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02-06 09:11:04

文档简介

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淄博)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在眼球的虹膜后,晶状体前植入一个“隐形眼镜”(如图),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小曼因近视做了此手术,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曼手术前后,她的视觉感受器都是视网膜
B.植入的ICL晶体会使小曼眼球的晶状体变凸
C.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手术前,小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
2.(2020八上·江门开学考)中国人是黄皮肤黑眼睛,欧洲人是白皮肤蓝眼睛,决定眼球颜色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虹膜
3.(2018七下·揭西期末)感受苦味的味蕾较多分布在(  )
A.舌尖 B.舌根 C.舌两侧 D.舌中部
4.(2020七下·邵阳期末)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半规管
5.(2020·菏泽)下表中能正确表达其左侧图所示关系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眼球壁的中膜 角膜 虹膜 脉络膜
B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神经
C 消化系统 消化道 消化器官 消化腺
D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A.A B.B C.C D.D
6.(2020·鸡西)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汽车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正确顺序是(  )
A.1→3→5→6 B.4→6→5→7 C.1→2→7→6 D.2→3→1→6
7.(2020六下·肇源期末)有一位耳聋患者,经检查耳的结构完好,可能发生病变的是(  )
A.耳蜗 B.听小骨 C.听觉神经 D.毛细血管
8.(2020七下·高邑期末)中耳炎可能导致传导性耳聋,其原因是(  )
A.听觉感受器损伤 B.鼓膜、听小骨损伤
C.前庭损伤 D.大脑的听觉中枢损伤
9.(2020七下·海淀期末)形成视觉和物像的部位,分别在人体的(  )
A.大脑皮层和视网膜 B.视网膜和大脑皮质
C.视觉中枢和大脑皮质 D.大脑皮层和视觉中枢
10.(2020七下·费县期中)如图为耳的结构图,能收集声波、产生振动、传导振动的结构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⑧ D.③⑦④
11.(2019·衡阳)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不正确的是(  )
A.气体进入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D.肺循环: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右心房
12.(2018九上·东明期中)小王的手被划破感到疼痛,是因为皮肤真皮里分布有(  )
A.毛细血管 B.感觉神经末梢
C.汗腺 D.黑色素细胞
13.(2018七下·岳阳期末)你看到过街道上的“盲道”了吗?这主要是利用盲人的(  )
A.听觉 B.痛觉 C.视觉 D.触觉
14.(2018七下·南江期末)味觉感受器(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的味是(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甜、咸、苦、辣 D.麻、酸、甜、咸
15.(2018-2019学年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同步测试)“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原因是(  )
A.鼻黏膜内的嗅细胞受到了损伤
B.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
C.嗅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传导神经受到了损伤
D.属于人体的过敏反应,应该及时就医
二、实验探究题
16.(2018·长沙模拟)为了分析中学生近视原因,北雅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从近千人的八年级开展了调查。
(1)该研究小组采用的是   法(填“抽样调查”或“普查”)。
(2)由表1可知,在女生中,近视率为    %。
(3)中学生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玩手机和玩电脑,其实是长时间近距离看屏幕,导致   曲度过大,物象落到视网膜   (填“前方”、“后方”或“上”)。
(4)请将表2中男生和女生玩手机的所占比例化为直方图,绘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三、综合题
17.(2019七下·景县月考)如图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   的折射,在[   ]   上形成缩小   的物像。
(2)人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那么瞳孔相当于显微镜中哪一构造?   (供选答案: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镜座)
(3)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晶状体过度   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会造成近视,可以配戴   透镜加以矫正。
(4)某同学看故事书是,激动地热泪盈眶,在这过程中,故事书中的文字先在眼内成像,
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   传递到   的特定区域产生视觉。
18.(2018八上·内江开学考)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和人的眼睛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酒驾者可采用酒精测试仪检测醉酒程度。醉酒者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   造成的。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损的中枢部位最可能是   。
(2)医生用针刺某伤者的指尖,此人产生缩手反射的途径   (用数字和箭头作答)。
(3)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图中的   上形成一个物像。当其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象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   的特定区域,从而形成视觉。
(4)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   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就形成了近视。
(5)当某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你会眨眼,这种眨眼反射属于   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19.(2016八上·灌云月考)下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   。(填数字代号)
(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   (能,不能)产生听觉。
(3)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作协调、姿态优美。这与图中数字    所示结构的调节有关。
20.(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2.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耳、嗅黏膜和味蕾及人体其他感受器))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学生李鸣用一支绘图笔在学生王强皮肤上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王强蒙上眼睛,李鸣用针轻触王强测试区上的每一点(每一点的刺激强度相同),当王强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王强有正反应(即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比(%)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皮肤部位 手背 手掌 指尖 前臂
正反应百分比 50 85 100 75
(1)哪一测试部位对触觉最敏感    
(2)为什么王强在实验过程中,有时未能感觉到针尖的触动
(3)描述王强从感到针触到说“是”的神经传导途径。
(4)在实验过程中,李鸣一不小心,用力把针压在手掌的某一点上,王强立即把手缩回。
①写出这类反应的名称。
②这类反应通常是非常迅速的,这有什么意义
③指出这类反应的另一项特征。
21.(2014·内江)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年要从我做起.下面是某校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近视形成原因进行的实验探究(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眼球结构).请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步骤一:按照图甲装置,调整蜡烛,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直至白纸板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步骤二:把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双凸透镜,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步骤三:左右移动白纸板,直到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步骤四:不改变原装置中凸透镜的凸度,只向右移动白纸板的位置,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1)小组讨论中,婧婧同学发言说,图甲装置中的双凸透镜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   ,该结构曲度的大小可由[   ]   进行调节.
(2)洋洋同学发言说,图甲中的白纸板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   ,我们之所以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该结构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3)芳芳同学说,根据对实现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近视形成的可能原因是图乙中的结构[   ]   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所致.所以我们要注意用眼卫生,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4)莎莎同学发言说,她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天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见,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图乙结构中的[   ]   变大所引起的.
(5)浩浩同学说:“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我国从2013年元月1日起,通过立法加大对闯红灯司机的惩罚力度,司机看见红灯立即停车的反射过程是:“红灯的光线→   (用箭头和图乙中番号表示)→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该反应属于   反射.
22.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灵敏地感知环境变化.请想象你是下面这个情景中的主角,阅读并回答问题:
星期天,小丽在家做饭的时候,接听了一个电话.正接着电话时,她闻到了一股逐渐浓重的焦味,连忙跑进厨房,关了煤气.打开锅盖的时候,感到手被热气烫了一下.看锅里的饭已经变成了黄褐色,尝了一小口,好苦啊!
(1)在这个生活情景中,小丽有哪些感觉?
   ;   ;    ;    ;    .
(2)这些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
   ;    ;   ;    ;    .
(3)这些感觉对于小丽处理这件事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可见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A不符合题意;
B、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在眼球的虹膜后,晶状体前植入一个“隐形眼镜”,植入的ICL晶体不会改变晶状体的曲度,B符合题意;
C、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因此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不符合题意;
D、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因此手术前,小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光→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①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
②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③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
2.【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的结构模式图如下:
3.【答案】B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受甜味的味蕾在舌尖比较多;感受酸味的味蕾在舌的两侧后半部分比较多;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头根部;感受咸味的味蕾在舌尖和舌头两侧的前半部分,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味蕾的分布,为基础题,熟记即可。
4.【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答案为:A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5.【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C不符合题意。
D.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识图:甲包括乙、丙和丁,乙、丙、丁之间是并列关系。
6.【答案】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的形成路线为:外界物质反射来的光线→1角膜→房水(瞳孔)→2晶状体→7玻璃体→6视网膜(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正确顺序是1→2→7→6。故答案为:C。
【分析】观图可知: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虹膜,4是巩膜,5是脉络膜,6是视网膜,7是玻璃体。
7.【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有一位耳聋患者,经检查耳的结构完好,可能发生病变的还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C。
【分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8.【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可见,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损伤鼓膜、听小骨,使产生振动、传导声波的功能丧失,造成传导性耳聋。可见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是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非神经性耳聋是传导障碍。
9.【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故答案为:A。
【分析】(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落到视网膜上形成物像。(2)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是感受器。
10.【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①耳廓和②外耳道,中耳包括③鼓膜、⑧听小骨、⑦鼓室,内耳包括④半规管、前庭和⑤耳蜗。
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①耳廓收集,再经过②耳道传到鼓膜,引起③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⑧听小骨传导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能收集声波、产生振动、传导振动的结构依次是①③⑧。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为耳廓,②为外耳道,③为鼓膜,④为半规管,⑤为耳蜗,⑥为咽鼓管,⑦为鼓室,⑧为听小骨。
11.【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所以气体进入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不符合题意;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不符合题意;
C、声波经外耳道进入,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其过程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C不符合题意;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12.【答案】B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是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生发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小王的手指被划破皮肤而感到疼痛,是因为皮肤里分布有感觉神经末梢。
故答案为:B
【分析】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组成,表皮分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进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
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13.【答案】D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盲人有听觉、听觉、触觉,但没有视觉,“盲道”主要是利用盲人的触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身体的一定部位,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的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性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做出一定的判断,这就是触觉.
14.【答案】A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味觉主要可以分为酸味、甜味、咸味、苦味、鲜味等,舌能够感受这些味觉。麻、辣、涩等味觉是人对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有酸、甜、苦、咸四种。
故答案为:A
【分析】舌的表面布满了许多小凸点,小凸点里有许多味蕾,味蕾里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刺激味觉细胞,味觉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味觉。
15.【答案】B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是说嗅觉具有适应性,使嗅细胞的敏感性降低.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
16.【答案】(1)抽样调查
(2)45
(3)晶状体;前方
(4)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法和普查法,一般来说,对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该研究小组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法。
(2)由表1可知,在女生中,近视率为45%。
(3)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电视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4)根据表2中男生和女生玩手机的所占比例信息,绘图如下:
【分析】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或光线过暗,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使睫状体持续收缩,调节负担过重,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17.【答案】(1)状体;3;视网膜;倒立
(2)C.光圈
(3)变大;凹
(4)视神经;大脑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1为角膜、2为晶状体、3为视网膜、4为视神经。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 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主要折射结构)→玻璃体→视网膜(形成倒立的缩小的像)→视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即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看近物或者强光下,瞳孔会收缩,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显微镜的光圈有大有小,光线强使用大光圈,光线弱时用小光圈,因此瞳孔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光圈。
(3)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与之相反。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晶状体过度变大,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会造成近视,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某同学看故事书是,激动地热泪盈眶,在这过程中,故事书中的文字先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即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故答案为:(1)晶状体、3、视网膜、倒立;(2)C光圈;(3)变大、凹;(4)视神经、大脑。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主要折射结构)→玻璃体→视网膜(形成倒立的缩小的像)→视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即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18.【答案】(1)大脑;小脑脑干
(2)1→2→3→4→5
(3)③视网膜;大脑(或“大脑皮层”)
(4)⑨晶状体
(5)非条件(或“简单”)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眼球的结构①巩膜,②脉络膜,③视网膜,④视神经,⑤玻璃体,⑥睫状体,⑦虹膜,⑧瞳孔,⑨晶状体,10角膜。
(1)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走路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造成的。思维混乱主要是酒精麻痹了大脑的原因。植物人的生命体征只有呼吸、心跳和血液循环,而不能进行其他生命活动,这种病人的脑没有受伤的部位是脑干。因此,对酒驾者可采用酒精测试仪检测醉酒程度。醉酒者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大脑和脑干造成的。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损的中枢部位最可能是脑干。
(2)根据反射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医生用针刺某伤者的指尖,此人产生缩手反射的途径是1→2→3→4→5。
(3)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在③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⑨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就形成了近视。
(5)眨眼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反射。
【分析】(1)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19.【答案】(1)⑤;①
(2)不能
(3)③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从图可以看出:①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②是脑干;③是小脑;④是听神经;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⑦是听小骨;⑧是鼓膜。
(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⑧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⑦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④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①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若④听神经受损,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不能形成听觉。
(3)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中,小③脑能够维持人体躯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20.【答案】(1)指尖
(2)针尖触动点处没有分布神经末梢
(3)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与发声有关的器官。
(4)非条件反射|避免受到伤害|是先天性的反射。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手背是50%,手掌是85%,指尖是100%,前臂是75%,所以是指尖最灵敏.
(2)手臂、手掌、指尖、前臂触觉百分率不同,说明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甚至有的点没有神经末销.
(3)学生Y从感到针触而到说“是”的神经传导途径: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发声器官.
(4)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故答案为:(1)指尖;(2)针尖触动点处没有分布神经末梢;(3)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与发声有关的器官。(4)非条件反射;避免受到伤害;是先天性的反射
【分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附属物.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
21.【答案】(1)1;晶状体;5;睫状体
(2)7;视网膜
(3)2;晶状体
(4)3;瞳孔
(5)7;条件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1)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与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比较,可以看出:白纸板相当于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人眼球的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凸度变小.(2)眼球的结构包括三层,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视网膜),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由于大脑能够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总是正立的物像.(3)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收缩的睫状体不能恢复,1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物像就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纠正.(4)图甲中的虹膜的收缩和舒张能够调节③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多少.(5)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司机看见红灯立即停车的反射过程是:红灯的光线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再发出神经冲动,达到效应器,作出停车的动作,此过程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后天形成的反射活动,是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1晶状体;5睫状体;(2)7;视网膜;(3)2晶状体;(4)3瞳孔;(5)7;条件.
【分析】如图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图中的1是晶状体,2是虹膜,3是瞳孔,5是睫状体,6玻璃体,8视网膜,9视神经,7是脉络膜,10是巩膜.据此解答.
22.【答案】(1)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
(2)耳;鼻;皮肤;眼;舌
(3)这些感觉功能使小丽能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事件的发生,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解:(1)根据资料分析可知,接听了一个电话与听觉有关;正接着电话时,她闻到了一股逐渐浓重的焦味,与嗅觉有关;连忙跑进厨房,关了煤气.打开锅盖的时候,感到手被热气烫了一下,与触觉有关;看锅里的饭已经变成了黄褐色,尝了一小口,好苦啊!与视觉和味觉有关.
(2)人的听觉器官是耳;嗅觉器官是鼻;触觉器官是皮肤;视觉器官是眼;味觉器官是舌.
(3)这些感觉功能使小丽能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事件的发生,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
故答案为:(1)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
(2)耳;鼻;皮肤;眼;舌;
(3)这些感觉功能使小丽能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事件的发生,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
【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此外,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1 / 1初中生物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4.12.2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0·淄博)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在眼球的虹膜后,晶状体前植入一个“隐形眼镜”(如图),以达到矫正近视的目的。小曼因近视做了此手术,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曼手术前后,她的视觉感受器都是视网膜
B.植入的ICL晶体会使小曼眼球的晶状体变凸
C.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D.手术前,小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
【答案】B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A、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物像.视网膜上有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这些细胞将图象信息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视觉.可见视觉感受器是视网膜,A不符合题意;
B、ICL晶体植入手术可以矫正近视,其原理可以理解为在眼球的虹膜后,晶状体前植入一个“隐形眼镜”,植入的ICL晶体不会改变晶状体的曲度,B符合题意;
C、近视眼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因此植入小曼眼球的ICL晶体相当于一个凹透镜,C不符合题意;
D、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所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造成近视.因此手术前,小曼看不清远处物体是因为物像落到了视网膜的前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视觉的形成过程:光→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大脑皮质(视觉中枢)。
①物像是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而视觉是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产生的。
②在视网膜上形成的物像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③眼睛通过睫状体(内含平滑肌)调节晶状体的曲度来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看远处物体时,睫状体舒张,晶状体凸度变小;看近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凸度变大。
2.(2020八上·江门开学考)中国人是黄皮肤黑眼睛,欧洲人是白皮肤蓝眼睛,决定眼球颜色的结构是(  )
A.角膜 B.晶状体 C.视网膜 D.虹膜
【答案】D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故答案为:D
【分析】眼球的结构模式图如下:
3.(2018七下·揭西期末)感受苦味的味蕾较多分布在(  )
A.舌尖 B.舌根 C.舌两侧 D.舌中部
【答案】B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受甜味的味蕾在舌尖比较多;感受酸味的味蕾在舌的两侧后半部分比较多;感受苦味的味蕾集中在舌头根部;感受咸味的味蕾在舌尖和舌头两侧的前半部分,可见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味蕾的分布,为基础题,熟记即可。
4.(2020七下·邵阳期末)耳的结构中,能将声波转换成振动的是(  )
A.鼓膜 B.听小骨 C.耳蜗 D.半规管
【答案】A
【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故答案为:A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5.(2020·菏泽)下表中能正确表达其左侧图所示关系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眼球壁的中膜 角膜 虹膜 脉络膜
B 中枢神经系统 脑 脊髓 神经
C 消化系统 消化道 消化器官 消化腺
D 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血液的成分和功能;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消化系统的组成;眼球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A.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中膜和内膜,外膜由无色透明的角膜和白色坚韧的巩膜组成;中膜由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组成;内膜是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A不符合题意。
B.人体神经系统是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的。其中,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B不符合题意。
C.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C不符合题意。
D.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识图:甲包括乙、丙和丁,乙、丙、丁之间是并列关系。
6.(2020·鸡西)图为眼球的结构示意图,汽车驾驶员看见红灯就会停车,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正确顺序是(  )
A.1→3→5→6 B.4→6→5→7 C.1→2→7→6 D.2→3→1→6
【答案】C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的形成路线为:外界物质反射来的光线→1角膜→房水(瞳孔)→2晶状体→7玻璃体→6视网膜(形成物像)→视觉神经→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所以红灯的光线进入眼球的正确顺序是1→2→7→6。故答案为:C。
【分析】观图可知:1是角膜,2是晶状体,3是虹膜,4是巩膜,5是脉络膜,6是视网膜,7是玻璃体。
7.(2020六下·肇源期末)有一位耳聋患者,经检查耳的结构完好,可能发生病变的是(  )
A.耳蜗 B.听小骨 C.听觉神经 D.毛细血管
【答案】C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听觉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有一位耳聋患者,经检查耳的结构完好,可能发生病变的还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
故答案为:C。
【分析】耳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和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和耳蜗。
8.(2020七下·高邑期末)中耳炎可能导致传导性耳聋,其原因是(  )
A.听觉感受器损伤 B.鼓膜、听小骨损伤
C.前庭损伤 D.大脑的听觉中枢损伤
【答案】B
【知识点】听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下面是耳的结构模式图。
可见,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中耳包括鼓膜、鼓室和听小骨;内耳包括半规管、前庭和耳蜗。咽鼓管一端连通咽部,另一端连通鼓室。得了中耳炎如不及时治疗,病菌就有可能沿着咽鼓管进入中耳的鼓室,损伤鼓膜、听小骨,使产生振动、传导声波的功能丧失,造成传导性耳聋。可见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性耳聋。神经性耳聋是耳蜗、听觉中枢和与听觉有关的神经损伤;非神经性耳聋是传导障碍。
9.(2020七下·海淀期末)形成视觉和物像的部位,分别在人体的(  )
A.大脑皮层和视网膜 B.视网膜和大脑皮质
C.视觉中枢和大脑皮质 D.大脑皮层和视觉中枢
【答案】A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再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在视网膜上能形成清晰的物像,物像刺激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这些感光细胞产生的神经冲动,沿着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就形成视觉。
故答案为:A。
【分析】(1)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落到视网膜上形成物像。(2)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能够接受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是感受器。
10.(2020七下·费县期中)如图为耳的结构图,能收集声波、产生振动、传导振动的结构依次是(  )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⑧ D.③⑦④
【答案】C
【知识点】耳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解答】解:耳的结构包括外耳、中耳和内耳,外耳包括①耳廓和②外耳道,中耳包括③鼓膜、⑧听小骨、⑦鼓室,内耳包括④半规管、前庭和⑤耳蜗。
听觉的形成过程如下:外界的声波经过①耳廓收集,再经过②耳道传到鼓膜,引起③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⑧听小骨传导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因此能收集声波、产生振动、传导振动的结构依次是①③⑧。
故答案为:C。
【分析】图中,①为耳廓,②为外耳道,③为鼓膜,④为半规管,⑤为耳蜗,⑥为咽鼓管,⑦为鼓室,⑧为听小骨。
11.(2019·衡阳)流程图可以用来表示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以下流程图不正确的是(  )
A.气体进入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
B.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C.听觉的形成: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
D.肺循环:左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网→肺静脉→右心房
【答案】D
【知识点】血液循环的途径;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A、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所以气体进入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A不符合题意;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所以神经冲动传导的途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B不符合题意;
C、声波经外耳道进入,引起鼓膜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中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其过程是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听觉中枢,C不符合题意;
D、肺循环是指血液由右心室流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的循环。可见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流经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了气体交换,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因此血液中的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
12.(2018九上·东明期中)小王的手被划破感到疼痛,是因为皮肤真皮里分布有(  )
A.毛细血管 B.感觉神经末梢
C.汗腺 D.黑色素细胞
【答案】B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皮肤由表皮和真皮两部分组成;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是已经角质化的细胞,生发层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真皮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以及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小王的手指被划破皮肤而感到疼痛,是因为皮肤里分布有感觉神经末梢。
故答案为:B
【分析】皮肤的结构是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的.表皮位于皮肤表层,由上皮组织组成,表皮分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细菌不易进入,并且可以防止体内水分过度散失.生发层细胞可以分裂产生新细胞.表皮内没有血管和神经.
真皮比表皮厚,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真皮内含有大量的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
13.(2018七下·岳阳期末)你看到过街道上的“盲道”了吗?这主要是利用盲人的(  )
A.听觉 B.痛觉 C.视觉 D.触觉
【答案】D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盲人有听觉、听觉、触觉,但没有视觉,“盲道”主要是利用盲人的触觉,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身体的一定部位,与外界物体接触时,都会不同程度的感觉到物体的存在,甚至可能对物体的性状、硬度、光滑程度等情况做出一定的判断,这就是触觉.
14.(2018七下·南江期末)味觉感受器(味蕾)能辨别的四种基本的味是(  )
A.酸、甜、苦、咸 B.酸、甜、苦、辣
C.甜、咸、苦、辣 D.麻、酸、甜、咸
【答案】A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味觉主要可以分为酸味、甜味、咸味、苦味、鲜味等,舌能够感受这些味觉。麻、辣、涩等味觉是人对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味蕾分辨的味觉基本有酸、甜、苦、咸四种。
故答案为:A
【分析】舌的表面布满了许多小凸点,小凸点里有许多味蕾,味蕾里有许多味觉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尤其对液态物质的刺激特别敏感。当食物进入口腔内,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刺激味觉细胞,味觉信息通过神经传到大脑而产生味觉。
15.(2018-2019学年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4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同步测试)“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人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的原因是(  )
A.鼻黏膜内的嗅细胞受到了损伤
B.嗅觉中枢具有适应性
C.嗅觉的产生是在大脑皮层,传导神经受到了损伤
D.属于人体的过敏反应,应该及时就医
【答案】B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人的嗅觉很容易适应,即医学上所说的﹣﹣嗅觉适应现象.也就是说人在较长时间闻了某种气味后,会失去对这种气味的嗅感,这是大脑皮层嗅觉中枢的一种疲劳现象,因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句话是说嗅觉具有适应性,使嗅细胞的敏感性降低.
故答案为:B
【分析】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动物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也有许多适应性特征.
二、实验探究题
16.(2018·长沙模拟)为了分析中学生近视原因,北雅中学生物兴趣小组从近千人的八年级开展了调查。
(1)该研究小组采用的是   法(填“抽样调查”或“普查”)。
(2)由表1可知,在女生中,近视率为    %。
(3)中学生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玩手机和玩电脑,其实是长时间近距离看屏幕,导致   曲度过大,物象落到视网膜   (填“前方”、“后方”或“上”)。
(4)请将表2中男生和女生玩手机的所占比例化为直方图,绘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答案】(1)抽样调查
(2)45
(3)晶状体;前方
(4)
【知识点】近视、远视
【解析】【解答】(1)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法和普查法,一般来说,对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进行抽样调查。该研究小组采用的是抽样调查法。
(2)由表1可知,在女生中,近视率为45%。
(3)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或长时间近距离看书、看电视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
(4)根据表2中男生和女生玩手机的所占比例信息,绘图如下:
【分析】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或光线过暗,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使睫状体持续收缩,调节负担过重,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此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配戴凹透镜矫正.
三、综合题
17.(2019七下·景县月考)如图为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经过   的折射,在[   ]   上形成缩小   的物像。
(2)人能通过调节瞳孔的大小使自己在明处和暗处都能看清物体。那么瞳孔相当于显微镜中哪一构造?   (供选答案: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镜座)
(3)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晶状体过度   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会造成近视,可以配戴   透镜加以矫正。
(4)某同学看故事书是,激动地热泪盈眶,在这过程中,故事书中的文字先在眼内成像,
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   传递到   的特定区域产生视觉。
【答案】(1)状体;3;视网膜;倒立
(2)C.光圈
(3)变大;凹
(4)视神经;大脑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1)由图可知:1为角膜、2为晶状体、3为视网膜、4为视神经。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 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主要折射结构)→玻璃体→视网膜(形成倒立的缩小的像)→视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即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2)看近物或者强光下,瞳孔会收缩,以减少进入眼内的光线量,保护视网膜不受过强的刺激,显微镜的光圈有大有小,光线强使用大光圈,光线弱时用小光圈,因此瞳孔相当于显微镜中的光圈。
(3)人体能看远近不同的物体主要是通过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完成的,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晶状体曲度变大;视远物时,与之相反。青少年如果用眼不当,晶状体过度变大,且不能恢复原状,甚至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会造成近视,可以配戴凹透镜加以矫正。
(4)某同学看故事书是,激动地热泪盈眶,在这过程中,故事书中的文字先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即视觉中枢,产生视觉。
故答案为:(1)晶状体、3、视网膜、倒立;(2)C光圈;(3)变大、凹;(4)视神经、大脑。
【分析】眼球由眼球壁和内容物组成,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内容物由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组成。视觉的形成:外界光线→角膜→房水→瞳孔→晶状体(主要折射结构)→玻璃体→视网膜(形成倒立的缩小的像)→视神经→大脑的一定区域(即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18.(2018八上·内江开学考)如图是反射弧模式图和人的眼睛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酒驾者可采用酒精测试仪检测醉酒程度。醉酒者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   造成的。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损的中枢部位最可能是   。
(2)医生用针刺某伤者的指尖,此人产生缩手反射的途径   (用数字和箭头作答)。
(3)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经过晶状体等的折射,落在图中的   上形成一个物像。当其上对光线敏感的细胞获得图象信息时,会通过视觉神经将信息传给   的特定区域,从而形成视觉。
(4)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   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就形成了近视。
(5)当某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你会眨眼,这种眨眼反射属于   反射,是人生来就有的反射。
【答案】(1)大脑;小脑脑干
(2)1→2→3→4→5
(3)③视网膜;大脑(或“大脑皮层”)
(4)⑨晶状体
(5)非条件(或“简单”)
【知识点】眼球的结构和功能;视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眼球的结构①巩膜,②脉络膜,③视网膜,④视神经,⑤玻璃体,⑥睫状体,⑦虹膜,⑧瞳孔,⑨晶状体,10角膜。
(1)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饮酒过量的人常常表现走路不稳,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小脑造成的。思维混乱主要是酒精麻痹了大脑的原因。植物人的生命体征只有呼吸、心跳和血液循环,而不能进行其他生命活动,这种病人的脑没有受伤的部位是脑干。因此,对酒驾者可采用酒精测试仪检测醉酒程度。醉酒者常表现为思维混乱、反应迟钝,动作不协调等,这是由于酒精麻痹了大脑和脑干造成的。某醉驾者被撞成了“植物人”,生命体征只有心跳、呼吸和血压,你认为他未受损的中枢部位最可能是脑干。
(2)根据反射的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因此医生用针刺某伤者的指尖,此人产生缩手反射的途径是1→2→3→4→5。
(3)视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角膜、瞳孔、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晶状体等的折射,最终在③视网膜上形成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成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4)看近处物体时,必须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作用,使晶状体的凸度增加,使近处的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的清楚。长时间的近距离作业,如读书、写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等,使眼睛长时间的调节紧张,头部前倾,眼球内不断的充血,眼内压相应的增高,以及眼外肌的紧张和压迫眼球,或者因调节时牵引涡状静脉,妨碍了血液的流通,使巩膜的抵抗力减弱,导致晶状体过度变凸,不能恢复成原状;严重时使眼球的前后径过长,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需要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因此,如果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者⑨晶状体曲度过大且不易恢复原大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折射所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到视网膜的前方,就形成了近视。
(5)眨眼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属于简单(非条件)反射,生来就有的反射。
【分析】(1)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
(2)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反射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完成,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如传出神经受损,即使有适宜的刺激人体也不会作出反应,因为效应器接收不到神经传来的神经冲动.
19.(2016八上·灌云月考)下图表示人耳和脑的联系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看电视文艺节目时,你能听到演员优美动听的歌声。那么,图中接受声波信息的感受器位于   内;听觉产生的部位是   。(填数字代号)
(2)如果某人标号④所示部分受损,则   (能,不能)产生听觉。
(3)跳水运动员参加比赛时,动作协调、姿态优美。这与图中数字    所示结构的调节有关。
【答案】(1)⑤;①
(2)不能
(3)③
【知识点】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听觉的形成;反射及其结构基础
【解析】【解答】从图可以看出:①是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②是脑干;③是小脑;④是听神经;⑤是耳蜗;⑥是咽鼓管;⑦是听小骨;⑧是鼓膜。
(1)听觉的形成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⑧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⑦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④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①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2)若④听神经受损,耳蜗产生的神经冲动不能传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不能形成听觉。
(3)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中,小③脑能够维持人体躯体的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
【分析】听觉形成的过程是:外界的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了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通过与听觉有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就形成了听觉.
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的主要功能是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的平衡;脑干位于大脑的下方和小脑的前方,它的最下面与脊髓相连,脑干的灰质中含有一些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脊髓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与脑相连,下端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脊髓有反射和传导的功能.
20.(2017-2018学年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12.2.2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耳、嗅黏膜和味蕾及人体其他感受器))为测试不同部位的皮肤对触觉的敏感度,学生李鸣用一支绘图笔在学生王强皮肤上某些部位画上测试区。王强蒙上眼睛,李鸣用针轻触王强测试区上的每一点(每一点的刺激强度相同),当王强感觉到针触时,就说“是”。王强有正反应(即能感觉到针触)的百分比(%)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皮肤部位 手背 手掌 指尖 前臂
正反应百分比 50 85 100 75
(1)哪一测试部位对触觉最敏感    
(2)为什么王强在实验过程中,有时未能感觉到针尖的触动
(3)描述王强从感到针触到说“是”的神经传导途径。
(4)在实验过程中,李鸣一不小心,用力把针压在手掌的某一点上,王强立即把手缩回。
①写出这类反应的名称。
②这类反应通常是非常迅速的,这有什么意义
③指出这类反应的另一项特征。
【答案】(1)指尖
(2)针尖触动点处没有分布神经末梢
(3)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与发声有关的器官。
(4)非条件反射|避免受到伤害|是先天性的反射。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反射及其结构基础;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解析】【解答】(1)手背是50%,手掌是85%,指尖是100%,前臂是75%,所以是指尖最灵敏.
(2)手臂、手掌、指尖、前臂触觉百分率不同,说明身体各部位的触觉感受器分布不同,触觉的敏感性不同.甚至有的点没有神经末销.
(3)学生Y从感到针触而到说“是”的神经传导途径: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发声器官.
(4)非条件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
故答案为:(1)指尖;(2)针尖触动点处没有分布神经末梢;(3)皮肤→传入神经→脊髓→大脑皮层的感觉中枢→语言中枢→传出神经→与发声有关的器官。(4)非条件反射;避免受到伤害;是先天性的反射
【分析】真皮内由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感受外界的冷、热、触、压等刺激.皮肤的主要功能有保护、分泌、排泄、调节体温和感受外界刺激等作用.皮肤分为表皮、真皮和附属物.表皮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细胞排列紧密,能阻挡化学物质的侵入,生发层中有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阻挡紫外线对内部组织的损伤.真皮中有大量的弹性纤维、胶原纤维,使皮肤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真皮内有丰富的血管和感觉神经末梢,能够使皮肤得到营养,还能够接受冷、热、痛、触等刺激.
21.(2014·内江)据统计,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高达36.7%.预防近视、珍爱双眼、注意用眼卫生,青年要从我做起.下面是某校生物探究性学习小组同学对近视形成原因进行的实验探究(图甲表示实验装置,图乙表示眼球结构).请结合图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步骤一:按照图甲装置,调整蜡烛,双凸透镜和白纸板三者之间的距离,直至白纸板上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步骤二:把透镜换成一个凸度稍大的双凸透镜,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步骤三:左右移动白纸板,直到白纸板上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物像为止.
步骤四:不改变原装置中凸透镜的凸度,只向右移动白纸板的位置,观察白纸板上蜡烛的物像变化.
(1)小组讨论中,婧婧同学发言说,图甲装置中的双凸透镜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   ,该结构曲度的大小可由[   ]   进行调节.
(2)洋洋同学发言说,图甲中的白纸板是模拟图乙中的结构[   ]   ,我们之所以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是因为该结构上有感光细胞,能感受光线的刺激.
(3)芳芳同学说,根据对实现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近视形成的可能原因是图乙中的结构[   ]   曲度过大或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所致.所以我们要注意用眼卫生,要保护好我们的眼睛.
(4)莎莎同学发言说,她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一天夜晚看书时突然停电,瞬间眼前一片乌黑,什么都看不见,片刻后才逐渐看见周围的物体,这种变化是由图乙结构中的[   ]   变大所引起的.
(5)浩浩同学说:“珍爱生命,安全出行”.我国从2013年元月1日起,通过立法加大对闯红灯司机的惩罚力度,司机看见红灯立即停车的反射过程是:“红灯的光线→   (用箭头和图乙中番号表示)→神经中枢→效应器→停车”,该反应属于   反射.
【答案】(1)1;晶状体;5;睫状体
(2)7;视网膜
(3)2;晶状体
(4)3;瞳孔
(5)7;条件
【知识点】视觉的形成
【解析】【解答】解:(1)从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的成像与模拟眼球成像实验比较,可以看出:白纸板相当于视网膜,中间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的晶状体.人眼球的晶状体的凸度可以调节,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睫状体舒张时,晶状体凸度变小.(2)眼球的结构包括三层,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内膜(视网膜),外界物体反射来的光线,依次经过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并经过晶状体的折射,最终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将物像信息转变为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的视觉中枢,从而形成视觉.由于大脑能够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因此,我们看到的是总是正立的物像.(3)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收缩的睫状体不能恢复,1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物像就落到视网膜的前方,我们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就是近视眼,要佩戴凹透镜纠正.(4)图甲中的虹膜的收缩和舒张能够调节③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球的光线的多少.(5)外界物体反射的光线,经过角膜、房水,由瞳孔进入眼球内部,经过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作用,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司机看见红灯立即停车的反射过程是:红灯的光线先落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接受物像的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然后通过视神经传到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再发出神经冲动,达到效应器,作出停车的动作,此过程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后天形成的反射活动,是条件反射.
故答案为:(1)1晶状体;5睫状体;(2)7;视网膜;(3)2晶状体;(4)3瞳孔;(5)7;条件.
【分析】如图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角膜是无色透明的,里面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巩膜白色、坚韧,保护眼球;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里面有色素,东方人的“黑眼球”和西方人的“蓝眼睛”就是它的颜色;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相当于照相机上的镜头;脉络膜里有血管和黑色素,营养眼球并起暗箱的作用;视网膜上有感光细胞,可以接受物像的刺激并产生神经冲动.内容物包括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在物像的形成过程中,对光线起折射作用.图中的1是晶状体,2是虹膜,3是瞳孔,5是睫状体,6玻璃体,8视网膜,9视神经,7是脉络膜,10是巩膜.据此解答.
22.人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能灵敏地感知环境变化.请想象你是下面这个情景中的主角,阅读并回答问题:
星期天,小丽在家做饭的时候,接听了一个电话.正接着电话时,她闻到了一股逐渐浓重的焦味,连忙跑进厨房,关了煤气.打开锅盖的时候,感到手被热气烫了一下.看锅里的饭已经变成了黄褐色,尝了一小口,好苦啊!
(1)在这个生活情景中,小丽有哪些感觉?
   ;   ;    ;    ;    .
(2)这些感觉分别来自身体的哪个部位?
   ;    ;   ;    ;    .
(3)这些感觉对于小丽处理这件事有什么作用?
【答案】(1)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
(2)耳;鼻;皮肤;眼;舌
(3)这些感觉功能使小丽能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事件的发生,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
【知识点】其它感觉器官
【解析】【解答】解:(1)根据资料分析可知,接听了一个电话与听觉有关;正接着电话时,她闻到了一股逐渐浓重的焦味,与嗅觉有关;连忙跑进厨房,关了煤气.打开锅盖的时候,感到手被热气烫了一下,与触觉有关;看锅里的饭已经变成了黄褐色,尝了一小口,好苦啊!与视觉和味觉有关.
(2)人的听觉器官是耳;嗅觉器官是鼻;触觉器官是皮肤;视觉器官是眼;味觉器官是舌.
(3)这些感觉功能使小丽能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事件的发生,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
故答案为:(1)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味觉;
(2)耳;鼻;皮肤;眼;舌;
(3)这些感觉功能使小丽能全面、准确、迅速地感知事件的发生,及时做出判断和反应.
【分析】人体从外界获取信息主要靠人的感觉器官,例如:眼是视觉器官,耳是听觉器官,鼻是嗅觉器官,舌是味觉器官,感受酸、甜、苦、咸、辣等味道.此外,皮肤是触觉器官,感受冷、热、痛、触、压等感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