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2伟大的悲剧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2伟大的悲剧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1 11:14: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导入
南极是一块美丽而神秘的土地,是地球上唯一没有人类定居的大陆,千百年来,南极以其层层冰嶂、酷冷奇寒的肃杀之气凛然回绝了人类无数次好奇的拜访。
1911年,两位著名的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踏上了冲击南极点的征程。结果是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英雄,在返回的途中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这些英雄再次体验这悲壮之旅吧 !
伟大的悲剧
茨威格
学习目标
1.浏览课文,积累词语
2.快速阅读,概括每部分内容要点;
3. 感受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培养团结合作、勇于牺牲的精神,确立正确面对失败的人生态度。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年11月28日—1942年2月22日),
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 ,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
背景链接
1910年6月1日,斯科特带领探险队离开英国,前往南极。1911年10月,他们在新西兰的埃文斯角附近登陆,准备在当年12月至次年1月左右征服南极点。可就在这个时候,他们得到消息,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外一支探险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冥顽的地球的秘密的荣誉”。于是,斯科特一行于11月1日匆忙出发,“去争取国家的荣誉”。
经过一番激烈的竞争,结果是阿蒙森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1912年1月18日,斯科特队才到达,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胜利而归,成功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南极点上,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突然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的冰雪之中。
《伟大的悲剧》就是斯蒂芬·茨威格于1927年依据斯科特探险队遗研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日记遗书等创作的,目的是为了纪念人类历史上最早到达南极点的两名科学探险家——挪威人阿蒙森和英国人斯科特。
文题解读
悲剧:斯科特等人探险的失败是一场悲剧,结局是悲剧;
伟大的悲剧:探险虽然失败了,但他们的行为是伟大的,精神是伟大的,探险过程中所体现的人格和精神的魅力是伟大的。
题目点明文章主旨,奠定文章感情基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检测预习
拽(zhuài) 无垠(yín) 癫(diān)狂 闷闷(mèn)不乐
毛骨悚(sǒnɡ)然 角(jué)逐 履(lǚ)行
怏怏(yànɡ)不乐 凛冽(lǐn liè) 忧心忡忡(chōnɡ)
充沛 (pèi ) 毋宁(wú nìnɡ) 吞噬(shì)
雪橇(qiāo ) 胆怯 (qiè ) 迸(bènɡ)发
厄(è)运 羸(léi)弱 告罄 (qìnɡ )
皑皑(ái) 遗孀(shuānɡ ) 悼(dào)念
朗读感知课文
用一句话来概括全文大意
本文讲述了1912年斯科特一行5人,在从南极点返回的途中不幸遇难的过程。
课文结构
(1-3)满怀希望奔向南极,无限失望踏上归途
(4-7)归程途中危险骤增,埃文斯发疯死去
(8-10)奥茨越来越走不动,走向暴风雪迎接死亡
(11-16)三位英雄集体死亡,却不哀叹任何困难
本文的悲剧之所以悲,体现在哪些方面
为人作证之悲
亲历死亡之悲
角逐失败之悲
全军覆没之悲
世人之悲
感受悲剧
文中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对于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第一个到达者是否真的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是否真的什么也不是?请谈谈你的理解
第一个到达者拥有无限荣光、国家荣耀、铭记历史的机会......
而第二个到达者拥有什么呢?
斯科特和他的探险队员们身上的优秀品质
诚信,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坚毅执著,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无私的爱
感受伟大
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死神正在悄悄地走来,就在这样的时刻,斯科特海军上校回想起了与自己有关的一切。因为只有在这种从未被人声冲破过的极度寂静之中、他才会悲壮地意识到自己对祖国、对全人类的亲密情谊。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
深情朗读,读出伟大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段话在文中的作用?
主旨句,起点题作用。
有价值的,美的毁灭是伟大的悲剧。
拓展延伸
假如你是挪威国王,当得知斯科特一行人遇险后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或者做些什么事?
联系实际,谈谈这些人和事对你的启示。
拓展阅读
永不再来(节选) 阿普斯利·彻里
有人让我对这类探险活动作一个全面的评价。但是很显然,当我身在其中的时候,这是不可能的。而且,我只是一个24岁的助手,无法去评价那些长的队员,而且也不知道我的评价是否有价值。我现在的想法是我们经历了一场最可怕的悲剧,令人刻骨铭心,因为这场悲剧不是因我们的错误而引起的。我用了整整10时间去审视南极探险。在比较了我们与 阿蒙森的行动后,我感到非常吃惊。一方面,阿蒙森的行进路线几乎是笔直的,他们抢先一步到达了极点,然后返回;他们没有牺牲一个队员,没有损失一匹牲畜,而且把所有的时间都花在极点考察本身上。这可能是一次最完美的考察。而另一方面,我们却经历了可怕的凶险,创造了超越人类耐力极限的奇迹,在庄严的教堂布道时被人们称颂或者被雕成塑像供公众纪念,但在到达极点的时候却发现这次可怕的冒险完全是多余的,而且我们最优秀的队员已永远地葬身南极。无视两者之间的这种对比是非常可笑的——
拓展阅读
如果在写书的时候不考虑这些,那简直是在浪费时间。
让我先来评价一下阿蒙森,我并不打算掩饰我们对他的看法。他让我们相信他装备“弗莱姆”
号是为了进行一次北极探险,然后他驾船向北驶去,但是却突然掉头向南急驶。没有什么会比这种声东击西的做法更令人不快的了。当斯科特到达极点,发现阿蒙森已经先他一个月到达那里的时候,他的沮丧可远非是小学生输了赛跑比赛可以比拟的。我曾讲过,斯科特和4个伙伴为了到达极点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以及他们在返回途中曾经历了怎样的磨难,直到他们死去。这些凶险和痛苦的经历让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南极是怎样的一个世界。在那里太阳不会落下去;在那里无论你转向哪个方向,你的脸都是朝着北方。当斯科特看到挪威人的帐篷时,他已无话可说。这次冒险是毫无意义的。
拓展阅读
现在所有的痛苦都已经过去了,将来的探险家也不会过多考虑这次经历。他可能会问,阿蒙森成功的秘密是什么?我们精神上的痛苦和失落是什么?我会首先接受阿蒙森的成功。毫无疑问,亲身经历过此次探险的人都有着不同寻常的素质。由于具有一个天才探险家的睿智,阿蒙森已事先预计到了鲸湾的土地会像罗斯岛的一样坚硬。同时,他还具有非凡的领导才能——对原来的计划做出了重大调整。
实际上,当阿蒙森没有采用斯科特和沙克尔顿已经探明的路线,而是自己找出了第二条越过高山的路时,这确实是重大的调整。当他这样做之后,他获得了成功,并且闯出了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路线。实际上,在更好的路线被发现之前,这是最好的。这种尝试可能会令他失败甚至丧生,因此他的动机和他敢于说服自己的勇气是值得钦佩的。这些都给了他莫大的帮助。一些保守的捕鲸船船长不同意斯科特尝试使用摩托车、马和人来拉雪橇,而始终坚持用狗来拉雪橇。正是这些不起眼的选择让阿蒙森顺利地到达了极点并安全返回,而且他的队员和狗也没有感到特别疲劳。他从始至终没有拉过一英里的雪橇。
主旨点睛
本文主要写了斯科特探险队一行人,精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却发现有人捷足先登,只好踏上归途,却不幸遭遇恶劣天气,最后一个个悲壮牺牲的故事,歌颂了他们敢于探索、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文本特色----细节描写
一、描摹个性的语言。人物语言的细节描写,可以使人物形象橱栩如生,使人有“如闻其声”之感。文本中不幸的奥茨先是要求给他十片吗啡,以图尽快结束自己,其他队员坚决拒绝了他的要求:第二天早晨,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可能要多呆一些时候。”奥茨说到零下40摄氏度外面“多呆一些时候”,这句话意味着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地向死神走去。他给读者留下的,是笑对死神的勇气和惊叹。
二、勾勒细小的景物。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为了烘托人物形象,而典型环境常常于细小的景物上勾勒出来。文本中对暴风雪的描写:“刺骨的寒冷吞噬着他们已经疲惫不堪的躯体”、“冰冷的黑夜,周围是呼啸不停的暴风雪”、“凶猛的暴风雪像狂人似的袭击着薄薄的帐篷”、“暴风雪刮得异常凶猛,好像要人的性命似的”等等,这细小的暴风雪之景,渲染了悲壮的氛围,烘托了英雄牺牲的壮烈。
文本特色----细节描写
三、抓住细微的痕迹。事物总是在细微的痕迹上显出同中有异来。历尽艰险到达极点,等待斯科特他们的却是占领者阿蒙留下的国旗和信件,并要斯科特这个失败者为他完成的业绩作证,而“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文本对国旗和信件的细微描写,体现出斯科特强烈的爱心、对祖国民族、对事业的一片挚爱之情。
四、摄取细小的动作。一个人不自觉地表现出的细小动作,能反映一个人的个性、习惯和修养。作者描写了斯科特海军上校极其冷静地将日记记录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的情景,描写了他心中美好的往事及对遥远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念,尤其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地写下“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划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体现他直面死亡,于细微处见精神,呈现出斯科特他们坚定、执着、勇于为事业献身的硬汉形象。
中国作家段崇轩:《伟大的悲剧》故事发展脉络清晰,重要情节十分突出。作者舍弃了许多外在的材料,把他的笔触始终定格在人物的内在层面上去展开,借鉴小说的叙事方式和叙事语言,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斯科特等的英雄形象,而且强烈地表现了作家主体的丰富感情、深刻思想和高尚人格。而作家的这种人格形象,又自然地渗透在整个文本的叙述之中。
结语
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