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题破山寺后禅院》课件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5-31 11:42: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9张PPT)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富安中学刘瑛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是南齐时候郴州刺史倪德光施舍改建的,到唐已属于古寺。后禅院,指僧人居住的地方。
破山寺
常建,盛唐著名诗人,有《常建集》,与王昌龄是朋友。一生仕途不得志,晚年的生活基本上是寄情琴酒,隐居作诗。他的是现存五十多首,多以山林胜景为题材。这首诗抒发了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走近作者
富安中学刘瑛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lài
qìng
朗诵诗句
《题破山寺后禅院》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清晨来到古寺,初升的太子时照着高高的树林。
曲折的小径直通幽静的后院,僧人的禅房掩映于花木扶疏之间。
美丽的山光使鸟儿们鸣啭欢腾,清澈的潭影澄净了人心。
自然界的一切声响都消然寂静,只能听到寺院里的钟磬声。
古寺
初日
高林
曲径
禅房
花木
山水
诗中描写了那些景物,你能找出来吗?
感悟诗意
富安中学刘瑛
首句 “清晨”二字点明出游的时间和地点。
诗人一大早就“入古寺”,可见他对这块佛教圣地的向往之切。
“古寺”“高林”突出了破山寺的幽雅和宁静。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诗歌赏析
   首联“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落笔勾勒出清晨时分后禅房四周的环境。早晨,初升的红日将金色的阳光洒向寺院,洒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变得更加绚丽明亮,高耸入空的山林也变得更加翠绿葱茏,令人心旷神怡。这里,一个“入“字,写出了古寺美景之幽远,一个“照”字又将旭日东升时的勃勃生机给刻写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诗人欣喜昂扬的情绪。首联是写后禅院的远景,为下文的近景刻画打下了基础。
  “高林”即“丛林”,一语双关,佛家称僧徒聚集的处所为“丛林”,所以“高林”兼有称颂禅院之意,在光照山林的景象中显露着礼赞佛宇之情。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这一联诗人抓住寺中独特的景物,以静衬静,形象地描绘了山寺幽深、清寂的景色。“曲径”,弯曲的小路。“幽处”幽静的地方。“禅房”僧侣们的住所。“花木深”,指禅房深藏在花木丛中。描写出通向后禅院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能使人引发想象和联想。
诗歌赏析
这一联紧承上联,进一步渲染了僧房幽深、清寂。“山光”山中的景色。“悦”,用作动词,使……欢悦。“空人心”,使人心中的杂念消除。“空”,消除。形容词用作动词,“使……空”。
上句表面上是写山光使飞鸟也怡然自乐,实际上,鸟的怡然自乐是诗人心情愉悦的反映。下句写人心对潭影而空,既表达了诗人宁静的内心感受,也隐约流露了对现实的愤慨和反感。这两句诗以动显静,因景生情,含蓄隽永。
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诗歌赏析
  颈联和尾联在意念上紧承颔联,颔联写诗人的发现之美,追寻之乐,这两联则通过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情有态的景物描写来渲染佛门禅理涤荡人心、怡神悦志的作用,在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的同时又把读者带进幽美绝世的佛门世界。诗人举目四望,只见艳阳高照,天地生辉,翠竹幽林沐浴在阳光灿烂之中熠熠生辉,眩人眼目;活泼小鸟欢飞在茂林修竹之间自由自在,惹人羡慕。禅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见底的水潭,蓝天白云、茂林修竹倒映其间,给人以洁净空明、心旷神怡之感。
  “空人心”应对上句“悦鸟性”,写出如此空灵纯洁的世界的确可以涤除尘念,净化心灵;“悦鸟性”又暗示人只有象鸟一样,远离凡尘,回归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遥适世。颔联写山光物态,写小鸟欢飞,写潭影空明,无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禅味佛理感化人心,净化灵魂的奇妙作用。
“悦”、“空”,使动用法:
解释为:“使……欢悦”、“使……空明”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此联是上一联的补充,进一步以钟磬音响轻轻回荡,以动衬静,映衬山寺万籁俱寂的宁静气氛。
“万籁”,指自然界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俱”,都,全部。“寂”,寂静,没有声音。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此句。
诗歌赏析
抓住山寺中独特的景物,运用了以静显静,以动显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一个幽深静寂、安祥和平、自然高远的境界。表现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绪。
中心:
尾联两句以动(声音)衬静,营造一个万籁俱寂的境界。钟馨之音,远远超出了“晨钟暮鼓”的报时功能,而被赋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征意义,这是来自佛门圣地的世外之音,这是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世界的奇妙佛音,这是回荡在人们心灵深处的天籁之音,悠扬而宏亮,深邃而超脱。显然,诗人欣赏这禅院与世隔绝的居处,领略这空门忘情尘俗的意境,寄托了自己遁世无闷的情怀,礼赞了佛门超拔脱俗的神秘境界。
成语“万籁俱寂”源于此诗,
形容四周非常寂静,没有一点声音。
1、本诗描写了什么析的景致,表现了了作者怎样的思想倾向?
破山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景致,流露出颇为浓厚的禅隐倾向。
2、诗中交待出游的时间和地点的诗句是: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3、描写通向后禅院曲折幽深的小路和后禅院景色的幽静迷人的诗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4、诗中被后世广为传诵的名句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问题:
5、“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被公认为千古名句,说说你理解。
这两句引发人丰富的联想和思绪,暗示的意义多于实写的意义,“曲”“幽”“深”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幽深清静的环境。
6、全诗的主旨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7、诗中将自然之趣与人心愉悦融为一体,奏出了一曲和谐而完美的交响乐的诗句是: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8、成语“万籁俱寂”出于本诗的哪一句:
万籁此俱寂,惟余钟磬音。
9、诗的第三、四句表现了破山寺后禅院环境( )的特点。
清幽/幽美
富安中学刘瑛
背诵全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