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版(北京) 美术三年级下册 13. 生活中的装饰布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美版(北京) 美术三年级下册 13. 生活中的装饰布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06-01 21:2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活中的装饰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活中的装饰布,学习装饰布的纹样设计方法和色彩搭配规律。掌握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的特点和排列方法。
过程与方法:
欣赏了解装饰布特点,自学探究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基本特点,引导学生将基本纹样经过平移、对称、旋转后改变排列方式创造新的重复纹样。学生小组合作自由选择作业方法制作装饰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的精神,训练学生耐心细致的学习态度,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协作完成任务。
教学重点:
装饰布的纹样设计方法和色彩搭配规律。
教学难点:
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纹样的设计和排列。
教学方法:
图片欣赏法、提问引导法、演示操作法、
学法:
欣赏感受、自学合作探究、实践操作法、自评互评法
教具学具准备:
PPT课件 白板 高拍仪 绘画、剪纸、拓印工具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装饰布吗?它美观实用,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床罩、枕套、窗帘、沙发套、靠垫、桌布都有它的影子。
二、学习如何设计装饰布
(一)装饰布纹样的设计
步骤一:小组自主探究学习
1、装饰布常用什么纹样来装饰?
2、什么是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
3、分辨P12页“莲花飞天藻井”图里有什么连续纹样?
步骤二:小组学习成果汇报
1、 回答探究学习问题,理解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的特点,了解连续纹样在装饰布中的应用。
2、 学生按自己的理解用老师提供的单独纹样在白板上演示制作二方和四方连续纹样
步骤三: 深化拓展
引导学生通过改变单独纹样的方向,旋转、镜象、组合等,创造更多的不一样的连续纹样。
(二)装饰布色彩的设计
装饰布的色彩非常丰富,不同的色调会带给人不同的美感。
暖色调:温暖、热烈
冷色调:清凉、冷静
对比型:色相差异大,活泼、醒目。
谐调型:使用色相接近的颜色来表现,和谐、舒适。
三、制作方法和步骤
装饰布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制作,比如绘画法、剪纸法、拓印法、电脑绘制法。
制作步骤:
1、设计单位纹样
2、设计纹样排列的方式
3、将单位纹样按设定方案排列完成。
四、学生作业,教师指导
作业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选两、三种方法设计生活中的装饰布。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2~3幅作品。
五、展示评价
每个小组自己选择一幅优秀作品在黑板上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六、小结
教学反思
1、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领域。本课属于一个综合探索单元。所以这节课有承上启下之作用。
2、知识体系教学环节及构架分析
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在设计时我主要从生活出发,通过学习最终回归到学生对生活中美好事物追求和向往。无论是导课还是整个教学环节中都渗透着生活的气息,在理论的学习中也是让学生结合自己家中的各种装饰布来进行学习和思考。这样在思考的过程中学生脑子里会反映出家中装饰布的图案、颜色、外形等等,这样的话学生能更容易理解所学知识理论,通过对生活中具体事例的分析,使学生了解装饰布的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并通过学习掌握装饰布纹样的特点,设计方法,步骤和色彩的搭配规律等知识。所以在整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导课采用装饰布实例分析引入本课,直观简洁一目了然。提问法,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感受生活,联系生活实例结合性学习。学生活动以实例分析和解决书中问题来考量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作业的布置较灵活和宽松,主要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能力问题。在40分钟内既要有知识的学习、掌握,还要有练习和创新无疑是难以实现的,所以作业只要做出来并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我觉得就很好了。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精细的设计和制作。
在构架这节课之前,我先做了很多准备,图片的选取尽量适合学生的年龄阶段,找一些孩子们喜欢的;教学顺序的安排上,循序渐进一点一点的展开,尽量让学生能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图案纹样的选取不过于复杂,不让学生有心理压力,也不能过于简单,没有审美价值,从而慢慢地引发学生对装饰布的向往,并且让学生有冲动去设计一些独特的有个性的装饰布来装饰自己的家居。 我认为教师上课其实就是一门艺术,关键是要让学生能来听你的课,这是上好一堂课的良好开端。所以接下来了解一下我们的学生。
3、学生分析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绘画基本功,所以上手比较快,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一些,这是这个班任课老师的普遍反映。所以学生可能对知识已经理解理解了,但是在表达上往往表现的不是很积极。
鉴于以上的分析和本节课的实际情况,还有些问题是需要改进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不是特别积极活跃,这样气氛就比较严肃,和之前的上课状态有所差异,可能由于学生和我都有些紧张所导致。那么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特别注意这些问题。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反思,希望各位评委、老师提出指正批评。谢谢同仁!