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九)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九)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3-08 00:00:00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九)
一、单选题
1.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
A.《梧桐雨》 B.《汉宫秋》
C.《赵氏孤儿》 D.《单刀会》
2.神话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
A.幻想性 B.现实性 C.理论性 D.逻辑性
3.被后人称为“南曲之宗”的作品是(  )
A.《琵琶记》 B.《荆钗记》 C.《拜月记》 D.《杀狗记》
4.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丈夫.太尉等官职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尚
5.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6.梅尧臣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
A.平淡浑厚 B.平易流畅 C.奔放豪健 D.生新瘦硬
7.方回称江西诗派“三宗”是指黄庭坚.陈师道与(  )
A.苏轼 B.秦观 C.吕本中 D.陈与义
8.元曲在元代被称作(  )
A.新诗 B.新词 C.新曲 D.乐府
9.下列四个成语中与项羽有关的(  )
A.隔岸观火 B.暗渡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10.为《毛诗》作笺的儒学大师是(  )
A.董仲舒 B.郑玄 C.王充 D.李善
11.“春秋三传”除了《左传》、《春秋公羊传》还包括(  )
A.《春秋》 B.《春秋外传》
C.《春秋谷梁传》 D.《战国策》
12.宋代最早提倡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  )
A.姚铉 B.穆修 C.柳开 D.欧阳修
13.被后人称为“正宗”、“集大成”的词人是(  )
A.秦观 B.李清照 C.姜夔 D.周邦彦
14.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作家是(  )
A.周邦彦 B.辛弃疾 C.李清照 D.姜夔
15.《墙头马上》的作者是(  )
A.马致远 B.郑光祖 C.石君宝 D.白朴
16.梁启超说“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定庵文集》的作者是(  )
A.顾炎武 B.龚自珍 C.魏源 D.黄遵宪
17.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18.《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19.《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20.《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1.《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22.《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23.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24.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赖,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25.《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
A.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26.《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27.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
A.骚体赋的终结 B.抒情小赋的开端
C.骈赋的开端 D.大赋文体的形成
28.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年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29.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30.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关汉卿,号已斋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
故答案为:D
【点评】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2.【答案】A
【考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神话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的时代的产物。
故答案为:A
【点评】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3.【答案】A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
【解析】【分析】元代末年,随着杂剧的衰微,南戏获得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比较繁盛的局面。被誉为“曲祖”(魏良辅《曲律》)、“南曲之宗”的《琵琶记》和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四大南戏大都产生在这个时候。高明《琵琶记》把南戏创作提高到艺术上比较成熟、能为雅俗共赏的新阶段,在戏剧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南戏发展到明代,成为流传全中国的主要剧种“传奇戏曲”。
故答案为:A
【点评】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与当时最有影响的“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为“五大传奇”。
4.【答案】D
【考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由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组成的制度,特点:1、皇权至上原则;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5、宣扬“君权神授”;6、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故答案为:D
【点评】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是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核心,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5.【答案】A
【考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司马:西晋国姓,中华姓氏之一,复姓。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西周始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
故答案为:A
【点评】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6.【答案】A
【考点】名人事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梅尧臣的诗以风格平淡、意境含蓄为基本艺术特征。他善于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画出清切新颖的景物形象。如《鲁山山行》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色,细致入微。
故答案为:A
【点评】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7.【答案】D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江西诗派的后人方回称杜甫,黄庭坚,陈与义和陈师道为一祖三宗。其中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与义和陈师道为三宗。江西诗派强调的特点是“点石成金”和“夺胎换骨”。
故答案为:D
【点评】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陈师道: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8.【答案】D
【考点】曲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炖的《城斋乐府》,那时散曲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明中叶后散曲才包括小令和套数。
故答案为:D
【点评】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
9.【答案】D
【考点】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D
【点评】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10.【答案】B
【考点】其他常识;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
故答案为:B
【点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中国诗论的第一篇专著。
11.【答案】C
【考点】先秦诸子百家
【解析】【分析】《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故答案为:C
【点评】《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其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赤(一名谷梁俶,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12.【答案】C
【考点】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柳开,原名肩愈,字绍先,后改名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北宋文学家。因官至如京使,世称柳如京。柳开是开宝六年进士,历任州、军长官,殿中侍御史,提倡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以复兴古道、述作经典自命。反对宋初的华靡文风,为宋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作品文字质朴,然有枯涩之病,有《河东先生集》。诗作现存八首。
故答案为:C
【点评】柳开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他提倡复古,反对五代颓靡的文风,他提倡一种“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的古文;自称“师孔子而友孟轲,齐扬雄而肩韩愈”(《上符兴州书》)。他十几岁时便开始学习韩愈文章。后来又以六经为榜样,提倡古文。
13.【答案】D
【考点】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周邦彦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北宋婉约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前言》)。
故答案为:D
【点评】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14.【答案】C
【考点】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李清照的“别是一家”的观点出自其《词论》一文。《词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关于论词的文章,其中追溯了词的发展,兴起直至对词坛宿将的批评,其中提出的“别是一家”说是李清照在考查了数百年词的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关于词之文体和题材及主题之规定性的一个鲜明判断,其中提出了词的见解和要求,包括词的高雅,浑成,协乐,典重,铺叙,故实等特征。李清照词论维护了词的艺术体性,维护了词的传统风格。
故答案为:C
【点评】李清照认为词应遵守声律,而苏轼认为不协音律的做法不对,无疑是基于时人对于词合乐、应歌的现实需要,而且李清照以“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的具体要求,把人们关于词应合乎音律的认识明确化、理论化,为在文体形式上分清词与诗的差异提供标准,以此来维护词的本色。
15.【答案】D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中国古代元朝经典剧作,属杂剧。《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白朴的作品。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李千金被私藏与裴家后花园七年,育有一双儿女,却仍不为裴家长辈所知。终有一日被撞破,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李千金力争无果,被弃归家。裴少俊考取功名,重新求娶李千金,夫妻终于团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情为题材,却别具一格。
故答案为:D
【点评】白朴的《墙头马上》,与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一起,被誉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又被中国古代列为十大喜剧之一。但从实质上看却蕴藏着浓厚的悲剧性。
16.【答案】B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定庵文集》的作者是清代的龚自珍。他在22岁时就自编了一部文集,题名《伫泣亭文集》,后又编成《定庵古文》两卷,均是稿本。
故答案为:B
【点评】龚自珍,原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自幼学习汉学,曾跟从外祖父、著名汉学家段玉裁学习文字学,后转而研究经世学问和今文经学,擅长诗词文章。
17.【答案】A
【考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中国古代神话出现的客观根源是上古人民的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旧时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与民间神话一样,其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其是一种心灵寄托。宗教神话则是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神话人物与事件而形成的传说,也属于特殊意识形态体现方式。
故答案为:A
【点评】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亦或是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知识水平的低下,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18.【答案】B
【考点】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故答案为:B
【点评】《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19.【答案】B
【考点】先秦诸子百家;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历史文献的汇集。因为它广泛记叙了我国当时的政治历史与社会情况,所以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史学的发轫之作。《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故答案为:B
【点评】《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20.【答案】C
【考点】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悼公二十七年)。
故答案为:C
【点评】《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21.【答案】C
【考点】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庄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中风格独特。他讲哲学道理,很少作抽象的说教,而是借助形象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运用神话和寓言故事来抒情说理,使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作为其代表作品,《逍遥游》充分体现出庄子散文的特色。
故答案为:C
【点评】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用寓言故事和形象作为依托,是《庄子》的一大特色。除了超常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艺术是庄子寓言创作的手法,奇特的变形手法亦是庄子寓言中常用的艺术技巧。
22.【答案】D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离骚》吸取楚地民歌的语言特点,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把句式加长,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屈原不仅采用灵活变化的民歌句法,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了战国时散文的句法,在作品中使用了“路漫漫”、“长太息”等,从而创造了一种节奏分明而参差错落的杂言句式。
故答案为:D
【点评】《离骚》的典型句是五、六字句,句中常常是三三或三二节奏。“四言简质,句短而调未舒;七言浮靡,文繁而调易杂”。《离骚》既非四言,也非七言,而是句式灵活多变的自由体。交叉使用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九字句,通过字数的增加与减少,有意造成跌宕起伏的语言节奏,形成《离骚》特殊的语言节奏美。
23.【答案】B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文章《谏逐客书》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言调谐美,不乏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有文采。
故答案为:B
【点评】《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
24.【答案】C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南朝刘勰评价:“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文心雕龙·明诗》)
故答案为:C
【点评】《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25.【答案】B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故答案为:B
【点评】《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6.【答案】C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
【解析】【分析】《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故答案为:C
【点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27.【答案】D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有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此赋是汉大赋的发端之作,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它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连写七件事的结构方式,为后世所沿习,并形成赋中的“七体”。
【点评】枚乘《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粲《七释》、曹植《七启》、陆机《七徵》、张协《七命》等等。因此在赋史上,“七”成为一种专体。
28.【答案】C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直到东汉时期,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才开始出现。班固的《咏史》是第一首文人五言诗。其后文人五言诗如雨后春笋,如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刺世疾邪诗》等。其中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都是些失意文人,诗中所抒发的大都是他们失志伤时、离愁别怨及人生无常的忧愤情绪,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将五言抒情古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故答案为:C
【点评】直到东汉时期,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才开始出现。班固的《咏史》是第一首文人五言诗。其后文人五言诗如雨后春笋,如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刺世疾邪诗》等。
29.【答案】B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但形象鲜明。曹操的诗歌,一反两汉几百年间文人诗歌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达到了情文并茂和文质相称的要求,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形成一种既内容充实,又有强烈感染力的质朴、刚健、清新、明朗的艺术风格——“建安风骨”。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篇是《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故答案为:B
【点评】《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30.【答案】C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刘桢是“建安七子”的重要成员和“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文章之圣”。刘桢的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集中体现其风格的是《赠从弟》三首,抒写诗人的胸怀志节,具有悲凉慷慨、高风跨俗的气概。
故答案为:C
【点评】刘桢其成就主要在诗,可分两类,一类是赠答诗,一类是游乐诗。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为喻,抒写坚贞高洁的性格。游乐诗包括《公宴诗》、《斗鸡诗》、《射鸢诗》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初中语文中考文学常识专题复习试卷(九)
一、单选题
1.关汉卿历史剧的代表作是(  )
A.《梧桐雨》 B.《汉宫秋》
C.《赵氏孤儿》 D.《单刀会》
【答案】D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关汉卿,号已斋汉族,解州(今山西省运城)人, 元杂剧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首,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著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如《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
故答案为:D
【点评】关剧是中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高峰。关汉卿娴熟地运用元代杂剧的形式,在塑造人物形象、处理戏剧冲突、运用戏曲语言诸方面均有杰出的成就。
2.神话的基本特性之一是(  )
A.幻想性 B.现实性 C.理论性 D.逻辑性
【答案】A
【考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神话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想象中的“神化”了的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做出符合实际的解释的时代的产物。
故答案为:A
【点评】神话是由人民集体口头创作,表现对超能力的崇拜、斗争及对理想追求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属民间文学的范畴,具有较高的哲学性、艺术性。千百年来一直是文人墨客与民间艺人进行创作的不朽源泉,对后世影响深远。
3.被后人称为“南曲之宗”的作品是(  )
A.《琵琶记》 B.《荆钗记》 C.《拜月记》 D.《杀狗记》
【答案】A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
【解析】【分析】元代末年,随着杂剧的衰微,南戏获得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比较繁盛的局面。被誉为“曲祖”(魏良辅《曲律》)、“南曲之宗”的《琵琶记》和荆刘拜杀(《荆钗记》、《白兔记》、《拜月记》、《杀狗记》)四大南戏大都产生在这个时候。高明《琵琶记》把南戏创作提高到艺术上比较成熟、能为雅俗共赏的新阶段,在戏剧发展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南戏发展到明代,成为流传全中国的主要剧种“传奇戏曲”。
故答案为:A
【点评】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的一部经典名著。与当时最有影响的“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杀狗记》、《拜月亭记》并称为“五大传奇”。
4.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
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中央政府设丞相.御史丈夫.太尉等官职
C.地方实行郡县制
D.确立皇权至高无尚
【答案】D
【考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由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组成的制度,特点:1、皇权至上原则;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司法、行政等独断权力;5、宣扬“君权神授”;6、思想文化的专制统治。
故答案为:D
【点评】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是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核心,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贯穿始终。
5.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盂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
A.官名 B.爵位 C.溢号 D.行业
【答案】A
【考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司马:西晋国姓,中华姓氏之一,复姓。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西周始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司徒是我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而来。
故答案为:A
【点评】姓氏:标示一个人的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和符号。同一个祖先繁衍的后代称为宗族。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因此姓氏的产生,标志着从群婚制到以血缘关系的婚姻制的转变,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6.梅尧臣诗歌的主要风格是(  )
A.平淡浑厚 B.平易流畅 C.奔放豪健 D.生新瘦硬
【答案】A
【考点】名人事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梅尧臣的诗以风格平淡、意境含蓄为基本艺术特征。他善于以朴素自然的语言,描画出清切新颖的景物形象。如《鲁山山行》描写晚秋山间荒凉幽静的景色,细致入微。
故答案为:A
【点评】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
7.方回称江西诗派“三宗”是指黄庭坚.陈师道与(  )
A.苏轼 B.秦观 C.吕本中 D.陈与义
【答案】D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江西诗派的后人方回称杜甫,黄庭坚,陈与义和陈师道为一祖三宗。其中杜甫为一祖,黄庭坚,陈与义和陈师道为三宗。江西诗派强调的特点是“点石成金”和“夺胎换骨”。
故答案为:D
【点评】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陈师道: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8.元曲在元代被称作(  )
A.新诗 B.新词 C.新曲 D.乐府
【答案】D
【考点】曲
【解析】【分析】人们通常所说的元曲,包括剧曲和散曲。剧曲指的是杂剧的曲辞,它是戏剧这一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的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散曲,元人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散曲之名最早见于明初朱有炖的《城斋乐府》,那时散曲专指小令,尚不包括套数。明中叶后散曲才包括小令和套数。
故答案为:D
【点评】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元代是元曲的鼎盛时期。一般来说,元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杂剧是戏曲,散曲是诗歌,属于不同的文学体裁。但也有相同之处。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因此,散曲,剧曲又称之为乐府。
9.下列四个成语中与项羽有关的(  )
A.隔岸观火 B.暗渡陈仓 C.背水一战 D.破釜沉舟
【答案】D
【考点】成语典故
【解析】【分析】《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公元前209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故答案为:D
【点评】破釜沉舟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非打胜仗不可,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10.为《毛诗》作笺的儒学大师是(  )
A.董仲舒 B.郑玄 C.王充 D.李善
【答案】B
【考点】其他常识;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毛诗,指西汉时,鲁国毛亨和赵国毛苌所辑和注的古文《诗》,也就是现在流行于世的《诗经》。东汉经学家郑玄曾为《毛传》作“笺”,至唐代孔颖达作《毛诗正义》。
故答案为:B
【点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毛诗每一篇下都有小序,以介绍本篇内容、意旨等。而全书第一篇《关雎》下,除有小序外,另有一篇总序,称为《诗大序》,是古代中国诗论的第一篇专著。
11.“春秋三传”除了《左传》、《春秋公羊传》还包括(  )
A.《春秋》 B.《春秋外传》
C.《春秋谷梁传》 D.《战国策》
【答案】C
【考点】先秦诸子百家
【解析】【分析】《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左传》原名《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故答案为:C
【点评】《公羊传》亦称《春秋公羊传》、《公羊春秋》,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止年代与《春秋》一致,即公元前722年至前481年,其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所谓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其作者旧题是战国时齐人公羊高,他受学于孔子弟子子夏,后来成为传《春秋》的三大家之一。
《谷梁传》又称《谷梁春秋》、《春秋谷梁传》。是为《春秋》作注解的儒家经典。传说孔子的弟子子夏将这部书的内容口头传给谷梁赤(一名谷梁俶,字元始),谷梁赤将它写成书记录下来,但实际上这部书的口头传说虽然早已有了,但其成书时间是在西汉。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12.宋代最早提倡复古和文体复古的代表人物是(  )
A.姚铉 B.穆修 C.柳开 D.欧阳修
【答案】C
【考点】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柳开,原名肩愈,字绍先,后改名开,字仲涂,号东郊野夫、补亡先生,大名(今河北大名)人,北宋文学家。因官至如京使,世称柳如京。柳开是开宝六年进士,历任州、军长官,殿中侍御史,提倡韩愈、柳宗元的散文,以复兴古道、述作经典自命。反对宋初的华靡文风,为宋代古文运动倡导者。作品文字质朴,然有枯涩之病,有《河东先生集》。诗作现存八首。
故答案为:C
【点评】柳开是宋代古文运动的先驱。他提倡复古,反对五代颓靡的文风,他提倡一种“古其理,高其意,随言短长,应变作制,同古人之行事”的古文;自称“师孔子而友孟轲,齐扬雄而肩韩愈”(《上符兴州书》)。他十几岁时便开始学习韩愈文章。后来又以六经为榜样,提倡古文。
13.被后人称为“正宗”、“集大成”的词人是(  )
A.秦观 B.李清照 C.姜夔 D.周邦彦
【答案】D
【考点】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周邦彦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词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周邦彦是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北宋婉约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前言》)。
故答案为:D
【点评】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是公认“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14.提出“词别是一家”的作家是(  )
A.周邦彦 B.辛弃疾 C.李清照 D.姜夔
【答案】C
【考点】名人事迹
【解析】【分析】李清照的“别是一家”的观点出自其《词论》一文。《词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关于论词的文章,其中追溯了词的发展,兴起直至对词坛宿将的批评,其中提出的“别是一家”说是李清照在考查了数百年词的创作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关于词之文体和题材及主题之规定性的一个鲜明判断,其中提出了词的见解和要求,包括词的高雅,浑成,协乐,典重,铺叙,故实等特征。李清照词论维护了词的艺术体性,维护了词的传统风格。
故答案为:C
【点评】李清照认为词应遵守声律,而苏轼认为不协音律的做法不对,无疑是基于时人对于词合乐、应歌的现实需要,而且李清照以“分五音、五声、六律,又分清浊轻重”的具体要求,把人们关于词应合乎音律的认识明确化、理论化,为在文体形式上分清词与诗的差异提供标准,以此来维护词的本色。
15.《墙头马上》的作者是(  )
A.马致远 B.郑光祖 C.石君宝 D.白朴
【答案】D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中国古代元朝经典剧作,属杂剧。《墙头马上》是元代著名戏曲家白朴的作品。尚书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阳购买花苗,巧遇总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见钟情,私订终身。李千金被私藏与裴家后花园七年,育有一双儿女,却仍不为裴家长辈所知。终有一日被撞破,但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李千金力争无果,被弃归家。裴少俊考取功名,重新求娶李千金,夫妻终于团圆。该剧歌颂了对自由婚姻的追求,虽以爱情为题材,却别具一格。
故答案为:D
【点评】白朴的《墙头马上》,与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闺怨佳人拜月亭》一起,被誉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又被中国古代列为十大喜剧之一。但从实质上看却蕴藏着浓厚的悲剧性。
16.梁启超说“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定庵文集》的作者是(  )
A.顾炎武 B.龚自珍 C.魏源 D.黄遵宪
【答案】B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定庵文集》的作者是清代的龚自珍。他在22岁时就自编了一部文集,题名《伫泣亭文集》,后又编成《定庵古文》两卷,均是稿本。
故答案为:B
【点评】龚自珍,原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他自幼学习汉学,曾跟从外祖父、著名汉学家段玉裁学习文字学,后转而研究经世学问和今文经学,擅长诗词文章。
17.关于神话的产生,一向比较通行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是劳动说,另一种是(  )
A.宗教说 B.游戏说 C.模仿说 D.宣泄说
【答案】A
【考点】其他常识
【解析】【分析】中国古代神话出现的客观根源是上古人民的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一种文化现象,属于社会特殊意识形态。旧时由于人对自然的未知探索,以及表达人渴望不灭解脱的追求,进而相信现实世界之外存在着超自然的神秘力量或实体,使人对该一神秘产生敬畏及崇拜,从而引申出信仰认知及仪式活动体系,与民间神话一样,其也有自己的神话传说,彼此相互串联,其是一种心灵寄托。宗教神话则是宗教在发展过程中吸收神话人物与事件而形成的传说,也属于特殊意识形态体现方式。
故答案为:A
【点评】神话是远古人民表现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它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亦或是艺术创作。神话并非现实生活的科学反映,而是由于远古时代知识水平的低下,人类开始思考与探索自然并结合自己的想象力所产生的。
18.《诗经》的传统分类是(  )
A.南.风.雅 B.风.雅.颂 C.雅.颂.南 D.颂.南.风
【答案】B
【考点】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故答案为:B
【点评】《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19.《尚书》内容所属的类别是(  )
A.哲学散文集 B.历史散文集 C.文学散文集 D.艺术散文集
【答案】B
【考点】先秦诸子百家;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尚书》是我国上古时代历史文献的汇集。因为它广泛记叙了我国当时的政治历史与社会情况,所以也可以说是我国古代史学的发轫之作。《尚书》,在作为历史典籍的同时,向来被文学史家称为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是和《诗经》并列的一个文体类别。
故答案为:B
【点评】《尚书》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目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
20.《左传》内容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先秦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答案】C
【考点】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也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悼公二十七年)。
故答案为:C
【点评】《左传》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五十四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中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21.《庄子》散文运用的主要手法是(  )
A.重言 B.卮言 C.寓言 D.杂言
【答案】C
【考点】文化典籍
【解析】【分析】庄子的文章在先秦诸子中风格独特。他讲哲学道理,很少作抽象的说教,而是借助形象的比喻、丰富的想象,运用神话和寓言故事来抒情说理,使文章充满了奇幻的浪漫主义色彩。作为其代表作品,《逍遥游》充分体现出庄子散文的特色。
故答案为:C
【点评】用艺术形象来阐明哲学道理,用寓言故事和形象作为依托,是《庄子》的一大特色。除了超常的想象,大胆的夸张艺术是庄子寓言创作的手法,奇特的变形手法亦是庄子寓言中常用的艺术技巧。
22.《离骚》在诗歌形式上所属的体式是(  )
A.四言体 B.五言体 C.七言体 D.杂言体
【答案】D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离骚》吸取楚地民歌的语言特点,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句式,把句式加长,扩大了诗歌的容量。屈原不仅采用灵活变化的民歌句法,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了战国时散文的句法,在作品中使用了“路漫漫”、“长太息”等,从而创造了一种节奏分明而参差错落的杂言句式。
故答案为:D
【点评】《离骚》的典型句是五、六字句,句中常常是三三或三二节奏。“四言简质,句短而调未舒;七言浮靡,文繁而调易杂”。《离骚》既非四言,也非七言,而是句式灵活多变的自由体。交叉使用五字句、六字句、七字句、九字句,通过字数的增加与减少,有意造成跌宕起伏的语言节奏,形成《离骚》特殊的语言节奏美。
23.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李斯散文最鲜明的特色是(  )
A.流畅谐偶 B.铺陈排比 C.质实无华 D.诙谐反讽
【答案】B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文章《谏逐客书》气势奔放,文采斐然。这与作者多用铺陈、夸饰手法和排比、对偶句子以及多选用华美辞藻有密切关系。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言调谐美,不乏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有文采。
故答案为:B
【点评】《谏逐客书》是李斯的一篇优秀古代公文,是应用写作法定公文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这里的“书”不是书信,而是上书、奏章,为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是一种臣子向帝王逐条分析事理的公文名称,与表性质类似。
24.刘勰《文心雕龙·明诗》对《古诗十九首》的评价是(  )
A.惊心动魄,一字千金 B.发于天赖,本乎人情
C.婉转附物,怊怅切情 D.凭空模拟,文法极奇
【答案】C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南朝刘勰评价:“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文心雕龙·明诗》)
故答案为:C
【点评】《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
25.《史记》的五种体例中,“世家”这种体例是(  )
A.记述历史帝王的兴衰沿革 B.记述特殊人物或集团的事迹
C.记述重要人物的家庭兴衰 D.记述王侯各国的史实和状况
【答案】B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基本内容
【解析】【分析】《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有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一十五字。其中的本纪和列传是主体。“本纪”是全书提纲,按年月时间记述帝王的言行政绩。“表”用表格来简列世系、人物和史事。“书”则记述制度发展,涉及礼乐制度、天文兵律、社会经济、河渠地理等诸方面内容。“世家”记述子孙世袭的王侯封国史迹和特别重要人物事迹。“列传”是帝王诸侯外其他各方面代表人物的生平事迹和少数民族的传记。
故答案为:B
【点评】《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26.《汉书》所属的历史编纂体例是(  )
A.编年史 B.纪传体通史 C.断代史 D.国别史
【答案】C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
【解析】【分析】《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中国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
故答案为:C
【点评】《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27.枚乘的《七发》所标志的赋体发展阶段是(  )
A.骚体赋的终结 B.抒情小赋的开端
C.骈赋的开端 D.大赋文体的形成
【答案】D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
【解析】【分析】《七发》是汉代辞赋家枚乘的赋作,有浓厚的黄老道家色彩。这是一篇讽谕性作品,赋中假设楚太子有病,吴客前去探望,通过互相问答,构成七大段文字。此赋是汉大赋的发端之作,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它以主客问答的形式,连写七件事的结构方式,为后世所沿习,并形成赋中的“七体”。
【点评】枚乘《七发》的出现,标志着汉代散体大赋的正式形成,后来沿袭《七发》体式而写的作品很多,如傅毅《七激》、张衡《七辩》、王粲《七释》、曹植《七启》、陆机《七徵》、张协《七命》等等。因此在赋史上,“七”成为一种专体。
28.形制完整的文人五言诗,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
A.西汉中期 B.西汉末年 C.东汉前期 D.东汉末期
【答案】C
【考点】国内文学作品;作品的艺术特色;作品的综合评价
【解析】【分析】直到东汉时期,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才开始出现。班固的《咏史》是第一首文人五言诗。其后文人五言诗如雨后春笋,如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刺世疾邪诗》等。其中代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无名氏的《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的作者大都是些失意文人,诗中所抒发的大都是他们失志伤时、离愁别怨及人生无常的忧愤情绪,在艺术上达到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因此在民间广为流传,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早期文人五言诗的典范。《古诗十九首》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诗史上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它将五言抒情古诗发展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为五言诗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的出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成熟。
故答案为:C
【点评】直到东汉时期,在汉乐府民歌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才开始出现。班固的《咏史》是第一首文人五言诗。其后文人五言诗如雨后春笋,如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赵壹的《刺世疾邪诗》等。
29.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句是(  )
A.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B.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
D.遗荣荣在,外身身全。卓哉先师,修德就闲
【答案】B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 曹操诗文辞简朴,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但形象鲜明。曹操的诗歌,一反两汉几百年间文人诗歌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达到了情文并茂和文质相称的要求,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形成一种既内容充实,又有强烈感染力的质朴、刚健、清新、明朗的艺术风格——“建安风骨”。代表曹操悲凉沉雄诗风的名篇是《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幽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故答案为:B
【点评】《短歌行》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全诗内容深厚,庄重典雅,感情充沛,充分发挥了诗歌创作的特长,准确而巧妙地运用了比兴手法,来达到寓理于情,以情感人的目的,历来被视为曹操的代表作。
30.刘桢诗歌的风格是(  )
A.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B.文多兼善,辞少瑕累
C.真骨凌霜,高风跨俗 D.怀文抱质,语气低婉
【答案】C
【考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刘桢是“建安七子”的重要成员和“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之一,被誉为“文章之圣”。刘桢的作品气势激宕,意境峭拔,不假雕琢而格调颇高。集中体现其风格的是《赠从弟》三首,抒写诗人的胸怀志节,具有悲凉慷慨、高风跨俗的气概。
故答案为:C
【点评】刘桢其成就主要在诗,可分两类,一类是赠答诗,一类是游乐诗。赠答诗中,最著名的是《赠从弟》三首,分别用苹藻、松树、凤凰为喻,抒写坚贞高洁的性格。游乐诗包括《公宴诗》、《斗鸡诗》、《射鸢诗》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