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02-03 08:12:02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kūn) 抟扶摇而上(zhuān) 尘埃(āi)
B.北冥(míng) 游于濠梁(háo) 汝安知鱼乐(rú)
C.鲦鱼(tiáo) 徙于南冥(xī) 请循其本(xún)
D.齐谐(xié) 其正色邪(yé) 逍遥游(xiāo)
2.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3.下列划线“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我知之濠上也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鱼/之乐也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鲦鱼出游从容 D.请循其本
6.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
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二、填空题
9.填空。
(1)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作者庄子,名   ,   时期哲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题目是编者加的。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   。
三、文言文阅读
10.(2020八下·罗山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北冥:北海
B.志怪者也 志怪:志向怪诞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旋风
D.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
(4)作者极力描写鲲鹏体形之大,用意何在?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②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⑤!’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相梁:在梁国为相。②国:国都。③练食:干净的竹米。④醴泉:甘美的泉水。⑤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庄子往见之 见:   
②或谓惠子曰
或:   
③非练食不食 食:   
④非梧桐不止 止: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
(4)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鹓 ”“鸱”“腐鼠”分别指什么?
(5)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③曰:“周昨来,有中道④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⑦,我无所处⑧。吾得斗升之水然⑨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①贷粟:借粮。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③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④中道:道路中间。⑤波臣:水里的小人物。⑥激:引。⑦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作伴的(水)。⑧处:安身之地。⑨然:乃,就。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于:   
②子何为者耶
何:   
③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   
④君乃言此
乃: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②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
(5)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四、综合题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益阳新闻网讯 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吸引了19名外国朋友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1)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彼得·库阿奇,请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2)晓刚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市场买。假如你是晓刚,将怎样劝说妈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A项“抟扶摇而上”的“抟”应读“tuán”;B项“汝安知鱼乐”的“汝”应读“rǔ”;C项“徙于南冥”的“徙”应读“xǐ”。
【点评】此题考查字音的拼读。做此类题,要注意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音近形近字的识别,还有鼻音边音的误读,方言的误读,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的误读。
2.【答案】B
【知识点】判断句式;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B项属于判断句,因为有典型的者、也标识,与例句相同。其余各项则无明显的标识。文言句式主要根据外在形式进行判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辨析能力。文言句式主要有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要是省略句子成分;倒装句则是成分前置或后置;判断句则通过者、也等词表判断;被动句通过于、见、被等词表被动。
3.【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之字的用法有如下几种: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往,到:“吾欲~南海”。B项“之”为代词,其他三项都是助词“的”。
故答案为:B。
【点评】之字的用法考查很常见,学生可以把常见的用法和例子积累下来,经常分析便可以熟练掌握。
4.【答案】A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是/鱼之乐也。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划分句读。做这类题,要注意划分节奏的方法: 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先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再从语法等方面去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词语的意义变化。A项,“怒”是“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生气;气愤;气势盛”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有很多古代和现在的词义和词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叫古今异义词,单音节双音节居多。怒而飞: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鲦鱼出游从容: 鲦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 请循其本:请从最初的话题说起、请求回到谈话的开头。循:遵循,按照。 本:最初的话题。只有“怒”表示振动翅膀奋起,古今意思不同。
6.【答案】A
【知识点】通假字;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作“本字”。本题A项,“冥”同“溟”,指海。
故答案为:A
【点评】通假字,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共存的关系,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北冥有鱼: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冥”同“溟”,指海。
7.【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C项,《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做此类题,要注意培养积累文学常识的习惯,还要注意识记作家作品,篇名,主要人物及情节,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等的识记。
8.【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B项中的“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C项中的“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物;D项中的“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词类的活用。做此类题,可以先分析整句的意思,再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分析词语有没有活用为别的词再进行判断。
9.【答案】(1)周;战国;道
(2)逍遥游
(3)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文学常识的掌握和相关知识的积累。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课本注释的留心记忆,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积累。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本文节选自《逍遥游》,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归纳出成语:扶摇而上和鹏程万里。
故答案为:⑴ 1、周 2、战国 3、道 ⑵ 1、逍遥游 ⑶ 1、扶摇直上 2、鹏程万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和文本内容的掌握积累。要求考生注意对基本的文学常识要识记,留心文本的注释内容,注意积累。
10.【答案】(1)B
(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第一层,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第二层,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第三层,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4)描写鲲鹏体形硕大无比,为下文写大鹏南飞还需凭借六月大风做铺垫,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没有真正的自由。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B项句意为“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志怪”意思是“记载怪异事物”。故选B。
⑵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一句中“其”意思是“或许”,“ 正色”意思是“真正的颜色”,“邪” 通“耶”,疑问词,“极”意思是“尽头”据此翻译。
⑶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章从开头到“南冥者,天池也”写了鲲的特点及其变化为鹏之后的形态;接下来“《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引用古籍写了鹏“徙于南冥”的气势;最后作者发出感慨,表现了天地的苍茫广阔。据此理解作答。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悟。文中“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力渲染鲲鹏的体形之大,目的是为下文做铺垫,结合下文中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我们可以看出,体形如此巨大的生物尚且还要凭借外力才能运动,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故答案为:⑴B
⑵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⑶ 第一层,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第二层,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第三层,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⑷ 描写鲲鹏体形硕大无比,为下文写大鹏南飞还需凭借六月大风做铺垫,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没有真正的自由。
【点评】⑴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⑵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⑶怎样给自然段分层次呢?
具体方法是:先初步了解自然段段的主要内容;再弄清楚段中有几句话,一句一句的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分析句子指间的关系,哪几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就分为一层,如果一句话就是一个意思,那么这句话就是一层。
⑷要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理解意思,进行概括。
【附参考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11.【答案】(1)拜访;有人;吃;停止,休息
(2)①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香甜的泉水不喝。
②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3)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4)分别指庄子、惠子和惠子的相位。
(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性格: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掌握,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和平时的积累。见:会见;或:有人,通常用法;食:动词,吃;止:停止。
⑵本题考查翻译。注意运用平时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对重点词语要准确理解,注意特殊句式及语句的通顺。重点词语:非:不是;不止:不停下来休息。今:现在;子:你,尊称;梁国:代指梁国宰相的职位。
⑶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到原句: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据此理解: 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
⑷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庄子到梁国见惠子,惠子受人挑唆,误认为庄子会夺其相位,庄子借鸱对鹓的态度以喻之 ,结合文意可知: 鹓 ”“鸱”“腐鼠”分别指 庄子、惠子和惠子的相位。
⑸本题考查读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庄子所讲故事的含义是文中的中心句,也就是最后一句,从而表明庄子对权贵、官职的轻视。
故答案为:⑴1、拜访 2、有人 3、吃 4、停止,休息
⑵ ①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香甜的泉水不喝。 ②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⑶ 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⑷ 分别指庄子、惠子和惠子的相位。
⑸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性格: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释时先熟悉句子的意思,再提取词意。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回忆注释和译文,注意省略句等特殊文言句式,另外注意实词、虚词的常用用法。
⑶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找到题目所在的具体段落位置,即可提取信息。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把寓言故事的含义分析清楚,联系人物情形,即可作知道三种动物与人物的对应关系。
⑸从庄子的言语中可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世事的观点态度。
【参考译文】
惠子在梁国为相,庄子去拜访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它吗?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香甜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12.【答案】(1)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向;什么;使……活;竟然,却
(3)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4)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
(5)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于语句意思的理解和结合现代汉语规范进行断句。本句的大概意思是: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我打算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据此断句。
⑵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实词、虚词)含义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注意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于:向,介词;何:什么;活:使动用法,使.....活;乃:竟然,却。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讲究字字落实,图表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呈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得:得到;活:活下去;索:找到;肆:市场。句意为: 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结合文章人物描写的语句进行归纳。如 监河侯曰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家贫,揭不开锅,求贷监河侯,监河侯却虚以应付, 用空话骗人。可见其虚伪。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体验。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从庄周的回答揭示文章的主旨,联系生活进行阐述。如: 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故答案为:⑴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⑵ 1、向 2、什么 3、使……活 4、竟然,却
⑶ 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⑷ 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
⑸ 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事件以及文中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进行分析概括。
⑸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作答。
【参考译文】
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我打算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我没有安身之地。(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13.【答案】(1)①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②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③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怎样?④你对组织过传统节日有何建议?⑤包粽子难不难,粽子好吃吗?
(2)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
【知识点】表述题;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采访问题的设计能力。采访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采访用语,彼此的身份地位,用语要恰当,其次要围绕采访目的提出中心话题,问题不可太多,还有注意提问的问题与对方的关系,让对方有兴趣有话要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本题要采访的对象是“南苏丹的彼得 库阿奇”,设计的问题可围绕着国外学员对端午节的感受展开。如: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等。
(2)本题考查学生的劝说能力。首先要了解劝说的缘由: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结合妈妈的想法和行为进行劝说;劝说内容拟写时要注意有适当的称呼,并注意语句的委婉,并有理有据,易于对方的接受,并有利于家人的和谐。
故答案为:(1)①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②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③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怎样?④你对组织过传统节日有何建议?⑤包粽子难不难,粽子好吃吗?
(3)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
【点评】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1)此题考查学生采访问题的设计能力。做此类题,要注意采访一般是以“问”与“答”的形式进行的。首先,所提问题要具体化,越具体越好。其次,要有针对性,有采访一般是以“问”与“答”的形式进行的。首先,所提问题要具体化,越具体越好。其次,要有针对性,有较强的目的性。还要注意语言要简洁,条理清晰。本题还要考虑采访人的年龄身份,设计的问题尽量不要太难。
(2)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做此类劝说类题目,要注意先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否定了别人的认识,再提出自己的建议,注意语气委婉,态度诚恳,利于他人接受。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1课《庄子二则》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鲲鹏(kūn) 抟扶摇而上(zhuān) 尘埃(āi)
B.北冥(míng) 游于濠梁(háo) 汝安知鱼乐(rú)
C.鲦鱼(tiáo) 徙于南冥(xī) 请循其本(xún)
D.齐谐(xié) 其正色邪(yé) 逍遥游(xiāo)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A项“抟扶摇而上”的“抟”应读“tuán”;B项“汝安知鱼乐”的“汝”应读“rǔ”;C项“徙于南冥”的“徙”应读“xǐ”。
【点评】此题考查字音的拼读。做此类题,要注意要注意多音字,形声字,音近形近字的识别,还有鼻音边音的误读,方言的误读,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的误读。
2.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B
【知识点】判断句式;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B项属于判断句,因为有典型的者、也标识,与例句相同。其余各项则无明显的标识。文言句式主要根据外在形式进行判断。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特殊句式的辨析能力。文言句式主要有省略句、倒装句、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主要是省略句子成分;倒装句则是成分前置或后置;判断句则通过者、也等词表判断;被动句通过于、见、被等词表被动。
3.下列划线“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我知之濠上也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答案】B
【知识点】常用文言虚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之字的用法有如下几种: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5.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6.虚用,无所指:久而久~。7.往,到:“吾欲~南海”。B项“之”为代词,其他三项都是助词“的”。
故答案为:B。
【点评】之字的用法考查很常见,学生可以把常见的用法和例子积累下来,经常分析便可以熟练掌握。
4.下列句子朗读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鱼/之乐也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答案】A
【知识点】文言文断句;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正确的朗读节奏是:是/鱼之乐也。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划分句读。做这类题,要注意划分节奏的方法: 1、主谓之间要停顿。2、谓宾之间要停顿。3、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4、“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5、关联词后面要停顿。6、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还要注意先翻译整句话的意思,再从语法等方面去分析。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怒而飞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鲦鱼出游从容 D.请循其本
【答案】A
【知识点】古今异义;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词语的意义变化。A项,“怒”是“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生气;气愤;气势盛”的意思。
故答案为:A
【点评】有很多古代和现在的词义和词性发生了很大变化,叫古今异义词,单音节双音节居多。怒而飞: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鲦鱼出游从容: 鲦鱼游得多么悠闲自在。 请循其本:请从最初的话题说起、请求回到谈话的开头。循:遵循,按照。 本:最初的话题。只有“怒”表示振动翅膀奋起,古今意思不同。
6.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A
【知识点】通假字;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通假字。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作“本字”。本题A项,“冥”同“溟”,指海。
故答案为:A
【点评】通假字,从本质上说体现的是文字之间一种共时共存的关系,属于错字或别字,但这属于正常的文言现象。北冥有鱼: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冥”同“溟”,指海。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
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答案】C
【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综合评价;对作品的体验感受;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C项,《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
故答案为C。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积累。做此类题,要注意培养积累文学常识的习惯,还要注意识记作家作品,篇名,主要人物及情节,写作背景及写作意图等的识记。
8.下列句子中划线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答案】A
【知识点】词类活用;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B项中的“水”名词作状语,在水面上;C项中的“怪”形容词作名词,怪异之事物;D项中的“怒”形容词作动词,振奋,这里指鼓起翅膀。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词类的活用。做此类题,可以先分析整句的意思,再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分析词语有没有活用为别的词再进行判断。
二、填空题
9.填空。
(1)本文选自《庄子集释》。作者庄子,名   ,   时期哲学家,   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包括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内篇中的《   》。题目是编者加的。
(3)出自本课的成语有:   、   。
【答案】(1)周;战国;道
(2)逍遥游
(3)扶摇直上;鹏程万里
【知识点】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文学常识的掌握和相关知识的积累。要求考生注意平时对课本注释的留心记忆,注意对文本内容的积累。庄子名周,是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本文节选自《逍遥游》,从“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归纳出成语:扶摇而上和鹏程万里。
故答案为:⑴ 1、周 2、战国 3、道 ⑵ 1、逍遥游 ⑶ 1、扶摇直上 2、鹏程万里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和文本内容的掌握积累。要求考生注意对基本的文学常识要识记,留心文本的注释内容,注意积累。
三、文言文阅读
10.(2020八下·罗山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有鱼 北冥:北海
B.志怪者也 志怪:志向怪诞
C.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旋风
D.野马也,尘埃也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3)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
(4)作者极力描写鲲鹏体形之大,用意何在?
【答案】(1)B
(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3)第一层,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第二层,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第三层,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4)描写鲲鹏体形硕大无比,为下文写大鹏南飞还需凭借六月大风做铺垫,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没有真正的自由。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北冥有鱼
【解析】【分析】⑴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词语的意思。做题时要疏通文意,根据具体语境确定词义。B项句意为“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志怪”意思是“记载怪异事物”。故选B。
⑵此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时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再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一句中“其”意思是“或许”,“ 正色”意思是“真正的颜色”,“邪” 通“耶”,疑问词,“极”意思是“尽头”据此翻译。
⑶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文章从开头到“南冥者,天池也”写了鲲的特点及其变化为鹏之后的形态;接下来“《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引用古籍写了鹏“徙于南冥”的气势;最后作者发出感慨,表现了天地的苍茫广阔。据此理解作答。⑷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感悟。文中“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力渲染鲲鹏的体形之大,目的是为下文做铺垫,结合下文中的“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一句我们可以看出,体形如此巨大的生物尚且还要凭借外力才能运动,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
故答案为:⑴B
⑵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⑶ 第一层,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第二层,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第三层,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⑷ 描写鲲鹏体形硕大无比,为下文写大鹏南飞还需凭借六月大风做铺垫,说明世间万物都要凭借外力才能活动,没有真正的自由。
【点评】⑴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还要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现象。
⑵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
⑶怎样给自然段分层次呢?
具体方法是:先初步了解自然段段的主要内容;再弄清楚段中有几句话,一句一句的读,弄懂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分析句子指间的关系,哪几句话说的是一个意思就分为一层,如果一句话就是一个意思,那么这句话就是一层。
⑷要读懂文言文的基础上理解意思,进行概括。
【附参考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脊背,不知道长几千里;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这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水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波涛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它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大鹏从天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惠子相梁①,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②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食③不食,非醴泉④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过之,仰而视之,曰:‘吓⑤!’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选自《庄子·秋水》)
【注释】①相梁:在梁国为相。②国:国都。③练食:干净的竹米。④醴泉:甘美的泉水。⑤吓:拟声词,发怒时的叫声。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庄子往见之 见:   
②或谓惠子曰
或:   
③非练食不食 食:   
④非梧桐不止 止: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梧桐不止,非练食不食,非醴泉不饮。
②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3)用自己的话说说“惠子恐”的原因。
(4)庄子所讲的故事含有深意,其中“鹓 ”“鸱”“腐鼠”分别指什么?
(5)点明庄子所讲故事含义的是哪句话?通过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庄子怎样的性格?
【答案】(1)拜访;有人;吃;停止,休息
(2)①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香甜的泉水不喝。
②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3)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4)分别指庄子、惠子和惠子的相位。
(5)“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性格: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知识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和掌握,注意结合句子的意思和平时的积累。见:会见;或:有人,通常用法;食:动词,吃;止:停止。
⑵本题考查翻译。注意运用平时解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对重点词语要准确理解,注意特殊句式及语句的通顺。重点词语:非:不是;不止:不停下来休息。今:现在;子:你,尊称;梁国:代指梁国宰相的职位。
⑶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结合题干的要求,找到原句: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据此理解: 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
⑷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庄子到梁国见惠子,惠子受人挑唆,误认为庄子会夺其相位,庄子借鸱对鹓的态度以喻之 ,结合文意可知: 鹓 ”“鸱”“腐鼠”分别指 庄子、惠子和惠子的相位。
⑸本题考查读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庄子所讲故事的含义是文中的中心句,也就是最后一句,从而表明庄子对权贵、官职的轻视。
故答案为:⑴1、拜访 2、有人 3、吃 4、停止,休息
⑵ ①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香甜的泉水不喝。 ②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⑶ 因为有人对他说,庄子是来代替他当梁国的宰相的。
⑷ 分别指庄子、惠子和惠子的相位。
⑸ “今子欲以子之梁国吓我邪?” 性格:鄙视权贵,视高官厚禄如粪土。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释时先熟悉句子的意思,再提取词意。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时先回忆注释和译文,注意省略句等特殊文言句式,另外注意实词、虚词的常用用法。
⑶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找到题目所在的具体段落位置,即可提取信息。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能力。解答时先把寓言故事的含义分析清楚,联系人物情形,即可作知道三种动物与人物的对应关系。
⑸从庄子的言语中可以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以及对世事的观点态度。
【参考译文】
惠子在梁国为相,庄子去拜访他。有人告诉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子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庄子)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你知道它吗?鹓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不栖息,不是干净的竹米不吃,不是香甜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吓’的怒斥声。现在你想用你梁国宰相的职位来‘吓’我吗?”
1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庄周家贫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①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②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③曰:“周昨来,有中道④而呼。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⑤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⑥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⑦,我无所处⑧。吾得斗升之水然⑨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选自《庄子·外物》)
①贷粟:借粮。②邑金:封地交纳的租税。③忿然作色:生气而变了脸色。④中道:道路中间。⑤波臣:水里的小人物。⑥激:引。⑦吾失吾常与:我失去曾经作伴的(水)。⑧处:安身之地。⑨然:乃,就。
(1)用“/”给下列句子划分停顿。(断两处)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①故往贷粟于监河侯
于:   
②子何为者耶
何:   
③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活:   
④君乃言此
乃: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
②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4)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监河侯的形象特点。
(5)读完本文,你受到的最大的启示是什么?
【答案】(1)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2)向;什么;使……活;竟然,却
(3)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4)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
(5)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知识点】分析概括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文言文断句;文言文翻译;常用文言实词
【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对于语句意思的理解和结合现代汉语规范进行断句。本句的大概意思是: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我打算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据此断句。
⑵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实词、虚词)含义的理解。考生要注意平时的积累,要结合语句的意思进行理解,注意特殊用法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于:向,介词;何:什么;活:使动用法,使.....活;乃:竟然,却。
⑶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翻译能力。直译讲究字字落实,图表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呈现出来。注意下列词语的翻译:得:得到;活:活下去;索:找到;肆:市场。句意为: 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⑷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结合文章人物描写的语句进行归纳。如 监河侯曰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庄周家贫,揭不开锅,求贷监河侯,监河侯却虚以应付, 用空话骗人。可见其虚伪。
⑸本题考查对文章的阅读体验。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从庄周的回答揭示文章的主旨,联系生活进行阐述。如: 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故答案为:⑴ 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
⑵ 1、向 2、什么 3、使……活 4、竟然,却
⑶ ①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 ②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⑷ 见难不助,却用空话骗人,十分虚伪。
⑸ 不切实际的空话无用而可笑,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
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人物性格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结合具体的事件以及文中对人物的各种描写进行分析概括。
⑸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作答。
【参考译文】
庄周家里穷困,因此到监河侯那里去借粮。监河侯答应说:“好的。我将要收到封地上的租税,我打算收到后借给你三百金,可以吗?”庄周气得变了脸色,说:“我昨天来的时候,听到路中间有呼救声。我回头一看,原来车辙中有条鲋鱼困在那里。我问它说:‘鲋鱼,你(在这)做什么呀?’它回答:‘我是东海水族的臣民,你有一升半斗的水救活我吗?’我说:‘好的。我将要到南方去游说吴国和越国的国王,引过西江的水来迎接你(回东海)好吗?’鲋鱼气得变了脸色,说:‘我失去曾经做伴的(水),我没有安身之地。(现在)我只要能得到一升半斗的水,就能活下去。你却说出这样的话来,还不如早一点到干鱼市场来找我!”
四、综合题
1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益阳新闻网讯 5月28日,市博物馆举行“乐享传统,粽爱端午——我们的节日端午节”活动,吸引了19名外国朋友参加,来自南苏丹的彼得·库阿奇包出了一个像样的粽子,开心得合不拢嘴。
(1)学校派你作为小记者去采访彼得·库阿奇,请准备三个采访问题。
(2)晓刚家过端午节,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不如到市场买。假如你是晓刚,将怎样劝说妈妈?
【答案】(1)①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②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③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怎样?④你对组织过传统节日有何建议?⑤包粽子难不难,粽子好吃吗?
(2)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
【知识点】表述题;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采访问题的设计能力。采访问题的设计,要注意采访用语,彼此的身份地位,用语要恰当,其次要围绕采访目的提出中心话题,问题不可太多,还有注意提问的问题与对方的关系,让对方有兴趣有话要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本题要采访的对象是“南苏丹的彼得 库阿奇”,设计的问题可围绕着国外学员对端午节的感受展开。如: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等。
(2)本题考查学生的劝说能力。首先要了解劝说的缘由:奶奶要亲自包粽子,妈妈说自己包太麻烦。结合妈妈的想法和行为进行劝说;劝说内容拟写时要注意有适当的称呼,并注意语句的委婉,并有理有据,易于对方的接受,并有利于家人的和谐。
故答案为:(1)①你喜欢过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吗?②你对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有哪些了解?③你对本次活动的评价怎样?④你对组织过传统节日有何建议?⑤包粽子难不难,粽子好吃吗?
(3)妈妈:我们家还是亲自包粽子过端午节吧,这样既合了奶奶的心意,尊重老人家的传统情结,又体现了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还能锻炼手艺,享受劳动的快乐呢。
【点评】此题考查综合性学习。(1)此题考查学生采访问题的设计能力。做此类题,要注意采访一般是以“问”与“答”的形式进行的。首先,所提问题要具体化,越具体越好。其次,要有针对性,有采访一般是以“问”与“答”的形式进行的。首先,所提问题要具体化,越具体越好。其次,要有针对性,有较强的目的性。还要注意语言要简洁,条理清晰。本题还要考虑采访人的年龄身份,设计的问题尽量不要太难。
(2)此题考查口语交际能力。做此类劝说类题目,要注意先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否定了别人的认识,再提出自己的建议,注意语气委婉,态度诚恳,利于他人接受。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