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3届中考化学考前热点冲刺《第十一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单课考点自主梳理+热点反馈+典例真题分析,14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3届中考化学考前热点冲刺《第十一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单课考点自主梳理+热点反馈+典例真题分析,14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3-05-01 16:3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十一讲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考点39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考点自助梳理与热身反馈 ┃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有生成其他物质 新物质新物质 间隔排列方式结构组成状态形状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构成物质的分子 一定一定不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2012·大连]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石蜡熔化      B.煤气燃烧
C.汽油挥发 D.玻璃破碎
2.[2012·淮安]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蜡烛的燃烧 B.植物光合作用
C.铁制品生锈 D.木材制成桌椅BD [解析] 蜡烛熔化只是物质状态发生改变,由固态变成液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燃烧生成新物质CO2,属于化学变化;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成气态,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玻璃破碎只是玻璃形状发生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3.[2012·苏州]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固体碘受热后变成紫红色碘蒸气
B.打开浓盐酸瓶盖,从瓶口涌出白雾
C.澄清石灰水露置在空气中后,液面产生了一层白膜
D.通常状况下的氧气通过低温加压变成了淡蓝色液体C  [解析] 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4.[2012·菏泽]下列有关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B.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中子数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往往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C 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考点40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化学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密度
硬度
熔点
沸点
吸附性
助燃性 氧化性
稳定性
酸碱性腐蚀性
毒性
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1.[2012·盐城]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以色列科学家丹尼尔·谢赫曼,以表彰他在发现准晶体方面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准晶体可能具有下列性质,其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密度低 B.耐磨损
C.导电性差 D.抗氧化性强D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2011·杭州]下列不属于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的是(  )
A.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
B.可使酚酞溶液变红
C.能和CO2反应
D.能和硫酸反应A [解析] 氢氧化钠是碱,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两者不能反应。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3.[2012·衡阳]下列各种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
A.活性炭用于净水
B.钨用于制灯泡中的灯丝
C.焦炭用于冶炼生铁
D.液氮用于医疗上冷冻麻醉C [解析]焦炭具有还原性,还原性属于化学性质。 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考点互动探究与方法归纳┃┃典型分析┃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白色的硝石、淡黄色的硫粉和黑色木炭粉按一定比例均匀混合而成。黑火药常用来制造鞭炮。点燃鞭炮火药引线,火烧到鞭炮的内部,硝石受热会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最终生成了硫化钾和氮气以及一氧化碳气体而发生爆炸。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硝石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各写一点,下同)
(2)硫粉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化学性质是________。
(3)上述资料描述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白色、固体受热会分解淡黄色、固体能燃烧 [解析] 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物质的状态(硝石、硫粉都是固体)、颜色(硝石为白色,硫粉为淡黄色)、气味、熔点等;化学性质是
指物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硫粉、木炭易燃烧)、稳定性(硝石受热易分解)、腐蚀性、毒性等。化学变化最明显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如点燃硝石、硫粉、木炭粉三者混合物生成了新物质硫化钾、氮气和一氧化碳这一变化就是化学变化。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11讲┃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