讲┃ 空气 1.下列气体中会污染空气的是(  )
A.氮气(N2) B.氧气(O2)
C.水蒸气(H2O) D.二氧化硫(SO2)D第1讲┃ 空气 2.随着社会发展,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下列治理空气污染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焚烧垃圾 B.增加绿地面积
C.减少用煤作燃料 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3.2012年3月21日,温州市区出现罕见的浮尘天气。环境监测中心报告,当天空气污染指数为270~290,首要污染物为可吸人颗粒物。依据下表判断,当天温州空气质量状况属于(  )AD第1讲┃ 空气 空气污染指数范围及相应的空气质量级别表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中度污染
第1讲┃ 空气 4.[2012·河北]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新增PM2.5指标,PM2.5是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为实现空气质量达标,合理的做法是(  )
A.煤炭直接燃烧 B.秸秆焚烧还田
C.开发清洁能源 D.提倡多开汽车C[解析] 清洁的新能源对空气无污染。第1讲┃ 空气 ┃考点互动探究与方法归纳┃┃典型分析┃[2012·泸州]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1-3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第1讲┃ 空气 (1)甲同学:点燃红磷立即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燃烧停止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集气瓶中吸入水得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________。
(2)乙同学:用碳替代红磷,完成上述实验,发现集气瓶内并没有吸入水,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的________溶液,然后完成乙同学的实验,得到了与甲同学相同的实验结果。第1讲┃ 空气 第1讲┃ 空气 第1讲┃ 空气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