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第四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10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考点自助梳理与热身反馈 ┃硬度 钻探机钻头(或磨成钻石) 最软铅笔芯 电极 60 吸附异味 1.防毒面具的滤毒罐中用来吸附毒气的物质是( )
A.炭黑 B.活性炭 C.木炭 D.石墨
2.下列关于金刚石、石墨、C6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们都是电的良导体
B.石墨质软,可作铅笔芯
C.C60是一种新型的单质
D.金刚石硬度大,可切割大理石B[解析]活性炭比木炭吸附性强,所以滤毒罐中用活性炭。 A[解析] 金刚石、C60不导电。 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3.[2011·襄阳]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是同一种物质
B.它们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D.它们的物理性质相同B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11 碳的化学性质 稳定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高温 铜二氧化碳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1.[2012·重庆]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
A.黑色固体
B.易溶于水
C.有吸附性
D.能够燃烧B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2.碳具有可燃性,当氧气充足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氧气不足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现将2.4 g碳和4.8 g氧气放在密闭容器内点燃充分反应,则密闭容器内一氧化碳的质量为___g。2.8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12 CO2的性质和用途 大易干冰支持燃烧 碳酸红石灰水变浑浊 CO2+Ca(OH)2===CaCO3↓+H2O CO2+2NaOH===Na2CO3+H2O 灭火 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1.[2011·重庆]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C可以将CuO中的Cu置换出来
B.在一定条件下CO2能够转变成CO
C.CO2能使被石蕊染成紫色的干花变红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碳元素的单质C[解析] 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2.下列有关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固体叫“干冰”,它与“冰”属于同种物质
B.CO2不能支持任何物质燃烧
C.大气层中CO2过多会造成“温室效应”
D.CO2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C [解析] 金属镁、钠等物质能在CO2中燃烧。 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3.下列关于O2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能使带有火星的木条复燃
B.都是氧化物
C.分别倒入少量水,可以将它们区分开
D.它们的密度都比空气大D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4.图4-1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CO2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A B C
图4-1
(1)该同学连接装置A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认为:在此实验中__________(填“有”或“没有”)必要连接此装置。
(2)利用图4-1装置进行实验,开始通入CO2气体时,在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3)装置B在初中化学中常用来检验CO2气体,是因为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实验过程中,在C处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_。干燥CO2气体 没有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变浑浊变红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解析] (1)浓硫酸能吸水,可用来吸收二氧化碳中水分,干燥气体;仔细研究题给实验装置,B、C中液体试剂中均含有水,因此推知进入B、C装置的二氧化碳气体没有必要干燥,不会影响实验现象和结论。(2)一定要注意审题,抓住题给“开始通入CO2气体时”关键字词,切莫盲目做答,错填现象“变浑浊”。(3)抓住二氧化碳相关化学性质和实验现象解答。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13 CO的性质和用途 略小难二氧化碳 蓝血红蛋白 金属单质二氧化碳血红蛋白 燃料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C1.[2011·南通]下列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CO与CO2可用澄清石灰水区分
B.CO具有还原性,可用于铁的冶炼
C.CO2的过多排放可导致酸雨的产生
D.金刚石和石墨结构中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解析] CO2过多排放可导致温室效应的产生。 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B2.[2012·株洲]株洲晚报2012年2月28日报道:“因厨房窗户紧闭,4名年轻人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考点互动探究与方法归纳┃┃典型分析┃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1)注入0号棉球内的稀H2SO4能否用浓HCl代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还可观察到上段1号棉球变色。从微观角度看,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图4-3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不能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进而干扰实验 下段棉球从1至5,依次由紫变红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1)注入0号棉球内的稀H2SO4能否用浓HCl代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还可观察到上段1号棉球变色。从微观角度看,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图4-3(1)注入0号棉球内的稀H2SO4能否用浓HCl代替?________(填“能”或“不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还可观察到上段1号棉球变色。从微观角度看,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乙
图4-3(3)若在0号棉球内包少量MnO2粉末,用注射器向棉球内注入少量5%H2O2溶液。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他试剂不变,该装置是否适合比较O2与空气密度的大小?________(填“是”或“否”)。与教材实验(如图4-3甲、乙)比较,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否 节省药品,操作简便,且现象明显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第4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