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5-31 08:33: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教学设计
教学分析
【课程标准】
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及中美建交等史实。
【教材分析】
《外交事业的发展》是部编版八下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重要章节,承接本单元第16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建国以来到50年代所取得的外交成就的基础上,本课进一步介绍了20世纪七十年代和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的新发展。外交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延续,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与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相辅相成。该内容在中国外交史上地位重要,对于学生从历史角度理解中美关系、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及增强国家自豪感、使命感也具有重要价值。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和全方位外交。其中,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全方位外交则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继续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其中,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不仅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也影响了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
0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扬眉吐气喜开颜
02、中美、中日建交——握手相谈开新篇
03、全方位外交——互利共赢谋宏图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历史学习的方法,为了避免学生对于外交知识陌生及畏难情绪,故采用史料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研读丰富的史料,层层深入,合作探究,提升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本情况;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了解中日建交的情况;掌握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列举和分析70年代中国对外关系的重大发展的史实,培养学生概括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由上海APEC会议的主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理解合作的重要性,树立乐于合作、团结互助的人生态度。认识到外交事业的成就来源于祖国的强大,增强热爱祖国、立志学习、使祖国的明天更美好的使命感;通过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外交的巨大成就,认识中国在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感受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增强民族自豪感;通过学习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难点: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王毅谈外交
【板书课题】第17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二、新课讲授
【自学识记】结合教材,完成自学检测试题,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等史实,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发展全方位外交的成就。
PPT展示
0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扬眉吐气喜开颜
02、中美、中日建交——握手相谈开新篇
03、全方位外交——互利共赢谋宏图
【温故知新】
目标导学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扬眉吐气喜开颜
1.外交的含义:外交——主权国家以和平方式通过对外活动实现其对外政策的目标,维护国家的利益,扩大国际影响和发展同各国的关系。
2.教师提问:为什么说中国是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提示:联合国是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是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著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中国政府始终不渝地争取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3.PPT出示:
中国外交部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4.它记录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格在这张笑脸上。乔冠华因何开怀大笑?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恢复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材料研读】5.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一: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76票(其中非洲国家26票,占三分之一)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等23国提出的“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组织中的合法权利问题“提案。毛泽东主席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非洲兄弟把我们抬进去的,我们再不去就脱离群众了”。
材料二:1964年到1967年,中国相继研制出了原子弹、氢弹,打破西方核垄断。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顺利进入太空轨道。
材料三:1969-1970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西欧开始背离美国,苏联对抗美国,第三世界反对美国,美国在国际社会中时常陷入孤立状态,美国主宰世界的时代摇摇欲坠。
提示:(1)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地位提高。(最重要的原因)
(2)亚非等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3)中国奉行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
(4)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弱。
【播放视频】重返联合国
【合作探究】6、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意义?
材料 恢复中国的合法席位不仅填补了一个巨大的真空,而且为联合国组织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道路。中国就坐了“原本属于她的席位”,必将对联合国有利,也对她也有利。
——法国代表在26届联大的发言
提示:(1)这是中国外交的胜利。
(2)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
(3)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对世界: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加强国际合作。
目标导学二:中美、中日建交——握手相谈开新篇
(一)中美建交
1.PPT出示材料:
材料1:在政治上,美国孤立中国并削弱中国的国际影响力,要求北约集团及一些国家在承认中国问题上必须与美国保持一致,还照会威胁一些拉美国家不得先于美国承认新中国,并操纵联合国阻挠新中国派合法代表取代被国民党非法占据的席位。
在经济上,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在美国的拉拢和压力下,到1953年,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国家达到数十个。
材料2:
1950年12月《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红色的基调和蝗虫明确的表现了意识形态的含义。
2.阅读材料,结合相关知识回答:建国初美国对华政策是什么?
提示: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美国“扶蒋反共”政策的失败,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并采取政治上孤立,经济上封锁、禁运,军事上包围的方针,中美敌对状态长达二十多年。
【合作探究】3、20世纪70年代的中美关系为何会改善?
材料1:1969年1月,共和党人尼克松就任美国总统。当时越南战争的沉重负担,使美国在同苏联争霸中,日益处于不利的地位……1971年6月,尼克松又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国、苏联、西欧、中国和日本) 这五个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核心的看法。
材料2:自赫鲁晓夫1956年上台后,这中苏边境形势十分紧张,两国关系几近破裂。使中国人感到苏联比美国更富有侵略性。所以,我国有必要改善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而解决中美间的长期争端、改善两国关系,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有重大意义。
提示: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美国在与苏联的争霸中处于守势地位;从美国来讲,1.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性,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2.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打中国牌牵制苏联;3.希望进入中国市场,获取经济利益;4.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从中国来说,1.从整体上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2.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缓解国家安全压力;3.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中国统一。
【合作探究】4、阅读教材,梳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
【观看视频】“乒乓外交”。5、评价“乒乓外交”?
1971年4月14日,美国兵乓球代表团访华,中美开始接触,打破了中美二十多年来不接触的局面,以小球影响大球的“乒乓外交”轰动了世界。
教师总结:从中美各自所处的内外环境来看中美都需要接近,以实现战略上的主动。外交的核心是国家利益。
6.史料展示:
周恩来:“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
尼克松:“我感到很荣幸,终于来到了你们伟大的国家。”
7.教师提问:此次握手被誉为“历史性的握手”,后来尼克松总统深情地回忆这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握在一起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你如何理解尼克松所说的“一个时代结束,另一个时代开始”?
提示:结束的是中美敌对的时代;开启的是中美正常化的时代。(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观看视频】周恩来跟尼克松总统谈判,说一说:美国在对台湾问题上的态度。
提示: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合作探究】8、中美关系改善带来哪些影响?启示
提示:影响 ①促进了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关系的发展,出现与中国建交热潮,改善了中国的外交环境;②促进中美双方的合作。启示:合则两利,斗则两伤!
【拓展延伸】9、从中美之间外交关系的变化,你有何认识?
提示:中美关系——有合作、有竞争;国家处理外交事务的根本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10.教师总结:70年代是新中国外交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除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和与美国的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外,另一个重大的成就就是中日建交。
(二)中日建交
1.教师讲述:中日建交的基本情况。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2.PPT展示:中美、中日建交的影响
提示:20世纪70年代,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3.【拓展延伸】
PPT出示材料:
材料1:中日关系的现状与前景
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经贸往来频繁,互补性强。并且日本需要中国广阔的市场、原料和劳动力,而中国需要日本的先进技术、市场和资金。双方在节能环保、绿游、能源、金融等领域合作紧密。从政治方面来讲,日本与韩国的竹岛问题,朝核问题,与俄的北方四岛问题,联合国的入常问题等等,都要中国支持或不想与中国另生争端。
材料2:影响中日关系的四大热点问题
1)南海问题,日本想通过他的海军插足南海,以确保日本海上运输线的通畅;
2)东海海域的划分问题;
3)钓鱼岛的归属问题;
4)海上油气田的争端。
4.提问:你认为中日应该如何构建未来关系?
提示:以史为鉴,携手未来。
5.【教学过渡】重返联合国,中美、中日建交等一系列活动使新中国登上世界舞台,赢得了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为我国接下来的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6.【播放视频】中国的外交
目标导学三:全方位外交——互利共赢谋宏图
1.读课本,说说: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
提示: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图片展示:
在北京举行的APEC会议
2017年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旨演
3.根据材料和课本,分组总结:改革开放后取得的外交成就。
提示:(1)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
(3)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4)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为解决区域性争端、维护世界和平和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而努力。
(5)中国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
(6)中国举办各种国际会议。
4.改革开放后我国的全方位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
提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5.教师总结:同学们总结得很好!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确实在外交上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这与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有莫大的关系,中国现在成了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PPT出示材料:回顾百年:铭记历史 开创未来
6、提问:对比旧中国屈辱的外交和新中国辉煌的外交成就,分析新中国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1)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实力)
(2)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
(3)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国际环境)
(4)中国外交家与全国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5)中共的正确领导。
7.新中国外交的启示?
提示:主权独立是国家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外交的基础;外交为国家内政服务,是内政的延伸;国家民族利益是外交的根本出发点。
【拓展延伸】8、作为中国人,请你为国家建言献策,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该怎么做?(如HM抵制新疆棉花、中美贸易战(打压华为)、美国疫情、暴乱甩锅行为等等)
三、课堂总结
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显著,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对国际形势产生了重大影响,中国外交实现了新的突破。改革开放后,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活动。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成为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国家强大是外交的根基,大国智慧是外交的灵魂!
四、板书设计
【素养提升】假若我要把下图发到朋友圈,请帮我配上合适的文字!
五、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于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教材中只是一语带过,需要教师补充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从中美两国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又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
在对改革开放后外交事业的讲述上,限于时间和材料,需要加强对这一块的教学研究。
六、当堂检测
1.(2022·四川广元·一模)2022年2月28日,“上海公报”发表50周年纪念大会在上海举行。这份公报发表后中美关系的变化是( )
A.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开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72年,尼克松文化,签定“上海公报”,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项正确;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1971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全世界而言, 中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2.(2022·广东广州·一模)如图所示内容反映中国( )
A.主导了世界发展 B.致力于区域合作 C.改变了国际秩序 D.国际影响力扩大
【答案】D
【解析】从材料中的中国出席或组织的重大国际活动来看,说明的是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扩大,D项正确;中国从未主导世界发展,排除A项;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不属于区域合作,排除B项;中国并末改变国际秩序,排除C项。故选D项。
3.(2022·江苏盐城·模拟预测)对于1971年10月25日发生的一件大事,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个“转折点”是(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 D.《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1971年10月25日发生的一件大事……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这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这个“转折点”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A项正确;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两国关系的原则,排除B项;1995年元旦,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排除C项;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排除D项。故选A项。
4.(2021年新疆、建设兵团中考真题)2021年4~5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发表讲话、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见证两国核能合作项目。这一系列活动反映我国
A.顺应经济的全球化 B.关注全球气候变化
C.开展全方位的外交 D.注重新能源的开发
【答案】C
【详解】由题干中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同法德领导人举行视频会议”“同联合国秘书长通电话”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开展全方位的外交,积极扩展多边外交,加强与联合国的合作,广泛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的活动,在环境等全球性问题上发挥了积极作用,所以C项符合题意;题干中未体现经济全球化的信息,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不仅仅是讲到全球气候变化的问题,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题干中不仅仅是讲到注重新能源的开发的问题,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