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青蒿素等基本史实,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六单元的第一课,新中国成立后,不仅经济政治迅速发展,在科学技术领域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两弹一星的试验成功,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也是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的航天事业也开始了重大飞跃,从无人飞船到载人航天,再到太空漫步都承载着中国航天的累累硕果。袁隆平培育杂交水稻和屠呦呦研制出青蒿素,解决世界性的重点难题,都为人类的生存和生命健康做出重大贡献。
“双百”方针对促进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双百”方针推动下,中国涌现出了一批优秀文艺作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不仅各领域佳作迭出,而且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文化事业的发展是我国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科技文化还是比较感兴趣的。要根据学生的喜好,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去找答案,有利于提教学质量。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和发射时间,并能分析其成功研制的意义,了解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状况。根据数字资料分析“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价值,掌握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技能。了解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科学家的突出事迹,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科学家成功的共同原因,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书馆、互联网搜集和整理有关“两弹一星”的资料,学习查找和收集材料的方法;分析“两弹一星”、载人飞船等研制成功的意义,提高学生对现实的洞察力和对未来的预见力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从老一辈科学家为振兴中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历程中,体会“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这句话的含义,启发学生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继承和发扬他们的光荣传统,进一步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决心和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两弹一星” 的研制;籼型杂交水稻和青蒿素;“双百”方针。
难点:新中国成立以来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PPT展示材料:
诺贝尔奖:1900年创立,以瑞典著名的化学家、硝化甘油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部分财产作为基金。分设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和经济学六个奖项。在世界范围内,诺贝尔奖通常被认为是所颁奖的领域内最重要的奖项 。
展示图片:
教师:2012年,我国作家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5年,我国药物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取得了许许多多的科技文化成就。同学们知道有哪些科技文化成就吗?这些成就的取得又有什么重大意义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
【播放视频】新中国科技文化成就
【板书课题】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二、新课讲授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列举并掌握“两弹一星”及载人飞船的名称及发射时间;了解邓稼先、钱学森、袁隆平和屠呦呦等科学家的事迹;知道“双百”方针和文化事业的发展概况。
PPT展示
01、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仰望天空
02、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脚踏实地
03、文化事业的发展——心怀信仰
【温故知新】
目标导学一:从“两弹一星”到太空漫步——仰望天空
1、何谓“两弹一星”?
提示:两弹一星”指核弹(原子弹、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核弹是指利用爆炸性核反应释放出的巨大能量对目标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武器,按结构原理分,核弹包括原子弹、氢弹、氢铀弹等。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国防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
提示: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实验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3、【材料研读】:关于核武器的制造有两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
材料一:美国总统曾说了这么一句话:“核试验对于贫穷的中国来说代价太重,与其说世界和平的威胁,更应说是中国的‘悲剧’。”
材料二:毛泽东曾说:“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提示:同意第二种观点。
为何要研制“两弹一星”?
提示:打破核垄断、核威胁;保卫国家安全,增强国防实力;提高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
5、阅读材料,思考:中国研制两弹一星遇到哪些困难?
材料1:···提前中止1957年10月15日苏中双方在莫斯科签订的国防新技术的协定,中断若干援助项目,不再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
材料2:
提示:苏联撤援,人才稀缺、经济困难、设备落后、环境恶劣
6、如此困难情况下,我国的“两弹一星”能够研制成功吗?
提示:“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7.教师提问:新中国几乎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研制出“两弹一星”的,这与邓稼先、钱学森等科学家的奋斗是离不开的,我们应该从他们身上学习哪些精神呢?
提示:艰苦奋斗、爱国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团结协作、敢于创新等。
8、【人物扫描】
钱学森(1911.12.11-2009.10.31),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1955年钱学森艰难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 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0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1986年7月2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当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当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影响中国的一百人”颁奖词
9、【视频播放】两弹一星
10.【材料研读】引导学生回答:两弹一星的意义
材料1: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2: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法国评价
材料3: 这次成功的试验,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舞。
提示: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11、【知识拓展】全球核武器形势
目前得到国际社会认可的有核国家是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中国。
白俄罗斯、乌克兰等一批国家主动放弃现有核武器及核武器发展计划,成为无核国家。
一些没有核武器的国家千方百计谋求核武器,成为“核门槛”国家。印度、巴基斯坦进行了核爆炸试验。以色列和日本虽未公开进行核爆试验,但以色列是公认的具有核武器的国家,而日本则完全具备生产核武器的技术条件。
谋求核武器的还有各种恐怖组织。
12、【知识卡片】国家发展科技计划
1986年,根据王淦昌、王大珩允等科学家学家建议,我国制定了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即“863计划”,选择生物技术、航天技术、信息技术、激光技术、自动化技术、能源技术、新材料等领域为高技术研究的重点,促进高技术研究的发展。
1997年,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即“973计划”,围绕农业、能源、信息、资源环境、人口与健康、材料、综合交叉与重要科学前沿等领域展开研究,推动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
13、【视频播放】中国航天事业
14.图片展示:杨利伟走出神舟五号
15.请同学们看课本,说说:改革开放后在航天上取得的成就。
提示: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实验;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8年9月,翟志刚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目标导学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脚踏实地
1、【教学过渡】国之功勋,民之福泽,永远缅怀......
播放视频:袁隆平
2.图片展示:
袁隆平 屠呦呦
3.教师简要介绍:袁隆平和屠呦呦的科研经历。
袁隆平: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获得者。在国际上11次捧回大奖。获得的“世界粮食奖”更是农业领域国际上的最高荣誉。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屠呦呦科研团队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又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对鼠疟、猴疟的原虫抑制率达到100%。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室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4.提出问题:袁隆平研制成功“籼型杂交水稻”的社会意义?
提示:为解决我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
5.教师指出:为此袁隆平成为获得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人;他还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6.教师提问: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有什么医学价值?
提示: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7.教师指出:2015年,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8、【播放视频】屠呦呦与青蒿素
9、【知识拓展】钟南山
从非典到新冠肺炎,钟南山一直站在抗疫一线,成为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推动者,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代言人,更成为稳定民心的科学家代表。
202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授予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决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目标导学三:文化事业的发展——心怀信仰
1.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94页“文化事业的发展”的内容,回答:我国指导文艺工作的方针是什么?我国在文艺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提示(1):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提示(2):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教师总结:“双百”方针为我国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将来仍然是我国科学文化工作者应该遵循的方针原则。
2、【素养提升】为什么建国以来科技文化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就?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提示:国家的大力支持,人才智力保障,外部环境稳定,社会制度优越,百年强国之梦。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一起走近了新中国取得的一系列举世瞩目的科技成就,认识了一大批优秀的
科学家。从他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爱国奉献、赤胆忠心、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优秀品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源泉。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老一代科学家的优良品质,不为名利,默默奉献!让科技创新成为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竭动力。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在课堂教学时应及时提出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本节课涉及的专业科技知识较多,有的科技知识比较抽象,需要老师相应的补充。但因课时有限不能拓展深化,只能局限于最有代表性的科技成就来讲解。如何使学生上一个台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通过本课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关心国防、热爱科技,从小立志报效祖国,渴望投身于国防和科技建设中去的优良品质。让学生向老一代科学家学习,不为名、不为利,赤胆忠心,报效祖国!利用学生对军事武器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多说多探讨。本节课也是一次重要的科普教育课。
六、当堂检测
1.(2022·云南德宏·一模)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回望历史,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A.东方红一号 B.神舟一号 C.神舟五号 D.天宫一号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东方红一号,开启了我国的航天时代,A项正确; 神舟一号 、神舟五号、 天宫一号均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航天成就,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2.(2021·内蒙古鄂尔多斯·中考真题)“隆普功因田地事,平心志在稻粮谋。”这是一位科学家平凡而伟大一生的写照,他的研究领域是
A.农业科技 B.国防军工 C.化学工程 D.载人航天
【答案】A
【解析】“隆普功因田地事,平心志在稻粮谋。”说的是袁隆平,他的研究领域是农业科技,A项正确;田地事和稻粮谋说明研究领域是农业,不是国防军工,排除B项;田地事和稻粮谋说明研究领域是农业,不是化学工程,排除C项;田地事和稻粮谋说明研究领域是农业,不是载人航天,排除D项。故选A项。
3.(2021·湖南郴州·中考真题)1999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了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钱学森、邓稼先等23位科学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这里的“两弹”是指( )
A.氢弹、导弹 B.原子弹、氢弹 C.核弹、导弹 D.原子弹、导弹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我国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1967年6月,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大大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筑起了共和国钢铁长城,因而“两弹一星”中的“两弹”指的是原子弹和导弹,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都不全正确,排除;故选D。
4.(2020·江苏苏州·中考真题)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 2015年度人物颁奖盛典上,一位科学家获得的颁奖辞是:“青蒿一握,水二升,浸渍了千多年,直到你出现。为了一个使命,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今有嘉宾,德音孔昭。”这位科学家是
A.钱学森 B.屠哟哟 C.袁隆平 D.邓稼先
【答案】B
【解析】依据“青蒿一握,水二升……执着于千百次实验。萃取出古老文化的精华,深深植入当代世界,帮人类渡过一劫”可知这位科学家是屠哟哟,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为此她成为首获科学类诺贝尔奖的中国人,B正确;钱学森、邓稼先为我国“两弹一星”国防科技事业作出重大贡献,AD排除;袁隆平是著名农学家,被誉为“中国杂交水稻之父”,C排除。故选B。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1)材料一中的科技成就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哪些新兴工业的产生密切相关?
材料二: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当屠呦呦团队面临研究困境时,传统的中医药给了她创新的灵感,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青蒿与青蒿素只有一字之差,却是破茧成蝶之变。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产出原创性成果。由于开创了用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方法,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据白剑峰《原创性发挥优势,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等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在医药领域产生青蒿素这一原创性成果的主要途径。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1)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2)途径: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原因:发现了青蒿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