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31 08:2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族入主中原。
【教材分析】
1.本课隶属于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明朝大力加强君主专制,一度出现强盛局面,但是明朝中后期政治上的僵化和腐朽,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致使明朝最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族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清兵入关后,清朝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成为我国古代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本课由三部分组成: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
2.本课的内容要点是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知道满洲入主中原。在认知方面,知道明朝政治的腐败与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在掌握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等基本史实的基础上,分析“均田免赋”口号得到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原因,能够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识读《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局部)、《流民图》(局部)、《明末农民起义形势图》等图片资料,以及教材正文和补充内容,分析概括明朝灭亡的原因,认识到政治腐败导致了明朝中后期的统治危机,反映了君主专制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而明朝中后期的腐朽统治还激化了阶级矛盾,引发农民起义,并最终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进步。
3.本课的三个子目内容: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从时间上看,三部分内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明朝末年—明朝灭亡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三部分内容之间因果相联、层层深入。政治腐败和社会动荡是明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满洲兴起和清兵入关后的清军大肆扫荡是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重要原因。
为便于教学,我把教材内容整合为三部分:01、政腐社荡----民遭殃;02、闯王灭明----义军强;03、清军入关----三桂降。
【学情分析】
本课所针对对象为初一学生,其心理特质是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意识明显,有激情易冲动,在教学中应适当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环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刚升上中学的初一学生而言,其仍较为缺乏纵向的历史时间意识,知识储备较少,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本课内容与单元的联系、与前后文的联系,为学生架起时间框架,厘清历史线索,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学科核心素养,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赋”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了解满洲的兴起、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清军人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过程与方法 列举明朝中后期政治腐朽的表现,提高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满洲的兴起及清朝建立对全国统治的历史,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危机加深,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表明明王朝已走向没落。明末农民起义军攻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明末的腐败政治;李自成推翻明朝的政策措施及其影响。
难点: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明朝的“奇葩”皇帝们》片段,这些皇帝的“英勇事迹”必然导致这个王朝走向何处?
【板书课题】第17课 《明朝的灭亡》
二、新课讲授
【自学识记】 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识记明朝中后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的表现,李自成起义、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的的基本史实。
【目标导航】
01、政腐社荡----民遭殃
02、闯王灭明----义军强
03、清军入关----三桂降
目标导学一:政腐社荡----民遭殃
1、(多媒体展示《明宪宗元宵行乐图》)阅读材料及教材相关史事,试着分析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哪些危机?
材料一:帝(明森宗)性机巧,好亲斧锯(xiu把漆涂在器物上)漆之事,积岁不倦。每引绳削墨时,忠贤辈辄奏事。帝厌之,谬曰:“朕已悉矣,汝辈好为之。”
——《明史·魏忠贤传》
材料二:至刘瑾(明正德年间官官),则焦芳、刘宇、张彩等为之心腹,我贼善类,征责贿赂,流毒几遍天下。
——赵翼《廿二史札记·明代宦官》
材料三:官豪势要之家……其田连阡陌,地尽膏腴,多夺民之田以为田也。至于子弟恃气凌人,受奸人之投献,山林湖泊,夺民利而不敢言。当此之时,天下财货,皆聚于势豪之家。       
——《明经世文编》
材料四:……自去岁[崇祯元年(1628年)]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不数日则腹胀下坠而死。
—计六奇《明季北略》
材料五:
提示:
2.教师小结:明朝后期统治腐败的后果。
提示:朝政的混乱,造成中央对社会的控制力不断下降,法纪松弛,各级官吏贪赃枉法,对民众百般盘剥。土地兼并严重,致使大量农民流离失所。
3.合作探究:“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
“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是因果关系,明朝中后期的政治腐败造成了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流离失所,社会矛盾尖锐。
目标导学二、闯王灭明----义军强
(多媒体展示《闯王进京》图)李自成是农民革命史中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从陕北发动革命,以抗粮均田为号召,转战十余年,卒以一六四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但是,可惜他们容易为胜利所陶醉,忽视了关外的大敌,终于为满洲人所乘,遭受了失败。所以李自成既有中国农民典型的吃苦耐劳,有创造力等优点,也有农民意识,小富即安,目光短浅的缺点。前者导致他成功,后者导致他成功之后迅速败亡。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他伟大而传奇的一生。
1.阅读材料,分析归纳李自成起义的背景。
臣乡延安府,自去岁一年无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间,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其粒类糠皮,其味苦而涩,食之仅可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后而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殆年终而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山中石块而食。
——《陕西通志》
2、问题:根据材料,你认为明朝末期的社会状况、原因及结果如何?
提示:
状况:(1).陕北大旱,饥民遍野,受灾的农民先是以山间的蓬草和树皮充饥,而后只能吃石块,生活条件极其恶劣。(2).官府不顾百姓死活,催征如故。
原因:政治腐败,土地高度集中,赋税沉重,自然灾害。
结果:社会动荡不安,最终导致以李自成为首的明末农民战争的爆发。
【人物扫描】李自成
李自成出身于陕西米脂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给地主牧羊,长达后当过兵。陕西爆发农民起义后,他投奔义军。由于他英勇善战,被称为“闯将”。后来他成为起义队伍的领袖,人称“李闯王”。1644年建立大顺政权,并进入北京,推翻明朝,后被清军所败,在湖北九宫山遇伏身亡。
4.识读地图,小组合作探究李自成起义的经过。
(多媒体展示明末农民起义战争图)
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李自成起义的代表、口号、发展、政策、建立政权、推翻明朝。
生:(1)爆发原因:政治腐败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不堪重负,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异常尖锐。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引发了农民起义。
(2)代表:在各支农民起义军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迅速,成为起义军的主力军。
(3)口号:“均田免赋”。
(4)发展:起义军英勇作战,纵横于河南、湖广等10余省。
(5)政策:针对明末土地高度集中,赋税十分沉重这两大问题,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他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6)建立政权:1643年,李自成在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
(7)推翻明朝:1644年,李白成指挥百万大军进攻北京城,明朝崇祯皇帝自缢,明王朝被农民起义推翻。
5、【观看视频】明末农民起义
6.小组合作,结合所学探讨“均田免赋”的进步性。
提示:
(1)均田免赋”口号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得到土地和减免赋税,要求平等平均的迫切愿望,大大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2)第一次把对土地的要求作为一个口号明确提出来,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进入一个新阶段。
7.(多媒体出示问题)阅读材料,合作探究:广大民众为什么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
材料研读: 当时流行着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提示:
(1)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深得民心。
(2)李自成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枉杀一人。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3)李自成的政策与明政府政治的腐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明朝政府腐败,还不断征收各种赋税,民心尽失,这是根本原因。)
目标导学三、清军入关----三桂降
1.阅读教材,梳理归纳满洲是如何兴起的。
提示:
(1)兴起地区: 东北地区
(2)兴起时间:1616年
(3)杰出首领:努尔哈赤
2.(多媒体出示图片),观看视频《努尔哈赤》,图中人物在满洲兴起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他们的主要历史功绩是什么?
【人物扫描】努尔哈赤:清朝的奠基者,后金开国皇帝,通满语和汉语,喜读《三国演义》。二十五岁时起兵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建立后金,割据辽东,建元天命。萨尔浒之役后,迁都沈阳。之后席卷辽东,攻下明朝在辽七十余城。1626年,兵败宁远城之役,后努尔哈赤又亲率大军,征蒙古喀尔喀,8月11日,努尔哈赤去世,葬于沈阳清福陵。清朝建立后,尊为清太祖。
皇太极:爱新觉罗·皇太极是努尔哈赤第八子,在八大贝勒中排名第四,又被称为四贝勒。皇太极12岁丧母,20岁带兵打仗,35岁登极,在位17年,52岁去世,是清朝继努尔哈赤之后又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提示:
努尔哈赤: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皇太极:1635年,改女真为满洲,改国号为清。
3.(多媒体出示图片),解析八旗制度?
教师讲述:八旗制度是清朝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建立八旗制度,把所属人员编为八个旗,将生产、行政、军事三种功能结合在一起,实行兵民合一、军政一体,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具有旗籍的家族人员称为旗人。
八旗制度在1911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覆灭,共存在296年,是清王朝统治全国的重要军事支柱,曾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积极和进步的作用,为发展和巩固多民族统一的国家、为保卫边疆防止外来侵略等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4、【观看视频】李自成、多尔衮、吴三桂三方之战
5.阅读教材,请学生简述明朝灭亡的史实。
提示:
(1)时间:1644年明朝灭亡。
(2)发展: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
(3)标志:崇祯帝自缢煤山(今景山),明朝灭亡。
6.教师接着提问清军是如何入关的
提示:
明亡以后,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李自成在山海关交战失利,退回北京,随即离京西行,转战各地,最后失败。
清统治者入主中原是必然的吗?谈谈看法。
提示:
是偶然。吴三桂为了自身利益而降清,清兵才得以入关。
是必然。明朝后期的腐朽不堪以及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的局限性都注定了他们的失败,满洲贵族的清政权正是蒸蒸日上,充满生机,不断发展。
结合所学探讨明朝灭亡的原因?
提示:1.根本原因:
明代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
①皇帝沉迷享乐,疏于朝政;
②皇室内部勾心斗角,纷争不已;
③大臣们结党营私,争权夺利。
④后金的崛起,消耗了明朝的国力。
2.直接原因:陕西连年大旱,爆发农民起义,李自成队伍成为主力军,最终攻陷北京,推翻了明王朝。
9.元朝和清朝是我国历史上由两个少数名族建立的统一全国的封建王朝。它们前期的历史发展进程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的比较。
提示:
10、【知识延伸】冲冠一怒为红颜
陈圆圆是明末名满天下的“秦淮八艳”之一,红颜薄命,先被国舅周奎所掠,献给了崇祯皇帝,岂料没有得到崇祯的宠幸,后被吴三桂纳为妾。三月初,崇祯诏封吴三桂为平西伯,吴三桂亲率所部进京谒见新皇帝李自成,但途中听闻他的爱妾陈圆圆也被抢走了。相传吴三桂当时勃然大怒,厉声喊到:“大丈夫不能保一女子,何面目见人耶?”当即挥师第二次返回山海关,降而复叛,上演了一幕绝世的“冲冠一怒为红颜”。
三、课堂总结
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导致统治危机不断加深,最终在农民起义和东北满洲进逼的双重夹击下崩溃。明末农民起义军和明清军队经过30余年的反复较量,推翻了明朝,打击了清朝,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起了一定的作用。清兵入关后,清朝确立了对全国的统治,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一切的课堂设计都要围绕一个主体:学生;一个原则:课堂轻松、充满未知;一个效果:不知不觉、意犹未尽。总体来看,本节课课堂效果比较好,达到了预期目的。但如何根据教材的变化、学生的不同,设计符合课堂教学需要的教学活动、更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辅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让历史课堂生动、有趣,让学生有强烈的探知欲望,是我今后思考的内容和努力的方向。
六、当堂检测
1.(2021·广东九年级专题练习)下面是一位同学在联欢会上演唱的历史版《菊花台》,其中歌词空白处应该填写的是(  )
A.隋、宋、清、元 B.秦、宋、元、清 C.秦、宋、清、元 D.隋、宋、元、清
【答案】D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隋朝短命而亡后,唐朝建立;五代之后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南宋在江南建立;元代是蒙古族建立的政权,统一了中国;元灭亡后,明朝建立。明亡后1644年清军入关,满清统一全国。故选D。
2.(2021·全国九年级专题练习)明末民谣有:“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下列原因中不属于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的是
A.提出“均田免赋”的口号 B.不侵占民房,严禁抢掠
C.起义军纵横10余省 D.向贫苦民众发放钱粮
【答案】C
【详解】依据题干的“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谣中的“闯王”指的是李自成。他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李自成还规定了严明的军纪,不许妄杀一人,不得侵占民房,严禁抢掠,还向贫苦民众发钱粮。1643年,李自成攻入西安,建立政权,国号大顺。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末帝崇祯在绝望中自缢,统治长达276年的明王朝,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ABD属于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的原因,不符合题意;起义军纵横10余省不属于广大民众欢迎和拥护李自成的起义军的原因,故C符合题意。故选C。
3.(2020·福建福州市·七年级期末)“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由此,明末出现了
A.李渊起兵 B.黄巢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吴三桂降清
【答案】C
【详解】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越发严重,国家财政危机深重,朝廷不断加派赋税,民众怨声载道,阶级矛盾尖锐。当时陕西北部一带连年大旱,庄稼颗粒无收,官府不顾民众死活,催征如故,广大农民纷纷起义。其中,李自成的队伍发展成为起义的主力。1627年,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起义,并率领军队进入中原后,提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拥护。题干材料“明朝昏主不仁,宠宦官……贪税敛,重刑罚,不能救民水火。”是明末李自成起义的原因。C符合题意;黄巢起义发生在唐朝,B排除;吴三桂降清发生在明朝灭亡后,D排除。故选择C。
4.(2020·霍林郭勒市第五中学七年级月考)将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清 ②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③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建立后金 ④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
A.③②①④ B.①②④③ C.①④③② D.①②③④
【答案】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后期,活动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女真族不断发展壮大。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建立了八旗制度,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继续进攻明朝。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清。1644年,正当李自成力图推进全国统一的时候,驻守重镇山海关的明军将领吴三桂降清,引清兵入关,并与清军联合夹击李自成的军队,故③②①④顺序正确,A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